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朝还有第三位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对于秦朝的二世而亡,很多人都感到惋惜。秦始皇雄才大略,千古一帝,却没能把自己的统治延续下去。但秦并二世而亡,第三任皇帝在位仅仅四十六天,刘邦就攻下了国都。
仅仅四十六天的统治,秦王子婴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秦国中兴之主。
实际上秦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是秦王子婴
子婴是秦国第三任皇帝,但因在位时间太短,不被历史重视。
此外子婴的身份也是历史谜团。秦始皇有两个儿子扶苏,胡亥,从年龄上来看,子婴不应该是扶苏的儿子,而且胡亥篡位不会留下扶苏的儿子。但是胡亥继位后又杀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所以子婴又不可能跟胡亥有关系。
目前只能猜测是赵高为了立傀儡皇帝,从秦国皇室,或者干脆就是大街上找来的子婴,立为皇帝。还有一种说法,子婴是秦始皇的堂兄弟,因为子婴的年龄是四十多,无论是胡亥还是扶苏都实在扯不上关系。这些都只是后人的推测,事实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就是这位谜一样出现的人物,却展现出了过人的才能,杀赵高,整朝政,发兵函谷关抵御刘邦。
子婴是一位贤能的君主
子婴是一位难逢的明君,而且对政治极其敏感。赵高在杀掉了秦二世胡亥之后,立秦王子婴为傀儡皇帝,赵高密谋灭掉秦王宗室,子婴察觉到后立即动手,杀死赵高。史书记载子婴仁爱,有节制,对于祸乱朝纲的赵高毫不容情。
一般来说,皇帝被立为傀儡,除非立傀儡的人失势,否则永无翻身之日,对比后来的汉献帝和曹操,子婴是轻松杀死了赵高,整顿全国朝政。要知道赵高害扶苏,杀秦二世,杀李斯,从秦国的皇帝的继承人杀到皇帝,再从皇帝杀到当朝宰相,可谓权倾朝野,但却没斗过子婴。
刘邦攻占咸阳后,曾有意立子婴为相,自立称王。要知道刘邦当时手下有萧何,有张良,但他第一个想到的是立子婴做丞相,子婴的才华可见一斑。
子婴当时面临的情况已经是死局,无人能解
假使子婴能早登上帝位两年,凭他的实力,或许就是秦国中兴之主。但历史没有如果。
真实情况是秦国两大主力军团派出北上,与项羽决战于巨鹿,没有军事力量保证是无法实现政治目标的。而此时秦已民心尽失,秦地百姓对刘邦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刘邦很快就攻进了武关。
子婴是个明眼人,他洞悉了刘邦的进军。杀掉赵高后,子婴把仅存的兵力派出,守住了函谷关,刘邦见函谷关久攻不下,换路线自武关而入,子婴还没有时间组织军民撤退,刘邦就围住了咸阳。秦国实在是精锐尽出,民心全无,哪怕有几万人能抽出来守武关,以子婴的贤明,刘邦很难有入关的机会。
秦朝在关中盆地没有足够的军队,也完全无险可守了,子婴就算是抵抗,不过是徒劳无功的挣扎。
子婴以刘邦不杀害赢氏皇室为条件选择了投降,如果没有后来项羽进关中,或许秦王朝皇室的血脉还能因为子婴投降而保存下来。
史书上常说“秦二世而亡”,这一定论说对也对,说错也错,很难判定出一个真正的答案。为什么这样说呢?
秦朝三位君主:始皇帝,二世胡亥,秦王子婴,二世而亡的观点就在于二世胡亥身上。
以历史角度来说明“二世而亡”
“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在赵高谋杀了秦二世胡亥之后,这时候关东群雄逐鹿,秦朝的地盘已经日益减少,只剩下以前称秦国时的疆域了。
赵高杀害二世后准备登基称帝,却发现大臣们没一个支持自己的,“天弗与,群臣弗与”。无奈之下只好先把扶苏的儿子赢子婴扶上帝位,以便日后做事。为了平息关东怒火,赵高借子婴口下诏取消秦帝的称号,复称秦王。
也就是说秦朝已经降级为秦国了,而子婴因为也没有举行过登基大典,自然不能称秦帝,所以秦朝是“二世而亡”。
以追究责任角度来说明“二世而亡”
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不能只归咎于秦始皇或者秦二世两个人,但二世荒淫无度,宠幸小人却是铁一般的事实,而且国家大乱也是从秦二世时期开始的,以追究责任的角度来看,秦二世是直接导致秦朝灭亡的元凶之一,而又因为他是皇帝,也就受到更多的口诛笔伐了。
其实这样的观点在其他朝代也很多,东汉亡于桓,灵二帝;隋亡于隋炀帝;明亡于万历等等都是以追究亡国责任来划分的。
虽然桓灵之后有少帝,献帝;隋炀帝之后有皇泰主;万历皇帝之后还有天启,崇祯。但在社会来看,那些末代皇帝多多少少都有点值得惋惜,而那些真正把国家败光的人,虽然在当时不用受到亡国之君的屈辱,在后世也必须负起他们应负的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3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民间故事之-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