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的人都应该知道,因为群雄纷争,所以战乱四起,自古乱世就出英雄。三国战乱上达百年,名将、名仕更是多不胜数。蜀、吴、魏分别有五虎上将、诸葛亮、庞统、法正、魏延、周瑜、陆逊、吕蒙、鲁肃、荀彧、程昱、贾祤、五子良将等名将名仕,小编并为尽说。更依附正史整理出三国那些英年早逝而能力超群的名仕,如果他们不死也许三国会是另一种可能!
其五:孙登。东吴孙权的大儿子。字子高,孙权称帝后,立孙登为太子。赤乌四年五月卒,年仅三十三岁的孙登临终上书给孙权提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建议。更是推荐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等多位优秀的人才。更为吴国大业进行了详细的发展蓝图,全都呈与孙权,孙权看到此文章后,悲伤更是难以言表,只是对天长叹啊,吴运不盛啊。
其四:曹冲。人称神童,从小就习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对此人无不惋惜啊。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可惜的是却在13岁时就不幸夭折了。曹冲不死的话,我想很大可能曹操会传位与曹冲,而曹冲为魏主不知道会是怎样的魏国了。曹丕也曾感慨道:“我弟弟曹冲还在,何有我今天啊”。曹冲之才比其当年的小孙权有过之而不及哦,由此曹冲登上魏宝座,也许就没司马懿什么事了。
其三:周瑜。20岁不到就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半壁江山,更是和孙策分别娶到大小乔,可谓事业、家庭都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三国鼎立的赤壁一战,更是以几百只草船烧的曹操八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赤壁之战也带他走向事业的巅峰。其实周瑜的死有两种说话,其一:三国演义的诸葛亮三气周瑜,把周瑜活活的写成了妒才如仇的人,更是说出“既生瑜何生亮”的话。其二:也是正史记载的,周瑜得疾病而死,可谓天妒英才啊。让吴国看着有点希望又破灭了。
其二:孙策。东吴可谓是他一手打下的,极像当年楚霸王项羽,故人称小霸王。更是东汉末年那个时代几乎无人能敌的存在。才17岁,就跟着孙坚南征北战。短短几年时间,就平定江东之乱。袁术也曾感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曹操也曾这样说“狮儿难与争锋”之语。可见孙策当时的威望值高啊。令人惋惜的是威镇江东的“小霸王”,没有战死沙场,而是死在叛将刺客之手。枭雄之才才开始就默默的结束了。临死亦然能将吴主传给孙权,也可见孙策之大义、大智也。不然更看不见三国鼎立之势了,说不定曹操早统一天下了。
其一:郭嘉,最能够改变三国历史的人,曹操谋士极善于出谋划策,料敌如神,人称鬼才。还能慧眼识明主。追随曹操11年,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的。他死之后,曹操就赤壁大败,不仅让曹操感叹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话语。可见他当时在曹操军事上的重要位置,以及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如果当时还在,曹操就不会有赤壁之败,其实曹操赤壁之败,败得是他的自大,认为当时东吴和刘备根本没有胜他的可能而已。可以这么说郭嘉的死是直接导致三国鼎立的原因,有他在曹操赤壁决定不会败。民间还流传: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得传言,自然是准基三国第一谋士之称。如果郭嘉不死,曹操是极有可能统一天下,何至于三分天下呢!
