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吴起,历史上著名的战神,70多个贵族给他陪葬

以史为鉴 2023-06-19 15:36:38

吴起,历史上著名的战神,70多个贵族给他陪葬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吴起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历史上有很多以神、圣、王、鬼才等字眼来形容某一位著名历史人物在某一方面所获得的巨大荣誉。比如说在诗词方面李白就是大家公认心中的诗神,杜甫是诗圣等等。在将角度从诗歌方面转换到战功这一方面的话,那么大家又知道在历史上被公认的不败战神,又是谁吗?

首先要说一下,在现代后人心中,对于历史中战功赫赫,英勇无畏的英雄们都有着不同的评价。比如像白起,夏侯渊,赵云,典韦,吕布等人,都是武力值爆表的代表人物。但是若做一个宏观的归类,基本上大家会将不败战神的想象放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那就是春秋战国。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被记载到史书里面的,也就是官方承认的不败战神仅仅只有一位,那就是吴起。少年时期,因为邻居总是看不起他,合起伙来欺负这个少年郎,吴起难以咽下这口气,拿起斧头杀了三十多位曾经用语言和其他行为羞辱过自己的邻居们。

吴起决定他要去其他地方,找到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离开故土时,他立下誓言说:如果我当不上高官,我就不会再回到卫国。立下誓言后不久,远在他乡学习儒家文化的吴起收到消息说:母亲病逝,需要回去。

但是吴起咬咬牙就是不愿意回到卫国,因这一选择吴起被取消了学习儒家文化的资格,但试想一下,他心里是真不想回去,还是没脸回去?

后来吴起跑到了鲁国。当时的鲁国正在经历战乱,吴起觉得看到了机会,于是主动投奔,可是让他意外的是,鲁国的皇帝却忌惮他有一个齐国的妻子,并表示怀疑态度,觉得他的投奔并不是很有诚意。

为了取得鲁国君主的信任,吴起回到家之后最终将自己的结发妻子了结了性命。而他这一狠心做法,最终为他赢得了大将军的官职。但是没想到鲁国国君依旧对他不断猜测,最后忍受不了猜测的吴起选择投奔魏国。

到了楚国之后,吴起开始变法。但是变法的内容危害到了贵族的利益,最后被贵族们一同联手杀害。但是吴起在逃跑的时候,躺在了楚王遗体身边,贵族依旧下令射死吴起,吴起的故事就此结束。

后来楚国的新君主为了惩罚那些贵族的暴力,没有保护好老楚王的遗体完整性,将70多个楚国贵族最终被灭族。现在,吴起的故事广被流传,现在还有一县城名字就叫做吴起县,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吴起被杀时为什么趴在楚悼王尸体上,他为何不直接逃走?

春秋战国时期,群星荟萃,武将能臣让人应接不暇,但如果要找出一个文武全才的大能之人,当属吴起莫属。

吴起,出身不高,但他的志愿却不小,他要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他先后在鲁国、魏国和楚国为官,不过无论在鲁国还是魏国,他都只是一个将军,尤其是在魏国的时候,更是让秦国人都无比忌惮。

可以说,只要有吴起在,秦人根本没有机会东出,他从秦人手中抢走的河西之地,是魏国抗秦的最坚实的堡垒。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在魏文侯死后,却被逼着逃离了魏国,因为继任的魏武侯不信任他,也没有把丞相之位交给吴起,而是给了一个各方面都不如吴起的人。

在生命都要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吴起只得去了楚国。

楚悼王是吴起生命中的贵人,他面对吴起的投奔,经过短暂的考核,直接把楚国的令尹给了他,令尹便相当于楚国的丞相。

经过吴起变法,楚国强大了起来,可是楚悼王却没活多久,等到他去世后,吴起便失去了靠山,而吴起的变法损害了楚国大贵族的利益,他们对吴起恨得牙痒痒。

吴起也自知已经无法在楚国立足,但这次他选择了坦然面对。

他义无反顾地去送楚悼王最后一程,他更做好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打算。

吴起进宫之后,埋伏在暗处的弓箭手便蠢蠢欲动,吴起看出了形势不对,便飞奔到楚悼王的尸体边,而那些弓箭手把吴起射杀在了楚悼王面前,由于放箭过多,导致吴起和楚悼王被射在了一起,甚至难以分开。

而吴起此举是有目的的,他要让这些贵族们陪葬。

按照楚国法律的规定,“丽兵于王尸者”,将被诛灭三族。

而后来新即位的楚肃王也根据此规定,命令尹把射杀吴起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贵族有七十多家。

由此足见,吴起的智谋之高。

我国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有一个县的名字以他命名,他是谁?

