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治儿子的死都和武则天有关,李治为何坐视不管还亲自下旨赐死

以史为鉴 2023-06-18 13:02:33

李治儿子的死都和武则天有关,李治为何坐视不管还亲自下旨赐死

还不知道:李治对儿子的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高宗李治宠爱武则天,这是众所周知的,可以说要不是李治爱上了武则天,那么武则天是回不了宫的,很可能就在感业寺做一辈子尼姑了。武则天最后能当上皇帝,李治的功劳是最大的。

但不管李治多么宠爱武则天,也不该任由她杀自己儿子才对,但事实上,李治多个儿子的死,都与武则天有关。李治非但坐视不理,有的甚至还是他亲自下旨赐死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李治多个儿子的死,都与武则天有关,这些儿子中,有的是武则天生的,有的则不是。其中非武则天所生的皇子中,被她害死的典型例子,就是李治的长子李忠。

李忠并非嫡长子,而是庶长子,其生母只是个出身卑微的宫人刘氏。王皇后没有儿子,为了巩固地位,便将李忠收为养子,因此李忠的身份就由庶长子,变成了嫡长子。李治即位后,就将李忠封为皇太子,并且大赦天下。

李忠虽然不是真正为皇后嫡出,但李治对他寄予厚望,当初唐太宗还在时,也很喜欢这个孙儿。原本被皇后收养,又被封为太子,李忠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但随着武则天的进宫,李忠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永徽六年,李治正式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这样一来,李忠名义上的嫡子身份也失去了。不仅如此,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许敬宗上奏唐高宗,称李忠并非嫡子,所以应当废掉他的太子位,改立嫡长子李弘为太子。

李弘是李治与武则天所生的长子,李治偏爱武则天,自然也想立两人的儿子为太子。于是他批准了许敬宗的奏章,将李忠降为梁王,同时册立李弘为太子。之后他又让李忠任房州刺史。

李忠到了房州后,整日坐立不安,生怕武则天会派人来杀害自己。为了防备刺客,他甚至常常穿着女人的衣服。后来事情传到李治耳中,他愤怒地将李忠贬为庶人,并囚禁在黔州李承乾的故宅中。

后来,武则天又指使许敬宗,诬陷李忠与人勾结,企图谋反。唐高宗深信不疑,便亲自下旨,将李忠赐死,当时李忠年仅二十二岁。

说完李忠,我们再来看看武则天的亲儿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李弘和李贤了。

前面提到李忠被废以后,李弘就当了太子。李治和武则天,对这个儿子的期望都很高。然而李弘却突然猝死了,有史书说他是因病导致猝死,而在《新唐书》中却记载,他是被武则天鸩杀的。

因此李弘是否死于武则天之手,这件事还不能完全肯定,只是不排除有此可能性。但是李贤的死,武则天却脱不了干系。史书记载:

“高宗八子,二王早世,为武后所毙者四人,章怀以母子之爱,颖悟之贤,犹不免于虎口。”

章怀太子指的就是李贤,李弘去世以后,他就被立为太子。李贤很是仁德,朝中上下对他都很敬佩,可他的呼声越高,武则天心里就越不舒服,最后仍是诬陷李贤谋反。

这次李治并没有坐视不理,他相信李贤的为人 ,所以想要赦免他,但是武则天却说:

“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

李治没有办法,只好将李贤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

不久后,李贤又被贬到巴州,在巴州待了一年,唐高宗李治就驾崩了。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又派丘神勣,去巴州搜查李贤的住宅,结果在丘神勣的逼迫下,李贤自尽而亡。

通过这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李治对待自己的儿子,还是比较狠心的。但他之所以如此,是不能接受儿子谋反的事实。当然这也并非事实,只不过他太过相信武则天,所以宁愿相信是儿子对自己不忠。

他处死李忠,是因为李忠“企图谋反”,那时候他对李忠的感情大不如前,更多是看中他和武则天的儿子。因此一听李忠想谋反,他是极其震怒的,作为皇帝来说,处死“不忠不孝”的儿子来维护皇权,是再正常不过了。

