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郭英德老师讲《三国演义》(十九):士人政治家的典型——说诸葛亮

历史典故 2024-01-01 19:30:57

士人政治家的典型——说诸葛亮(二)

文 | 郭英德

士人的政治道德:知天命,尽人事

知其不可而为之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说中, 诸葛亮不仅主动选择“明主”,而且主动选择了失败。

小说写道,徐庶要去许昌之前,专程拜访诸葛亮,告诉他:“庶临行时,将公荐与玄德。望勿推阻,可往见之,当展平生之大才,不负夙昔之所学也。”

诸葛亮“闻之,作色而言”,说:“汝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你这不是把我当作祭祀时用的牛羊吗?说罢,“拂袖而入”。(卷八《徐庶走荐诸葛亮》)

可见诸葛亮心里非常明白,徐庶把自己推荐给刘备,这是把他往火坑里推,成为刘备的殉葬品。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刘备,选择了明知会失败的事业。

诸葛亮选择的是失败的事业,小说还通过侧面加以描写。比如,诸葛亮的朋友司马徽在他未出山时,就深深地感叹:“虽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也是他朋友的博陵崔州平,对刘备说:“将军欲见孔明,而使之斡旋天地,扭捏乾坤,恐不易为也。”(卷八《刘玄德三顾茅庐》)司马徽、崔州平能预见到的结果,当然诸葛亮也能预见到。

“得其主,不得其时”,这构成了诸葛亮政治选择内在的一种不可解脱的矛盾。他的确找到了一个能够尽他之才的君主,却没有赶上一个好时机。

刘备集团的最终失败,这是天意注定的,当然也是历史注定的。除了重新进入时光隧道去改写历史,否则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事实。历史叙事总是由果溯因的,所以这种历史事实被后人视为“历史宿命”。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语》)诸葛亮无疑是个君子,而且聪明过人,料事如神,他的智商应该还高出一般的君子,不可能“不知命”,包括知天命。

在小说中,对诸葛亮是不是“知命”,是不是知天命,是不是能够真正地把握住“天时”,具体描写是有矛盾的。

一方面,小说写诸葛亮是知命、知天时的。

比如华容道故事。火烧赤壁后,诸葛亮调兵遣将,他算计出,曹操肯定要败走华容道。这时他选择关羽前往华容道堵截曹操。

败走华容道

这个选择连刘备都觉得不合适,很荒唐。他说:“吾弟云长,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因为谁都知道,关羽和曹操的关系过于密切,还欠曹操一份人情,你选择谁不行,为什么偏要选择关羽呢?

但是诸葛亮解释说:“亮夜观乾象”——“乾象”就是帝王之象,曹操虽然没当皇帝,但还是上应乾象——“曹操未合身亡”,天意注定曹操还不该死。所以“留这恩念,故意等云长做个人情,亦是美事”,反正曹操不会死,就让关云长去做个人情。刘备听后竟然夸他说:“先生神算,世罕及也!”(卷十《周公瑾赤壁鏖兵》)。

这叫什么“神算”?不过是“世所罕及”的傻算罢了。如果诸葛亮不相信天命的话,华容道堵截曹操,可以派张飞去,也可以派赵云去,那么曹操可能死,也可能不死。如果曹操真的命不该死,派张飞、派赵云去堵,他也可能不死;否则,派张飞、派赵云去堵,不就可以杀死曹操了吗?这不就解决一个大问题了吗?但是诸葛亮不这么做,他不去和命运抗争,在命运面前宁愿听之任之。从这一点来看,好像诸葛亮是知命的,而且不愿意跟命运抗争。诸葛亮偏偏要让关羽“做个人情”,这不是有意为之吗?

隆中对

另一方面,小说写诸葛亮虽然知命,却不惜违抗天命。

诸葛亮明明知道自己出山跟随刘备,面对的可能是失败,如果要取得统一天下的大业,他不如跟随曹操,或者跟随孙权,取得胜算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他偏偏选择了取得胜算最小的刘备。

在“隆中对策”时,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经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所以他不可能不预知自己选择了刘备,也就选择了失败。实际上,他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对扶汉兴刘的结局,对自身的悲剧命运,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否则他就不会对徐庶说出“汝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这样的话了。

既然失败是天命注定的,那么,假使诸葛亮信从天命,他可以放弃这种选择,也可以不去“六出祁山”,反正最终是失败的,还折腾什么呢?但是诸葛亮努力地跟命运抗争,自愿承担起演绎悲剧的重任。

所以这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诸葛亮主动选择了失败;第二,诸葛亮主动选择了他早已预知是徒劳无功的事业。

那么,他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徒劳无功的事业呢? 我认为,他是要通过这种事业,去考验自己的能力、意志、道德和信念。

