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陆逊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国后期,吴、蜀结盟破裂,在曹操的支使之下,孙权决定派兵攻打蜀国,以此夺回以前被蜀国占据的荆州。当时蜀国的大将关羽在此镇守,要想拿下荆州绝非轻易之事。而东吴旗下有陆逊,他当时主动请缨,愿意前去降服关羽,在这种情况之下,孙权决定派吕蒙跟陆逊一同进攻荆州。
而陆逊也是不负众望,利用了关羽轻敌大意的弱点,期间多次写信称敬佩关羽的能力和气魄,这使得关羽放松了对其的警惕,最终大意失去了荆州要地。而陆逊也帮助东吴收下了通往北方的门户,此外,因为关羽被擒,刘备非常恼怒,一气之下派兵开始攻打东吴。最终再次中了陆逊的计,使得东吴国力大增。
可以说,陆逊对于东吴是有非常大的功劳的,但是为何在进行石亭之战之后,孙权为何还要将陆逊给逼死呢?当时在石亭之战胜利之后,陆逊被封为了大将军,而且还被委以重任辅佐当时的太子,这等同于陆逊拥有了吴国的军事大权,然后他却没有任何的政治权利。
在此之后呢,陆逊又多次受到了孙权的排挤,他们之间多次发生争执,而且陆逊经常收到孙权的指责,在这种情况之下郁闷成疾,最终英年早逝。
随着后来江东各个家族相继衰弱,最终陆逊成为了东吴下面最为显赫的势力。而且他还接下了当初顾、朱、张以及陆四个家族的班,可以说,整个东吴的军事政治都会集中在陆逊这里,如果陆逊与孙权意见相同还比较好,但是一旦出现分歧,当时孙权就可能要面临满朝官员都支持陆逊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之下,孙权身为一个皇帝,内心当然是非常不愿意的。当时的东吴国内对于皇位继承又分为两派,一方拥护太子,另一方则是鲁王。而陆逊就一直拥护太子,为此多次写信给孙权来保护太子,但是受到了孙权的无视。因为毕竟这样的话,陆逊本身就手握大权,如果再让太子登基,那么以后吴国的权力就不知道落入谁手了。
所以说,陆逊越是拥护太子,这就更加让孙权感到不安,于是在石亭之战后面,孙权开始不断地针对和限制陆逊,最后逼死陆逊和铲除了其亲党。
在孙权的眼中,陆逊不得不死。陆逊是东吴政权中最大的权臣,而且陆逊又是四大家族的代理人,孙权一死,朝中将无人能够控陆逊的野心。
谁能保证陆逊不会为陆康报仇?谁能保证陆逊不会成为东吴的司马懿?届时孙家的权力将会被以陆逊为首的四大家族架空,孙家祖孙三代所打下的基业,将名存实亡。
三国中的东吴第一名臣,既不是周瑜也不是鲁肃,而是一代白衣儒将陆逊。
陆逊就是东吴版的诸葛孔明,襄樊献计收荆州、夷陵之战败刘备,石亭之战败曹休陆逊辅佐孙权数十年,出将入相,呕心沥血,撑起了东吴的半壁江山。
如此一看,历史的孙权和陆逊也称得上是一对好搭档。
然而陆逊晚年却以悲惨收场,究其原因,并不是大家常说的孙权昏庸,只是二人中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一点原因:功劳和家族影响太大。
陆逊家族在江东一直都是世家大族,其家属和亲戚大多都在朝中或者地方担任过大大小小的职务,比如说他的父亲是九江都尉,祖父是城门校尉陆康,家族的力量就在一代一代的积累之下逐渐厚实起来。陆家乃是江东士族的代表,妥妥的地头蛇,孙权想要坐稳东吴这块地盘儿,前期必然要拉拢。
所以陆逊走上了前台,陆逊在对曹刘作战的过程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劳,首先在荆州打败关羽,而后带兵灭掉蜀军夷陵重病,最后又在跟曹休和曹丕对战的过程中取得大胜,可以说江东之民没有一个不尊敬这位统帅,有些人可能把他看的比主公都重。
等到陆逊官至丞相以后,朝中势力基本都依附到了陆逊的身后,加上陆氏一族在江东长久的发展,这让孙权感到非常不安,所以陆逊越是立下大功,他就越是要除掉此人,毕竟他的光芒已经太耀眼了。
事实上,陆家和孙家本就有旧怨,当年孙策曾在袁术指示下,兵围庐江城,陆家饿死上百口人,陆家家主陆康也因此郁郁而终。
第二点原因:陆逊拥护太子。
在孙氏拒收江东而成帝业以后,他们的继承系统中也出现了太子这个位置。虽然说太子一直都是自己家的子嗣,但是历代的君主都有一个“原则性”忌讳,那就是自己在世之时,太子越“安分”越好,对于那些想要提前继位的太子,各位君主也都是极其厌烦(皇帝的待遇太舒服了,亲儿子也不能让)。
陆逊(183-245年)出生在华亭 ,少年丧父,从小就跟着祖父即庐江太守陆康生活。然而公元194年,袁术派遣孙策攻打庐江,陆康坚守了二年,城池陷落,此役陆氏宗族百余人,死了近一半。
当时陆逊和叔叔陆绩年龄很年轻,两个少年人就是在仇人眼皮底下讨生活,此时他们对孙氏的观感,只有深仇大恨。陆绩是当时江东的陆家家主,这个人一生都不喜欢孙权,孙权为安抚这个矛盾将孙策的女儿嫁给性情相对柔顺的陆逊。一方面对陆逊非常好,一方面对陆绩是极力打压。公元209年,孙权便让陆绩发配去去偏远的郁林郡(今广西玉林)当太守,实际是借瘴气疫病除掉了陆绩。公元219年,陆绩死的时候仅仅32岁。
陆绩死后,陆逊成为江东陆家的家主,而顾陆朱张(顾雍,陆逊,朱桓,张昭)这江东四大家族本来就是孙权所不信任的,作为一个外来的暴发户,孙权虽然不得不用,终其一生都千方百计都在打压他们。而陆逊成名的夷陵之战,也是由于吕蒙临死之前推荐,那时孙权也确实无人可用,后来果然陆逊也立了大功。
而公元223-244年这段时间,因为孙权就依靠陆逊进行对外的战争,对他还是相当信任的。问题就出在244年以后,陆逊成为了东吴的丞相,因为开始管理内事,从而和朝中的一些权臣全琮等产生了矛盾。而孙权对他的信任度也急剧下降,而在?齐鲁党争?事件中,孙权发现陆逊可能是在秘密的支持太子孙和,于是产生了恐惧,不见面询问就写信责备他。陆逊最终在愤忿中死去。
所以,最终孙权逼死陆逊的原因只有三个字,?不信任。?,也说明了?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道理。
陆逊如是,岳飞如是,狄青亦如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
关注东西纵横弹,每天听一段东西方最前沿的发展趋势或一段最值得思考的历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4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