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武帝的太子死的真是太冤枉了,他该怎么做才能保命

说历史 2023-06-07 05:46:16

汉武帝的太子死的真是太冤枉了,他该怎么做才能保命

汉武帝得知太子被冤后,是如何给太子报仇的?

那个时候其实无论怎么做都没有办法保密,因为有心陷害再加上父皇的不信任,那么无论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

汉武帝时期,曾经发生过一件巫蛊之祸,那个时候的汉武帝才刚刚登上皇位,汉朝的国力也出现每况日下的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平稳朝举,所以就只能够借用外边的力量。

卫青在汉朝军队中绝对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与此同时也能够和长公主在一起,但是最终还是功高震主。

卫青早已进入到可以干政的状态,所以汉武帝的心中也同样会拥有着许多的担忧,正好霍去病出现。为了能够有效起到一个压制的效果,所以就开始重用他,而这种态度也会让太子彻底失去了宠爱,也同样发生了悲剧。

朝堂之上的人一直都会比较揣摩皇上的心思,如此表态也会导致所有人开始转变方向,也开始加注到其他的皇子头上。

江冲之所以能够得到汉武帝的认可,也同样是离不开察言观色,因为担心被太子出事情,看着汉武帝已经有警戒之心,再加上汉武帝的身体不好,所以也担心有人可能会借机行事。在当前的局势之下,各方面的势力在逼迫之下,导致太子一直能够选择杀掉乱臣贼子,只是很可惜被认定为是叛乱,最终的结果也是注定的全军覆没,更是损失了1万多人,在看到太子被杀之后,然后也只能够选择自杀。

汉武帝后期知道太子是冤枉的,自然也会给太子报仇,当时导致40万人全部被杀,这也算是给自己的太子复仇,这本来也是一个报复性的惩罚,与此同时也会导致其他的一些人受到影响。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汉武帝的太子死的真是太冤枉了,他该怎么做才能保命

汉武帝因谗言错杀太子猛然醒悟后,愤怒的他是如何复仇的呢?

汉武帝晚年时非常多疑暴躁,身体也不好,于是他怀疑有人用巫蛊害他。什么是巫蛊呢,汉武帝一生喜欢美色,后宫互相争宠,失宠的妃子就邀请女巫入宫,对得宠的妃子使用巫蛊之术来达到自己得宠的目地,一时宫里民间流行起巫蛊之术。


公元前92年,朱安世举报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和阳石公主私通,并用巫蛊之术加害汉武帝,公孙贺父子和阳石公主被杀,连累了卫青的儿子卫亢和卫子夫生的诸邑公主也一起被杀,此事过后汉武帝疑心更重,总怀疑宫里有人害他,武帝贴身太监江充与太子有过节,担心太子上位对他不利,于是趁机陷害太子,他与太监苏阳,案道候韩说一起合谋害太子。汉武帝信了江充的话,派他调查,江宠扬言太子府发现有巫蛊,太子刘据害怕被无辜杀害就起兵杀死了江充。

武帝派新任丞相刘屈氂领兵平叛,双方在长安激战数日,太子兵败逃出长安,后来被包围自杀而死,太子的两个儿子也一起被杀,只剩下太子一个未满月的孙子。同时汉武帝派人让皇后卫子夫交出皇后印绶,卫子夫自杀身亡。


太子起兵时武帝本不信太子会谋反,认为他不过是想杀死江充,就派人招太子进宫说清楚,哪知使者害怕太子杀他,连太子面都没见就向武帝禀告太子是真的谋反。后来又有人举报出丞相刘屈氂的妻子用巫蛊害武帝,并和贰师将军李广利合谋想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刘屈氂全家被杀,李广利得知自己妻子也被捕,冒险率军进攻匈奴想立功赎罪,但被匈奴人打败,汉军死伤七万多人,李广利投降匈奴。

后来田千秋上书为太子鸣冤,武帝醒悟过来是后悔莫及,杀了江充三族,将苏文烧死,那些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也一起被杀,丞相刘屈氂和李广利也被灭族。武帝悲痛欲绝,在长安建立思子宫,又在太子被害的地方建了归来望思之台以寄托哀思,但太子再也回不来了。巫蛊之祸导致大量高级官员被杀,十几万人身死。武帝培养多年的接班人计划落空,国本动摇,民心不安,一时人人自危,武帝的威信受到很大的影响,武帝被迫发出罪己诏。此次事件最大的受益者是霍光,由于大量的贵族官员被杀和牵连,使霍光在武帝死后得以专权。