至于李弘之死存在疑点,是不是武则天所为还不能确定。就算真的是她做的,那么李治也是被蒙在鼓里,也就不存在武则天害死他儿子,而李治坐视不理的说法了。

还有李贤的死,是在李治驾崩后才发生的,所以那时候他想管都管不了了。而武则天之前没对李贤下手,就是碍于李治还在世,这也证明,如果武则天提前要对李贤下手,李治是不会坐视不理的。

因此,在武则天陷害李治儿子的时候,他之所以坐视不理,主要是因为相信武则天,认定了儿子对自己不忠不孝。其次他也并非完全坐视不理,至少在李贤被诬陷谋反的时候,李治仍然选择相信儿子的为人。

只不过一来他太信武则天,二来李治身体不好,常常出现眩晕的状态,所以他对很多事都有心无力,也只好任由武则天发落。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李治去世前为何不将大权交给他的儿子,反而交给武则天呢?

垂帘听政的原因多是皇帝年幼,无法正常处理国事,太后代替皇帝处理政务,又因为太后必须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那么为什么武则天能够垂帘听政呢?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在于高宗体弱,由于信任武则天,逐步将处理军政的权利交给武则天打理,这也为武则天顺利杀害大唐重臣和夺取中央实权埋下伏笔。最终在皇帝病重的时候,代替高宗使王权,行王事,成为执政者。

显庆五年十月,唐高宗风疾发作。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唐高宗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麟德元年,唐高宗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从天而降。软硬兼施,废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败告终。

于是,武则天向唐高宗建议让她和高宗一块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了。但武则天还不满足,她要与高宗封禅泰山。由于高宗年间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窜掇高宗封禅泰山。后来在麟德三年正月初一这天,她与高宗一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唐太宗会识人,临终前察觉武后和儿子关系亲密,为何不将其除掉?

武则天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病榻前与唐高宗李治互生情愫的,所以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已经病入膏肓随时有可能会一命呜呼,这个时候,唐高宗李治是准备随时继任大唐的国君,如果这个时候,李世民觉察到了武则天与李治的私情处死了武则天,那么必然会引起不必要的骚动,不利于新君登基,这样会给大唐江山的统治带来威胁,所以他才没有除掉武则天。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她十四岁便进了李世民的后宫,可是直到李世民去世,这个美艳无比的女子也没有怎么得到李世民的宠爱,还是一个小小的才人,不过在李世民即将不久于人世之时,武则天遇到了太子李治,并且与李治相恋。这在当时是有悖人伦的。所以他们的恋情从一开始便是偷偷摸摸不能被世人知晓的。

李世民做帝王很多年,看人向来比较准,所以当时武则天与李治的私情,李世民应该不会一点都没有察觉,只不过当时李世民已经久卧病床,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随时都有可能就一命呜呼,如果这个时候,处置了武则天对于李世民来说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即将继位的李治来说,便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要是再被有心人利用,李治能不能顺利继位就很难说了,如果李治不能顺利继位,那么李世民就没有嫡子可以继位,那么他的皇子便会陷入争夺帝位的战斗中,大唐便危矣。

而且大唐有规定,帝王去世之后,那些没有子嗣的后妃都是要出宫的,所以李世民才会让武则天出家,反正她以后再也不会见到李治,而且也回不到宫中,所以李世民才会没有除掉武则天。

李治有一个心很毒辣的老婆武则天,李治的八个儿子又是什么结局?

唐高宗李治一共有8个儿子,其中至少5个被武则天给害了。

宫人生的这三个娃虽然年长,可惜地位是比较低下的。看看名字也知道了,一个要你忠心,一个要你孝顺,还有一个要你多点钱。

萧淑妃生的儿子,其实地位已经算比较高了,因此唐高宗李治给好好起了个名字,叫李素节。 这名字好啊,就是要你干干净净。他的大名叫李廉,估摸着李治对他还是有点期许的,毕竟是妃子里的第一个儿子。


一、李忠是昔日太子,最终被武则天给搞死了。 李忠虽然是皇长子,可惜唐朝嫡庶之分非常严重,因此李忠毫无地位可言。但是李忠这家伙运气不错啊,因为唐高宗当时的王皇后没有儿子!

