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元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周易·履》中有言:“履虎尾,不咥人,亨。”这句话讲的其实就是古代臣子辅佐君王的伺君之道,要时时谨慎刻刻当心,毕竟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因这些喜怒无常的大人物而惹来杀身之祸呢。这个典故中也演化出了我们如今常说的“伴君如伴虎”。
历朝历代中,但凡是能登上帝王宝座的,没有哪个是好惹的主。如果没有点手段和野心,恐怕早就沦为皇权斗争中的牺牲品了,就连农民出生的“草根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因为他早年的特殊经历,朱元璋一直以勤政爱民为世人所称道,但他杀起人来也是毫不手软。
朱元璋自幼出生在一个农户家中,因家境贫寒无法供他读书,小时候就给村子里的地主放牛,25岁时参加红巾军后才认识几个字。但朱元璋此人虽然出身不好,没什么文化,但他非常有雄才大略,他的眼光和魄力许多生在帝王家族的人也不能企及,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1368年,朱元璋率军攻破应天府,在此称帝,改国号为大明,由此开启了明朝276年的统治。他当了皇帝以后还保留着许多农民身上的天性,谈吐和行动件带着一股土里土气的味道,因此常常令文武百官哭笑不得。
不过正是因此,朱元璋非常爱自己的子民,他在位期间颁布了两许多新令,只为让农民和弱势群体过上更好的生活,像农民归耕、兴修水利、完善社会福利等都是他所提出的,所以百姓对他非常爱戴。
而朱元璋本人也有非常残忍和暴虐的一面,这一点可以体现在他对贪官污吏的严惩上,据《明史》中记载,他当政31年间以贪污的罪名共杀死15万余人,而且对其采用“剥皮揎草”等酷刑。不管怎么说惩击贪官的初衷是好的,但另一方面他为加强集权还对不少开国大臣大开杀戒。
比如洪武十三年(1380年)著名的胡惟庸案中,他因子虚乌有的“谋不轨”之罪被诛九族,受牵连的人数更是高达3万余人,其中明代文学家宋濂也曾卷入其中。但宋濂是太子朱标的老师,听闻老师要被杀了,朱标连忙去求情,却得到一句“候汝为天子而宥之”的回复。
情急之下,朱标了表示要救老师的决心,当即跳进了湖里。旁边的侍卫见太子投湖自尽,赶紧跳下水去救人,最后朱标被救上来了,宋濂也因此免去性命之灾,但是朱元璋心里可以说是充满了不爽。于是他看到旁边侍卫救人脱下的衣服和鞋子,当即下令:拖下去,斩了!
这是为何?原来,朱元璋认为太子落水面临性命之忧,此时还有空脱衣服和鞋子才下水的必然不是真心侍奉太子。相反,那些穿着衣服就跳进湖里的侍卫们纷纷得到了奖赏和升官。虽然朱元璋的话言之有理,但为此就丢掉小命的侍卫们也实在太过冤屈了。
历史上,因功高盖主被诛杀的大臣不在少数,因皇帝的一点不快就惨死的无名之辈更是数不胜数。果然,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绝非虚言,侍奉在皇帝左右的人真可谓是步步惊心,一言一行都攸关性命。
太子朱标作为大明王朝第一皇位继承人,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和喜爱。朱标也从小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重点培养。而且身为大明王朝储君的朱标宽厚仁慈、性情温和,深受百官的爱戴和人民的拥戴。
朱标出生于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还处于创业之初的阶段。朱标的出生给明太祖朱元璋率领的大军提升了士气和战斗的意志力。也使得明太祖朱元璋更加坚定地去抗击北元同时消灭其他起义军。并且积极地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和统一天下。后来明太祖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朱标立为吴王世子。并且请来浙西四贤中的大儒宋濂担任朱标的启蒙老师。传授朱标帝王之术和治国之能。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登基为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并且定年号为洪武。同时将朱标封为大明王朝的皇太子。种种迹象都表明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嫡长子朱标的喜爱和信任。在朱元璋的眼中大明王朝未来的接班人只有朱标一个。
朱标也没有辜负父亲朱元璋的信任和重托。尊师重教并且认真学习治国之能和帝王之术。而且凭借着宽厚仁慈的性格和谦卑低调的品性赢得了满朝文武的支持和赞扬!
