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她是哪里人

以史为鉴 2023-06-17 16:45:57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她是哪里人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苏麻喇姑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近几年,有关历史的小说、电视剧层出不穷,远有《寻秦记》虚构人物参与历史,近有《步步惊心》上演穿越深宫虐恋。在2001年,号称历史正剧的《康熙王朝》问世。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康熙皇帝杀伐果断不失温情,令人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这部剧还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历史小人物,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这个人就是苏麻喇姑。剧中的苏麻喇姑从小照顾康熙的生活起居,善解人意。康熙任性时她会劝他,不高兴时她会想尽办法让他开心。如果说,成功的男人背后定会有一个女人的默默支持,那康熙背后的女人就是苏麻喇姑。

可以说,对康熙影响最大的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祖母孝庄太后;一个就是陪伴他度过童年的苏麻喇姑。那么,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和康熙真的如电视剧中描述的那般吗?

苏麻喇姑原本只是孝庄太后身边的一个小侍女,和皇室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最多算是皇室的佣人。但是,她的资历却不小,从天命到康熙历经五朝,亲眼见证了大清从开国立业到盛世王朝。根据史料记载,苏麻喇姑应该比康熙大四十多岁,并没有电视剧中描述得那般年轻。大概因为她劳苦功高,死后并没有像普通奴仆一样草草下葬,而是以嫔礼安葬在孝庄太后的陵墓旁。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京西逃。当地的老百姓都以为大清国灭亡了,于是,一哄而起,就把苏麻喇姑园寝给拆了,在日本投降前苏麻喇姑的地宫被盗,地宫盗口长期敞开着。

据历史记载,明朝万历四十年左右,苏麻喇姑在科尔沁大草原出生,最初的她并不叫苏麻喇姑,而是叫:苏茉儿。这在蒙语里是“毛制长口袋”的意思,直到顺治晚期才正式更名为苏麻喇姑,意思是“半大口袋”。所以,从取名就可以看出她的出身并不好。然而,苏麻喇姑却是出了名的美貌、聪明。科尔沁贝勒府看上了她的聪慧,便让她伺候贝勒府的二女儿——也就是后来的孝庄。

等到贝勒府的二女儿出嫁时,苏麻喇姑就作为陪嫁侍女到了盛京,也就是清朝入关之前的都城。一六三六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定国号为清。“明”属火,“清”属水,水能克火,所以,国号为清。顺治元年,统治中原几百年的大明王朝正式灭亡,清军入关,苏麻喇姑跟着她的主人孝庄皇太后来到了紫禁城。

由于,苏麻喇姑天生聪颖,所以,很快掌握了满语和汉语,她写得满文十分漂亮工整,赢得了当权者的欢心。于是,孝庄太后命她作为康熙的满文老师。

虽然,清朝入关之后大多讲汉语,但是,为显其不忘本,皇室贵族都要学习满语。此外,苏麻喇姑作为侍女,做衣服也是一把好手,衣服做得不仅合体,还十分美观。而且,在清朝衣服定样时,苏麻喇姑就参与过制定。除此之外,由于出生草原,苏麻喇姑的骑术精湛。

在古代,骑马是日常的出行方式,每当孝庄太后要她去宫外办事时,她都是骑马出行,效率很高。苏麻喇姑和孝庄太后一起相处了六十余年,两人之间的情分早就不一般。在皇太极驾崩后,孝庄不过三十有一,生活十分寂寞,苏麻喇姑就一直陪伴在她身边,自然成了其唯一的知音。

出于这个原因,苏麻喇姑在宫里的地位很高,康熙会尊称她为“额娘”,是“母亲”的意思,康熙的孩子们也会尊她为“祖母”。不过,苏麻喇姑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名,所以,她不仅没有仗势欺人,更没有骄纵。她始终谨小慎微,对太后和皇帝十分恭敬,用心照顾。

康熙继位后的二十六年,孝庄太后去世,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太后走完了她丰富的一生。而此时的苏麻喇姑已经是七十岁高龄了,为了不让她太寂寞,康熙将刚出生不久的十二皇子允裪交给她抚养,足见康熙对她的信任。最终,在苏麻喇姑的悉心照料下,十二皇子健康成长,才干不凡。

而且,康熙晚年的夺嫡之争,允裪没有参与,最后,被授封亲王位极人臣,一直到乾隆朝才去世。可以说,这与苏麻喇姑的悉心照料脱不了关系。此外,在十二皇子长大成人后,苏麻喇姑过上了每日诵经礼佛的日子。而且,根据一些史料记载,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让我们难以接受的习惯:

一个是她一年只洗一次澡,洗完之后还把脏水喝了;

另一个是她从来不看病,哪怕是生病了,也坚持不吃药。

这两个习惯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实在有些难以接受。不过,她的身体却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当然算是难得的高寿。

其实,纵观苏麻喇姑一生,她都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作为孝庄太后的陪侍,历经五朝,终身未嫁;身为陪嫁侍女,却与清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之时,苏麻喇姑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冒险见多尔衮,使多尔衮没有成为篡位的“燕王”,而是做了辅佐幼主的周公。

此外,在康熙身上,苏麻喇姑更是“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成就了康熙千古一帝的盛名。

清朝最神秘的女人苏麻喇姑

清朝最神秘的女人 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公元1612年-1705年),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通晓蒙满文字。苏麻喇姑生在科尔沁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

