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被金国灭亡后,康王赵构南迁到临安建立了政权,史称南宋。至此宋朝损失了两淮以北三分之一的发达领土,财政更加困难。然而金国灭亡北宋后,为何就是不能消灭南宋?金国两年灭亡北宋,南宋为何却能力抗百年?
宋朝的建立可谓是危机重重,上承五代时期的宋朝因为历史原因,并不想其他大一统的王朝那样强盛,甚至比较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还十分的孱弱,北宋建立之初就和契丹不断的打仗,北宋胜少败多,最终签订了檀渊之盟才算是解决契丹的危机。但是一个比契丹更加强大,更加凶狠的民族崛起了,那就是由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
女真人还没崛起之前也是经常受到契丹的欺负,金国的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努力,最终成为霸主,一举将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击败,并且将辽国灭亡,还将辽国的皇帝俘虏,此后的金国将目标转移到了北宋的身上。
金国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攻下了汴梁,将两位皇帝俘虏,北宋就此灭亡,但是宋朝的皇室并没有放弃,赵构在南方登基,延续宋朝的国运,史称南宋,继续和金国对抗。
南宋建立之初,颇有实力,依靠岳飞和韩世忠等人的作战,收复了北方很多的失地,但是因为南宋皇帝的懦弱和种种原因,最终有机会和金国一较高下的南宋还是选择了议和,并且需要缴纳比北宋还要多的岁币,甘愿对金国称臣。
金国不是不想灭掉南宋,而是金国灭不掉,南宋刚刚建立的时候金国就调动大军南下,当时差点将赵构抓住,并且将赵构追到了海上避难,这危难的时候南宋的名将们顽强抵抗,将金国军队击败,正是有了这些名将的功绩,使得南宋在南方站住了脚跟,在后来的十多年的时间里,金国的军队一直无法灭亡南宋。
后来南宋施行议和的政策,金国得到了很多好处,自己也需要休养生息,于是南宋就得到了暂时的安宁,这期间虽然有过很多次的摩擦,双方也互有胜负,金国内部也出现了不和,南宋虽然孱弱,但是没有落得亡国。
金国是当时的霸主,南宋和西夏都是附属国,但是蒙古却不想对金国俯首称臣,蒙古和金国之间连年征战,金国人感觉到了蒙古的威胁,于是将重心放在蒙古这边,对南宋和西夏就逐渐轻视,所以南宋在后来也就安稳了下来。
因为金国错误的政策,导致自己没有盟友,蒙古西夏和南宋全都将金国当做大敌,金国一时间三面受敌,并且蒙古和南宋结成同盟,终于在风光了一百年之后的大金王朝,在蒙宋联军的夹击之下灭亡了。
那么,问题来了,在北宋灭亡后,金国为何迟迟无法消灭南宋呢?
首先,虽然金国消灭了北宋,夺取了宋朝的半壁江山,但是,对于南宋来说,却保留了长江以南的富庶地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长期在北方中原地区。但是,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促使南宋所在的疆域人口众多、工商业繁荣,这是南宋可以抗衡金国的物质基础。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三国时期,东吴也曾占据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但是,因为三国时期,不少南方地区还是人烟稀少之地,所以,东吴的整体实力,自然无法和西晋相抗衡。但是,到了南宋时期,中原之地饱受战争的摧残,反而不如南方地区富庶了。因此,南宋朝廷可以组建庞大的军队,以此来抵御金国铁骑的进攻。反而是金国要进攻南宋,需要更长的补给线和战线长度。
对此,正是因为补给线和战线的拉长,不仅增加了金国铁骑的补给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金国骑兵的机动优势,因为战线较长,等到金国骑兵抵达江淮地区后,南宋已经拥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了,也即金朝骑兵能够对北宋突然袭击,让对方措手不及,但是,想要用这招来对付南宋,就不是那么容易。
众所周知,北宋定都开封,处在平原地区,而就平原地区来说,非常适合骑兵作战,并且可以发挥金国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但是,南宋定都临安,也即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带。金国骑兵想要抵挡临安,需要越过河网相对密集的江淮流域。由此,相对复杂的地形,成为限制金国骑兵发挥的客观条件,这也是金国始终没能消灭南宋的重要原因。
对于南宋来说,依托着秦岭、淮河、长江等地理环境,可以更好的集中力量来进行防御,而在开阔的平原地区,进攻一方的选择比较灵活多样,这让防守一方苦不堪言,这也是北宋没能抵御金朝的原因之一。