原本王皇后还不认命,非要自己生。可是伴随着萧淑妃夜夜受宠,王皇后压根就没机会受孕。因此王皇后便联合了长孙无忌,将李忠过继到自己名下,并且立为了太子。

鸟枪换炮了,李忠一眨眼就这么翻身了。按道理日子应该过得不错,可惜王皇后哪里是武则天的对手?武则天入宫以后,先后除掉了萧淑妃和王皇后,自己则坐稳了皇后之位。

李忠的嫡母王皇后都下台了,你觉得他还能有啥好下场吗?所以说李忠没多久就被废掉了,武则天的儿子李弘就这么被立为了太子。


没了太子之位,李忠被任命为房州刺史,封梁王。按道理日子也能凑合着过,至少比老百姓强得多吧?

可惜武则天并没有打算放过李忠,由于李忠内心忐忑,所以做了一系列奇葩的事情,关键还被唐高宗知道了,因此李忠就这么被囚禁在了黔州。

你看看,先是房州,后是黔州,这可都是唐朝贵族著名的流放地。这还不够,武则天为了稳妥起见,索性让人诬陷李忠有叛逆之心,最终唐高宗李治将22岁的李忠给赐死了。


二、李孝死得早,运气好。 李孝是次子,又是宫人庶出,自然没有任何机会参与夺嫡。相对来说小命就稳妥得多。可惜这家伙还没活得过自己的老爹,在唐高宗活着的时候就早逝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李孝没有遭到武则天的迫害,算是因祸得福了。

三、李上金和李素节都被武则天给搞死了。 李上金对武则天的威胁就更小了,他是庶出的第三子,没什么地位可言。不过由于唐高宗儿子不多,所以李上金还是得到了杞王的封号。

由于他和弟弟李素节两个人都比较守规矩,所以武则天一直找不到他们的麻烦。因此武则天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李上金的爵位和官职给剥夺了。

武则天的套路多深啊,不弄死这娃她心里不安生。没了权力和地位,他就没办法犯事了,也就找不到借口杀他了。

于是武则天又加封李上金为沔州刺史。等到李治死了以后,武则天正式掌权了,可谓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所以武则天便让手下人诬告李上金和李素节谋反,从而这两位都被武则天给逼着自尽了。 武则天不喜欢李上金的母亲杨氏,这是真的。但是杨氏还不足以跟武则天叫板,真正跟武则天较量的,是李素节的母亲萧淑妃。

早年王皇后支持武则天入宫,就是希望借助她的手,打压萧淑妃,结果失策把自己给打没了。武则天进宫以后,萧淑妃立刻也就失宠了。

武则天可没打算放过萧淑妃,她不仅让王皇后和萧淑妃被贬为庶人,而且还学习汉朝吕雉的手法,将她们俩做成了人彘,真够狠的。


四、武则天狠起来,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 武则天有4个儿子,这可都是亲生的。尤其是长子李弘一表人才,可惜英年早逝。于是乎在《新唐书》和《唐会要》中,给出了李弘去世的一个重磅原因,那就是武则天!

当初李弘深得唐高宗喜爱,而且唐高宗身体不太好,所以打算提前把大位禅让给李弘。结果问题来了,

所以武则天最终选择鸩杀了自己的长子李弘。当然了,这是史学界的一家之言,未必就有确凿证据。

不过武则天的二儿子李贤,的的确确是被武则天给宰了的。李弘死后,唐高宗便将李贤立为太子。这孩子聪明且有主见,一看就不是傀儡的样子。

久而久之就跟武则天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为此武则天便给李贤安插了一个谋反的罪名,让唐高宗李治将李贤给废了,贬为庶人。李贤被废了以后,武则天并没有放过他,而是派人将其逼杀。


总结:武则天到底还是给唐高宗留了两个儿子。 至于武则天的另外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倒是躲过了武则天的魔抓。李治去世以后,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显继位,一直是武则天掌权。