一个人能够在别人都不看好的事情上,甚至自己都不看好的事情上,去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需要很大的能耐。用古人的话说,是“把死蛇给弄活了”。这明明是一条死蛇,我却能把它给弄活了,这才是真本事,是最高超的一种本事。谁也不看好,甚至连自己都不看好的一番事业,你却能搞得轰轰烈烈,能在连续十几年的时间里谱写出一番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来,那才是真正的英雄本事。

《读三国志法》

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赤壁大战,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诸葛亮一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表现出经天纬地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外交才能,淋漓尽致地施展出“补完天地之手”,展示出过人的才华,建立了盖世的功勋。

诸葛亮看透了天意、天时,但是他还要尽自己的个人努力去做,而且在尽力做的过程中考验自己的能力、意志、道德和信念,看自己能不能坚持去做,能不能努力做好。正如毛宗岗所说:“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则达乎天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人事。”(《读三国志法》)三分天下,是“达乎天时”的,所以水到渠成;六出祁山,是逆乎天意的,但也要“尽乎人事”。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出祁山前,太史谯周对后主刘禅说:“臣夜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星曜倍明,未可图也。”并对诸葛亮说:“丞相深明天文,何故强为也?”诸葛亮回答说:“天道之理,变易不常,岂可拘执也?”(卷十九《孔明初上出师表》)这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思。

如果你认准了“成事在天”,而放弃了自己的努力,那么这是消极的,是悲观的。 如果你认准了“成事在天”,仍然不放弃自己的努力,继续去“谋事”,那才是积极的,是乐观的。成就一番人生的事业,不是在最后的目的,最后的结果,而是在实现事业的过程。当你能把整个的人生过程,谱写成一个崭新的篇章,那么你就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鞠躬尽瘁

在“尽乎人事”的过程中,诸葛亮不仅要考验自己的能力,也要考验自己的道德,考验自己能不能忠于一个注定要失败的王朝,能不能忠心耿耿地辅佐一个根本辅佐不起来的阿斗。

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卷十七《白帝城先主托孤》),刘备临终时把诸葛亮叫到面前来,语重心长地说:“君才胜曹丕十倍,必安国而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如果阿斗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可辅佐,你自己可以当皇帝。

这句话实在说得太重了,诸葛亮听了以后,震惊得“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马上对刘备表示自己的忠心耿耿。他说:“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也?愿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说罢,跪倒在地下,“以头叩地”,磕到两只眼睛都冒出血来,真是诚惶诚恐。

当然诸葛亮说到做到,此后一直没日没夜地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件事使我们不免产生疑问:刘备这么说究竟是为什么?他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刘备可能早就估计到了,也可能真的没有估计到,像诸葛亮这样的士人,是不会也永远也不会去篡位夺权的。他们能够有志于为“帝王师”、登宰相位,却从来不曾想到、更从来不会去做“帝王梦”。“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知己者死”原本就是“士”的本色。

白帝城托孤

我觉得刘备有可能没有估计到这一点。正是因为他没有估计到这一点,所以才会拿这么重的话来激诸葛亮。他知道诸葛亮的道德人品,逼着他在自己临死的时候,许下“愿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诺言。诸葛亮既然说了这话,那么他就一定会身体力行,一定会实践自己的诺言,而不会有二心。

但是刘备实际上没有想到,像诸葛亮这样的政治家,和一般的政治家有极大的不同,即他是一位士人政治家,说白了,他们在骨子里,在本质上,不是政治家,而是士人。士人虽然有着“经天纬地之才”,有着“补完天地之手”,但是要让他们篡权,要让他们当皇帝,他们连想都不敢想,更不用说去做了。

后代很多文人墨客歌颂诸葛亮,就是看中他的这种品格,把他塑造成一个忠臣的形象。其实,如果从现实功利角度来看,诸葛亮忠于刘氏王朝,忠于刘备,甚至忠于刘禅,这只是表面的现象。 更深刻地看,诸葛亮真正看重的是他自己的政治理想、政治追求,看重的是他自己一生的辉煌事业——因为这才是士人立身之本。

毛宗岗说:“能料其事之必败必钝而终必踏之,此智而愚者之心也。先生未出草庐,已知三分天下。然则伐魏之不成,出师之不利,先生料之熟矣。明明逆睹而乃非逆睹者,何哉?盖以智而愚者,自尽老臣之责;而仍以愚而智者,上杜幼主之疑。”(毛本《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评语)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不惜“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人们通常对诸葛亮与悲剧命运抗争的心理动机的评价。

但是我觉得,以此为根据,说“六出祁山”,只是为“尽老臣之责”、“杜幼主之疑”,这种看法太过于肤浅。依我之见, “六出祁山”,这是诸葛亮在挑战自我的极限,“知其不可而为之”,以求“置之死地而后生”。