就南宋来说,正是凭借着江淮防线,得以化解金国的攻势。比如在采石之战中,是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
采石之战是南宋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之一。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矶渡江南侵。此战过后,金国将士发动兵变杀死皇帝完颜亮。宋军趁机收复淮南地区,此后金朝不再有灭宋之举。另外,金国之所以未能消灭南宋,自然也和南宋文臣武将的激烈抵抗存在直接的关系。
最后,在南宋历史上,虽然出了秦桧等奸臣,但是,主战派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觑。即便是主和派,也是需要抵抗金朝进攻的。在迅速消灭北宋后,金朝多次派完颜宗弼等金将率军南征南逃江南的宋高宗赵构。然而南宋在宋将岳飞、韩世忠与张浚的努力下,屡次使南宋转危为安。
比如岳飞的北伐,一度让金国都非常紧张,而韩世忠也很厉害,曾经仅用八千军队,困敌金国十万兵马于黄天荡四十八天。正是因为岳飞、韩世忠、张浚、虞允文等文臣武将的奋力抵抗,金国只能接受无法消灭南宋的结果。
最后金朝只好迫使南宋称臣,并且让西夏、高丽等国臣服。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过程中,成吉思汗一统蒙古,给金国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也即进入到金国后期时,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不断进攻金国,后者连自保都比较困难,更别谈对南宋有什么想法。公元1234年,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之下,金国正式灭亡,而顽强的南宋,自然迎来了一个比金国还要强大的对手。
金兵入侵北宋,只用了两年时间,北宋就被灭亡了,后来南宋建立初期,一直被游牧民族入侵攻打,面对蒙古和女真的攻打,南宋却一直坚持了152年之久,北宋也只是坚持了南宋的零头,其实造成这种局面是有原因的。
一:自宋朝建立以来,就一直重文轻武,这也是由当时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五代十国时期都是战乱不断,而这些武将个个手握重兵,用毛主席的话说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作为赵匡胤本人,他深有体会,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然而当了皇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从而推崇文治,发展经济,这样一来,手里的权力被自己握的死死的,所以在整个北宋时期,只要哪个武将稍微有点权力就被剥夺了,久而久之,武将自己有点权力都会害怕被奸人诬陷,整个北宋拿的出来的武将估计也就狄青了,最后还被文官们集体给弄死了。
还有就是北宋时期也没什么大的战争,所以经济、文化、科技方面才会突飞猛进,是一个百无一用是武将、武将皆下品,唯有文官高的时代。所以面对金兵入侵,只能望洋兴叹了,很快就被灭亡了。
二:到了南宋时期,你看看名将辈出,什么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磷、李显忠、孟珙、张世杰哪一个不是名将?而此时文官就比较少了,面对不断来犯的金兵,南宋开始加强军队建设,很多人投入战争,抵抗入侵,单单是襄樊一战就对峙了十年之久。
三:南方的地理因素,北方多骑兵,南方都是丘陵、河网众多,面对这样的地势,北方骑兵发挥不出优势,再加上此时蒙古内部矛盾不断,因为内部原因,与南宋熄兵好几次,南宋因此得到喘息的机会。
四:北宋灭亡时皇族里只剩下了赵构一人,面对这种情况,没有人能比他更名正言顺,具有号召力了,所以南宋始终紧紧围绕他一人作为政治中心,绝不会出现其他势力居心叵测,造成南宋的内部消耗,而是可以集中力量对付金朝,况且经过北宋灭亡的经历,百姓抵抗金兵的热情很高,都不愿做亡国奴,最后形成南北对峙,延续百年之久。直到崖山一战,全军覆没,南宋宣告灭亡。
搜索
立即关注328662397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南明和南宋所遇到的情况是差不多的,在北边的大片土地丢失以后,他们都把政权转移到了南方。但是,这两个政权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南宋到南边后,很快就稳定下来,此后还挺立了一个半世纪。南明到南边后,却从来就没有稳定过,最终折腾了四十年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
既然当时所处的境况都差不多,结局为何如此不同呢?
