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皇帝的权利和尊严号称是上天授予的,谁也不能冒犯,谁要是敢欺骗蒙蔽皇上,那必定是死路一条。然而,在唐代却有一个人,他明明欺瞒了皇上,可是结果不但无罪,还被升了官。这个人是谁,他到底干了啥事呢?
大唐贞观年间,东辽作乱,太宗皇帝打算亲自带兵去打。有大臣建议,去往东辽只能走海路,但海上风浪大,恐怕惊了皇上的驾。太宗笑道:“我大半生经历了无数战乱杀伐,怎么会害怕海浪?”他命令大将张士贵负责招募新兵,王君可负责造船,一切准备妥当,立即向东辽发兵。
不几日,大队兵马来到了山东海边,太宗和军师徐茂公一起登上了龙舟。刚开船时,海面上还是挺平静的,可是,没多久就风浪大作。很多将士都是第一次出海,不停地晕船呕吐,太宗也是一样。他难受的实在受不了,想想东辽遥远,还需要好多日子才能到达,真是坚持不下去,于是就下令掉头返回登州。
在登州营帐中,太宗内心十分矛盾:班师回朝吧,当初自己已经说出大话来,如今却真在大海面前怂了,岂不叫臣民们笑话。继续往东吧,实在是忍受不了晕船呕吐的痛苦。为此日夜烦恼。军师徐茂公也是着急,他找来大臣们商量,“皇帝害怕风浪,可是东辽又必须征伐,大家可有好办法,能让皇帝顺利渡海?”大家都说无能为力。元帅尉迟恭说:“咱们没有办法,可是还有20万将士呢,说不准其中藏龙卧虎,有能人异士。”他找来部下张士贵商议。张士贵一听,便想起一个人来。谁?这个人就是薛仁贵。
薛仁贵是几个月前,张士贵在山西招来的新兵,他原先就听说过此人智勇双全,很有才能,就把薛找来了,告诉他:“尉迟元帅要我想办法让皇上眼不见大海而顺利过海,你看该怎么办?”薛仁贵想出了一个好计策。两天后,他拿着一张设计图去见张士贵。原来,图上是一艘特殊的大船,船上有城楼、民房、街道集市、商贩行人等等。薛仁贵解释说:“叫士兵扮成百姓,在这艘船上生活,皇上到了这里,还以为是在陆地上,这样就眼不见大海,消除了心理上的恐惧。”张士贵听了大为赞赏,赶紧把这个方案禀报上级。军师和元帅都一直赞成。于是下令立即照图造船,不出一月,木城船造好了。军师又叫大船提前一天出海。这边他去找皇上:“臣预测天气,近十日内没有风浪,皇上可以登船出海了。”哪知皇上摆摆手说:“不行不行,朕晕船厉害,再也不想渡海了。”军师说:“不对,皇上您如果就此止步,那以后还怎么叫将士们献身沙场呢?”太宗无奈,只好忍着恐惧,勉强上了龙舟。
出海第二天,又起了狂风巨浪。太宗忍不住又呕又吐,不停地埋怨军师预报天气不准。军师安慰道:“皇上不必烦恼,不远处有个海岛,岛上有个小镇,我们可以去那里避避风。”太宗往前一看,果然隐隐约约有座城楼。于是加速驶向那边。来到城下,皇上上岸一看,这个小镇什么都有,做买卖的开学堂的,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太宗被引到一个精致的厅堂,在这里休息,和军师喝茶说事,十分轻松。而在“城外”,皇上看不见的地方,几百名将士奋力划桨,“小城”飞速的向东辽海岸前进。数日后木城船抵达海岸,薛仁贵带领兄弟们奋勇登岸,一举夺下了东辽第一关。
这边,军师徐茂公带着尉迟恭和张士贵他们,来向皇上说明了实情,并自请治欺君之罪。太宗听了薛仁贵这个瞒天过海的妙计,不由得哈哈大笑,连连称赞。后来薛仁贵在东辽之战中表现出色,连续立下功劳,被太宗任命为征东大元帅,成为唐朝的一大名将。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薛仁贵作为薛家将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是跟着唐太宗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人,这一生可谓是战功赫赫,功高盖主。尤其是在李世民的后期,他极其依赖薛仁贵。薛仁贵也确实在军事上为着大唐的江山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为何却落得个满门抄斩的惨状呢??