这个人应该是不败战神吴起,吴起是曾申的徒弟,在春秋战国时期竟然可以和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可见其军事能力有多么的卓越。吴起不仅在军事方面有极高的造诣,通晓兵家、法家、儒家的他在内政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而以吴起命名的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1819年清朝在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因为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吴起而命名,后来正式更名为吴起县,属延安市管辖。

吴起可以说是历史上常胜将军之一了,他的一生几乎都没有打过败仗,他一生在鲁、魏、楚三国都担任过重要官职。

吴起在侍奉鲁穆公的时候,齐宣公派兵攻打鲁国,鲁穆公任命吴起为主将,吴起率军打败了齐国军队保住了鲁国。只可惜后来吴起虽然用杀害自己妻子的行为来向鲁穆公保证自己的忠心,但是鲁穆公对他还是很怀疑,免去了他的官职。

被罢免后的吴起来到魏国,被魏文侯任命为了主将去攻打秦国,魏国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后来秦惠公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就已五万步兵和数千骑兵就击退了秦国五十万的兵力,这就是著名的阴晋之战。

后来在在楚国的时候提倡变法,对楚国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改革,改革后的楚国更加的强大,使很多的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但是变法触动了楚国贵族的利益,于是贵族们在楚悼王去世后联合攻打吴起,而吴起逃到了楚悼王停尸的地方。

贵族们射箭的时候把箭射在了尸体上,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楚肃王继位后,命令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虽然吴起和孙武的能力相当,也著有《吴起兵法》。但是吴起的名声一直不太好,他一生喜好功名,为了达到成就不择手段,为上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母亲去世时也都没有回去守丧。

吴起被杀时为什么趴在楚悼王尸体上?

吴起临死前趴在楚悼王的尸体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显示了他最后的智慧。这一趴大有学问,一个小小的举动,足足使得谋害他的这70多个家族垫背。——此一趴,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复仇。

吴起,是先秦时期兵家代表人物,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其军事理论整理成《吴子兵法》,与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并称也《孙吴兵法》,堪称兵家至宝。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成就。

相比许多军事家来说,吴起更偏向于综合治理。在他看来,一个国家强盛与否,并不能仅仅依托于军事,而应该将军事与政治紧密结合,“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是国家强盛的首要因素。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够三侍弱主而扭转乾坤。

比如在鲁国时期,弱小的鲁国面对强齐,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却又有着深仇大恨,不得不成为被齐国吞噬的对象。直到吴起“杀妻求将”(杀妻求将历史上真实性尚无定论)加入鲁国,鲁国才有一战的资本,并大败强齐而归。

加入魏国以后,吴起也是从内部进行改良,改革兵制,坚持奉行“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的理论,在军队的治理方面下足了功夫,与政治相结合,打造了曾经叱咤风云的“魏武卒”,在吴起的带领下,这只队伍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的辉煌成绩。

然而,吴起的政治生涯崎岖坎坷,有才能也未必是好事,无论在鲁国还是在魏国,均因他人排挤而投奔他处。

——楚国才是他的最终归宿!

尽管吴起在魏国时已经将魏国打造为“水火不侵”的一级强国。但公叔痤上位后,害怕吴起危及其地位,多次迫害将其逼走。公叔痤也很有能力,但他的自私,无疑是导致魏国没落的重大原因。比如后来的公孙鞅,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明知道其有才,却迟迟不肯举荐。

最终,吴起来到另一个国家楚国,并跟在鲁国、魏国一样,也得到了楚悼王的赏识。并为楚国提出了变法改革,得到楚悼王的大力支持。

动了贵族的蛋糕!

要知道,当时的魏国已经是一级强国了,而楚国,国内地主阶级、贵族、官僚与上层统治者的矛盾日益激化。昔日的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竟然沦落为被魏国、赵国、韩国轮番进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楚悼王低声下气请求秦国帮助,才暂时改善了当前的环境。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在吴起从魏国逃出后,楚悼王及忙招揽了他。并在吴起的建议下,掀起了一场全国变法运动。这场变法,符合楚国国情,使楚国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均有显著发展,使原本矛盾激化的楚国逐渐强盛起来,一度被称赞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然而,楚国虽然再次强大,吴起却碰到了某些人的蛋糕,其任用贤能打压旧贵族的做法,激起了各大家族的不满。

要说也是吴起的运气不好,在魏国时期,好不容易得到魏文侯的信任,使魏国强盛。魏文侯突然去世,使他不得不逃往楚国。在楚国,刚有了一些成就,变法还未结束,无条件信任与支持他的楚悼王也逝世了。这只能理解为运气不好了。

楚悼王逝世后,楚国立马又大变样了,原本的那些贵族见吴起失去靠山,在愤怒的驱使下冲入王宫,射杀吴起。

吴起深知此次必死无疑!

在临死前,他灵机一动,跑到了楚悼王的尸体前。因为他知道楚国的法律条款,凡骚扰王尸者夷灭三族。

那群贵族已经疯了,眼前只有仇人吴起,早就将楚国的法律条款抛诸脑后。无论楚悼王的尸体还是吴起,均被射成了刺猬状。

最终!那群贵族统统倒霉了,70多个参与该事件的贵族,均被夷灭三族。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吴起这样的聪明人,显然也是有仇必报。历史甚至还有传言称,曾经有人嘲笑吴起,吴起奋起连杀30余名嘲笑他的人。

一个人死亡,70个家族,数以万计的仇人陪葬。吴起之死不仅是最成功的报仇,同时也是造成代价最大的刺杀。

——然而!吴起已死!楚国的颓废再也难以挽回,从此被动的存活于群雄之间等待慢性死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8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