熟读三国,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英雄虽然谋略滔天,勇猛了得,但他们的生死其实无关乎历史进程,而有些英雄,却牵动着历史进程,可惜英年早逝,最终壮志未酬,否则,三国的历史有可能被改写,这些英雄的名字或许如雷贯耳,或许知名度并不高,但他们的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三国的历史进程却令我们遐想。那么,哪些三国英雄如果不是英年早逝而有可能改变历史进程呢?按照笔者个人的理解,以下十大英雄或许真能够做到。
一是孙策。孙策,东吴第一代领导人孙坚的儿子,在孙坚英年早逝之后,以16岁的年龄树起平定东吴的大旗,19岁之际,率领父亲孙坚1000多名旧部和几百门生开始了谋划东吴蓝图的历程,仅用六年时间,击走刘繇、活捉王朗、决裂袁术、袭取庐江、大败黄祖、轻取豫章,勾勒出东吴基本的版图,让正在中原争霸的曹操感到惶恐,没有想到,公元200年,正当孙策准备北上中原争夺天下之际,竟然阴沟里翻船,被许贡门客所刺杀,时常仅25岁。否则,孙策不死,天下鹿死谁手未可知,至少三国不会存在,应该在曹操与孙策之间争霸天下。
二是周瑜。与孙策同娶大乔小乔的周瑜,在三国众多的英雄中应该属于最拔尖的序列,于公元208年终于除掉了东吴三代领导人心目中的心腹大患黄祖,紧接着在赤壁之战中以3万人马之力一举击败曹操亲率的几十万最豪华阵营,曹操手下所谓名震天下的谋臣武将在周瑜面前那是集体失声,从此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后来在与曹仁争夺南郡之战中虽然负伤,但终夺南郡,被孙权任命为偏将军,公元210年,正当周瑜准备征伐益州时,天妒英才,才35岁的周瑜突发重病而英年早逝,否则,有二分天下之志的周瑜,改变三国历史进程似乎不值得怀疑。
三是郭嘉。在人才济济的曹操阵营中,郭嘉能够挤进曹操五大谋士之中,那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凭借其实力挣来的,曹操擒杀吕布,有郭嘉的功劳;曹操放走刘备,悔恨没有听从郭嘉的劝告;曹操大败袁绍,更有郭嘉十胜十败的功劳;横扫袁绍残敌,同样离不开郭嘉。然而,可惜的是,在曹操南下之际,才37岁的郭嘉竟然因水土不服而突然离去,否则,赤壁之战,到底是周瑜厉害,还是郭嘉称雄无法预料,但曹操失败之后大呼郭嘉似乎可以证明,郭嘉不死,曹操是否会兵败于赤壁或许还真未可料。
四是庞统。有凤稚之称的庞统,在三国时期与卧龙诸葛亮齐名,早年就是周瑜手下的功曹,后转投刘备,献计西征刘璋,奉献出上中下三策供刘备选择,刘备最终选择中策。然而,英名一世的庞统竟然在围攻雒城时,立功心切的他亲自率众攻城,最终被乱箭射中而亡,真是天不遂人愿,时年37岁,否则,庞统不死,刘备或许能够走得更远,谁知道呢?五是曹冲。曹操多次在众人面前夸耀的曹冲,那是曹操最喜欢的儿子,在曹操眼中也是最有才能的人,曹魏政权未来的希望或许就寄托在他的身上,在年幼时就有曹冲称象的典故,可见其聪明非一般程度。然而,上天竟然嫉妒曹冲的聪明,于公元208年,在曹冲13岁之际,竟然得了一场大病,虽然曹操亲自祈求上天保佑,但也无法挽回,哀痛不已,曹丕上前宽慰,曹操不得不叹息曰: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一呤双泪流。可见,曹冲不夭折,曹丕难继位,曹魏政权未来走向,凭借曹操的慧眼,未来的曹魏政权那是无限光明。
六是孙登。大家或许对孙登并不是很熟悉,他是孙权的长子,被孙权于公元220年立为太子。孙登应该是孙权众多儿子中最有才能的一个,深受广大臣属拥护,能够礼贤下士,而且十分喜爱人才,曾经镇守武昌,深受陆逊赞许,在孙权上前线时,管理后方能够做到井井有条,深受百姓爱戴,特别是能够与各兄弟处理好关系,尤其是重病之际,还上书孙权,不但为孙权推荐了一系列人才,而且为东吴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才能并不在孙权之下。可惜天妒英才,在孙登32岁之际离开了人世,否则,孙权能够传位与孙登,那东吴的命运或许会改变,毕竟,以孙登在世时的表现,那他应该是一位才能全面的明君。
七是刘封。刘封,刘备的义子,武艺高强,性格刚猛,当年随刘备征汉中立下汗马功劳,如果曹操的儿子曹彰能够及时赶到,那或许能够看到两人精彩的决斗。后来,刘封与孟达一起镇守上庸,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关羽求救刘封和孟达相助,但刘封和孟达以上庸不稳为由而拒绝,关羽最终失去荆州,自己也被俘杀,孟达害怕追责叛逃曹魏,并且劝刘封也投降,被刘封拒绝,刘封在孟达和徐晃的内外夹击之下丢掉上庸,逃回成都。刘备责怪刘封没有救援关羽,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于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刘封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刘封自裁后,刘备非常伤心,为刘封哭泣,这当然只是鳄鱼的眼泪。刘封之死其实是历史的必然,但刘封如若不死,刘备之后的蜀汉命运如何或许值得期待,毕竟,在刘封面前,以刘禅的才能能否坐稳江山值得怀疑,即使是诸葛亮能否驾驭刘封那也需要证明。