其实这主要还是怪他的孙子薛刚,薛刚还在少年之时,就犯下了一个滔天大祸,如果没有这个滔天大祸可能薛家将还如同往日一样风光。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元宵节上一起看灯会,本来应该是其乐融融的景象,但是却被薛刚给破坏了。?
原来因为一点口角之争,薛刚竟然一怒之下把李治的六子给打死了。在那个时候,杀人也是要偿命的,更不要说杀的是皇子。也正是六皇子之死让唐高宗郁郁寡欢,本就身体不好的唐高宗也一命呜呼了。?
不过李治看在薛家将一直为大唐鞠躬尽瘁的份上,所以在临死之前还特意叮嘱武则天只抓薛刚一个人就好。但是武则天怎么会这么听话,她在李治死后准备让薛家满门陪葬皇六子。但是没成想薛刚听到这个风声,自己先跑了出去。?
然后薛刚就开始了自己慢慢的反唐之路,武则天知道薛刚竟然要反自己,就更加生气了,于是就把薛家满门抄斩。薛刚从西凉借调兵马,准备正式开启反周大业,并且还值得一提的是他反武则天,还拉上了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最后,大唐的江山还是姓了李,武则天想传位于武家人的这个想法也破灭了。
这个人就是薛仁贵的孙子薛嵩,在评书当中薛嵩是薛丁山以及樊梨花他们两个人的儿子,但是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薛丁山和樊梨花这个人,可是薛嵩确实实际上存在的。而薛嵩这个人却做出了一件辱没他祖上威名的一件事情。
那就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薛松这个人瞅准了一个时机,觉得这个时候他如果投靠安禄山的话,他的将来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薛嵩这个人选择投靠了安禄山,而且在投靠安禄山以后,他也是屡立战功。没有多久就被安禄山分为了封疆大史。
对于薛嵩为什么会背叛唐朝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认为之所以薛嵩会选择背叛唐朝,是由于在唐朝后室对于他们薛氏家族的排挤,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由于薛嵩他自己在唐朝的时候没有得到重用,抑郁不得志,因此才选择了背叛唐朝,想要通过投靠安禄山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一腔抱负。但是虽然说薛嵩给自己的理由很充足,可是人们认为这依旧不是他要背叛唐朝的原因,毕竟如果说他的爷爷薛仁贵在世的话,看到他的孙子这样做当时心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而薛嵩这个人也是墙头草顺风倒。在他投靠安禄山以后,虽然说前期安禄山的势头是比较猛的,因此薛嵩也履历战功,但是在后来的时候,安史之乱被慢慢的平静下来以后,薛嵩看到此时的安禄山可能已经没有胜利的希望了,于是这个时候的薛嵩又选择再次回到了唐朝。而面对从安禄山那里回到唐朝的薛嵩,唐朝由于此时大战尚未平息,手中正急缺人才,因此就饶恕了薛嵩这一次背叛的罪行,命他回到了唐朝继续担任官员。
1、【犬马之劳】成语故事: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赵普年事已高,调任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太宗作诗为他辞行,赵普手捧诗稿潸然泪下,对太宗说:“陛下赐给臣的诗,应镌刻在石碑上,和我的老骨头一起埋到黄泉之下。”太宗为之动情。第二天,太宗对宰相说:“赵普是国家的功臣,我从前和他一起交游,现在头发白了,牙齿也脱落了,不应再用军国重务来烦劳他,我为他选了个好地方,让他养尊处优,借着赠诗表达我的慰问惜别之情,赵普感激泪下,我也伤感地为之流下了眼泪。”宰相告诉太宗:“赵普昨天来到中书省,手持御制诗歌,对臣涕泣说,我这一辈子来日无多,无从报答皇上的恩德,但愿来世再为国家效犬马之劳。臣昨天听了赵普的话,对照今天陛下的圣意,君臣名分能够如此善始善终,可谓两全其美了。”。
成语解释:愿象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2、【汗马功劳】成语故事: 西汉初期,萧何跟随刘邦打天下,出谋划策,刘邦当了皇帝后就让萧何做丞相,其他武将不服,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逐野兽的狗,而指明野兽方向的是人,你们只是有功劳的狗,而萧何则是这个猎人。”
成语解释: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3、【老马识途】成语故事: 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 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成语解释: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4、【指鹿为马】成语故事: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
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成语解释: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5、【马到成功】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到20岁时已学成十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担心他并劝阻他。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成语解释: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4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