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连李存勖都尊称为“七哥”的太监,张承业到底有多厉害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9 07:52:52

连李存勖都尊称为“七哥”的太监,张承业到底有多厉害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承业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古代,存在着这么一个群体的人,无法归于以上两类:那就是去势的男人。

对于这类人,最常用的叫法是太监,其实他们还有许多叫法:有“阉人”、“奄人”、“腐人”、“腐夫”等诸多称谓,这些称呼几乎没有一个褒义词, 都是以生理残缺为特征而起的名字。

这类人都在宫中做事,职务名称也很多,有寺人、宦官、太监、黄门、司宫、中官、中人、中使、中贵、中涓、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等。

古代官方文书中,对宫廷阉臣的正规称谓是宦官是,正史为他们作传时,一般称“宦官传”或“宦者传”。

他们由于有生理残缺,所以也引起心理的扭曲,大部分人做事不是按正常人的思维出牌。

在历史上,绝大部分宦官的口碑都不太好,他们谄媚皇帝,取悦于后宫,在取得权势后也步入争权夺利的漩涡中。

但是事物总有例外,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过很多忠于主子,持身守正的宦官,比如说唐朝的高力士就被后人评价为“千古一宦”;明朝的航海家郑和为朝廷威名远扬做主了卓越的贡献,蔡伦的造纸术更是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五代十国时期,也出了这么一个宦官,他辅佐李存勖开疆拓土,成为一个完人,被后人评价为“诸葛亮式的人物”,他就是李存勖的丞相张承业。

张承业,公元846年生人,原姓康,自幼净身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遂改姓。

在唐僖宗朝,升任内供奉,获赐紫衣(官秩三品)。

公元895年(乾宁二年),张承业因多次出使渭北,被任命为晋王李克用的监军。

李克用是沙陀人,因祖上为朝廷立了大功而被赐皇家的“李”姓。张承业在此期间,和李克用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俩人关系十分亲密。

公元907年(后梁开平元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定都汴州。朱温一称帝,成为众矢之的,各地藩镇群起而攻之。

晋王李克用以复兴唐朝为名与朱温相对抗,此时张承业开始对李克用竭力效忠。

公元908年(开平二年),李克用病危期间交待后事,张承业与弟弟李克宁、大将李存璋、吴珙共同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其子李存勖,他对张承业等人道:“我把亚子(李存勖小名)托付给你们了。”

但李克用刚死没多久,李克宁就开始图谋篡位,此时李存勖处于危机之中,张承业挺身而出,设计铲除了李克宁,保证了李存勖王位的稳固。

解决了内部危机后,又帮助李存勖消除外患,在大败朱温,一举奠定李存勖少年英主形象后,被打疼的敌手朱温惊叹道:

“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资治通鉴·后梁纪六》》)

对于张承业的这些丰功伟绩,李存勖心存感激之情,要给他加官进爵,但张承业却坚辞不受,他始终以唐朝的监军自居,直至病逝。这越发使李存勖敬重,尊称他为“七哥”。

后来李存勖在前线领兵作战,张承业学汉朝的萧何,在太原大后方筹集粮草,并代为主持军政事务。

作为李存勖的钱袋子,张承业简直如守财奴般的小抠,不该花的钱,就是李存勖想从他手里弄点钱乱花,都是不可能的。

有一次李存勖为了从他手里弄点零花钱,请张承业喝酒,席间让儿子李继岌跳舞助兴,舞毕过来讨赏,谁知张承业装糊涂,只是把自己的马和玉带送给了李继岌。

这一下李存勖火了,说我儿子都穷的没钱花了,你就给他一些,你这马也不值钱。

哪知这么明挑以后,张承业的回答更绝,说我掌管的钱财是三军之用,要用来剿灭朱梁逆贼的,不能把公家的钱拿来做私人的用度。

听了他的回答,李存勖气得当时要赏他两剑。

张承业不光对公家的事情十分上心,在内里治家也非常严格,他有个侄子犯了杀人的大罪,李存勖听说后派人前去解救,但当使者赶到时,张承业侄子已经人头落地。

后来,张承业的另一个侄子张瓘被任命为麟州刺史,临行前张承业给他敲警钟:“你本是一个普通百姓,曾与刘知俊一同做贼,一贯不守法度,现在若还不知悔改,不知哪天触犯了朝廷的法度,就会受到严惩了。”