汉武帝明知太子是冤枉的,为何不好好对待他的孙子?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几位皇帝,在古代那么多皇帝中也是属于第一梯队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文治武功一流的存在。

其中汉武帝就是西汉中期的一位皇帝,在他的手上,西汉帝国达到了一个巅峰,四海之内,无不臣服。

可就是这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却有着一个无法抹除的污点,巫蛊之祸。表面上,巫蛊之祸是因为江充等奸臣的陷害引起的,实际上却是因为汉武帝对皇后的忌惮引起了他人对太子之位的垂涎。

整个巫蛊之祸的过程就不在这里赘述,其结果就是包括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在内的一批人等都牵涉其中,太子一脉更是只剩下刘病已一人存活。

后来,经过群臣的劝谏,汉武帝终于醒悟,明白了自己的过失,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思子宫来思念太子。

可是,问题来了,既然汉武帝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专门修建了思子宫,为何不直接立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太子呢?

别说立太子了,汉武帝除了让刘病已回归皇家族谱外,甚至没有给他具体的名分,只是让人将其收养到掖庭。

一、思念归思念,太子刘据的行为依旧是造反

古代是一个注重名分的时代,就算是有人造反,那也是打着清君侧名号的,所谓的“师出有名”就是如此。

而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是被人陷害的没错,但是他在巫蛊之祸中的行为却依旧称得上是造反了。

一开始,江充设计陷害太子,太子怕重蹈秦朝扶苏的覆辙,于是便矫诏抓捕江充,并将江充处死。

随后,江充随从逃到汉武帝行宫处,诬告太子谋反。此时的汉武帝其实依旧相信太子,于是便派了使者前去和太子沟通,谁知道这个是使者因为害怕根本就没去见太子,直接就会去报告汉武帝太子造反了。

这才引起了太子和汉武帝的兵戈相向。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无论是群臣还是百姓,都已经认定了太子造反,而太子的行为也确实算是造反。因此,哪怕汉武帝知道太子死的冤枉,也只是建了思子宫思念他。

因此,汉武帝当时哪怕想立刘病已为太子,也名不正言不顺。

二、刘病已年纪太小

巫蛊之祸发生的时候,刘病已刚刚出生,史书上记载其尚在襁褓之中,而汉武帝册封太子刘弗陵之时,刘病已更是才5岁,这个年纪太小了。

虽然刘弗陵被确立太子即位的时候,也才仅仅8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汉武帝病逝的前几年中,他就已经看中了刘弗陵,并且为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谋划,比如说杀了他的亲生母亲,防止外戚干政等等。

也就是说,汉武帝想要立刘弗陵为太子的心思应该更早几年,而当时的刘病已年纪更小,因此,汉武帝不可能也不会将下一任太子的人选放在刘病已身上。

有了这个基础,汉武帝对其采取不重视的态度就可以说得通了。

虽然汉武帝十分的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但是他无法保证刘弗陵会不会因为害怕刘病已将其杀死。毕竟,涉及皇位的事情一般都十分难以预料。

因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刘病已作为太子刘据(太子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的嫡系一脉,其继承权是高于刘弗陵的。

刘病已的这个特点,如果被人利用,刘病已的性命能不能保得住就不好说了。因此,汉武帝只能是对刘病已采取冷漠的态度,才能尽可能的保全刘病已,这可能是汉武帝唯一能够为刘病已做的事情了。

汉武帝晚年后悔太子之死,为什么没有厚待太子的后人?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刘据被汉武帝的宠臣江充污蔑行巫蛊诅咒汉武帝,刘据一怒之下,举兵诛杀江充,汉武帝以为刘据叛乱,于是调集大军讨伐刘据,刘据兵败而逃,穷途末路之下自杀身亡。

巫蛊之祸无论对汉武帝,还是对刘据一家,乃至对整个汉帝国,都是一起不折不扣的悲剧。

刘据是个优秀的太子,朝廷上下皆称贤德,他唯一的不足,就是在汉武帝看来,为人有些柔弱。事实上,刘据根本不是柔弱之人,否则绝没有举兵诛杀江充的胆色,而是他的父亲刘彻太过强势,两者相比,便显得有些柔弱。

应该说,刘据是汉武帝最合适的接班人。即使他真有些柔弱,对晚年的汉武帝而言,那也已经不是缺点。汉武帝晚年发布罪己诏,改弦易辙,放弃进攻型战略路线,而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让宽柔的刘据即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汉武帝晚年对刘据还是不乏信任的,刘据之祸,可谓深刻地告诉我们,什么叫谗言可畏!什么叫三人成虎!

