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1402年,燕王朱棣率军挥师南下,向明朝的南京进军。一路上经过浴血奋战,朱棣终于这年的六月初三渡过长江,在攻取镇江后,率军驻扎在南京附近的龙潭。朱棣并没有立即攻城,这因为南京城高池深,易守难攻,而且城中尚有二十万守军!
就在几年前,朱棣在攻城战斗中吃过大亏。那是在济南之战中,当时铁铉率领残兵败将固守城池,重创燕军,打破了朱棣不可战胜的神话。围城没有足够的兵力,攻城风险太大,所以朱棣在抵达南京城外后,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南京城不战而下,建文帝居然没有组织军队守城,就从历史中消失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燕军抵达南京后,建文帝手下的大臣们就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人主张离开南京去浙江,也有人主张去湖北、湖南一带。
这时候,方孝孺提出:“今城中尚有胜兵二十万,城高池深,粮食充足,尽撤城外民舍,驱民入城,足以为守。”客观而言,方孝孺所说的有一定道理,固守南京,等待勤王之兵,然后里应外合,还有一战之力。毕竟当时朝廷手中还有两支重兵,而且距南京都不远,一支是驸马梅殷率领的,驻军淮安,另一支军队驻在凤阳。
为了拖延时间,建文帝还采用了缓兵之计,先后派出自己堂姑庆城郡主,接着又派大臣李景隆等人,之后是安王、谷王诸位王叔,最后是自己的母亲,让他们去朱棣营中议和。然而,南京就在眼前,朱棣怎么会同意放弃即将到手的皇位呢?
在议和失败后,建文帝就开始任命朝廷重臣防守南京各个城门。南京城是朱元璋历经二十多年建设的都城,规模宏大,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组成。其中外郭有16座城门,周长达120里,内城有城门十三座,再加上20万守军,这套防御体系绝对是易守难攻的。
然而,南京城坚固城防以及20万大军,却没能保住建文帝的皇位,朱棣兵不血刃进入南京城中,夺取了皇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建文帝最信任、亲近的人背叛了他!一个就是李景隆,另一位是谷王朱橞。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儿子,算是建文帝的表兄。
而朱橞是朱元璋的第十九子,按照辈分还是建文帝的叔父。李景隆曾奉命讨伐朱棣,结果屡战屡败、损兵折将,朝臣纷纷建议诛杀李景隆,结果建文帝没有追究责任,反而依然非常信任。谷王朱橞在靖难之役爆发时,也没有支持朱棣,而是来到了南京,向侄子表示忠心。
不过随着战局的变化,两人的心思也发生变化。朱棣抵达南京后,建文帝曾先后派李景隆、朱橞去朱棣军中议和,大概那个时候,双方就有勾结。之后,两人奉命守卫金川门,他们在六月十三日,打开了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进城。燕军进城后,二十万明军顿时失去斗志,几乎毫无抵抗,史称“金川门之变”。
就在此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率领为数不多的家丁去抗击朱棣的大军,此人就是魏国公徐辉祖,也就是朱棣的妻弟。然而,徐辉祖的抵抗也无济于事,大概只能为建文帝拖了一些时间。此时宫中燃起大火,朱棣赶紧杀入宫中。在一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面前,朱棣掉了几滴“鳄鱼泪”,说道:“小子,何苦如此!”
因为建文帝并没有统治国家的头脑,而是一味的听信各种人的谗言。听从黄子澄所言放弃提前扣押朱棣解决问题的机会,放虎归山。可以通过稳守拖死朱棣,却将防御天才耿炳文替换下去,他任用的天才将领李景隆带领几十万精锐军队,一直在输,甚至全军覆没。最终连国家也输给了朱棣。
朱棣具有非常强的造反资本,他不仅本人骁勇善战,更是在造反前布好了局。建立明朝之初,朱元璋就对明朝的局势有了判断,当时政局还不稳定,四周敌对势力也在觊觎中原这片肥沃的土地。为了防范外敌的侵略,朱元璋设立了许多藩王,其中就包括燕王朱棣。当朱允炆继位之后,朝廷诸臣都因为新帝的不成熟忧心忡忡。而野心勃勃的朱棣早已看上了皇位。齐泰等大臣希望能够拆除这些藩王的势力,以求政局太平。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暗中派出的张信却是朱棣内部的人。
朱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以诛杀奸臣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朝中有很多朱棣的势力,这让建文帝非常的里外受敌,最终难逃一劫。
建文帝太过于优柔寡断,一直崇尚仁义之国,而等到他需要用兵的那一天,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下令的机会。朱允炆本可以一举拿下朱棣,但每当朱棣被抓,朱允炆都不忍心对其压制,认为朱棣能改过自新。正是由于朱允炆的宅心仁厚,令朱棣谋反成功。而当时朝廷的重臣,也都被晚年时期多疑的朱元璋所诛杀,留下的大臣还有很多都是朱棣的势力,使得朱棣能够轻易篡权。
有几点原因。第一朱棣造反名不正言不顺,缺乏造反的理由,因此内心对朱允炆还是有一定愧疚。第二朱棣的主要目的是当上皇帝,而不是杀掉他的侄子朱允炆。第三是为了防止京城出现军队扰民的现象,因此在进城之后就对自己的部队严加管理,忽略了朱允炆。第四是想让朱允炆自己主动让出皇位。因此朱棣就给了他一定的时间来考虑,最后朱允炆趁乱逃出了京城,具体下落也不得而知。
对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我认为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形成的。首先朱棣这个人很有治国的才能,这一点在之后的“永乐盛世”得到了最好的说明。因此朱棣内心深处是想自己当皇帝的。然后就是朱棣觉得这个皇位本来就属于他,当初朱元璋本是准备将皇位传给嫡长子朱标,但是朱标得病死了,朱棣就想皇位就属于他了。但是没有想到朱元璋又把皇位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这样的结果朱棣是相当的不满意。于是就随便找了一个借口说朱允炆是一个昏君,随后就发动了政变。由于朱棣势力强大,加上朱棣早有准备,朱允炆根本不是朱棣的对手,就这样朱棣当上了皇帝,而朱允炆也下落不明,很可能死在了外逃的路中,这也是历史残酷的一面吧。
朱棣的“靖难之役”可以说是对朝廷的一次大的清洗,在很大程度上消灭了一些奸臣,比如齐泰等人,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朱棣今后的统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5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