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与陈友谅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陈友谅(1320~1363),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很多历史文献中也多以神化朱元璋来丑化陈友谅,这是封建王朝“成王败寇”的惯性思维使然。陈友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但在乱世里,他的行为法则确实当时通用的选择,他的错误在于,将这种法则发展到了极致,直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迷信暴力,不讲基本的信义,使他丧失了人心。可他又是一个真正的枭雄,他坏事做尽却又敢作敢当,具有极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反抗元的统治,能够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向元朝妥协,坚持到了最后。另外,其造船本领极高,但后来他输给朱元璋的一个原因,就是输在了自己制造的巨大舰船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历史意义,并不亚于项羽与刘邦,且两者颇有相似点。比如论反秦战功,项羽大于刘邦;论反元功绩,陈友谅也大于朱元璋。然而,陈友谅的形象和影响远远比不上项羽。这与《明史》在清代由官方修撰有关,成王败寇是一个原因,刻意打压陈友谅是肯定的,《明史》中关于陈友谅的记载,大多数是负面的,说他“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就是说他好弄权术且下手狠辣。这也是现在的文学影视作品丑化他的重要原因。
毕竟,司马迁只有一个。项羽在历史浩卷里光彩照人,离不开司马迁。而陈友谅一直被贬损,失去了本来面目及历史上应有的位置。
陈友谅出身贫苦,自小看多了官吏欺压百姓之事,对官吏恨之入骨。他带领起义军每攻克一地,最拿手的事,就是把贪官处以烹刑,(本文由天天爱养生网整理发布),一煮了之。这种酷刑让官员们闻风丧胆,至今他的出生地还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歌谣:“蒸人的甑,煮人的锅,狗不快活,我快活!”这里的“狗”,就是指贪官
陈友谅一直坚定地站在反元的最前线,1358年他直接指挥了安庆战役。当时守安庆的是余阙,此人曾被元朝任命为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后因守安庆有功,升任淮南行省左丞,并赐二品服,朱元璋不敢讨伐余阙,说什么此人是忠臣,如果大臣们都像余阙这样,元朝就不会乱了。
而陈友谅却敢于啃这块硬骨头,为了攻打安庆,三败三起,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两军大战于沙漠洲,余阙亲率兵士,冒着箭雨冲入阵内,连斩陈友谅十三员大将。一直打了七年,陈友谅损兵折将,终于拿下了安庆城,余阙“引刀自刭”,沉于清水塘中,他的妻妾也都投井而死,获得了“满门忠烈”的好名声。反倒是陈友谅,为反元之战立下汗马功劳,成了一个逼死忠烈的“罪人”。
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余阙等元朝的殉葬者大加表彰。而对于元朝的降官或者在元朝任过职的文武官员,则大加污辱或者杀害。
明朝的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元顺帝养有一头宠物象,很善于跳舞,元顺帝逃走后,朱元璋把象弄到了南京,在宴会上,让这头大象跳舞,大象死活不肯跳,朱元璋一怒之下杀了大象。有一个大臣叫危素,元朝时曾任翰林编修、礼部尚书等职,降了朱明王朝之后,朱元璋竟然在危素的身上挂了两块牌,左边是“危不如象”,右边是“素不如象”。
以打鱼为生的陈友谅,过着清贫的日子,后来做了元朝的一个小官,生活好了一些,但他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不久就投奔了徐寿辉的起义军,造起反来。以狠毒著称的陈友谅很快就从一个小小的文书攀升为军中的重要将领,成为起义军的二把手。掌握了徐寿辉的军队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优秀的战斗素养,一鼓作气,攻占了很多城池,一时间成为江南最强的起义军首领。紧接着,陈友谅找机会除掉了碍眼的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汉。其实,陈友谅称不称王对朱元璋并不重要,因为他早就认定了陈友谅才是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迟早要拔除的眼中钉。朱元璋的势力范围在长江下游,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在长江上游,两军对垒开战的局面无法避免,但朱元璋就是耗着不打,因为朱元璋的上千条战船都是些破旧的渔船,不利于水军的发挥,如果在水上开战,面对陈友谅的坚固战舰和凶猛海军,无异于以卵击石。然而,世事难料,由于一个突发之事,朱元璋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动。
朱元璋的部下常遇春俘虏了陈友谅三千人,并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激怒了陈友谅,于是,他率领着自己的无敌舰队,浩浩荡荡地兵临朱元璋的城下。形势紧急,朱元璋赶紧召集谋士们开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谋士们的建议是要么投降,要么逃跑。只有刘基一言不发,朱元璋看他满脸严肃,将他请入内室。刘基对朱元璋说:“主降及奔者,可斩也。”朱元璋问刘基该怎么办,刘基分析说,陈友谅为人焦躁,不能正面冲突硬碰硬,只能采取伏击战术,诱敌深入,然后一举拿下。但是,陈友谅毕竟拥有强大的水军,怎么才能诱敌深入呢?在哪里伏击呢?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军事才华:既然不能在水上作战,那就逼迫陈友谅上岸,在岸上就是朱元璋说了算了。伟人就是伟人,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冷静判定局势,并作出正确决策。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原来是陈友谅的人,派他去诈降是最好的人选了,聪明一世的陈友谅还真着了道,他按照康茂才给出的行军路线发起了进攻,没想到关键时刻康茂才掉了链子,他只能率兵退回了一个叫“龙湾”的地方。
陈友谅的大军刚一登陆,就进入了伏击圈。朱元璋立即发起了进攻命令,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发起连续攻击,陈友谅的军队惶恐之下无法抵挡,只能向战船跑去,不料几乎所有的战船都搁浅了,没办法行驶,就这样,陈友谅的无敌水军活生生被朱元璋拖上了岸,狠狠的打了一通。这一战,陈友谅损失两万余人,败走江州。朱元璋大胜,缴获不少战船,充实了水军。刘基对陈友谅的评价很对:焦躁。不经思考就盲目开战;不能仔细辨识康茂才的身份;仗着兵力优势过度自信。这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不过陈友谅是不会轻易被打倒的,大约三年,他就重新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陈友谅率军打到洪都城下,守城的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这一战,朱文正用四万兵马,紧紧牵制住陈友谅六十万大军长达三个月之久,陈友谅虽然兵力有所损失,但仍强于朱元璋,更何况,陈友谅还有一支无敌舰队,实力悬殊确实不小。这时候,朱元璋亲率的二十万大军奔赴洪都,陈友谅避到鄱阳湖。不久,两军的鄱阳湖决战开始了。陈友谅将战舰用铁锁连起来,想要给朱元璋造成重大压迫,但这却让朱元璋想起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历史重演了,鄱阳湖火光一片,双方激战之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正在船上指挥作战的陈友谅,突然被一支射来的流箭击穿了头部,一代枭雄,就这样死了。智谋加上运气,成就了朱元璋的成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4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