一、所面对的打击不一样。南宋所遭受的打击只有金国。虽然也有来自国内的钟相、杨幺等农民起义。但是这些农民起义所带来的麻烦并不大,而且也没有获得更多老百姓的支持。当南宋只是面临金国打击的时候,由于金国对汉人来说是异族入侵,所以在舆论宣传上就比较单纯。大家都只有“驱逐胡虏,保家卫国”这样一个调子。朝廷也都会这样宣扬,文人墨客也都会这样写文章,老百姓也都会持这样的论调。投降保守的,被称为汉奸(比如伪楚伪齐伟政权);坚决抵抗的,被称为民族英雄。
正是因为调性比较统一,因此大家就更容易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南明所遭受的打击却非常多。除了清军以外,还有农民起义军,还有吴三桂这些明朝旧臣及地主武装,甚至内部也在互相攻击。因为有如此多的攻击,一方面,南明政权所受打击的强度很大,另一方面,调性也严重不统一。究竟谁是忠谁是奸?究竟该支持谁反对谁?究竟谁是正朔谁是偏师?可以说完全把老百姓搞糊涂了。当方向不统一,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精神力量就不可能强大。精神力量不强大,这仗自然就打不赢了。
二、所获得的支持不一样。北宋末年的时候,宋徽宗虽然贪图享乐,干过玩花石岗这样的事情。但是北宋当时其实是比较富裕的。我们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场景,以及《东京梦华录》所记述的事情来看,当时的北宋,确实是一派富足安定的模样。尽管官员贪污腐化,地主巧取豪夺,带来了不少矛盾,也引发了方腊、宋江这样的农民起义。但是这些农民起义都是局部的,规模并不大,影响也不大。可以说,那时候的老百姓,对朝廷的怨气并不重。
他们认为,北宋最后崩溃,仅仅是因为金国的入侵,而赵宋皇室给他们带来的,则是富足和安宁。因此,保卫赵宋皇室,承认赵宋皇室是天下唯一的主,就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张邦昌上台才一个月,金军一退,他就迫不及待地把皇位让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宋皇室那时候在所有人心中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南明给老百姓的观感却完全不同。明朝末年,由于连年累月的天灾,又由于必须应对清军的入侵和农民起义的打击,因此,明朝末年的苛捐杂税非常繁重。
再加上贪腐官员和不法地主的盘剥,可以说,明末的老百姓,对朝廷已经充满了怨气。这种怨气,几乎不亚于历史上老百姓对秦朝的怨气。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强悍。而且在明军的围攻下,他们差不多都被消灭殆尽了。可是,李自成仅凭18骑,在商洛一代提出了一个“均田免赋”的口号,队伍竟然就迅速壮大到数十万人。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跟随农民起义军?这就是老百姓对明朝充满怨气的表现。
不只是老百姓对明朝充满怨气,官僚集团对明朝也充满怨气。明朝给官僚集团的薪俸是很低的,这其实也是明末官僚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如果他们不腐败的话,他们就活不下去。崇祯在最后时刻,提出向官僚募捐,但是官僚响应的非常少。由此可见,官僚对大明皇室并不支持。南明到了南边以后,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福王朱由崧追谥了很多官员,包括开国时期被朱元璋滥杀无辜的那些官员。但是民心已失去,这样做,显然已经无济于事了。
三、内部的团结不同。当赵宋皇室南迁的时候,由于金国把大片皇室成员掳到了北方,只剩下康王赵构一支皇室力量,因此也就只有赵构一个中心。大家要拥戴,也就只能拥戴赵构。“苗刘事变”想反叛,竟然没有什么可拥戴的,最终拥戴了赵构的儿子。赵构都还没死呢,拥戴赵构的儿子,有什么说服力呢?所以没有人支持“苗刘”,最终,他们很会失败了。南宋初年的朝廷,虽然朝堂上还是存在严重的权力斗争,但是这种权力斗争,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尖锐。
而且,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大家的思想观念不是很混乱。因此这种权力斗争,并没有酿成很大的恶果。秦桧把岳飞给杀了,杀了就杀了,岳飞的同情者并没有形成太大反抗势力。秦桧因此能够把持朝政十多年,从而保持了一种平稳的过渡。南明的情况不一样。明朝的皇室成员太多,大家各自拥戴一个,都说自己是正朔,谁也不服谁,因此形成了很多个政权。而且由于崇祯皇帝的儿子们纷纷下落不明,所以又有很多人假借拥戴崇祯皇帝的儿子。
本来,如果集中成一个政权,都还不一定能够打败满清。现在分散成了很多个政权,又如何是满清的对手呢?而明朝末年的朝廷官员,大家的权力斗争又异常的激烈。这种权力斗争到了最后,早已忠奸不分了。阉党和东林党,究竟谁是忠谁是奸?魏忠贤该不该杀?袁崇焕该不该杀?史可法是不是独裁?大家的思维已经完全乱了。当朝廷大臣还一直争斗不休的时候,又如何有能力对付满清政权呢?