八是周不疑。周不疑,那是三国时期的一个神童,是刘先的外甥,三国志上说他着有文论四首,早年刘先为他寻师不得,就连刘巴也不敢做他的老师,可见周不疑从小才能了得。幼年时与曹冲为好友,曹操当时很喜欢他的才能,但曹冲不幸夭折之后,曹操认为此人必将成为曹魏政权的祸害,必须除之,曹丕不以为然,劝曹操不必要对13岁的孩子下毒手,曹操一语惊人:如果是曹冲还在,他们可能会成为最优君臣搭档,但此人非汝所能驾驭也。当时,曹操还抱有幻想,将女儿许配给他,但周不疑一句不敢高攀,令曹操终于下定决心除掉他,尤其在他16岁之际,曹操攻打柳城正陷入僵持时,周不疑献计十策,随即攻下柳城,曹操更是下定杀心,终于派人暗杀了周不疑。周不疑如果不死,未来是否能改变三国进程我们无法预知,毕竟,周不疑死时还是个孩子,但凭借曹操的眼光,应该不会差到哪里。
九是曹昂。曹昂,曹操的长子,很早就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于公元197年,这个时候的曹昂应该也只有20岁左右,因为此时的曹操也不过42岁,当时曹操进宛城出征张绣,其实此时张绣已经投降,但曹操好色之心已起,勾搭张济的遗孀邹夫人,被张绣知道后,大怒而偷袭曹操,曹操因此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但贴身侍卫典韦和侄儿曹安民战死,而且自己的大儿子曹昂也死在了这里,其实曹昂本可以不死酷我神仙道,但他把生的希望给了曹操,将自己的战马交给曹操,步行护其逃脱,最终死在敌人的枪下。曹昂倘若不死,曹操未来的传人是否是曹丕那似乎并无定数,凭其才能,似乎并不在曹丕之下,特别是曹昂是大儿子,这在古代那是当然的太子,所以,如果不是曹操风流,曹昂不会死,未来的曹魏政权走向或许会有所不同。即使如此,曹昂如果不把生的希望转交给曹操,那三国的走向就已经改变。这也是曹操晚年念念不忘曹昂的根本原因,更是曹丕称帝之后感叹曹昂的根本原因。
十是曹彰。曹彰是曹丕的弟弟,虽然文不及曹丕,但武远在曹丕之上,因其胡须为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公元218年,乌恒能臣氏造反,曹彰仅率领1千多人马,长驱几百里,用一天一夜的时间追上敌人,斩杀、俘虏敌人数千人,威服鲜卑首领轲比,回朝之后,曹彰将功劳归大家,得到曹操大力称赞。后来,曹操与刘备对阵汉中,刘备叫出义子刘封,曹操大骂刘备派一假儿子上阵,他随即叫曹彰对阵,但此时曹彰远在首都,等到赶到长安时,曹操已经从汉中回来。公元220年,曹操重病,加急曹彰回京,曹彰未到,曹操已仙逝,曹丕即位,曹彰进爵为公,为任城王,公元223年,曹彰进京朝觐,突发重病而死,时年在35岁左右。曹彰之死,历史有传说,按照世说新语的说法是为曹丕所害。事实如否,值得推敲,但曹丕在位不过六年,如果曹彰不死,继位者或许就是曹彰,至少曹魏政权有曹彰这样的长城,司马懿能否有机会展现值得怀疑,可未来历史如何,我们或许可以想象。
三国时期那段实力实在太过波澜壮阔,从东汉末年大大小小几十位诸侯,最终兼并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连年的战争中,诞生出了无数惊才绝艳之辈,而且大多崛起于阡陌,因而也更为励志;不过在这段时期,也有很多旷世奇才不幸早夭,成为一大遗憾,现在来盘点下不幸夭折的八位顶级谋士吧:
TOP、8 马良
马家也算是荆州的名门望族,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乡里为他们编有谚语说:“马家五常,白眉最良。”马良眉中有白毛,故此人们这样称呼他。刘备担任荆州牧后,征召马良为州从事。公元211年,刘备进入蜀地,诸葛亮也随后跟从前去,马良留守荆州。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
一直以来,诸葛亮都把马良当成继承人来培养的,马良不仅年轻、勤奋,而且颇有才智,深得诸葛亮喜爱。公元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遣马良招纳安抚武陵一带的五溪蛮各部,各部首领们都接受蜀汉的印信封号,相继响应刘备。同年六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也遇害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TOP、7?徐庶
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公元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虽然徐庶没有早夭,但入曹营后,就此被埋没,也是的确可惜。
