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的“壬寅宫变”,是历史上一起罕见的宫女起义。当时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药,命方士炼丹。当时皇帝迷信,认为未有经历人事的宫女的月经可保长生大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并命方士利用她们的处女月信来制丹药。另外,为保持宫女的洁净,宫女们不得进食,而只能吃桑、饮露水。所以,被征召的宫女都不甚苦痛。结果,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决定起义趁嘉靖帝熟睡之时,用麻绳希望勒毙他。谁知在慌乱之下,宫女们将麻绳打成死结,结果只令嘉靖帝吓昏,而未有毙命。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周皇后。周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并下令斩首。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也一并斩首。由于此事发生在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以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壬寅宫变”。
宫变过程:
明朝皇帝的寝宫是紫禁城内的乾清宫。除了皇帝和皇后,其余人都不可以在此居住,妃嫔们也只是按次序进御,除非皇帝允许久住,否则当夜就要离开。嘉靖年间的乾清宫,暖阁设在后面,共9间。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每间设床3张,或在上,或在下,共有27个床位,皇上可以从中任选一张居住。因而,皇上睡在哪里,谁也不能知道。这种设置使皇上的安全大大加强了。然而,谁又能防备那些守在他身边的宫女呢? 就是这群宫女,演出了惊天动地“壬寅宫变”。当时史料曾有如下记载: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十几个宫女决定趁朱厚熜熟睡时把他勒死。先是杨玉香把一条粗绳递给苏川药,这条粗绳是用从仪仗上取下来的丝花绳搓成的,川药又将拴绳套递给杨金英。邢翠莲把黄绫抹布递给姚淑皋,姚淑皋蒙住朱厚的脸,紧紧地掐住他的脖子。邢翠莲按住他的前胸,王槐香按住他的上身,苏川药和关梅秀分把左右手。刘妙莲、陈菊花分别按着两腿。待杨金英拴上绳套,姚淑皋和关梅秀两人便用力去拉绳套。眼看她们就要得手,绳套却被杨金英拴成了死结,最终才没有将这位万岁爷送上绝路。宫女张金莲见势不好,连忙跑出去报告周皇后。前来解救的周皇后也被姚淑皋打了一拳。王秀兰叫陈菊花吹灭灯,后来又被总牌陈芙蓉点上了,徐秋花、郑金香又把灯扑灭。这时管事的被陈芙蓉叫来了,这些宫女才被捉住。朱厚熜虽没有被勒断气,但由于惊吓过度,一直昏迷着,好久才醒来。
事后,司礼监对她们进行了多次的严刑拷打,对她们逼供,但供招均与杨金英相同。最终司礼监得出:“杨金英等同谋弑逆。张金莲、徐秋花等将灯扑灭,都参与其中,一并处罚。”
