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奕訢一生为朝政费心,为什么最后会被革职

以史为鉴 2023-06-19 21:00:27

奕訢一生为朝政费心,为什么最后会被革职

对清朝末期能力最强的王爷,一生为朝政费心,却最后惨被慈禧革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直以来清朝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朝代,这一时期不仅有庸碌无能的咸丰帝割让土地的事情,还有慈禧压制皇上将实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之事。

虽然说很多人都觉得当年这位太后太过于专政了,也因此害了大清,可实际上要不是当初奕詝做事奇葩的话,又怎么可能会被一届妇人控权呢?

其实早年道光帝在挑选太子的时候,也是比较纠结的,毕竟他身后两位皇子都极其优秀,他们分别是:咸丰和奕訢,可后来由于先帝在位期间更宠爱奕詝的母亲,尤其再加上他本来就是皇长子的缘故,所以最后才将储位传给了他。

紧接着先皇又派奕訢去帮扶新皇左右,可没想到最后新帝竟然被自己的亲弟弟给算计了落得手无政权的下场。虽说咸丰帝刚开始也想为天下做出一番实事来,但不曾想他根本就没有任何才能,就算是称帝之际也选用了曾国藩等要臣,可总的来讲他确实没实力,因而后期才会将慈禧帮忙处理朝政。

紧接着在外地入侵到国内之后,国库里基本上也就没什么财力去支撑军饷了,因此这时皇帝竟然直接跑出了京城避难,然后所有的政务和对抗事宜都落到了恭忠亲王身上,不过奕訢并没有让大家失望,不仅机智的和洋人进行了谈判,甚至还化解了战后的矛盾。

随后奕訢又进一步在朝中发展自己的势力,随后时间不长西方列强就退出了国内,而后奕詝才返回了宫中,可没想到没多久他就患病离世,因此后来同治帝就继承了皇位和慈禧一起参政,但当时鬼子六不满这班结局,并经他才是为大清做了最大贡献的人,因而他就想出了和太后一同联合处政的办法。

紧接着恭忠亲王就开始大展身手,首先他不仅在清朝整体国力最弱的时期开展了洋务运动,同时还与李鸿章等人联手壮大了清王朝的实力,这也是为了后期天下呈现“中兴之象”的原因,由此可见他有多么厉害了。

但可惜由于当年洋人又一次入侵大清,导致变革以失败而告终,随后没多久他又看不惯慈禧奢靡的生活习惯,于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就变得越来越大。但或许是源于太后权力过大的缘故,最终奕訢也惨遭贬诸,不过也正是因此事,恭忠亲王才彻底意识到大清肯定就要衰亡了,所以后来他再也没有参政过了。

不得不说纵观奕訢一生,虽然他并未称皇,可实际上他却着实可以说算得上比帝王还要厉害的王爷了。

道光为何放弃奕訢,选择咸丰帝做太子,这事居然与一位美女有关?

当时道光皇帝对于皇帝的继承人非常犹豫,因为当时她非常喜欢六皇子,但是几经犹豫后,他还是选择了四皇子为皇帝,其实这都是因为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清朝的孝全成皇后,当时四皇子各项都比不上六皇子,学习、身体、政治样样都不如,但是四皇子的亲生母亲就是这位孝全成皇后,所以后来道光皇帝看在她的面子上,立了四皇子为皇帝

这位皇后出身镶黄旗,是正宗的满族女子,她的父亲是苏州的一个小官,因此她从小在苏州长大,受着当地风土人情的感染,因此成为了典型的江南女子。她在十五岁的时候通过选修进入宫中,当时立即被皇帝封为嫔位,那时候道光皇帝已经年过四十,被这位貌美的女子深深吸引,成为当时最为得宠的人。

在她十七岁的时候就被道光皇帝破格封为贵妃,当时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一个封号,可见当时她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后宫的风云人物了,在几年后皇后病逝,她就被皇帝授予协理六宫的事情,后来她生下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那个儿子就是四皇子。

不过天妒美人,孝全成皇后在三十三岁的时候因病离世了,这让道光皇帝非常痛心,每年都会去祭拜她,后来更是打破祖制封她为皇后,那时候四皇子才十岁,道光皇帝就把他交给静妃养育了。虽然她英年早逝,但是皇上最后还是念在和她的感情封她的儿子为皇帝了,可见她在道光皇帝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晚清最后的主心骨,一生为奴兢兢业业,但为何却会被慈禧革职?

这主要是因为恭亲王思想的变化,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对延续上千年的封建礼数不重视,轻视中国的传统礼数。而他的这种真性情为他带去了诸多麻烦,而对于这一点,慈禧很不满意,因此才会将他革职。

恭亲王是咸丰皇帝的兄弟,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要比咸丰聪明的,他真正意义上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展现自己才能是在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之后。恭亲王在目睹了整个清王朝的溃败之后,他的性情发生了转变,开始重视洋务运动,对待洋人的态度也从保守变成了接纳。恭亲王通过与洋人的接触,思想也逐渐开化,开始被人们所赞许。

然而,这样的一个恭亲王在接受了西方的进步思想后,开始慢慢的轻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礼数。他变得无法接受与咸丰皇帝从兄弟到君臣的转变,以至于做了许多违反祖规的事情,从而遭到革职。而后,在慈禧掌握大权后,他从心底里表示出不屑与蔑视,这一点被慈禧牢牢记在心里,开始逐渐削弱恭亲王的实力,到最后革去了恭亲王的职位。

恭亲王的一生都是充满傲气的,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是晚清接受先进思想的第一批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国家的不足,并试图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补救。但奈何时不待我,他的傲气和开放的思想也使得他受到了惩罚,即便是功臣,也不得不接受被革职的命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5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