苏麻喇姑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二小姐就是后来孝庄文皇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布木布泰在其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长途跋涉到了后金都城盛京,与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成婚,当时皇太极34岁。苏麻喇姑作为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也随主人陪嫁到了盛京。 她在清宫陪伴布木布泰学习过程,凭着刻苦努力和聪明的头脑,精确地掌握了满语,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并提高了整体文化素养。以致后来能担任康熙的启蒙老师。她在布木布泰身边,将日常起居、屋里屋外的事,处理得既利索又妥帖。她的才干和忠诚,足以使布木布泰信任,经常放手大胆地交给她更重要的工作。人们也认为她是孝庄文太后心腹之人。

崇德元年(1636年)在着手厘定清朝上下冠服诸制,物色人选时,庄妃推荐苏麻喇参与其事。苏麻喇擅长女红,除了熟习蒙古族服饰,又饶有兴趣地对比研究汉族和满族的服饰。根据朝廷的要求,她领会服制内涵,参与设计,在继承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吸收满、蒙、汉等北方各族服饰之长,精制,创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后世认可。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随已被尊为皇太后的布木布泰到达北京。

崇德八年(1643年8月9日),皇太极驾崩。当时孝庄文皇太后年仅三十一岁,其子福临刚刚六岁。经过孝庄文太后的精心谋划,福临当上了皇帝,但朝中大权却掌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年幼的顺治皇帝,时时需要母后孝庄的扶持和指点。但按当时的规矩,他们母子二人每月只能有一次见面机会,这样,孝庄与顺治皇帝之间的秘密联络便全由苏麻喇姑来担任。

康熙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玄烨降生后,孝庄命苏麻喇姑照料孙儿。孝庄选她为玄烨“手教国书”。玄烨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一月,清宫流行天花,皇帝和诸皇子凡没出过天花的人全都到紫禁城外避痘,玄烨住在宫城西华门外今北长街路东一所宅第(雍正时改名为福佑寺)。这期间,苏麻喇姑每天骑着马往来于慈宁宫(孝庄文皇后住所)和玄烨避痘所之间,按照孝庄文皇后的要求对玄烨施教。康熙帝晚年回忆道:“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康熙帝幼小在宫外避痘,到皇父逝世前不久,出痘痊愈,重返皇宫。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去世后,康熙皇帝决定把庶妃万琉哈氏(后来的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末,苏麻喇姑患“血痢”,日泻十余次,夜间五六次。康熙帝降旨:“著十二阿哥(胤祹)日夜看护。”苏麻喇姑去世后,被“葬以嫔礼,瘗于昭西陵侧,以示宠也”。

1705年10月24日(康熙四十四年九月七日),苏麻喇姑逝世,康熙予以嫔妃之礼重葬,当时孝庄的梓宫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康熙皇帝决定将苏麻喇姑的灵柩也停放于此。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十三日,苏麻喇姑的灵柩移入暂安奉殿。

改建工程于1725年(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日)十二月初十日,孝庄文皇后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宫。苏麻喇姑既不是皇室成员、爱新觉罗后代,也不是皇帝的嫔御,风水攸关,名份所限, 当然不能与主人同葬昭西陵。雍正决定将其葬在昭西陵附近,经风水官员相度,将其墓地选定在昭西陵以东南新城的东墙外,距昭西陵只有1.5公里。苏麻喇姑园寝于雍正三年二月动工,同年七月完工,八月初七日将苏麻喇姑葬入该园寝内。

这座园寝坐北朝南,主要建筑由北到南有:地宫上建宝顶,前建园寝门3座、亭堂3间、大门3间,环以朱垣。门外建东西值房、东西厢房。宝顶位于园寝纵向中轴线上。苏麻喇姑的地宫很小,人在里面站不起来,四面墙壁是用砖砌的。地宫顶都是用大平石板棚起来的。地面也是平石板,中心部位凸起。顶部是平的,面上有一个深十几厘米的平底圆形凹槽。苏麻喇姑是火化的,地宫里只有一口缸。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京西逃。当地的老百姓都以为大清国倒了,于是一哄而起,就把苏麻喇姑园寝给拆了。在日本投降前苏麻喇姑的地宫被盗,地宫盗口长期敞开着。

在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时,孝庄和苏麻喇姑是起了一些作用的,苏麻喇姑再次冒险见多尔衮,多尔衮最终不做篡位的“燕王”,做了辅佐幼主的周公;而在康熙身上,苏麻喇姑更是“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最终成就了康熙的千古一帝盛名。从这方面来说,这苏麻喇姑就是个 历史 上少有的奇女子。

苏麻喇姑是康熙的什么人

苏麻喇姑是康熙的启蒙老师。

苏麻喇姑(约1612-1705),蒙古族人,初名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

苏麻喇姑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皇后陪嫁进入后金宫廷。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通晓蒙、满文字。

苏麻喇姑不仅是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也是孝庄文皇后的心腹和知音。她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老主人孝庄文皇后敬重有加、毕恭毕敬、小心周到地侍奉;对比自己小32岁的康熙帝则奉若神明。

苏麻喇姑虽然是蒙古族人,却能讲一口流利的满语,能娴熟地书写满文。孝庄文皇后曾让她教授康熙帝学习满语、满文。

人物评价

苏麻喇姑是清初历史上一位罕见的特殊人物,一生与清皇室有着不解之缘。她的身份仅仅是一名侍女,却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宛如家人。

她在宫中的名份并不算高,与皇室也不存在亲缘关系,死后却被葬以嫔礼,她历经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4个朝代,是其间一切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

苏麻喇姑心灵手巧,在裁剪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凡她做的衣服,既合身,又美观,因此曾参与清朝衣冠饰样的制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5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