从司礼监的题本中可知,朱厚熜后来下了道圣旨:“这群逆婢,并曹氏、王氏合谋弑于卧所,凶恶悖乱,罪及当死,你们既已打问明白,不分首从,都依律凌迟处死。其族属,如参与其中,逐一查出,着锦衣卫拿送法司,依律处决,没收其财产,收入国库。陈芙蓉虽系逆婢,阻拦免究。钦此钦遵。”邢部等衙门领了皇命,就赶紧去执行了。有个回奏,记录了后来的回执情况:“臣等奉了圣旨,随即会同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陈寅等,捆绑案犯赴市曹,依律将其一一凌迟处死,尸枭首示众,并将黄花绳黄绫抹布封收官库。然后继续捉拿各犯亲属,到时均依法处决。”圣旨中提到了曹氏、王氏,曹氏、王氏是谁呢?据人考证,她们是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因此,有人根据这道圣旨得出结论,是曹氏、王氏指使发动了这场宫廷政变。
司礼监题本中记录了杨金英的口供:“本月十九日的东梢间里有王、曹侍长(可能指宁嫔王氏、端妃曹氏),在点灯时分商说:‘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手里了(手字前可能漏一个‘他’字,指朱厚熜,或有意避讳)。’”有些人便以这一记载作为主谋是曹氏、王氏的证据。
然而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如果主谋是曹氏和王氏,那么史料上应该记载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的情况,而在以上所述的行刑过程当中,却从未见到过对曹氏和王氏的处置的描述,因此主谋是谁尚不能断定。
“深闺燕闲,不过衔昭阳日影之怨”,是明末历史家谈迁对此案的看法,但事实究竟如何,无人知晓,因此成为又一桩宫闱之谜。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听信道士之言,年轻的宫女不但被用于采补,而且被用来练药。许多宫女被催逼月经,用来提炼内丹。这种摧残和侮辱已经超过了人的极限,一些宫女不堪忍受这种残酷的摧残,决定反抗,于是发生了嘉靖时期的重要事件——“壬寅宫变”。
世宗有个宠妃曹氏,生得妍丽异常,被封为端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世宗几乎每日都要到端妃这里,笑狎尽欢。这日,世宗在端妃宫中酒酣欲睡,端妃不敢随便惊扰,自己悄悄出去。窥伺已久的宫女们趁世宗熟睡之时,潜了进来。众人一齐按住世宗,一个叫杨金英的宫女用绳子去勒住皇帝的脖子。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但由于过于紧张,杨金英将绳子系成了死结,怎么也收不紧。宫女张金莲害怕起来,她担心祸及自己,悄悄跑坤宁宫告诉了周皇后。周皇后听说后连忙领人来救,所有相关的宫女都被逮捕。
世宗虽然得救,仍然不省人事,不过还活着。周皇后召集御医会诊,御医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冒这个风险。周皇后心急如焚,要御医许绅务必设法救活皇帝。许绅无可推托,只好开了一付猛烈的药方,世宗服下后终于坐了起来,但仍然说不出话来。
许绅救活了世宗,但时隔不久他自己却得了病,临死之前对家人说:“我不行了。上次宫变,我自知若是救不活皇帝就会惹来杀身之祸,因此惊悸得病,所以这病是医不好的。”没几天就病死了。
当世宗苏醒后,周皇后便开始审讯杨金英等人。司礼监将审讯结果向世宗禀报,世宗此时仍然惊魂未定,用手示意周皇后处置。于是周皇后立即下令将所有的宫女都凌迟处死,包括前来告密的张金莲。端妃这时候才闻报赶来,但周皇后正好要借机除掉情敌,命人也将端妃牵出凌迟处死。
搜索
立即关注328662397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壬寅宫变的历史争议
观点一:宫女为保活命
嘉靖帝为炼制长生不老丹药,在反对派大臣的挑唆下,让宫女们认为会拿自己的经血不停地去炼丹,由此引起宫女误会所致。嘉靖帝宠用方士段朝用炮制长生不老丹药,太仆寺卿杨最因“谏丹药,予杖死。”因此,推察情由,宫变之事,必肇端于为炼丹药而摧残少女的健康。