四、领导核心不同。南宋有一个很明确的领导核心,就是赵构。虽然赵构对金国委曲求全,妥协投降,还杀了岳飞这样的抗金力量,做了这种人神共愤的事情。但是不得不说,赵构其实也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对于团结各方力量,稳定南宋的政局,实际上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南明政权则没有这样的核心。无论是朱由崧,还是永历帝,由于并不是唯一的正朔,再加上能力也非常有限,因此,他们没有起到号召各方的作用。(参考资料:《明史》《宋史》)
北宋的灭亡主要是因为当时主和派的人物占了上风,整个国家都采取一种不抵抗的政策,所以才让金国有了可乘之机。而宋朝把自己的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之后,已经没有了退路,必须在军事上战胜敌人才能让自己生存下来。所以南宋的抵抗要比北宋强烈很多,宋朝的军事实力和金国是不相上下的,金国没有绝对的实力消灭南宋也在情理之中,南宋所在的疆域人口众多、工商业繁荣, 南宋有很好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可以和金国打一场持久战。
金国原来的大本营就不在中原地区。虽然他们在军事意义上占领了这个地方,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实现政治意义上的统治,在中原地区一直都有其他的势力在抵抗金国,金国内部出现了很多矛盾也急需要解决,金国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解决内部的问题。
金国出兵攻打南宋需要更长的补给线和战线长度。这个给他们也带来很大的难题,金国主要是一骑兵为主,但是在南方地区是很少有开阔的平原的,金国的骑兵需要越过河网相对密集的江淮流域,在山区和水上发挥不了骑兵的优势,在战术层面上金国也不占据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金国骑兵的机动优势。
金国周围除了宋朝还有很强大的敌人。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就一直在进攻金国的地盘,成吉思汗那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成吉思汗一统蒙古,给金国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成吉思汗的猛烈进攻之下,金国也没有心思攻打南宋,向保住自己的大本营要紧。
1: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就是北宋的灭亡。
北宋灭亡于金朝,从远处看,好像很正常。宋朝和此前的隋唐不一样,它是纯粹的农耕国家,没有充足的战马,战斗力确实差劲。而对手,金国呢?兵强马壮,又是全新崛起。两相对比,北宋好像败得一点也不冤。
但是细想的话,你会觉得,这个事还是有点怪。
1125年,金和北宋开始打仗,当年金国就把开封打下来了。第二年,又打下来一次。再过一年,就把宋徽宗,宋钦宗掳走。北宋就亡了。前后就三年。
那么大的一个帝国,这种突然死亡的方法,也太奇怪了。
你要是说北宋的战斗力弱,确实弱,但是,这可不是这个朝代最弱的时候啊。南宋那么弱,和蒙古人还是缠斗了四十多年才亡国。北宋仁宗的时候,和西夏打仗,连续三次大溃败,国家也没怎么样。更何况,经过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之后的军力其实还是有所加强的。宋神宗时期,还能收复河湟地区。即使到了宋徽宗时期,已经是北宋末年了,太监童贯带兵,还能和西夏掰掰腕子。
2:弱者的尊严不见得要在战场上得到,那还能在另外两个地方建立起来
第一,如果弱者能严格守住道德的边界,信用的边界,他还能有尊严。这不是在空谈道德。道德和信用的作用,是能给对方一个稳定的预期,这就能确保弱者在谈判桌上还能有位置。
第二,如果道德和信用的边界也守不住,退一万步,弱者至少还能做好自己本分的事,至少还能确保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3:很多商业上的案例和北宋的失败很相似,不守信用,侥幸心理,以为别人都那么好骗,都是傻瓜,现在的不诚信和不守规矩付出的成本远远大于过去,现在的人多精明,社会信息量这么大,任何一个事情都有可能被大量传播在身边或行业扩散,所以靠谱很重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2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