TOP、6 杨修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杨家当时是少数能与袁绍的袁家分庭抗争几个超级大家族,门生故吏也是遍及天下,声望相当之高。而杨修自身也是相当的聪明,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TOP、5 沮授
沮授于汉灵帝期间出仕,举茂才,历二县令,少有大志,长于谋略。后成为韩馥别驾,在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后,又被袁绍辟为从事;再给袁绍谋划了天下攻略蓝图后,袁绍大喜,表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在毛玠给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之前,沮授就曾给袁绍建议“挟天子以令不臣”,可惜袁绍志大才疏,做事优柔寡断,没有听从;等下决断的时候,汉献帝刘协已经被曹操接走了。
但是在袁绍实力强大以后,开始变得刚愎自用,沮授每每提出正确的建议,都被袁绍给否决,加上郭图等人的进谗,袁绍开始疏远沮授;最终导致了官渡之战的失败;袁绍败逃时,沮授来不及北渡而被俘,曹操与沮授有旧,见沮授不肯加入他的阵营,感到可惜,叹若早点得到沮授,那天下现在应该大定了。沮授虽不降,但仍获曹操厚待,可是,后来沮授密谋逃回袁绍阵营,事败被杀。
TOP、4?庞统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经过一番交谈后,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跟随过周瑜过一段时间,在周瑜死后又去投奔刘备,起初并不为刘备所重用,直到后来发现其才能后,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密程度亚于诸葛亮,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在刘备攻略巴蜀的时候,庞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惜在雒城之战时,庞统亲自率众攻城,结果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
TOP、3 陈宫
陈宫在曹操任东郡太守时出仕;曾通过外交手段,为其收取因刺史刘岱跟青州黄巾军作战时战死而处于无主状态中的兖州,并且争取到济北相鲍信的支持,让曹操得以担任兖州刺史讨平盘据兖州一带的青州黄巾军。后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背曹迎吕,引领吕布进入兖州为主,一时曾数度击败曹操,然而最终仍不敌曹军巧妙运用计谋与战术击败,被迫与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陈宫可以说是吕布唯一的谋士,在陈宫的辅佐下,吕布先是夺了刘备的徐州,后又先后打败袁术、降服臧霸、击溃刘备,虎步江淮,一时风头无俩,成为天下的一大诸侯势力;可是吕布有勇无谋却偏偏刚愎自用,最终在曹操的强势进攻下,兵败下邳,陈宫也被俘,曹操一度欲劝他再度出仕,但陈宫不为所动,赴刑场受刑而死,曹操下令将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往许都彰功,然后下葬。之后陈宫家族一直由曹操供养。
TOP、2 李儒
李儒不是董卓唯一的谋士,却是最为倚重的谋士;李儒起初为弘农王刘辩的郎中令,董卓专政时,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死刘辩。《魏书》记载,吕布刺杀董卓,卓将李儒等人曾派兵阻隔。然而李儒并没有在董卓败亡时被杀,董卓死后几个月,西凉军首领李傕杀死王允,控制了朝政。公元192年,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此后李儒的事迹及下落史书均无记载。李儒的确是有点可惜。
TOP、1 郭嘉
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21岁时,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却一眼看穿了袁绍的为人和将来的结局,因而离开了袁绍;直到二十七岁的时候,经荀彧推荐,与曹操经过一番深入的交流之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历史上对郭嘉的功绩有种种解读,有的说郭嘉名过其实,其实只不过是一名受曹操宠信的谋士,也有人说郭嘉是三国第一谋士;其实都不然,应该说郭嘉是一个在曹操每每遇到最艰难抉择的时候,给曹操正确指引的人;虽然出谋划策并不过,甚至可以说没有史料可以证明郭嘉有给曹操献过计策,却丝毫不影响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无人能及。