杨金英等目睹先已牺牲者的惨状,恨之彻骨,明知事情成与不成,自己定遭斩首示众,她们却全无畏惧,下定决心,要和嘉靖帝展开同归于尽的拚死搏斗。司礼监审问宫女的口供中有此话:“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他手里了。”
还有就是嘉靖帝喜怒无常,任意残害宫女,宫女只要犯了一点错误,从不宽恕,痛加责打。有200多名宫女被打死。没有资料记载事发前宫女们做错了什么事情,既无大错而又面临危险,据此推测,这件事很可能是嘉靖帝炼制长生不老丹药,加上有人造谣,引起宫女误会所致。宫女自知此灾难早晚落到自己头上,于是决定拼死一搏。
再看,嘉靖帝经受这次沉重打击后“移居西内,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君臣不相接”。明人沈德符的《野获编》有一段记载:“嘉靖中叶,上饵丹药有验。至嘉靖三十一年冬,命京师内外选女十八岁至二十四岁者三百人入宫。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又选十八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盖从陶仲文(方士)言,供炼药用也。”
前后比观,可以清楚,她们是因嫔妃而被迫采取反抗。其所以没再发生暗杀事件,一是加强了防范;二是这些新选入宫的女子年龄稚小,不能起来反抗,只得听凭摆布。
观点二:宁嫔王氏首谋发动宫变
嘉靖帝自大婚后,身体虚弱,经常气喘、咳嗽,直至嘉靖九年还没有孩子。嘉靖十年,嘉靖帝在宫中钦安殿建坛求嗣,以求得到一个儿子。起初,以礼部尚书为监礼使,文武大臣轮流值班进香,一直没有效果。到嘉靖十五年,请道士邵元节等主持祈坛。当年,后宫妃嫔就生了男孩,以后又生了好几个孩子。
宁嫔王氏也在这一年为朱厚熜生了一个儿子,按惯例,她应该由嫔晋为妃,可嘉靖帝并没晋封她。宁嫔王氏心存不满,便在嘉靖帝夜宿宠妃曹氏宫中时,指使杨金英等宫女将皇帝勒死以作为报复,同时也可把责任推到曹氏身上。
然而也尽有蓄意捏造,诬陷不实之处,主要是方后妒忌曹妃得宠,乘机把她打成主谋者之一。结果曹妃同王嫔并宫女等一起被斩首。奏文所云“奉圣旨”,实出方后之意,因为此时朱厚熜身受重创,“病悸,不能言”。
在别一《世宗方皇后传》(《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中记载:“(端)妃实不知也,以宠故及于难。帝遂衔后。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宫中火,中官(太监)请救后,帝不应,后遂崩。”这虽然属于宫闱间后妃妒忌私斗。
观点三:一妃一嫔引发的政治斗争
嘉靖初年,朝廷中一方主张尊重明朝的皇统,另一方则迎合嘉靖帝的私意。一场史称“大礼议”的争论延续了近20年,它实质上是朝臣与皇帝、朝臣各派系之间的斗争。大礼议之争刚以嘉靖帝的胜利宣告结束,即发生“壬寅宫变”,而且与一妃一嫔有关。因此推断,宫变是政治斗争失败者想利用妃嫔除掉嘉靖帝。
自古以来,防备森严的地方不是监狱,而是皇宫。皇帝为防人行刺,日日夜夜命人巡逻守卫。明朝皇帝的寝宫是紫禁城内的乾清宫。除了皇帝和皇后,其余人都不可以在此居住,妃嫔们也只是按次序进御,除非皇帝允许久住,否则当夜就要离开。嘉靖年间的乾清宫,暖阁设在后面,共9间。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每间设床3张,或在上,或在下,共有27个床位,皇上可以从中任选一张居住。因而,皇上睡在哪里,谁也不能知道。这种设置使皇上的安全大大加强了。然而,谁又能防备那些守在他身边的宫女呢?