为什么诸葛亮要“六出祁山”?他明明知道“六出祁山”是很难打赢的。魏延曾经给他献过计,说可以出奇兵。别这样稳扎稳打,别总是通过汉中这一带稳扎稳打地打过去,这么打是打不赢的。你在正面把曹魏的大军吸引住,同时出奇兵从西边包抄过去,给我五千兵马,我立刻能够直捣许昌老巢。这样前后夹攻,就可以取得胜利。司马懿也明白这是很好的一招,但是他知道诸葛亮绝对不会这么做。所以“六出祁山”时,诸葛亮一直稳扎稳打,非常辛苦。他也知道这个战是很难打赢的,但是他坚持一直打下去。

“六出祁山”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诸葛亮提出的政治目标是“恢复中原”,这只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 诸葛亮虽然以“相父”身份辅佐阿斗,但他在蜀汉的地位并不是特别稳固的。大家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几次出师,几次后方都有人献谗言,在他打得最热闹的时候,还被逼不得不回师,因为朝中有人掣肘。

咱们知道,在一般的情况下, 为了消解内部的矛盾,有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矛盾引向外面,一致对敌,这样大家的注意力全在外面战场上,那么内部的矛盾就可以相对缓和些。这大概也是诸葛亮治蜀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很别致的一种方法。

诸葛亮一次又一次地出祁山,虽然展示出他巧妙的计策,但在整个打法上是比较笨拙的,并没有更多招数。在这种情况下,碰上司马懿的软磨硬抗,他更没办法了。他想打胜仗,但是没有更多的招数可打胜仗。

对诸葛亮来说,在出祁山的整个过程当中,最困难的是粮草问题,粮草跟不上。因为他的战术是进攻型的,粮草要一直跟上,不像防守型的,守在那儿不动,粮草可以源源不断地运来。你是进攻型的,一直往前打,粮草的保证就非常重要。而对粮草的保证,诸葛亮一直拿不出很好的办法。

有人说诸葛亮有个很大的失误,就是用李严。李严是个贪贿之人,作为管粮草的后勤部长,最容易贪贿。因为他的贪贿,致使粮草不能及时,有好几次使诸葛亮有后顾之忧,无法继续进攻。甚至有一次,李严明明知道自己贻误粮草了,为了瞒住诸葛亮,他向后主献谗言,愣是把诸葛亮的军队从前线招回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不打是不行的,打仗至少可以确立他在蜀国的政治地位,这是很重要的。当然他知道魏国是很难打赢,即使不说肯定打不赢,至少是不易打赢的。很难打赢,但是又不得不打,这是诸葛亮的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特殊的人生选择。

即使面对宿命般的失败,诸葛亮依然在内心存有一份信念,与命运甚至与历史进行不屈的抗争。虽然面对的是注定的失败,但他仍然以一种履险如夷、视死如归的眼光看待这一切,并不因此而对生命和前途产生畏惧和绝望,充分表现出从孔子以来儒家士人秉持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风范。

最后一次出祁山,在五丈原,诸葛亮死在战场上。他临死的那一幕非常悲壮,他深深地感叹:“吾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攸攸苍天,曷我其极!”(卷二十一《孔明秋风五丈原》)

诸葛亮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追求的人生道路,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年他五十四岁。 诸葛一生叱咤风云,罕逢敌手,临终却有如此凄凉悲苦之叹,这不正是对挑战自我却难违天意的悲叹吗?

在读《三国志演义》的时候,我们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诸葛亮的一生的确是悲剧的一生;同时也感受到,诸葛亮自己也在品味这种人生悲剧,在咀嚼人生悲剧,在体会当中,他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升华,实现了生命的升华。我觉得这是诸葛亮作为一位独特的士人政治家最具魅力的地方,也是最感人的地方。

当然,诸葛亮的一生虽是悲剧,但是辉煌的;他的功业虽然失败,但是不朽的。诸葛亮正是在悲剧的一生、失败的功业中,证明了自身的能力,锤炼了自身的意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发扬了自身的道德。

后人歌颂诸葛亮,把他这一生的辉煌事业和他所表现的道德品质结合在一起,塑造出一种极完美的道德人格,这就是毛宗岗所谓“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而这种“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恰恰不是一种官僚似的政治家,而是一种士人政治家。 所以,成为士人政治家的精神典范,是诸葛亮形象的一个显着特点。

历代以来,人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在《三国志演义》问世之前,已经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借诸葛亮形象寄托自己救国救民的怀抱。陈寿着《三国志》,称诸葛亮为“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杜甫热情地歌颂:“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五首》)“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陆游感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杜甫《蜀相》

无论是杜甫还是陆游,他们都把自己比作诸葛亮,或者以诸葛亮作为自己的精神典范。很显然,这种精神典范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中国古代的士人,能够像诸葛亮这样轰轰烈烈地做一番事业,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他们敬仰诸葛亮,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像诸葛亮有所建树,但也感慨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最后归于失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三国志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凝聚了中国古代无数仁人志士的深切寄望。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京师文会

全文完

文章作者

郭英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在戏曲小说、散文史、古典文献、学术史等方面卓有建树。着有《中国四大名着讲演录》《读三国 说英雄》等。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55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