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端柔公主为什仫会答应远嫁蒙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起来雍正,想必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清朝历史上很有名的比较有手腕的皇帝,他治国的主张比较刚猛、严厉,这也是被当时的情况所逼迫的。从严治国可以很大程度上肃清当时康熙晚年腐败的官场,使大清国进入到一个相对正常的轨道上来。雍正的治理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成效,并且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强有力的坚实基础。
那么就会有人说了,面对这么一个严厉而又不近人情的铁腕皇帝,会不会有人敢撒泼胡闹?答案肯定是有的,就有这么一位公主,敢对这位皇帝无理取闹。这位大胆的女人就是和硕端柔公主。关于她,我想大家都不太了解。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这位胆大的女人。说起来她,还要从故事的开端讲起。
雍正皇帝与他的父亲康熙一起比较,我认为雍正是一个不喜欢女色的皇帝。他不喜好声色犬马,自然对于女色来讲,需求量也降了不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的子女数量并不多。比如说雍正皇帝这一辈子只有四个亲生女儿,在这仅有的四个亲生闺女当中,只有齐妃所生的和硕怀恪公主比较幸运,有机会长大成人,但是不幸的是这位公主在康熙年间就去了。活的时间也比较短,大概是因病去世吧。
雍正登基为帝之后,为了怀柔蒙古,和蒙古大大小小的部落联姻,自己的女儿又不多,这些因素使他不得不收养了三个其他兄弟的女儿。这三个女孩子分别是硕慎、和惠、端柔。第一个公主因为家庭因素,一直就活的小心翼翼,是属于那种比较温顺的。一般温顺的孩子都比较懂事,这位公主也不例外。她一切都听从皇帝的安排,不敢有丝毫的差错,一直都兢兢业业的。
和惠公主的父亲是与雍正关系最为亲密的兄弟,由于雍正和她父亲关系非常好,所以对她也比较用心,在这三个公主当中,和惠是受到宠爱最多的那一个,从小锦衣玉食、享用不尽不说,雍正还给她找了一个好夫婿,破例让他们留在京都。这位小公主也比较好命,得到皇帝的最多的宠爱。她的身世自然是不用多说,很是高贵。雍正皇帝让她们与蒙古联姻,所以她也嫁给了一位蒙古的贵族。可到底皇帝还是念着与他父亲的关系,非常眷顾她,给她挑了最优秀的夫婿,让她留在自己的父母身边,没有让她远嫁蒙古。
端柔公主,她的出身自然也不差,他的父亲是受雍正和乾隆重用的皇室宗亲,母亲又是嫡福晋,出身高贵,天真烂漫。据说这位小公主从小就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经常跟他的父亲一起在皇宫进进出出,深得皇上的宠爱。雍正登基为帝之后,便将她接到了皇宫中代为抚养。被接到宫中之后,她的一切吃穿用的都是按照最高标准,那真是拿她当自己的亲生女儿了。不过免费的往往也是最贵的,雍正皇帝疼她爱她也是有条件的。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他的条件。
雍正皇帝因为自己没有女儿,又要与蒙古和亲,巩固自己王朝的统治,因此抚养了兄弟的孩子。但是抚养这三个公主也不是白养的,他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为了与蒙古和亲。果然就如我们所料想的那样,雍正五年的时候,皇上决定将端柔公主下嫁给蒙古的郡王,这位公主在京城过惯了繁华的生活,怎么可能愿意去荒凉而又开阔的大漠中呢?因此她便任性了,居然大哭大闹了三天三夜,拒绝远嫁到蒙古。说起来她为什么这样闹,想必大家也都非常理解。就是现在,如果一个孩子要远嫁外地,对家中的父母也很不放心。再说这位公主是从繁华的地方嫁到偏僻的地方,这让她心里边有极大的落差感。
