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的宦官专权不死反而能延长200年

网络 2023-06-18 19:18:06

明朝的宦官专权不死反而能延长200年

纵观明朝历史,也曾出现过几次太监专权干政的现象,但是同历史上很多朝代宦官专权时欺上误国不同,明朝的太监干政时有时反而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太监也基本始终忠于明皇室。

东汉中后期,交替出现外戚专权和宦官乱政,皇帝被随意废立,东汉在一定程度上是亡于宦官乱政。秦朝的大太监赵高矫诏杀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又设计害死丞相李斯,最后逼迫二世皇帝胡亥自杀,可谓欺君亡国。

明朝曾出现过郑和、王振、刘瑾、冯保、汪直、魏忠贤等大太监。

有明一代,宦官的权力实际上很大,明成祖可能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于是设立了东缉事厂,简称东厂,权力凌驾于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由皇帝的亲信武将与侍卫组成的锦衣卫之上。

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刘瑾。

朱元璋废掉了宰相制度后,明朝逐渐形成了内阁制度。

内阁对朝政的各种处理意见写在一张贴在奏章上面的纸上,这叫做“票拟”,皇帝用朱砂笔在上面做批示叫“批红”,后来皇帝越来越懒,就让司礼监秉笔太监替自己干“批红”的活。

所以有明一代,太监不仅控制着令人生畏的特务机构东厂,还负责司礼监的“批红”大权,明朝的太监是大明权力运作中的重要一极。太监冯保就不用说了,作为掌握替皇帝批红权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他与大明名相张居正配合默契,创造了万历新政。 

唯一的例外就是王振,他满腹经纶,后来又做了教官,但是他智商似乎不太够用,于是为了实现理想另辟蹊径自阉入宫,明英宗朱祁镇对他极为尊重,一口一个先生。

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英宗亲征,在退却途中竟然还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可见其虚荣心极强),以致耽误行程,导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王振被杀。明朝最能玩的一个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专权的大太监八虎之首刘瑾,虽然也迫害清流重臣,贪赃枉法,但是他也未曾将国事当作儿戏。

史载,刘瑾将奏章带回私第后,都与他的妹婿礼部司务孙聪及华亭人张文冕商量参决,再由大学士焦芳润色,内阁李东阳审核之后颁发,对国事还是颇为慎重的。

魏忠贤,东林党人总是不屑。魏忠贤迫害异己不假,但其早期也曾放下架子试图与文官合作,被无情拒绝。在边防大事上,依然使用东林党人孙承宗等人,使得防御满清的关宁防线依然稳如泰山,魏忠贤当政期间边防基本稳固。而且他能够采取务实的政策,坚定地延续了万历的矿监政策,极力向中上层和江南富甲士绅征税,使国家财政保持了稳定,同时也保证的国家的稳定。

明朝的宦官专权干政时虽然也迫害清流大臣,但是基本上能做到不乱政,并基本始终忠于明皇室。

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明太祖朱元璋曾孙)时实行的一个政策,那就是设立专门机构教太监文化。太祖朱元璋是不准太监干政,更不准太监学习文化的。

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太监作为生理有严重缺陷的男人是很容易有心理问题的,但是一旦有了文化,也变的有理想了。一个有理想的流氓,有时确实比满口仁义道德的言官更能干实事,比如“九千岁”魏忠贤。

搜索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明代的宦官专权是怎么发生的?

自古以来,历代皇朝都禁止宦官参与或干涉国家大事,但事实上,由于宦官能与皇帝和皇室成员接近。所以常常能窃取某些权力。东汉、唐朝末年就都曾经出现过宦官专权的现象,而到了明代,宦官专权现象就变得更为严重。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宦官控制很严,他曾经在皇宫内镌刻铁牌,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字,不得干预朝廷政事。可是,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权时。却是得到宫内太监提供的情报才成功的,所以,朱棣称帝后,对太监也格外地恩待,委以出使、专征、监军等军政大权。为了将建文帝的余党全部清除,朱棣还设立了由亲信太监掌管的特务机构——东厂。专门缉拿“要犯”。东厂只对皇帝负责,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不必经司法机关批准。但在当时,皇帝还亲自掌管朝政。宦官尚且不敢擅权。