从此,张瓘不管到何处为官,都不敢贪暴。

后来李存勖打下一片天地,手下诸将纷纷劝其登基称帝,身在太原后方、卧病在床的张承业闻听后,后命人将他从太原抬到魏州前线劝谏:“ 大王应先诛除梁贼,为先帝报仇,然后再册立唐室后人。唐室后人若在,谁敢承担?唐室若无后人,天下还有谁能与大王相争? ”

但在这诱人的权利面前,张承业头一次遭到碰壁。李存勖没有答应张承业的劝谏,托词道:“手下这样的逼迫我,我也是无可奈何啊。”

张承业自知难以劝阻,便仰天大哭道:“诸侯们浴血奋战,本为恢复唐朝,现在大王却自取帝位,欺骗老奴啊。”

张承业返回太原就一病不起,第二年(公元922年)在家中病逝。李存勖生母曹太夫人闻知,立即赶到张承业家中吊孝,身穿孝服,行子侄之礼。

李存勖到底还是于公元923年称帝,建立了后唐。他想起张承业往日的卓越功勋,追赠其为左武卫上将军,赐谥“贞宪”。

张承业生前不做后唐的官,在死后却担任了后唐的重臣,但这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五代十国时期有什么名人奇事?

给大家说一说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中最牛的执政官张承业。

张承业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执政官,这位张承业有多牛?我们只要需要拿他和诸葛亮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诸葛亮曾说过自己是受命于危难之际,而张承业则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当时,晋王李克用死的时候,晋国在契丹、幽州、大梁三个强敌的威胁之下,并且,面对朱温大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晋国大有穷途末路之势。

在这种背景下,张承业受李克用临终托孤,他看到李存勖就知道在灵前痛哭,于是就告诉他,孝有大孝小孝之分,这种内忧外患之际,岂是你哭哭啼啼的时候,于是扶李存勖在灵前火速继位。

更主要的是,当时的李存勖,上有强势的叔父,下有众多强势的干哥哥,大家都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李存勖吓得都有点不敢继位了。但是,张承业却力排众议力挺李存勖上位,然后联络诸位大佬,干掉了试图挑战李存勖地位的李克宁,迅速稳定内部局势。

接着,在张承业的强硬支持下,李存勖又率军赶赴被梁军包围一年之久的潞州,这一仗,打得梁尸横遍野。这场失败后,朱温直接感叹:生子当李亚子,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与之相比,简直太差了!

当年,刘备托孤诸葛亮时,诸葛亮虽然也称得上受命于危难之际,但是局势,显然没有张承业时代艰难吧,至少当时蜀汉国内没有敢虎视刘禅皇位的人。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张承业那绝对称得上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后来,在张承业的辅助下,李存勖那是北创契丹、东灭幽州、南灭朱梁,大有一统天下的架势。

张承业对李存勖的作用有多大,只要看这段内容就可以知道。据史书上记载:?王连岁出征,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承业劝课农桑,畜积金谷,收市兵马,征租行法不宽贵戚,由是军城肃清,馈饷不乏。?这样的张承业,实在堪比萧何。

事实上,正是因为晋国的财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张承业手中,不要说皇亲国戚、元老重臣,就是晋王李存勖也无法滥用国库的东西。所以,晋王李存勖一心想滥用国库的钱财纸醉金迷,就是没有机会。

有一次,李存勖为从国库中多拿点钱干私事,就让自己的太子给张承业跳舞,总而言之,我儿子的舞跳得怎么样?如果跳得好,就请发个大红包吧!