雍正是什么样的人,他怎么可能任由这位任性的小公主胡闹。于是他让人把这位公主关了起来,只说了一句话:不出嫁便赐死。这位任性的公主一听,就知道害怕了,于是决定立刻妥协。毕竟与出嫁相比较的话,保护好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不过,这位公主为了自己活得好一点,还提出了一个条件。这条件就是,希望皇帝允许她多带点家奴,多占地盘,对此皇帝感到非常好笑,不过出于对她的保护,于是就一一满足了她。
值得让我们欣慰的是,与其他早早就去世了的公主相比,咱们这位远嫁的公主命运还不是很差。根据历史的资料记载,她在蒙古横行无阻,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可谓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了。她也比较长寿,一直活到了乾隆19年,去世的时候已经41岁了。这个年纪在古代还是比较长寿的,毕竟古代的医疗卫生条件都很差。即便是皇帝,有的也活不了那么长时间。因此我们认为这位公主的命运还是很不错的。
是。端淑长公主,名为恒娖,电视剧及同名小说《如懿传》的虚构人物,历史原型是和硕端柔公主,雍正帝养女、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嫡福晋郭络罗氏生。
后来在先帝驾崩前被大臣高斌力荐,小小年纪便作为政治牺牲品送去塞外和亲,虽贵为长公主,却身不由己命运漂泊。 平安归来以后,和如懿聊起往事,相逢一笑泯恩仇对应前作《甄嬛传》中甄嬛的长女胧月公主。
成为皇家的公主自然是养尊处优,有着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却总是逃不过被远嫁的命运,雍正五年(1722年),端柔公主被指婚给科尔沁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这让端柔公主无法接受,大哭三天三夜,可是雍正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告诉她要为朝廷着想,不然就赐死。
端柔公主深知无法改变,只能接受,于是不得不答应远嫁,只是恳求带家奴,多占地盘,雍正八年(1730),年仅十六、七岁端柔公主下嫁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公主出嫁时带了很多金银财宝,而且跑马圈地,蓄养家奴。
相比于其他远嫁的公主来说,她还算比较幸运,不过史料上并没有记载她是否生育子女,或许没有生育子女,而且在乾隆十九年(1754)便逝世了,年仅40岁,反过来想如果没有成为皇帝养女,也不会被安排远嫁,命运会更好吧,只能说,有得有失!
额驸 额驸观音保,为孝惠章皇后母家从孙。雍正十一年(1733)八月授理藩院额外侍郎。雍正十三年(1735)二月去世。
养父 养父的政治改革
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
名家散文 关于和硕淑慎公主
◎刘心武
那天偶然见到一档电视节目,作为嘉宾的一位学者谈及清雍正朝的和硕淑慎公主,以谐谑的口气问道:“不知刘心武是否知道她?”
和硕淑慎公主原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允i第六女,康熙薨逝后,雍正继位不久,就将她收为养女,予公主封号。我对《红楼梦》的研究心得之一,是认为书中秦可卿的原型,系废太子一个女儿,曾藏匿到曹家,书中关于她的故事,是“真事隐”后“假语存”。那位学者的言外之意,是康熙朝废太子的女儿均可以和硕淑慎公主为例,不会有生存危机,毫无藏匿之必要。
我知道和硕淑慎公主。如何评价雍正的统治非我力所能及,但若把雍正收养废太子之女视为慈行善举,恐怕是太小觑了他的政治权术吧?
雍正甫继位,就大施隆恩。其中包括封八阿哥允T和十三阿哥允祥为亲王,废太子二阿哥允i嫡子弘皙为郡王。允T在康熙朝就是个争皇位的野心家,雍正却将他的地位从多罗贝勒提升为廉亲王,此举是为了封堵允T的篡位野心。但允T岂是省油的灯,他与九阿哥允K勾结,继续觊觎大位,于是雍正果断地在两三年后将他们恶治,先革爵,再逐出宗室,再后就让这两个兄弟相继猝死于禁所。不管怎么说,对允T这样的政敌,雍正欲擒故纵先封亲王是着好棋。