明代的宦官专权,大约始于明英宗正统年问。英宗当皇帝时年仅9岁,不懂国事,因而对太监王振越来越宠信,使得王振的权势越来越大。最后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王振假借皇帝的意旨,控制了朝廷上下。连英宗也时常被他所左右,从此开了宦官干政之端。明英宗还授权太监审理囚犯,宦官从此又插手司法。后来,由皇帝批准,精锐的京军“团营”又归太监节制,从而开了宦官总领京军的先例。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间,刘瑾等8个宦官勾结成伙,人称“八虎”。他们拉拢一些大臣结成阉党,几乎将整个朝廷控制在他们手中。就这样,明代宦官专权的局面一步步地形成,并发展成了明代政治上的一大“毒瘤”。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影响

1、明太祖滥于汉朝宦官之弊,曾效法唐太宗禁制宦官,下令禁宦官预政领兵;不久又定宦官不许识字的禁令;其后更制铁牌置宫门中,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此外,又禁宦官与各司往来,不得兼外臣之职衔,不得着外臣冠服,并规定其官不得过四品,可见太祖是要宦官成为君主的忠诚噗人,不许他们掌握政事。

2、明代宦官政治势力的抬头,实始于成祖,成祖为酬答宦官在靖难起兵时通报京师虚实及开城门迎降的功劳,改太祖遗训,重用宦官,以宦官出使外国,或统兵镇边,或出任监军,或提督市舶,或探办等,因此宦官的权势大盛。更重要的是,成祖设立东厂,又恢复太祖末年废除的锦衣卫,以宦官统领,负责监视臣民,甚至有权自刑讯的权力,宦官气睒更盛。(然而,成祖时期,君主仍有足够能力驾驭宦官,宦官并未独掌大权)。至宣宗时,在宫中设内书堂,教宦官读书,又准司礼监太监遵照内阁票拟字样用殊笔批决奏章,称为批红,宦官开始参与政事,进一步助长了宦官势力的发展。可见,由于君主的宠信,使明代宦官逐步掌握到厂卫的控制和可参与政事,促使明代宦官能乱政。

明朝最牛书生有哪些,有人一度被称之为战神,为大明王朝延续二百年?

这个人就是于谦,我们比较熟悉,此人的功绩可以说跟唐朝郭子仪一样,有再造王朝的能力。当年要不是此人,明朝要约早200年亡国,这还要说到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导致了后来酿成土木堡之变。就在当时,瓦剌南下,太监王振极力怂恿年仅22岁的明英宗御驾亲征,最后英宗听信,于是带领一支由20多位明朝军方高级将领和一大批文官组成的50万大军去亲征。再出征前他指定他的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摄政。可惜这支大军准备不足,供应很差,最为关键的大太监王振为统帅。最后在这位无能统帅的领导下,大军行至土木堡时,遭到了瓦剌的伏击,明朝军队损失惨重,溃不成军,王振战死,英宗被俘。

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明朝首都北京后,大明朝廷乱成了一窝粥,当时的侍讲徐有贞极力鼓动朝廷南迁。而忠肝义胆的于谦面对瓦剌入侵,英宗被俘,大明岌岌可危时,视死如归的保卫大明王朝,并说:?提议南迁,斩首!?随后郕王朱祁钰继位,号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稳定朝局后,于谦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大战中,于谦身先士卒,最终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北京保卫战在明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确保了都城北京的安全,避免了宋朝南渡悲剧的再次发生,也粉碎了瓦剌也先图谋中原的企 图。

所以,于谦一度后当时人称之为战神。文人书生成了战神。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危机之中挽救了大明王朝,为大明王朝再续200年。称为战神也不为过。

当然,我们要记住他是一位文人。他十几岁的时候也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石灰吟,?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9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