就是这群宫女,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是历史上的壬寅宫变。壬寅宫变发生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当时史料曾有如下记载:《明史·后妃传·世宗方皇后》记:宫婢杨金英等谋弑帝,赖后救得免。……是夕,帝宿端妃宫。金英等伺帝熟寝,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驰至,解组,帝苏。
这十几个宫女决定趁朱厚熟睡时把他勒死。先是杨玉香把一条粗绳递给苏川药,这条粗绳是用从仪仗上取下来的丝花绳搓成的,川药又将拴绳套递给杨金英。邢翠莲把黄绫抹布递给姚淑皋,姚淑皋蒙住朱厚的脸,紧紧地掐住他的脖子。邢翠莲按住他的前胸,王槐香按住他的上身,苏川药和关梅秀分把左右手。刘妙莲、陈菊花分别按着两腿。待杨金英拴上绳套,姚淑皋和关梅秀两人便用力去拉绳套。眼看她们就要得手,绳套却被杨金英拴成了死结,最终才没有将这位万岁爷送上绝路。宫女张金莲见势不好,连忙跑出去报告方皇后。前来解救的方皇后也被姚淑皋打了一拳。王秀兰叫陈菊花吹灭灯,后来又被总牌陈芙蓉点上了,徐秋花、郑金香又把灯扑灭。这时管事的被陈芙蓉叫来了,这些宫女才被捉住。朱厚虽没有被勒断气,但由于惊吓过度,一直昏迷着,好久才醒来。
事后,司礼监对她们进行了多次的严刑拷打,对她们逼供,但供招均与杨金英相同。最终司礼监得出:杨金英等同谋弑逆。张金莲、徐秋花等将灯扑灭,都参与其中,一并处罚。从司礼监的题本中可知,朱厚后来下了道圣旨:这群逆婢,并曹氏、王氏合谋弑于卧所,凶恶悖乱,罪及当死,你们既已打问明白,不分首从,都依律凌迟处死。其族属,如参与其中,逐一查出,着锦衣卫拿送法司,依律处决,没收其财产,收入国库。陈芙蓉虽系逆婢,阻拦免究。钦此钦遵。邢部等衙门领了皇命,就赶紧去执行了。有个回奏,记录了后来的回执情况:臣等奉了圣旨,随即会同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陈寅等,捆绑案犯赴市曹,依律将其一一凌迟处死,尸枭首示众,并将黄花绳黄绫抹布封收官库。然后继续捉拿各犯亲属,到时均依法处决。
关于这件宫女弑君的原因,历史学家有以下解释:嘉靖皇帝贪恋女色,纵欲无度,他自己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而愈是这样,他又愈是迷恋道教仙术,以求长生不老,古人还有以蕉叶待露的习俗。在园中可植蕉数株,每早,阔叶上必布满甘露,晨起口干舌燥之即,吮吸若干片,可觉甘甜爽口,并有延年宜寿之说。这也只合生在环境尚未污染之时的古人使用,今人断不可取,盖今日之晨露,已囊括了多种金属重粒子矣。可惜明世宗嘉靖帝不懂此法,此人对修道成仙已近于癫狂,为采集甘露饮用,日命宫女们凌晨即往御花园中采露,导致大量宫女因之累倒病倒,遂演壬寅宫变。
也有人认为正是圣旨中提到的王氏密谋发动宫变,曹氏、王氏是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嘉靖十年,朱厚性诠中钦安殿建坛求嗣,以求得到一个儿子。起初,以礼部尚书为监礼使,文武大臣轮流值班进香,一直没有效果。到嘉靖十五年,请道士邵元节等主持祈坛。当年,后宫妃嫔就生了男孩,以后又生了好几个孩子。宁嫔王氏也在这一年为朱厚猩了一个儿子,按惯例,她应该由嫔晋为妃,可朱厚胁⒚唤封她。因此,宁嫔王氏心存不满,指使发动了这场宫廷政变。司礼监题本中记录了杨金英的口供:本月十九日的东梢间里有王、曹侍长(可能指宁嫔王氏、端妃曹氏),在点灯时分商说:‘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手里了(手字前可能漏一个‘他’字,指朱厚,或有意避讳)。’有些人便以这一记载作为主谋是曹氏、王氏的证据。
然而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如果主谋是曹氏和王氏,那么史料上应该记载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的情况,而在以上所述的行刑过程当中,却从未见到过对曹氏和王氏的处置的描述。发生此事的根本原因还是嘉靖皇帝的暴政。据朝鲜史书载,朱厚兴淙惶吧,但宫女只要犯了一点错误,从不宽恕,痛加责打,有200多名宫女被打死。因此是诸多宫女心生不满,导致弑君事件的发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1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