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平安三侯”的生平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陈寿在《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中记载:“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在三国时期的蜀汉,邓芝镇守东边,马忠镇守南边,王平镇守北边,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即保卫蜀汉边境十多年的平安,所以,这三大名将,被后人称之为“平安三侯”。因为在镇守一方上取得的成绩,这三人都被蜀汉封侯。
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王平进封安汉侯。建兴十二年(234年),邓芝封阳武亭侯。而就马忠来说,则被封为彭乡侯。在汉末三国时期,封侯是对武将战功的肯定和奖赏,也是其地位的重要体现。不过,对于蜀汉来说,虽然拥有“平安三侯”这三位名将,可是,因为后期人才的凋零和匮乏,终究还是无法阻挡灭亡的趋势。
王平
王平在军旅中长大,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但是他能口述让别人代写书籍,都有意理。在此基础上,王平让人读史、汉一系列的书籍传记,自己在一旁听,能知其大义,论说的时候不会失其主旨。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王平这位武将,虽然不会写字,却拥有一个孜孜不倦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望。而这,成为王平能够在蜀汉独当一面的重要原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在汉中之战中,原本跟随曹操的王平归降蜀汉,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从籍籍无名的牙门将、裨将军,王平一步一个脚印,被蜀汉升为后典军、安汉将军,这说明王平的能力一直在提升,从而受到了诸葛亮、刘禅等人的晋升。
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王平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对于如今的汉中市,北界秦岭主脊,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界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从地理位置上可以发现,汉中就是益州的门户和咽喉,只要汉中可以固若金汤,益州就不会有被攻占的风险。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由此,对于王平来说,镇守汉中长达11年之久。在这10多年的时间中,王平作为汉中都督,击退了曹魏大将军曹爽等人的进攻,力保蜀国北方边境的安宁。
马忠
在三国时期,有两个马忠,一个在东吴,并在荆州之战中俘获了关羽,另一个则在蜀汉,并镇守蜀汉的南中一带。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逝世。五月,太子刘禅继位,改元建兴。同年,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命马忠为门下督。建兴十一年(233年)诸葛亮以马忠代张翼为庲降都督。
“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县”(常璩《华阳国志》)。“庲降” 乃招徕、降服之意。南中指今大渡河以南的四川、云南、贵州的广大地区。因此,作为庲降都督,马忠负有镇守蜀汉后方的重任。延熙十二年(249年),马忠在任上去世,其子马修继承爵位。
自公元233年担任庲降都督,到公元249年去世,马忠同样镇守蜀汉南部边境10多年。在这10多年的时间中,马忠多次率军平定叛乱,为诸葛亮、姜维北伐中原提供了一个平稳的后方,也即让诸葛亮、姜维北伐没有后顾之忧,并调配南中一带的物资支援蜀汉前线的大军。对于马忠这位名将,刘备给出了高度评价,表示:虽亡黄权,复得狐笃(马忠曾经的名字),此为世不乏贤也。
邓芝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刘备逝世后,邓芝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为孙权所赏识。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邓芝升任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不久再督领江州。孙权多次与邓芝互致问候,馈赠丰厚。由此,对于邓芝来说,曾担任江州都督这一官职。江州在蜀国东南江水和西汉水(今嘉陵江)交汇处,水陆四达,也是蜀国的重镇之一。延熙六年(243年),因为在江州都督这一官职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邓芝被蜀汉后主刘禅就地迁任车骑将军,后被授予假节。
延熙十二年(249年),涪陵国人杀死都尉反叛,邓芝率军前往征讨,将其渠帅枭首,使百姓安居。延熙十四年(251年),邓芝逝世。而这,自然蜀汉武将的一大损失。总的来说,对于王平、马忠、邓芝这三位名将,因为镇守蜀汉边境长达十多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所以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之为“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平安三侯相继去世后,蜀汉人才凋零和匮乏的问题加重,从而在公元263年被曹魏消灭。
《三国演义》中的王平跟随诸葛亮六出祁山,被罗贯中写得有辉煌的战绩,虽然小说是加了工的,但数十载北伐紧随军师左右立下汗马功劳,罗贯中也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上描述的战役演化而成的,有的情节虚构,但事实确实如此,王平成为了诸葛亮的左右臂。
建兴九年(231年)蜀军北伐,诸葛亮再出祁山,王平驻守南围。魏将张A引军进攻。王平因兵力不济,坚守不动,张A不能取胜。建兴十二年(234年)蜀军再次北伐,8月,诸葛亮因病,乃唤杨仪吩咐:“王平、廖化等皆为忠义之士,久经战场,多负勤劳,堪可重用。”中秋之即,便病故于军中,蜀军缓缓退兵。魏延此时作乱,因王平的功劳才使魏延之乱平定。事后不久,王平即升为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壹驻扎汉中,兼汉中太守。
237年,王平进封安汉侯,代替吴壹督汉中。在汉中驻守期间,那时军民欢庆,汉中平原一带民丰物厚,商贸兴隆,管理有序,因他深得军师在世时的教诲,依法而治郡,所以有平安三侯之称。