于是张承业就赏给李存勖的太子一条玉带和一匹好马。李存勖觉得红包太小,要求包个更大点的红包。但张承业却明确拒绝,总而言之,国库的钱,那是用于军国大事的。我给你儿子的红包,那是从我工资里拿出来的,我可不敢拿国库的钱送人情。

李存勖一听,当场就火冒三丈,总而言之,我给你面子,叫你一声七哥,不给你面子,你算个什么啊!于是拔出刀来,一副要杀张承业的样子。张承业却直接表示,你老爸把你托付给我,我自然得对你负责,更得对国家负责,如果你嫌我碍手碍脚,那就把我杀了吧。

看到张承业发怒,李存勖也吓坏了。这就好像,刘阿斗和诸葛亮摆皇帝的谱,看到诸葛亮生气,能不害怕吗?是的,你刘阿斗是皇帝,从理论上,你有权力杀诸葛亮,问题是,诸葛亮把头伸到你的刀下面,你砍一下试试。

更主要的是,太后听到消息,也马上就要赶到了。在这种背景下,李存勖就说,七哥,我刚才多喝了几碗酒,一时糊涂,请你原谅我。于是,李存勖先干为敬,一连喝了四碗酒,张承业却是连酒杯也没有碰。后来,太后又亲自领着李存勖到张承业家给李存勖道歉。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李存勖最开始还能够表现得人模人样,主要是因为有张承业的约束和压制。后来,等到张承业死后,李存勖就开始各种作妖,不到三年时间,就把自己作的身死国灭。