相传有一日,宋濂与太子朱标一同在湖边探讨治国理政之道。结果正当谈论到兴起之时宋濂一不小心失足落入水中。太子朱标看到年迈的恩师宋濂落水十分着急,太子朱标来不及考虑自己水性如何便急忙跳入湖中去救恩师宋濂。随驾左右的侍卫们见到皇太子朱标跳入水中去救人,也急忙脱掉衣服赶紧跳入水中。最终将二人全部活着救到岸上来。
朱元璋得知皇太子朱标为救恩师宋濂而跳入水中的故事之后十分感动。但是听闻侍卫们在看到太子朱标跳入水中之后居然先脱掉衣物再跳入水中救人。可以说险些耽误了最佳的救援时间而误了太子朱标的性命。朱元璋想到这里不禁龙颜大怒,令有关官员将所有在场侍卫全部问罪斩杀。
其实朱元璋的做法并没有错。毕竟这些侍卫们本身的职责就是为了保护好皇太子朱标的安全。在危机出现之时居然没有第一时间跳水救人。而是先脱衣服后救人这就触犯了朱元璋的逆鳞!杀之也是为了能够让其他侍卫和太监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朱标是朱元璋的儿子,而且是一个很朴实老实的一个人。朱元璋为了他儿子未来当皇帝的路,毅然决然的杀了很多自己以前的老臣对自己的儿子不衷心。可是这些事情朱标都不知道。
这个事情为什么朱标会救自己的老师宋濂也是有原因的,其实是朱元璋想要杀宋濂,可是被朱标阻止了。而且朱元璋要求杀的人是那些想救朱标的人,是那些脱了衣服的奴仆们。因为朱元璋想杀宋濂,但是朱标想要救老师就说,如果朱元璋想杀老师,他就跳下河去,结果朱标就真的跳了下去,周围的一些奴仆就去救自己的主子,但是有的人是脱的衣服就去,有的是立刻跳下去救的。朱元璋就下令将那些从水里出来的人,当中没有穿衣服的人,全部都杀了,因为他们没有立即去救自己的儿子,就应该被杀。这些奴仆,其实都是想去救朱标的,但是没有想到朱元璋会这样想,为那些死去的人惋惜。
朱元璋的性子其实大家都知道是一个特别暴躁,急躁的人,而且他很生性多疑,那个时候还怀疑了朱标,所以就换了朱标太子之位。朱标并不是直接被朱元璋下令杀死的朱元璋还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只是他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的人。所以很多时候会觉得朱元璋这个人不可理喻,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下令。但是总的来说,朱元璋对自己的这位儿子还是很不错的,起码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朱标跳湖自杀,要从明朝一桩大案——胡惟庸谋反案说起。
胡惟庸案是明朝四大案之一。1380年(洪武13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为理由,诛杀胡惟庸九族。这还不完,朱元璋借胡惟庸案牵连诛杀,数十个开国功勋大臣冤死。胡惟庸案持续十多年,前后牵连被害人数超过3万(还有资料说是6万)。
受牵连的开国功臣中,包括“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早已退休的宋濂,怎么会牵扯到胡惟庸案呢?这其实是无妄之灾。宋濂的长孙宋慎被牵连到胡惟庸案,按律诛九族。这不,宋濂一家都受到连累。
当然了,胡惟庸案本身就不明不白,宋慎受牵连,也应该是无妄之灾。本来宋濂和家族是在劫难逃了,却被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救了一命。
朱标为啥要救宋濂?朱标幼年开始就很跟着宋濂学习,20多年间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宋濂悉心教导,朱标性格仁义。看到老师宋濂蒙受不白之冤,朱标当然要全力营救。
朱标找朱元璋苦苦哀求,却吃了闭门羹。朱元璋直接一句话就让朱标心灰意冷:“候汝为天子而宥之”(等你做了天子在宽赦他吧)。
得嘞,朱元璋不念旧情,非要冤杀老臣,朱标确实够仗义。
“老师要冤死了,那我也不活了”。
一气之下,朱标转身就出去跳湖自杀。朱标是真跳湖了,却没死成,被侍卫们手忙脚乱救了上来。
朱标这一跳,把朱元璋吓了个半死。朱元璋和马皇后一直对朱标出奇宠爱,从小悉心培养,寄予厚望。
他这一跳湖,再加上马皇后说好话,朱元璋只好妥协了,捏着鼻子答应饶宋濂不死。
不过等朱元璋惊魂落定之后,却是越想越生气。
“兔崽子,敢威胁你老爹!”