至于将十三阿哥允祥封为亲王,则是雍正真的看重他。康熙曾在康熙三十八年和四十八年两次对年长之子封爵。第一次分封时允祥十三岁,未受分封不奇怪。但第二次分封时他已经二十三岁了,连比他小两岁的十四阿哥(当时叫胤祯后被雍正改为允_)也被封为了贝子,允祥却仍然未得分封,这就很奇怪了。但史家对这一情况分析阐释甚少。雍正一登基,却立即将这位十三弟封为和硕怡亲王,并对他极其信任倚仗。其实允_是雍正唯一的既同父也同母的亲胞弟,康熙晚期朝野都看好他,认为是康熙没有公开宣布而实际上内定的皇储,康熙任命他为征西大将军,立下赫赫战功。他在任上忽然得到父王薨逝的消息,马不停蹄赶回京城,四阿哥竟已登上宝座,要他下跪臣服,开始他无论如何不肯承认这个事实,他的母亲向着他,坚决不肯让雍正把她“移宫”到紫禁城去享皇太后之尊,搞得雍正非常尴尬。当时十四阿哥是雍正最难对付的政治劲敌,血气方刚(比他小十岁),羽翼丰满,皇太后护着又不好动粗。雍正且将十三阿哥奉为臂膀,来维系政局。
十三阿哥怡亲王允祥与曹雪芹他们家有种特殊的关系。雍正二年,雍正将江宁织造曹(若非曹雪芹父亲则是他叔叔)交与怡亲王“看管”,现在我们仍可看到雍正在曹请安折上长达近三百字的朱批,其中有许多“怪话”值得推敲,如说“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恐人指称朕意撞你……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雍正的名声,怎么至于被曹那么个小角色“坏掉”?那令雍正不安的具备“恐吓”“讹诈”威力的“人”究竟是谁?又为什么非得把曹交给怡亲王看管?怡亲王看管的效果又究竟如何呢?那以后又足足过了四年,曹才终于被治罪,公开的罪状是“骚扰驿站”,那不能公开的罪是什么呢?我们后人当然要重视官方正式档案,但尽信“官档”,可能就永远无法接近曾经有过的事实。
大家都知道,自来有“满蒙一家亲”之说。早在关外征战、定鼎中原之前,满族上层与蒙古族上层就不断以通婚来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以后,康熙的二十个公主中,就有七个下嫁蒙古王公。这虽然不好跟“和番”画等号,但从繁盛的京城嫁到相对艰苦的草原,更何况遇上什么丈夫自己完全不能把握,无论如何难称幸运幸福。
父皇的这项将公主下嫁蒙古王公的传统政策,雍正当然乐于继承。但雍正登基时已经四十四岁,却只养大了一个女儿,他的下嫁蒙古王公的公主储备,是大大地欠缺。于是,他立即补充了三位公主,也就是从兄弟那里过继来三位侄女。其中两位是他重用信赖的怡亲王的第四女(后称和硕和惠公主),以及庄亲王允禄的长女(后称和硕端柔公主),还有一位,就是废太子的第六女,也就是弘皙的六妹。
雍正登基前,废太子已经是政治上的“死老虎”了,况且到雍正二年,他也就死在禁所,乐得追谥他“理密亲王”。
那么,废太子第六女被雍正收来作为公主,是否能证明废太子的女儿们都沐新皇之恩,属幸福之辈呢?
揆诸史料,可知这位和硕淑慎公主生于康熙四十七年正月初二,就在这一年九月,她父亲的太子身份被废掉,全家处于被圈禁的状态,虽然过了半年,她父亲又戏剧性地被复立为太子了,但她只是个婴儿,应该全无记忆。到康熙五十一年,她父亲再次被废,那时她有四岁的样子,也许会多少留下一些记忆。那应该是很恐怖的记忆。太子被废黜被圈禁,他那一大家子人,他的正妻和许多侧室,以及这些女子所生下的孩子,所有的男女一律仆役,随之他们了失去自由,虽然康熙命令丰其衣食、保障供给,谁会甘愿过那种禁锢的生活呢?能设法逃离的,一定不会放过任何机会。设若废太子身边一位女子恰好在那时生下了一个女儿,尚未及到宗人府注册登记,于是其母设法将其运出禁所托付给平日相与亲密的官宦人家藏匿起来,就是可能的。如果说太子一废时家中诸人万没想到手足无措,那么二废前家中个别人应变有方,也是不奇怪的。现在我们虽然未能找到废太子家族成员设法逃出藏匿的例证,但却分明可以从《清圣主实录》第二百八十六卷里查到这样的记载:就在太子被二废时,太子宫中有个叫得麟的人,通过“诈死”的方式,让人把自己当死尸运了出来,当时一位大学士嵩祝,就冒犯王法藏匿了他。当然后来败露了,得麟处死,嵩祝被惩治。