五代后唐开国皇帝 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 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检校司空,遥领晋州刺史,后袭父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在王位十五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逐渐强盛,中兴唐朝霸业。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灭亡后梁,尽取河南、山东等地,定都于洛阳。 李存勖在位期间,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震动南方割据诸国,「 ”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 。但他沉缅于声色,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死于兴教门之变,时年四十二岁。在位三年,庙号庄宗,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葬于雍陵。 可亚其父 李存勖十一岁时,随父征讨王行瑜,并向唐昭宗报功。唐昭宗非常欣赏李存勖,轻抚其背部,道:「 ”我儿日后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要忘了对我大唐尽忠尽孝啊!”后来,唐昭宗还对人称赞「 ”可亚其父”。意思是说,李存勖能超过其父亲,使父亲屈居亚军。李存勖遂得名李亚子。 终应父言 李克用曾到潞州境内三垂冈打猎,在冈上的明皇庙前摆设酒宴,听伶人奏唱《百年歌》。歌词陈述人衰老之状,声调凄苦悲伤,只听得李克用老泪纵横。当时李存勖年方五岁,也随侍在侧。李克用指着李存勖,对诸将道:「 ”老夫已老,壮志未酬。但二十年后,此子必能代我战于此地,完成我未竟的功业。”十九年后,初袭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冈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 梁祖之叹 潞州之战时,朱温曾亲赴泽州,视察前线战况,结果得知李克用去世。他对年轻袭位的李存勖非常轻视,认为攻取潞州的大局已定,便径自返回汴州。但李存勖却奇兵突出,将围攻潞州的梁军打得大败溃走。朱温得到战报,先是大惊失色,随即喟然长叹:「 ”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虽死犹生啊。我的儿子们跟他一比,简直如同猪狗一般。” 后来,朱温病重,对侍臣道:「 ”我经营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余孽(指李存勖)竟然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我看他志向不小,上天又夺我年寿。等我死后,我的儿子们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我怕是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他伤心哽咽,竟然昏死过去。 三矢雪恨 相传,李克用临终时,曾交给李存勖三枝箭,并对他道:「 ”梁贼朱温是我晋国不共戴天之仇。燕王刘仁恭是我所立,契丹耶律阿保机与我约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投靠朱温。我未能灭此三贼,死有余恨。我给你三枝箭,你将来一定要消灭这三个敌人,以告慰我在天之灵。”李存勖将这三枝箭供奉在家庙中,每逢出征都要以少牢之礼祭祀,将箭矢请出,放在锦囊中,背负上阵,战胜后再送回家庙。他平桀燕、败契丹、灭后梁,每战都是如此。 「 ”晋王三矢”的典故最早出自宋初王禹偁所著的《五代史阙文》。 其真实性在历代都备受质疑。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考证称,李存勖袭位时,还曾对契丹「 ”遣使告哀,赂以金缯,求骑军以救潞州”,契丹亦出兵相助,而当刘守光被其兄刘守文攻击时,李克用、李存勖也屡次派兵相救,可见至少在李克用去世时,晋国根本没有与契丹、幽州结仇一事。他认为,「 ”晋王三矢”的典故当是后人杜撰,以此夸耀李存勖的英明神武。 王误老奴 黄巢之乱时,传国玉玺流入民间,辗转落到魏州僧人传真手中。梁晋夹河对峙时,传真和尚将玉玺献给李存勖。李存勖得到玉玺,又因诸将连番劝进,遂有称帝之意。河东监军张承业素以唐臣自居,连忙赶赴魏州,当面劝谏道:「 ”大王父子与梁贼血战三十年,是要为国家报仇,恢复唐室社稷。如今梁贼未灭,大王便要称帝,恐怕会令天下人失望。大王何不先诛除梁贼,为先帝报仇,迎立唐室后人为帝。您再扫平吴蜀,一统天下,到时又有何人能与大王争夺帝位。您谦让的时间越久,将来江山就越稳固。”但李存勖却道:「 ”我也不愿称帝,只是被群臣逼迫,无可奈何。”张承业自知难以劝阻,大哭道:「 ”诸侯们浴血奋战,本为恢复唐朝,现在大王却自取帝位,欺骗老奴啊。”他返回晋阳,从此一病不起。 恃勇矜功 李存勖自恃勇武,平梁时常率轻骑冲锋,亲临战阵,因此经常陷入险境。王镕、王处直都曾致信给李存勖,劝他不要如此轻率。但李存勖却笑道:「 ”不经百战如何平定天下,我怎能深居帷房,将自己养的肥胖呢。”符存审也曾为此劝谏李存勖。李存勖表面听从,但趁符存审不在,又策马跑出军营,还对左右侍从道:「 ”这老头子妨碍我玩耍。” 胡柳陂之战时,周德威建议李存勖按兵不动,先以小股骑兵骚扰,使梁军难以安营,待其疲乏不堪时再发动进攻。但李存勖却道:「 ”我们在黄河沿岸终日挑战,就是要与梁军决战,却始终不能如愿。如今已经打到梁军家门口了,却避而不战,不是豪杰所为。”他当先列阵出击。周德威无奈,只得随从出战。结果晋军大败,周德威也战死于乱军之中。 李存勖灭梁后,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亲自到洛阳朝觐。他返回荆南后,对麾下将佐道:「 ”新朝历经百战,方才平定河南。皇帝便竖着手指,对功臣夸耀道:‘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如此一来,灭梁之功归于皇帝一人,臣僚将佐又有什么功劳可言。功臣对此莫不寒心,我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背信杀降 李存勖灭蜀后,命王衍举族迁居洛阳,并保证道:「 ”我会封给你一块土地,不会薄待于你,日月星三辰为证,绝不虚言欺哄!”王衍欣然动身,率领宗族、百官及其家族数千人,启程东行。他行至关中时,因河北乱起,只得暂留秦川驿。李存勖欲东征平叛,担心王衍在后方作乱,便命宦官向延嗣前去诛杀王衍一家。王母徐氏临死高呼道:「 ”我儿举国降顺,皇帝许以不死,而今却行杀戮。他言而无信,必遭报应。” 而据《新五代史·张居翰传》记载,李存勖当时是要将王衍一行千余人全部诛杀。但枢密使张居翰认为杀降不祥,便私下将诏书中的「 ”王衍一行”改为「 ”王衍一家”。最终被杀者只有王衍及其近宗亲属,随行的前蜀降臣及其宗族千余人得免一死。 嫡庶倒置 李存勖早年娶韩氏为正妻,后又纳伊氏、刘氏为妾。三女之中,韩氏为首,伊氏居次,刘氏最末。刘氏位次虽低但最受宠,又生有长子李继岌。李存勖称帝后,有意立刘氏为皇后,但碍于宗法制度,不能乱了妻妾次序,是以迟迟不立皇后。后来,李存勖在宰执豆卢革、郭崇韬的奏请下,越过韩氏、伊氏,册立刘氏为皇后。韩氏、伊氏二夫人皆忿忿不平。 而对待父亲的妻妾,李存勖也是如此。根据宗法制度,皇帝以庶出继位,当以嫡母为皇太后,尊生母为皇太妃。但李存勖称帝后,却将嫡母刘氏尊为皇太妃,尊生母曹氏为皇太后。当时,刘太妃赴太后宫中拜贺。曹太后羞惭不已,面有愧色。 伶官天子 李存勖自幼便喜欢唱戏,常与伶人嬉戏厮混,称帝自取艺名为「 ”李天下”。一次,李存勖与众伶人一同嬉闹,四处张望着喊道:「 ”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伶人敬新磨越众上前,抬手便扇了他一个耳光。李存勖顿时被打懵了,伶人们也都惊骇不已。敬新磨笑道:「 ”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还呼喊谁呢?”伶人们尽皆失笑。李存勖非但不怒,还重赏了敬新磨。 后来,敬新磨到殿中奏事,在殿内被恶犬追逐。他躲在一根庭柱边,叫道:「 ”陛下不要纵使儿女咬人。”李存勖出身夷狄,非常忌讳狗,闻言大怒,当场便要拉弓射死敬新磨。敬新磨忙喊道:「 ”陛下不能杀我,我与陛下乃是一体,杀之不详。”李存勖忙问缘由,他答道:「 ”陛下年号同光。天下都称您为同光帝。杀了敬新磨,同(铜)就没有光了。”李存勖大笑,饶了敬新磨。