三国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混乱动荡时代之一,在此期间人才辈出,产生了许多杰出政治家、谋略家,而下面五位更是其中的翘楚。
第一位: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 ,字奉孝,是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能够说是其时首屈一指的人物,曹操曾说?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可惜郭嘉英年早逝,不然必定成就一番大功业。
第二位: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 ,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当时广为流传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则可安天下 ,足以说明庞统的才能卓越。建安十九年(214年),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
第三位: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庐江)人 ,东汉末年名将。周瑜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孙权制定了远见的发展战略,周瑜更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赤壁一战充分显示了其超人的军事才能。?既生瑜何生亮?也显示了其英雄悲情的一面。
第四位:孙坚
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据传是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有勇有谋,是难得的文武兼备人才 ,可惜天妒英才,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 ,因追击黄祖,不幸被箭射中身亡。
第五位: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说到诸葛亮,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诸葛亮有着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三国第一谋士当之无愧。
当然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认为的五大奇才,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鬼才?郭嘉,?冢虎?司马懿,和?盖代奇才?郭图。在三国时期,有两位天下第一流的谋士被水镜先生司马徽推崇备至,他们被并称为?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他们有安邦定国之才,这两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和庞统。不过三国除了他二人之外,还有三个人的才能丝毫不在他们之下,这三个人又是谁?正是被称为鬼才的郭嘉,自号冢虎的司马懿,和当代士子推崇为天下第一名士的郭图。
鬼才郭嘉,冢虎司马懿,一身才学不在诸葛亮庞统之下。我们都知道,曹操之所以能在前期屡战屡胜,统一中原与河北,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依仗着?鬼才?郭嘉的功劳。郭嘉每次都能在曹操犹豫不决的时候替曹操下决定,每次用的都是堪称?高空走钢丝?的险招,但是每次郭嘉的孤注一掷都能带来出其不意的战果。他是曹营账下第一谋士,可惜英年早逝,时不假年,天下甚至传闻?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见郭嘉的智谋之深。而冢虎司马懿,是卧龙诸葛亮生命晚年最强大的敌人,他二人在魏国边境的渭滨对峙数次,难分高下,这场对决,又被后世称为?虎啸龙吟?。
郭图是世上第一谋士,甚至连另外两位奇才郭嘉,司马懿联手都不是他的对手。相比于郭嘉,司马懿的赫赫威名,郭图似乎有些不为人所知。但他在时,可谓是声誉天下第一的?当代第一奇才?。在官渡之战中,郭嘉与司马懿联手出八大奇计,郭图以一己之力,借力打力,将计就计,不仅将八大奇计全部化解,更是出第?九策?反将郭嘉等人一军。可见这位奇才的恐怖,不过因为袁绍外宽内忌,不能听取郭图的意见,最后兵败身死,郭图也就不知所踪。
综上所述,除了龙凤之外,三国时期三大天才就是:鬼才郭嘉,冢虎司马懿,奇才郭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3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