结果李显不听话,所以武则天就把他给废了,改立四儿子李旦做皇帝。期间李显多次想要自杀,都是老婆韦氏救了他。李旦很识趣,看老妈对权力有这么大兴趣,果断把大位禅让给了老妈来坐。从此改朝换代。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了称帝,大肆屠戮李唐宗室,倒在她屠刀下的李唐宗室有34人,她自己的亲人有23人。李治有武则天这样一个老婆,不知道是他的幸事还是不幸,但是对他的儿子们来说,肯定是一件不幸的事。

李治一共生下八个儿子,分别是:

长子燕王李忠,宫人刘氏所生;次子原悼王李孝,宫人郑氏所生;

三子泽王李上金,宫人杨氏所生;四子许王李素节,萧淑妃所生;

五子孝敬皇帝李弘,武后所生;六子章怀太子李贤,武后所生;

七子唐中宗李显,武后所生;八子唐睿宗李旦,武后所生。

燕王李忠 李忠(643-664年),贞观十七年出生于东宫,母亲为宫人刘氏。贞观二十年(646年),3岁的李忠被李世民封为陈王,永徽元年(650年),李忠被自己的父亲高宗李治封为雍州牧。

当时高宗的皇后王氏没有子嗣,因为李忠的母亲出身卑微,所以李忠被过继给王皇后,在王皇后舅舅柳奭和长孙无忌的运作下,永徽三年(652年),高宗册立李忠为太子,这一年李忠9岁。

永徽六年(655年),李忠举行了成年加冠礼,同年10月,高宗废黜了王皇后的皇后之位,改立武昭仪为皇后,李忠遂失去了嫡子的身份。当时的礼部尚书许敬宗为迎合武则天,上书劝说高宗,李忠并非嫡子,应该废了他的太子之位,改立李弘(武则天长子)为太子,李治同意了他的建议。

显庆元年(656年),李治废黜了李忠的太子之位,降封其为梁王,改立李弘为太子。

李忠年龄渐长后,常常惊恐不能自安,有时甚至偷穿妇人的衣服,来防备刺客。而且经常做怪梦,常常自己占卜。显庆五年(660年)七月初六日,因事情败露,唐高宗将李忠废为庶民,迁到黔州居住,囚禁在黔州李承乾的故宅。

麟德元年(664年),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奏上官仪、王伏胜与李忠阴谋背叛朝廷。同年十二月十五日,唐高宗将李忠赐死在黔州住所。李忠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无子嗣。

神龙元年(705年),追封燕王,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陪葬于乾陵。

原悼王李孝 唐高宗李治第二子,宫人郑氏所生,永徽元年(650年),封许王,与弟李上金、李素节同日封王。永徽三年(652年),拜为并州都督。显庆三年(658年),累除遂州刺史。麟德元年(664年)去世,赠益州大都督,谥号悼。

神龙初年,被追赠为原王、司徒、益州大都督。

泽王李上金 李上金是李治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宫人杨氏。永徽元年(650年)被封为杞王。

因为武则天厌恶他的母亲,连带着他也被武则天厌恶,一些投机取巧的小人察觉到此事,为了迎合武则天找了一个罪名削去上金的官位与封邑,将他安置在澧州。

嗣圣元年(684年),高宗去世,李上金与李素节、义阳公主、宣城公主为高宗奔丧,之后李上金被封为毕王,后又改为泽王。

载初元年(690年),武承嗣指使酷吏周兴诬陷李上金与李素节谋反,两人被召回洛阳交付御史台处理,李上金愤而自杀,他的七个儿子全被流放显州,其中李义珍、李义玫、李义璋、李义环、李义瑾、李义璲都死在当地,仅剩李义珣存活。

唐中宗复位后,恢复李上金的官爵及姓氏,并以李义珣为嗣泽王。后被葬在乾陵陪葬。

许王李素节 李素节是李治的第四个儿子,生母为萧淑妃。永徽元年(650年),李素节被封为雍王。幼年的李素节机敏好学,能日诵古诗五百余言,因此深得高宗的喜爱。

当初武则天还不是皇后的时候,经常与萧淑妃争宠,相互诋毁,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萧淑妃遭到武则天谮毁,幽禁侮辱而被杀。李素节受到武则天的嫉妒,时时向唐高宗进谗,调任申州刺史。