于是朱元璋就挑刺了,侍卫们直接跳进湖里救太子的给赏赐;脱了衣服才跳进去的直接砍头。理由貌似很足:“太子已经快淹死了,还等得及你们脱衣服?”
这事明面上是斥责侍卫,实际上是告诉朱标:“看吧!这些人因你而死。吓唬老爹是要付出代价的,老子舍不得惩罚你,杀别人那可是手起刀落。”
当然了,宋濂的事情,朱元璋同样使了坏。金口玉言,答应里不杀宋濂。不过,宋濂的儿子和孙子却难逃一死,而且宋濂一家要流放到茂州。
朱元璋何其狠辣,70多岁的宋濂本来已经日暮西山,怀着丧子、丧孙之痛,再流放千里,这么一折腾,也等于判了死罪。这不,隔年宋濂就病逝里。
十年后,太子朱标去世,《明史》中记载死因语焉不详。很多史料记载,朱元璋对功臣大肆杀戮,朱标看不惯,因此和朱元璋经常争吵。朱标压力过大,精神忧愤,所以英年早逝。
明太子朱标这一天早早的起床了,因为他要去给他年过七旬的老师宋濂求情,希望自己的父亲网开一面。为了老师他已经做好了跳河的准备,如果父亲不答应的话,他就跳河以死逼,为了让老师得救,他还请了他的母亲一同前去,毕竟父亲最听的就是母亲的话,他相信有了母亲的出马,老师一定会得罪。
但是到了大殿上,父亲根本不听他的劝,母亲说话也不顶用,朱标只得使出他最后的绝招,跳河,他相信慈爱的父亲会赦免他的老师。
他的计谋成功了,但是却连累了身边的侍卫,父亲说:?侍卫的职责是保护自己,却任由太子跳水,乃是失职。落水之后,施救不及时,错过最佳救援时间,导致太子受寒,是守护不力。所以凡是脱衣服下水,没有第一时间去对太子进行救援的,通通以失职罪杀了。
朱标看到这哭了,他为自己救下老师而感到欣慰,但是却为自己的鲁莽害死无辜侍卫而悔恨。
看到这,如果你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那才是编剧本身的利害之处。果然有3小时故事,写出90集的功力。
宋濂是朱标的老师,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明初诗文三大家?,69岁的时候辞职告老还乡。却因后代宋慎牵扯胡惟庸案,而受牵连。
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
关于朱标救老师这事,明史的记录就这么短短几个字,根本朱标跳河这一说法。
可见朱标跳河纯属杜撰,这个作者也是脑残,写这样的故事,也不考虑一下朱太子的智商,以及朱元璋夫妻的关系,就敢胡编乱写,看来这作者当初也是玩自媒体的。
话说回来,朱标作为明太子,朱元璋最宠爱的一个儿子,未来大明朝的接班人,朱元璋一开始就在为自己的儿子铺路,在大臣面前树立的都是仁慈的榜样。
朱标纵然要救自己的老师,也不会傻到去用跳河这种招数,真把人家朱标太子当白痴了吗?
马皇后亲自出面,还有办不成的事,都 知道朱元璋对马皇后的话是言听计从。
那这个杜撰故事出自哪里呢?
他就是徐祯卿的《翦胜野闻》
下璲、慎狱,诏御史就诛濂,没入其家......太子惶惧不知所出,遂赴溺,左右救得免......因遍录救溺者,凡衣履入水者擢三级,解衣舄者皆斩之。
这本书里的内容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证据,都是野史性质的。这个跳水救师的故事,真是一个双面计一黑朱元璋杀戮无度,二黑朱标太子智商堪忧。但是后人也自有明辨事非的能力,并不会被一本野史牵着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7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孟达是怎么害死关羽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