古代经典故事《梁晋柏乡之战》

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后,急于荡平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原。当时中原的各割据势力主要有晋王李存勖、赵王王熔、燕王刘守光、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等。其中晋王李存勖势力最大,对朱温构成了致命威胁。

朱温为消灭李存勖,决心首先除掉赵王王熔和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占领二人盘踞的河北,对李存勖形成夹击之势。这时,刘守光为争夺地盘,在涞水屯集军队,准备攻击赵王王熔所属的定州(今河北定州)。朱温借机以支援王熔抗击刘守光为名,派供奉官杜廷隐、丁延徽率3000魏博(治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兵集结于深、冀(今河北深县、冀县)地区,准备乘乱夺取河北。

大兵压境,王熔、王处直均向李存勖求救。李存勖也早有占据河北的心思,所以下决心联合王熔、王处直对抗后梁,将后梁势力逐出河北。于是,他立即派蕃汉总管周德威出兵支援。朱温获知李存勖出兵的消息,也向前方增兵,任命王景仁为北面行营都指挥招讨使,领兵从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出发,会合各路军队,共4万大军,向晋军进攻。李存勖也迅速开始行动,派蕃汉副总管李存审留守后方,亲率主力出发,与王处直部、周德威、王熔部合兵一处。双方在柏乡(河北柏乡西南)展开决战。

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十二月,梁晋柏乡之战开始。二十六日,晋军到达距柏乡三十里处,为诱使梁军出击,李存勖派周德威率胡人骑兵向梁军挑战,梁军按兵不动。二十七日,晋军进驻到离柏乡只有五里的野河北岸,与梁军隔河对峙,再派胡人骑兵骚扰梁军。胡人骑兵在梁军营前奔驰射箭,旁若无人,破口大骂梁军胆小如鼠。梁军被晋军的行为激怒,将领韩就等人率领步兵、骑兵3万人分三路攻击晋军。