仪凤年间,李素节被武则天诬陷贪赃受贿,被高宗降封为鄱阳郡王,后来李素节被禁锢终身,改迁到岳州安置。

载初元年(690年),武承嗣指使酷吏周兴诬陷李上金与李素节谋反,两人被召回洛阳交付御史台处理,李素节行至京都南面的龙门驿,被缢杀而死。

武则天下令以庶人礼节安葬李素节。李素节的儿子李瑛等九人同遭诛杀,唯独四子李琳、李瓘、李璆、李钦古尚属年幼,才得以幸免于难,长期囚禁在雷州。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追封李素节为许王,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许州刺史,以礼改葬,陪葬于乾陵。

孝敬皇帝李弘 李弘(653-675年)是李治的第五个儿子,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李治废王立武后,原来的太子李忠被降封为梁王,李弘被立为太子。

李弘为人十分仁孝,接待大臣符合礼节,从不曾有过失。还曾建议高宗修改不合理的律法,上书为两个获罪的异母姐姐求情,让他们得以出嫁。

李弘的仁孝得到了朝野内外的赞誉,但是他体弱多病。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随高宗和武则天到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23岁。李治非常悲痛,追封李弘为孝敬皇帝,以天子礼仪厚葬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

章怀太子李贤 李贤(655-684年),李治的第六个儿子,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永徽六年(656年),不满2岁的李贤便被封为潞王,同年李贤被加封为雍州牧,幽州刺史。

李贤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深得高宗赞赏,乾封元年(666年),沛王李贤招募“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为王府修撰,十分器重。

上元二年(675年),皇太子李弘猝死后,李贤继立为皇太子。 不久,高宗命李贤留守长安监国。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被朝廷内外赞扬。

然而在为太子期间,李贤与武后的关系也变得日益紧张。武后非常宠信术士明崇俨的话,他曾对武后说李贤的坏话,说他不适合当太子,因此李贤十分厌恶他。当时皇宫中有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李贤顿生疑虑,感到恐惧。武后送《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给李贤,以责备他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还曾亲手书信斥责,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仪凤四年(679年),明崇俨被强盗杀害,却又迟迟抓不到凶手。武后因此怀疑是太子所为。

调露二年(680年),武后派人揭发太子阴谋,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以此作为谋反的凭证。高宗一向喜爱李贤,想要宽恕他。武后却说:“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于是,李贤未能洗清罪责,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

永淳二年(683年),幽禁数年的庶人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皇太子李显为此上书恳请帝后怜悯,稍赐春冬衣物。

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派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庶人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别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

唐中宗李显 李显(656-710年),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

显庆元年(656年),李显出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为英王。章怀太子李显被废后,李显被立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去世后,李显继承帝位,成为大唐的第四位皇帝。

李显继位后,想要提拔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为侍中,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李显一怒之下,脱口而出:“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宰相裴炎将此事报告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对此事大为恼火,将继位55天的李显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而后他的弟弟李旦继位,是为睿宗。

在被贬的日子里,李显一家人一直担惊受怕地过着日子,生怕哪一天死于武则天的刀下,就这样一直过了近14年。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杀死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无奈之下,武则天下令太子监国,次日将皇位传给李显,于是李显再度称帝。

李显再次继位后,朝政大权又被皇后韦氏和武三思把持,自己又成了一个傀儡。5年后,李显病逝,享年55岁。

唐睿宗李旦 李旦(662-716年),高宗李治第八个儿子,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

龙朔二年(662年),李旦出生于长安,自小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领洛州牧。

李显继位后,由于言论不当被武则天废黜了自己的皇位,降为庐陵王,继而李旦被武则天立为皇帝,但是朝廷大权全部被武则天把持。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李旦被降为皇嗣,一切礼仪依旧按照皇太子来办,原来的皇太子李成器被降为皇孙。自此李旦开始了艰难的皇嗣生涯。