238年,大将军蒋T驻沔阳,王平改任前将军,处理大将军府中事务。243年,蒋琬病重,王平被任命为前将军和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建兴七年春(244年)魏帝命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余万从洛口进入汉中,当时汉中守军不满三万,诸将慌乱,欲放弃关隘,王平力排众议,提出了防御计划,坚守到援军到达,魏军便撤退了,可见王平在战事方面有不同凡响之处。建兴11年(248年)王平因病去世。在《三国志》中,仅此一句:“十一年卒”。王平归蜀后,历年随军征战年事已高,后来驻守汉中,封安汉侯,已是功德圆满。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王平的一生,可以说有四次延绵了蜀汉国祚,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第一次是鸣鼓自持保全汉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参军马谡守关中和陇西咽喉之地街亭。在街亭,主将马谡违抗诸葛亮依托街亭城当道扎营阻击曹魏援军的要求,竟然傻傻地只会纸上谈兵,将主力部队安扎在街亭东南远离水源的南山上。王平作为副将,力劝马谡不能那样驻军,马谡不听,王平只好带自己的一千军驻扎山下。张郃率曹魏大军来到街亭,迅速包围了南山,切断了供应山上的水源,没经几天,山上马谡军不攻自乱,惨遭大败,士卒离散。山下王平军鸣鼓自持,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攻。王平将山上败退的散兵收合在一起,率领他们平安回归。鉴于王平表现突出,开始得到诸葛亮的重用。拜为参军,统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第二次是南围牵制张郃。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发生了上邽卤城之战。为了分化曹魏军的压力,诸葛亮让王平率无当飞军过河坚守卤城南边的南围寨,自己率大军守北围。司马懿就派张郃会同祁山堡曹魏军一起进攻南围,他自己对付北围得孔明。结果张郃以绝对优势兵力竟攻不破南围,以致伤亡惨重,甚至让司马懿感到南围才是蜀汉主力。更坚定了在北围活捉诸葛亮的信心,猛追节节败退的诸葛亮军,一步步陷入诸葛亮的包围,最终大败。正是有王平的有效牵制,才保证了诸葛亮的大胜。
第三次是平定魏延叛乱。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不幸病逝五丈原。按照诸葛亮的遗嘱,由杨仪统大军撤退,姜维和魏延断后。魏延知道后大怒:丞相亡,魏延尚在,岂能以一人而废国家?魏延不服,就带领自己的军队连夜赶在杨仪前面,挡住去路。杨仪派王平为前锋,对抗魏延。王平率部来到阵前,大声喝斥魏延,并向其部下表明,退军是丞相遗令,让士兵们不要跟随魏延反叛。魏延手下士兵听后,知道魏延违法行事,纷纷逃离,一下子把魏延孤立。魏延败逃汉中,为马岱追上斩杀。一旦魏延阻军成功,再次与司马懿对阵,十万蜀汉军恐怕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差不多动用了全国的军队,如果全军覆没,蜀汉就有灭国之危。
第四次是成功挫败曹爽伐蜀。公元244年,曹爽率曹魏十余万大军进攻汉中,前锋已到骆谷。当时守卫汉中的蜀兵不满三万,守将个个大惊失色。有人就以蜀汉兵力不足为由,建议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说魏军进入汉中后,涪城援军一到,就可以将阳平关再抢回来。王平当时任前监军、镇北大将军,是统领汉中的主将。他坚决反对这个建议,就说:“汉中离涪城有一千多里地,如果魏军得了阳平关,我们就陷入被动,再想夺回就很不容易了。我们应该让刘护军、杜参军据守兴势,我作为后盾。若是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亲自前往救援,到那个时候,涪城的援兵也差不多来到了,这才是守卫的上策。”于是众人就按王平的安排去做,布置停当刚开始拒敌没两天,涪城援军和成都大将军费祎率领的援军都到了。于是就击退了进犯的魏军,竟和王平初时预计的差不多。
后来王平长期镇守汉中防曹魏,官至镇北大将军、汉中太守,封安汉侯,直到248年病逝,与当时镇守南中防南蛮的马忠,镇守永安防东吴的邓芝,共保蜀汉平安,被时人称为平安三侯。王平遇事沉稳有谋略,危急时刻力挽狂澜,忠诚保卫蜀汉,确保了蜀汉国祚延绵,真不负安汉侯之名。
王平字子均,原先是曹操手下校尉,汉中之战时投靠刘备。由于王平是个文盲,大字不识几个,所以他平日为人低调谨慎,不善言谈,但这不影响他成长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他年幼家贫,被寄养在外祖父何家,所以又名何平,长大后才改回本姓。曹操征讨汉中张鲁时,王平和同郡的少数民族归附曹操,随他们迁移到洛阳,被任命为代理校尉。刘备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后,王平随曹操来汉中抵御刘备,因战败而归降刘备,后因军功和谨慎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等职,开始在蜀汉军中崭露头角。到诸葛亮北伐时,王平已经成为蜀汉军中的中坚力量,诸葛亮因其谨慎持重,被任命为副将随马谡镇守街亭。在街亭之战中,王平一直规劝马谡,但遭到马谡的无视。虽然街亭最终失守,但王平带领的兵马非但完好无损,还迟滞了张郃的进攻,为蜀军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因此王平被诸葛亮任命为参军,统领精锐的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街亭一战可以说奠定了王平在蜀军中的地位。此后王平又在北伐中屡建奇功,深得诸葛亮的器重。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发生火拼。王平以大局为重,凭一己之力遣散了魏延兵马,制止了更严重后果的发生。而魏延最终兵败被杀。魏延死后,王平辅佐吴懿镇守汉中,不久兼任汉中太守。237年吴懿去世后,王平正式都督汉中,成为蜀汉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得到蒋琬的重用。244年,曹爽发兵十万进攻汉中,王平沉着应对,固守兴势,最终和费祎前后夹击大败曹爽,这是王平一生当中最经典的一战。汉中在王平的镇守下固若金汤,王平因此和镇守永安的邓芝、镇守南中的马忠各保一方平安,被人们称为“平安三侯”。
248年,王平病逝于任上,其子王训承袭了爵位。直到蜀汉灭亡时,当地百姓还在称道王平的功绩“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7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