雍正真的很同情他那被两立两废的哥哥吗?真的对这位倒霉的二哥的女儿充满慈爱吗?如若慈爱他登基前为什么不把那位二哥的六女接来当作继女?直到那位姑娘饱受禁锢之苦,到她十四岁的时候才收为养女,被雍正从禁所接出去。没过几年,雍正四年,她十七八岁的时候,就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封为和硕淑慎公主。那位额驸观音保到雍正十三年二月就“嗝儿屁、潮凉、大海棠”(北京俗语谓死亡)了。那一年和硕淑慎公主才二十六七岁,从此守寡,一直守到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十日去世,终年七十七岁。她一生的七十七年,有十四年随父被幽禁,有五十余年守寡。和硕淑慎公主的个案绝不意味着废太子所有女儿都有“公主命”,却可以有力地证明雍正对皇族所有成员的态度,全都由政治权谋所牵系。
和硕公主
和硕和婉公主,高宗弟和亲王弘昼长女,母福晋乌札库氏
和硕怀恪公主,雍正帝第二女,母为侧妃李氏
和硕淑慎公主,世宗兄、废太子允i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和硕和惠公主,世宗弟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
和硕端柔公主,世宗弟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寿臧和硕公主,道光帝第五女,母祥妃钮祜禄氏
和硕端静公主,康熙帝第五女,母贵人兆佳氏
和硕温恪公主,康熙帝第十三女,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和硕悫靖公主,康熙帝第十四女,母贵人袁氏
和硕敦恪公主,康熙帝第十五女,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寿禧和硕公主,道光帝第八女,母彤贵妃舒穆鲁氏
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帝第三女,母嘉亲王侧妃(和裕皇贵妃)刘佳氏,葬于北京的公主坟内东侧
和硕恭悫长公主,顺治帝第二女,母庶妃杨氏
和硕和顺公主,顺治帝兄承泽亲王硕塞次女,母福晋那拉氏
和硕柔嘉公主,顺治帝堂兄安郡王岳乐次女,为顺治帝养女
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帝第五女,母嘉亲王侧妃沈佳氏
和硕和嘉公主,乾隆帝第四女,母纯贵妃苏佳氏
和硕和恪公主,乾隆帝第九女,母令妃魏佳氏
清朝公主格格远嫁蒙古名单?
1、舒尔哈齐之子恪僖贝勒图伦次女:由皇太极抚养宫中,封和硕公主,嫁科尔沁土谢图汗奥巴。?
2、克勤郡王岳托之女:嫁科尔沁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
3、克勤郡王岳托之女:嫁巴林部固山贝子塞棱。?
4、努尔哈赤第三女:嫁敖汉部索诺木杜棱。?
5、皇太极长女:嫁敖汉部台吉班第。?
6、舒尔哈齐子贝勒寨桑武之女:嫁巴林部贝勒塞腾礼。?
7、代善第五女:嫁科乐沁台吉多尔济(布塔奇之子)。?
8、饶余郡王阿巴泰之女:嫁土默特部布尔哈图岱达尔汉。?
9、皇太极第四女雍穆公主:嫁科尔沁幙吴克善之子弼尔塔哈尔。?
10、饶余郡王阿巴泰之女:嫁科尔沁贝勒绰尔济。?
11、舒尔哈齐子贝勒寨桑武之女:嫁科尔沁扎萨克图杜棱布塔齐之子台吉诺尔布。?
12、代善次女:嫁奈曼部台吉巴达礼。?
13、皇太极次女:嫁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
14、克勤郡王岳托之女:嫁科尔沁达尔汉卓礼克图巴敦台吉。?
15、皇太极第三女端靖公主:嫁科尔沁索诺木(孝端后之侄)之子奇塔特。?
16、褚英之女:嫁科尔沁巴图鲁郡王满珠习礼。?
17、颖亲王萨哈廉次女:嫁苏尼特部多罗郡王腾机思。?
18、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女:嫁阿鲁科尔沁部贝子穆章。?
19、皇太极第八女永安公主:嫁科尔沁巴达礼亲王之子巴雅斯祜朗。?
20、英亲王阿济格之女:嫁杜尔伯特部台吉扎穆索。?
21、英亲王阿济格第四女:嫁翁牛特部杜棱郡王博多和。?
22、皇太极第十一女:嫁阿巴垓部噶尔玛索诺木。?
23、皇太极第五女淑慧公主:嫁巴林辅国公色布腾。?
24、承泽亲王硕塞之女郡主:嫁科尔沁多罗贝勒沙津。?