后来,李旦又被诬告谋反,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来俊臣对东宫属官刑讯逼供,让他们“招出”李旦谋反的实情。乐工安金藏当众剖腹,以表明皇嗣没有谋反。武则天深受感动,不再怀疑李旦,命来俊臣停止审理。李旦因此而幸免于难。

李显再次继位后,李旦因功被拜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并加号安国相王。

李显去世后,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发动了唐隆政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而后迎李旦入宫辅佐少帝。李旦携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安抚百姓。

当时李旦的权利非常大,又控制了皇城,少帝李重茂迫于形势,请求将皇位让于叔父李旦,李旦起初极力推辞,后来在李成器和李隆基的劝说下,李旦接受了李重茂的让位,再次登基为帝,李重茂则又被封为温王。

先天元年(712年),李旦将皇位禅让给三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

开元四年(716年),李旦病逝,享年55岁。

小结:

唐高宗李治一共有八个儿子,除了第二个儿子早逝以外,其他的七个儿子全部与武则天有联系。李治的三个庶子都遭到了武则天的打击四个亲生儿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燕王李忠,武则天派人诬陷其谋反,被李治赐死于黔州幽禁之地;

泽王李上金与许王李素节,武承嗣指使酷吏周兴诬陷李上金与许王李素节谋反,两人被交付御史台处理,李上金愤而自杀,李素节在回京的路上被缢杀身亡。

孝敬皇帝李弘虽然是猝死于洛阳绮云殿,但是也有传言是被武则天害死的;

章怀太子李贤被武则天陷害贬为庶人后贬到巴州,后来被酷吏丘神勣逼令自杀;

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虽然都先后两次为帝,但是都被武则天打压过,在武则天当皇帝期间两人都是谨小慎微的过日子。

敬告可能存在的 穿越者们 :假如你穿越成了武则天的儿子,是亲生那一种,那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武媚娘亲生的儿子,如果不是亲生的儿子,那就别把自己当成她的儿子,否则你的下场一定惨的一笔。

历史 教训告诉我们,想活命,态度要摆正,立场要坚定,跟着武媚娘的指挥方向去走,那才是活命的保障。不要想着折腾,不要想着嘚瑟,你不是个儿。作为一代 则天大圣皇帝 ,人家甩甩手都能搞掉你,甚至直接吓死你都不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有例子的。


长子李忠 ,是庶长子,生母卑微,由王皇后抚养长大。这孩子实在倒霉,一出生就做了武媚娘的对手,曾经因为王皇后的原因,短暂做了三年太子。

随着王皇后在与武媚娘宫斗中失败,李忠很顺利的被废了太子之位。之后,先是降为梁王,再降为刺史,又贬为庶民,最后直接赐死,享年22岁。一切显得那么“水到渠成”。

武则天在皇后时期就培养了一些酷吏爪牙,尤以许敬宗为先,其下还有来俊臣、周兴等知名的 四大酷吏 ,这些人善于罗织罪名,滥用酷刑,铲除异己,制造恐怖气氛。

其中 来俊臣 还写了一本《罗织经》,是专门罗织罪名、陷害杀人的毒书,看的狄仁杰都冷汗直流。

武则天时期的王公贵族们一个个都活的战战兢兢,不知道哪一天就被带走了。 历史 上狄仁杰也吃过他们的亏,从宰相之位直接贬为县令,这还是狄胖胖聪明,提前认罪伏法,有机会见到武则天。要是对抗的话,酷吏们根本不会让他见到武则天,可能直接就没了。对于李氏子孙们来说,更是一场灾难,大批被冤杀的例子。

废太子李忠就是典型的被吓到了,被贬之后的李忠,整天担心自己被秋后算账,惊恐不已。他经常被吓到偷偷穿着女子的衣服来躲避抓捕刺杀,晚上还做噩梦,最后用占卜的方法找点心灵安慰。就这还被告发了,被贬到前废太子李承乾的故居黔州,最后被许敬宗诬陷与上官仪等人谋反,而被赐死。