汉武帝晚年多疑,江充以巫蛊陷害刘据,而且,不知江充采取了何种手段,竟然真在刘据宫中挖出了行巫蛊的木偶。这一下,刘据有口难辩,他的师傅少傅石德担心自己被牵连,便给他出了个馊主意:既然有口难辩,不如伪诏出兵,诛杀江充。

为何说这个主意是馊主意呢?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事实证明,刘据的举兵,给自己招致了杀身之祸;另一方面,其实刘据当时可以向汉武帝解释,汉武帝虽老,可并不糊涂,刘据完全有可能化解汉武帝的疑虑。

关于这点,不是笔者的臆想,有事实为证。

当刘据举兵叛乱的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派兵镇压刘据,而是表示:“太子肯定不是想造反,而是害怕,又痛恨江充,所以才出兵(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

要知道,当时不仅宫中认为刘据造反,长安城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可汉武帝依然如此信任刘据,真是知子莫若父!

刘据举兵后,汉武帝尚且如此信任刘据,那么,如果刘据没有举兵呢?所以说,所以刘据被污蔑后,及时向汉武帝解释,完全可能化解汉武帝的疑虑。

可是,既然汉武帝如此信任刘据,为何又要出兵讨伐刘据?

汉武帝虽然信任刘据,可众人皆说刘据谋反,汉武帝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于是他决定派使者召见刘据,当面对质。

正是这个使者,导致汉武帝刘据父子的决裂。

与汉武帝不同,这个使者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刘据谋反的传言深信不疑,所以,他压根不敢见刘据,他担心刘据一听自己是汉武帝的使者,就把自己宰了。但汉武帝的命令又不容拒绝,所以他撒一个谎,称“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

众人皆言刘据谋反,现在,派出去的使者也说刘据谋反,如果你是汉武帝,还能相信刘据的忠诚吗?

就这样,汉武帝痛苦并愤怒着,下令讨伐刘据。

刘据岂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对手?

刘据兵败逃亡的同时,壶关三老令狐茂给汉武帝上了一道奏疏——《讼太子冤书》,为刘据诉冤。汉武帝看到这道奏疏后,已经有所醒悟。

所以,如果刘据返回宫中,向汉武帝请罪,未必不会被汉武帝赦免。只可惜,刘据对此毫不知情,追捕刘据的将士也毫不知情,刘据最终还是自杀身亡。

当然,如果刘据向汉武帝请罪,汉武帝赦免刘据,又该如何处置他呢?让他继续做太子?可能性不大;但如果不让他做太子,又如何处理废太子刘据和未来的太子之间的关系?刘据又会如何面对未来的太子?未来的太子又会如何对待刘据?

当然,刘据毕竟已经自杀,这仅仅只是假设。

刘据自杀后,汉武帝逐渐意识到巫蛊之祸的荒唐,进而察觉刘据的无辜,最后终于弄清楚真相,刘据确实无造反的企图。

汉武帝悲痛不已,将陷害刘据的大臣一并诛杀,并修建思子宫以寄哀思,又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

有人想必很好奇,既然汉武帝已经意识到刘据的无辜,为何不善待他的后人?

很遗憾,刘据的家人基本已在巫蛊之祸中遇难,只剩下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孙子,也就是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

汉武帝起初并不知情,后来,长安狱中涌现天子之气,汉武帝打算将囚犯全部诛杀。当汉武帝的使者准备处死一个婴孩时,遭到狱吏丙吉的断然拒绝,他说:“普通犯人尚且不能诛杀,何况他是皇曾孙!”

使者将丙吉的话告诉汉武帝,汉武帝长叹一声,放弃了诛杀计划,说:“这大概是上天的意思吧!”

刘病己因此逃过一劫。这算不算汉武帝的厚待呢?不过,汉武帝虽然赦免了刘病已,但也没有把他接入宫中抚养。

按说,刘病己是汉武帝的曾孙,关键是,他是无辜受难的刘据的孙子,汉武帝理应把他接入宫中,为何却让他流落民间?

或许,在汉武帝看来,将刘病已接入宫中,意味着他承认逼死刘据的错误,事实上,汉武帝虽然后悔逼死刘据,但从未公开为刘据平反。

又或许,汉武帝这样做与一个孩子有关,那就是刘弗陵。刘据死后,汉武帝已经决定把刘弗陵当接班人培养,所以,他断然不能让太子刘据的后代刘病已入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