梁军装备精良,铠甲上雕刻金银,外披丝绸,金光闪闪,十分夺目。相比之下,晋军就寒酸很多,晋军的`士气不由得有些低落。周德威对部将李存璋说:“梁军打扮得这么漂亮,不是要打仗,只是想炫耀他们的兵威,打击我军的士气,必须给他们点厉害瞧瞧,振奋我军士气。”周德威于是巡视军营,鼓励士兵说:“梁军这些士兵都是些新兵,以前都是些杀猪的、卖酒的、帮工的、卖货的,穿得虽然漂亮,打起仗来10个也打不过你们一个。他们身上穿着绫罗绸缎,还有金银,抓住一个,就发了,大家可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啊。”晋军被周德威的话鼓舞,踊跃请战。周德威亲率1000名精锐骑兵向梁军两翼发起攻击。晋军纵横驰骋,在梁军中来回冲杀,连冲4次,生俘梁军百余人。但因兵力太少,梁军逐渐占了上风,晋军且战且退,一直退到野河岸边。梁军见晋军背水一战,生怕晋军拼命,全军后撤。

周德威见梁军在兵力上占优势,就向李存勖进言:“敌人现在气势旺盛,我们应该等待时机再战,现在不宜出战。”李存勖说:“我军前来救援,越快打越好,怎么能等着不打呢?”周德威说:“我们晋军擅长于野外作战,而不擅长于守城。现在敌人兵临城下,我们无法发挥长处,而且彼此兵力对比又相当悬殊,现在的局势对我们很不利。”李存勖很不高兴,回帐篷里睡觉去了。其他将领见李存勖不高兴,也都不敢说什么。

周德威见无法说动李存勖,就去见监军张承业。因为张承业很受李存勖尊重,他的话李存勖会听。周德威对张承业说:“大王现在非常轻敌,自不量力,想迅速打败敌人。现在我们和梁军就隔着一条河,要是梁军造浮桥冲过来,我们就全完了。现在应该退兵到高邑,诱使梁军追击。敌进我退,敌退我扰,再派部队切断敌人的后勤供应,不出一个月就可以打败敌人。”张承业很是赞同,入帐去见李存勖。张承业见李存勖还在睡觉,就对李存勖说:“现在是大王睡觉的时候吗?周德威老将知兵,他的话不能不听啊。”李存勖突然坐起来说:“我正在想这个事。”这时晋军抓到梁军的一个俘虏,得知梁军正在造浮桥,晋军迅速撤至高邑。

梁军在柏乡没有储备草料,到城池外去打草,每次都被攻击。没有办法,梁军只好把屋上的茅草和草席铡碎来喂马,结果马大多被饿死。周德威见梁军实力削弱,便带部将史建瑭、李嗣源率领3000精兵在梁军营盘门口大骂梁军。梁军将士被激怒,全部出城,向晋军攻击。李存勖派周德威率骑兵在高邑南牵制梁军,派王熔、王处直所率步兵坚守野河。双方为争夺野河上的浮桥展开激战。

王熔、王处直所部连连败退,眼看浮桥就要失守。李存勖派匡卫都指挥使李建及带200精兵奋力把梁军击退。李存勖欲乘势攻击,周德威见梁军势力仍强,劝止了李存勖,双方沿野河展开血战。

激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仍然不分胜负,双方都用尽了全力,就看谁能撑到最后。梁军阵形是分为东西两线,分别与晋军作战。梁军远离后方营地,后勤补给供应不上。激战一天,将士们没有吃一口饭,已经支持不住。而晋军以逸待劳,战斗力仍很旺盛。梁军统帅王景仁在这时发生动摇,命令部队稍微后退,周德威抓住机会,高喊:“梁军跑了!”晋军士气大振,奋勇进攻。东线梁军先撤走,李嗣源同手下士兵向西边的梁军大喊:“你们东边的战友都跑了,你们还在这里不是等死吗?”西线梁军闻此不战自溃。

晋军趁势猛烈攻击,梁军大败,战死2万人。李存勖经此战夺取了后梁的大片土地以及不可计数的粮食、资财、武器,为以后彻底打败后梁奠定了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8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