次子李孝 ,早年被封许王,史书说是早死,大概是指病死,但他和大哥李忠是同一年死的,记载太少,有没有蹊跷就不好说了。

三子李上金, 初封杞王,他还算好,活的算时间长的。他是因为生母杨氏被武则天厌恶,连带上了他,早早就被削爵赶出去了。

后来在唐高宗李治过世后,他回来奔丧,而又被封为泽王。五年后,他被武承嗣指示的酷吏周兴诬告谋反,狱中自行了断了。

四子李素节 ,初封雍王,是个倒霉孩子,生母是萧淑妃,也是武媚娘的死对头。萧淑妃是和王皇后一同完蛋的,随后李素节就被贬为刺史。

后来的待遇跟三哥李上金一样,同一时期,同一批次被诬陷谋反。不同的是,李素节在回京路上就扛不住压力,也是自行了断了。但武则天也没放过他,把他九个成年的儿子诛杀了,还有四个年幼的囚禁了。

老三和老四都是690年完蛋的,这一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定神都洛阳。


老五李弘 ,这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了,也是当时孝子贤孙的典范,以仁德著称,得到朝野内外的赞誉。也很得高宗李治的宠爱,四岁就被立为太子,曾代李治监国。

可惜的是体弱多病,22岁就病死了。传言说是武则天毒杀的,不太可信,武则天确实狠辣,但好歹是自己的嫡长子,又没啥错,总不能有点事就对自己儿子下手吧,恶意揣测要不得。

老六李贤 ,也是武后亲儿子,在李弘过世后,继为太子。李贤这个人,要才华也有才华,说纨绔也有点纨绔,大才子 王勃 就是因为给他写了一篇《斗鸡檄》而被贬了。但总的来说,还算靠谱,反正高宗李治还是满意的,认为他处事公允,内外称颂。

不同于哥哥李弘的是,他和武后有公开的矛盾,一则是怀疑自己非武后亲生,因此产生隔阂,二来,政见上不同于武后,时常针锋相对。

他做了一首《黄瓜台辞》,隐喻骨肉相残,被认为是斥责武后的暴虐政治,见下。

李贤的结果是被武后派人揭发谋反之罪,导致废除太子之位,贬为庶民,流放巴州。最后的结局的是被武则天手下的酷吏丘神绩逼得自行了断了,说是武则天亲手除掉的也不为过。


这个值得注意的是,史书用词说李贤的谋反用词是“揭发”,而非“诬陷”,这个就存疑了,可能真有谋反,可能是罗织的罪名。

但李贤的行为,确实引起一定程度的怀疑。跟武后的矛盾是真的,私下拉帮结派也是真的,和地方大员交好也是真的。关键当时李治还活着,好歹是太子这种国之储君,李治不太可能放任不管的,所以这里充满的疑惑。

但不管真的假的谋反,李贤死于武则天的授意,基本是没跑了。


老七李显和老八李旦,这两个是最有意思的。

在李贤被废了太子之后,李显也继为太子,而且李显也顺利的成为皇帝。自此以后,他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处处跟武则天对着干,一心想着提拔自己老婆韦氏那边的亲戚,尤其是想把老丈人韦玄贞提为宰相。

遭到大臣的反对后,他急眼了,说道:就算把大唐天下都给老丈人,我也愿意!

这话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一下子火大了,老娘辛苦了这么多年扶你上位,你说送人就送人?不想混了早说。

然后,李显就被废了,贬为庐陵王,全家赶出长安,以流放之名软禁在湖北一带。满打满算,李显这皇帝都当了不到两个月。老丈人 韦玄贞 流放钦州,估计没到地就死了,让你想当宰相。