25、简亲王济度第三女端敏公主:顺治抚养于宫中,封公主,嫁科尔沁达尔汉亲王班第。?
26、简亲王济度长女郡主:嫁阿鲁科尔沁多罗郡王塞棱多尔济。?
27、多铎第八女:嫁科尔沁部鄂齐尔(生母为雍穆公主)。?
28、端重亲王博洛之女:嫁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布尔尼。?
29、贝子彰泰之女县君:嫁巴林部多罗郡王纳穆达克。?
30、恭亲王常宁长女纯禧固伦公主:康熙抚养于宫中,封纯禧和硕公主,后进封为固伦公主。嫁科尔沁头等台吉班第(奇塔特之孙)。?
31、安亲王岳乐之女:嫁土默特贝勒额尔德穆图。?
32、康熙帝第三女荣宪公主:嫁巴林部额驸色布腾之孙乌尔衮。?
33、庄亲王博果铎长女:嫁巴林部公爵纳穆札。?
34、康熙第五女端静公主:嫁喀喇沁杜棱郡王扎什之子噶尔臧。?
35、康熙第六女恪靖公主:嫁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
36、显亲王丹臻之妇:嫁科尔沁贝勒喇什。?
37、庄亲王博果铎之女:康熙抚养宫中,封郡主。嫁阿拉善郡王阿宝。?
38、贝子罗托之子富达礼之女:宫中抚养,封郡君,嫁喀尔喀扎萨克图汗和硕亲王策旺扎普。?
39、直郡王允禔长女郡主:嫁科尔沁台吉多尔济色棱。?
40、康熙第十女纯悫公主:嫁喀尔喀台吉策凌。?
41、康熙第十三女温恪公主:嫁翁牛特部杜棱郡王苍津。?
42、康熙第古五女敦恪公主:嫁科尔沁台吉多尔济。?
43、显亲王丹臻之女:嫁敖汉部台吉罗卜藏。?
44、裕亲王福全之女:嫁科尔沁和硕达尔汉亲王罗卜藏衮布(班第长子)。?
45、恒亲王允祺长女:嫁喀喇沁部纳穆赛。?
46、淳亲王允佑第五女郡主:嫁奈曼部达尔汉郡王垂忠。?
47、淳亲王允佑次女郡主:嫁敖汉部三等台吉多尔济拉史。?
48、诚亲王允祉次女郡主:嫁喀尔喀头等台吉根扎普多尔济。?
49、裕亲王保泰长女郡主:嫁科尔沁头等台吉策旺多尔济。?
50、贝子允禟长女郡主:嫁厄鲁特郡王色布腾旺布。?
51、恂郡王允禵次女郡主:嫁喀喇沁贝子们衮扎布。?
52、恒亲王允祺次女郡主:嫁厄鲁特部郡王策凌旺布。?
53、贝子允禟次女:嫁巴林郡王凌布。?
54、诚亲王允祉第三女郡主:嫁喀喇沁多罗杜楞郡王伊达木扎布。?
身佩绣春刀 11 楼主
2楼2012-11-22
操作
55、废太子允礽第三女郡主:嫁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拉布坦。?
56、履亲王允祹长女郡主:嫁科尔沁台吉达尔玛达都。?
57、废太子允礽第六女淑慎和硕公主:雍正抚养宫中封和硕公主。嫁科尔沁贝子观保。?
58、恂郡王允禵第五女郡主:嫁厄鲁特多罗郡王色布腾旺布。?
59、怡亲王允祥第四女和惠公主:雍正抚养宫中,封公主。嫁喀尔喀世子多尔济色布腾。?
60、淳亲王允佑第七女郡主:嫁科尔沁二等台吉色布腾多尔济。?
61、庄亲王允禄长女端柔公主:雍正抚养宫中,封公主。嫁科尔沁郡王齐默特多尔济。?
62、恒亲王允祺第四女县君:嫁科尔沁冰图郡王伊锡班第。?
63、直郡王允禔第十三女郡主:嫁喀喇沁贝勒僧衮扎布。?
64、庄亲王允禄第八女县主:嫁阿拉头号贝勒罗卜藏多尔济。?
65、恒亲王允祺子弘昂次女:嫁喀喇沁郡王喇特纳锡第。?
66、慎郡王允禧第三女县主:嫁喀尔喀郡王桑赛多尔济。?
67、泰郡王弘春长女: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4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