然后就是老八李旦了,他很特殊,不是太子,直接成为皇帝,但有名无实,老妈都不让他出门,更不让碰政治。


他也很聪明,老老实实的听话,一度表示朝廷离不开老妈。直到690年,请求老妈称帝。后来,李旦的两个妃子被诬告秘密处死,李旦是一句话都不说。

即使这样,李旦也处于“苟且偷生”的状态,不断有关于他和他身边人的诬告事件,但李旦“稳如老狗”,秉承“不说话,不办事,不反抗”的原则,硬是是挺住了各方打击。

后来在狄仁杰等人的主张下,李显被接回洛阳,李旦上来就表示,储君应该是哥哥的,直接把烫手山芋送了出去。

七年后,爆发了 “神龙政变” ,张柬之等人逼武则天退位,李显再次登基为帝。

但李显的命不好,他老婆韦氏不是个省心的人,也想效仿武则天做皇帝,这引起太子李重俊的不满,然后爆发了“ 景龙政变 ”,失败了。


没过几年,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合谋毒死了李显。要说李显这辈子被女人“治”的死死的,上干不过老娘,中干不过老婆,下又被女儿搞死了,真是没谁了。

不过,李唐刚刚恢复,李家人势必不会让韦氏等人的谋划得逞。这又引爆了 “唐隆政变”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主导,事后李旦上位皇帝,为唐睿宗。

李旦的儿子中,李成器才是嫡长子,但深得其父风格,立马让位庶子出身的李隆基做了太子。李旦也很快的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自己做了自在的太上皇。很明显,这一家在皇室风波中,学了很多教训。


但太平公主没有,她也想学老妈做女帝,但被李隆基“先下手为强”,直接扑灭了叛乱,称为 “先天政变”, 进入唐玄宗时代,从此大唐才短暂的稳定下来。

总的来说,李治的儿子们都是活的挺憋屈的,不说冤杀的,早逝的,就是活下来的李显和李旦也挺惨。

李显在流放期间,也是担惊受怕,天天做噩梦,担心不知道哪一天小命就没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一度让他想随哥哥们一样,自行了断吧,还是韦氏劝住了他。


回到洛阳后,为了保命,李显连续与武氏联姻,三个女儿下嫁韦氏,还有一个儿子娶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的外甥女,这番操作不要太明显,李显另有一子一女被武则天迁怒杖杀,也是一点话都不敢说。

李旦就怂的比较彻底了,不是他多聪明,是因为他有足够多的哥哥做例子,即使如此,说他不担惊受怕,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啊,穿越者们,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能和武则天这种人物过两手,是真的沾着就伤,碰着就死的待遇啊!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了武则天,反而他放任李治和武则天不管?

为什么放任李治和武则天,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他们两个还在搞这种事情。亦或是知道了,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在去杀她。因为一直以来武则天身为后宫之人,但是手却伸到了朝廷上。再加上李世民对武则天的宠爱,而他的儿子又喜欢武则天,他身边最亲的人,都背叛了他的话,我想就算他杀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

再加上在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宫外开始流传“女主武王”的消息。这都不用想,肯定就是武则天散播的谣言,并故意让人传到唐太宗的耳朵里面,武则天的存在必然威胁到了唐朝李家的皇运。但是没有办法,这是他自己种下的恶果,再加上他年事已高,可能一辈子都勾心斗角,坐在地王的位置上心里已经太累。晚年他已经不想在徒增杀戮,不如就放任武则天去做自己的事情。


并且根据当时来说,好像李世民一直都知道武则天可能以后会当女皇帝。他心里早就做好了这个准备,在书上记载。有一次武则天和李世民一起去打猎,当时有一批烈马谁都驯服不了他,但是武则天却走出来说她能驯服。武则天凭借铁鞭铁棍再加上匕首,最后驯服了那匹烈马。其实就是手段残忍,强悍霸道。这在后宫之中是非常可怕的存在。


说白了李世民自己心知肚明自己会是一个怎样的下场,而李治和武则天搞在一起,多半都是武则天的勾引。她在为自己的下半生做谋划,再加上李世民年事已高,武则天如果想要当女皇帝,肯定要有新的靠山。在她地位不稳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在道义上是名正言顺的人来替她撑腰。这个人最好就是李世民的儿子李治。

而具体到底为什么,李世民没有杀了武则天,这是他本人内心才知道的事情,史书上写的都是根据当时的局势来分析的,具体怎么样我们也不得而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6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