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彰当初拥兵十万,他为什么不反曹丕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3 02:08:49

曹彰当初拥兵十万,他为什么不反曹丕

说到曹彰,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

曹彰在北方建功,曹操看在眼里,就让曹彰留守长安,拥兵十万,抵御外敌。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阳得了重病,深知命不久矣,便急召曹彰前来,只可惜,曹彰还在半路,曹操就已病逝。

曹操临死前,曹丕在邺城,而曹植在身边。曹彰和弟弟曹植交好,觉得父亲唤自己前来,就是想着传位给曹植,要自己给予曹植以武力支持。

曹植想着袁绍袁术两兄弟之所以成不了气候,是因为兄弟不睦,如若曹丕曹彰干架,父亲曹操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很有可能毁于一旦。

由此可见,比起皇位,还是当将军四处征伐更加合曹彰的胃口。后来,曹彰受命北伐叛乱的游牧民族乌丸,大胜而归,鲜卑首领轲比能看见曹彰军作战勇猛,更是直接请求归附。曹彰在平定北方的战争中勇猛无比,居功至伟,于是在长安的曹操便将他召到长安见面。

曹彰南归,路过曹丕镇守的邺城时,曹丕将他留下嘱咐道:“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曹彰性格直率,曹丕担心他这次见曹操会居功自傲,过分夸耀,于是特意告诫弟弟见到父亲后,要将功劳归于其他将领的辅助。

最后曹彰如果谋反,东吴孙权,西蜀刘备也会乘机偷袭。刘备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视曹魏为头号大敌,最痛恨的人就是曹操。可以说刘备巴不得曹彰叛乱,这样他就可以起举国之兵伐魏。而东吴也不会作壁上观,孙权也会乘胜进兵,分一杯美羹。于是会出现曹魏被夹击的局面,而曹魏内部也在争斗,承受不起大军压境,即便曹彰践行攻克洛阳,即使不被曹魏文臣武将诛杀,也会被孙刘联合绞杀。

曹操儿子曹彰实力雄厚,为何不争继承人之位?

曹彰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他武艺过人,从小就喜欢射箭、驾车,而且力大无比,常常跟随曹操到处征战,曹操评价他是,不爱学习,喜欢骑马射箭之人。而且他也不认可《诗经》《尚书》等书籍,诗词歌赋更是不感兴趣,他心目中的偶像是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大将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不会与曹丕,曹植争夺皇位的可能。

我们再看看的他的竞争对手曹丕,历史上人们总喜欢同情失败者,因此有意褒奖曹植,故意贬低曹丕,其实曹丕论文采,论武功,都是不属于他父亲曹操的。在张溥编撰的《魏文帝集·题辞 》中,他盛赞曹丕:“曹子桓生长戎马之间,善骑射,二右射,又工击剑弹棋,技能戏弄,不减若父。其诗歌文辞仿佛上下,既不堪弟蓄陈思,为孟德大儿,固有余也”认为他无论文采,还是武功,和他父亲比都不相上下。

而且曹丕当时获得了贾诩、崔淡、毛价、邢顺、吴超、桓楷、卫笔、曹操夫人王昭义和曹王夫人郭后等人的支持,当时能和他抗衡的只有曹植,有丁仪、丁厦、扬修、贾 逢、王 凌、邯郸淳、荀浑、孔桂和汤俊等人的支持,两派可以说势均力敌,朝廷当中要么站队曹丕,要么站队曹植,因此对于曹彰来说机会不大。

曹彰虽然手握军权,而且远征乌桓,有卓越的指挥能力,但是当时许昌皇城重地,对于各地军队都是有防范的,如果曹彰在非战争状态下领兵,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在曹丕继位以后,曹彰主动放下兵权,以解除曹丕对自己的防范。

曹彰有十万兵马,为什么不攻打守备薄弱的许昌呢?

曹操死之后把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那个时候曹丕其实本身没有什么实力,而曹彰这个人当时的确佣兵10万,在曹操去世之后,曹彰直接带着10万精兵回到许昌来给曹操送丧。这件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曹彰,其实对曹丕很不满,而且有意要推翻曹丕,

只不过我们后来也从历史中看出来了,曹彰最后并没有成功。当时许昌只有5万兵马,是根本守不住曹彰的进攻,而司马懿却说道只有他一个人就可以守住许昌。其实这句话也在理,如果朝章真的要谋反,准备跟曹丕对着干,那么也就是它相当于在跟曹操的老部下作对。首先作为一个儿子,他这个行为就是大不孝,古人对这点是十分看重的,自古以来,几个人这么做了,能落得好名声,就算李世民也不行。

第二个就是,他的老部下那都是老江湖,如果朝张真的做对,那么他们势必会拥护曹丕而跟曹这个皇位交给曹丕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曹丕这个人文不及曹植武不及曹彰。但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如果让曹丕跟曹植比武功,那么曹丕明显强一点,如果让他跟曹彰比公采,那么获胜的还会是曹丕。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自然不是一个傻子,他在选择自己的接班人的时候一定考虑到了综合实力这句话。

而且在三个儿子中,只有这个曹丕最合自己的口味,曹彰这个人比较蛮横,而曹植又比较软弱。当时三国那种混乱的局面下,也只有曹丕可以更好的处理这件事情。不过日防夜防家贼难防,最后曹操打下来的天下还是被司马家族取而代之,曹操跟他的后代算是彻底成为了工具人。

曹丕为什么不肯放过曹彰?

因为曹彰手握兵权,威胁到曹丕

曹操的几个儿子当中有一个特别喜欢练武,他就是曹彰。曹操见他天天就知道舞枪弄棒不读书,就曾说他不读书,不知圣贤之道,只会骑马射箭这样子将来能成什么大事。谁知道曹彰听了不以为然,反驳他说,作为一个大丈夫就要学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大将军。

曹操见儿子这样意志坚定,也不再勉强他,既然他喜欢,那就成全他。当时正好有乌丸造反,曹操于是就派曹彰领兵去应战。

曹彰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曹操的疑虑是多余的,他率着部队碰到了乌丸大军。因为自己人数比对方少很多,他知道打不过人家,于是就改攻为守,一直守在城内不出去。在那乌丸兵已经到了城下,几天一直攻不下城,就准备撤退的时候,曹彰才率兵出击,将乌丸大军打得落荒而逃。

曹丕杀害曹彰:

曹丕知道曹彰喜欢下模,于是将他约到母亲的宫殿里下棋,然后让人拿来了事先准备好的毒枣,两人边吃边下,曹彰吃到了有毒的枣,想喝水,底下的奴才没有一个敢给他拿水,他们的母亲卞夫人自己跑到院子里去取,结果取水的东西都被破坏了。

曹彰在手握兵权,为什么不在曹操死后取代曹丕呢?

曹彰之所以在手握重权以后,仍然不选择自立为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没有想要称霸天下的心。根据一些文献的记载,曹操的一生中其实有25个儿子,但是其中却只有四个儿子比较出众,除了曹丕,曹植,以及早年夭折的曹冲以外,最后一个就是当时手握兵权的曹彰。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曹彰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在曹彰还很小的时候,其实他就已经展现出了自己惊人的武学天赋,当别的孩子还在读书的时候,曹彰已经跟着自己的父亲在学习骑马射箭了,后来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击杀了一只老虎,不过曹彰这人却有点?偏科?,他虽说武力值爆表,但是却对读书写字没有任何天赋。

不过曹彰之所以不造反,最主要的还是没有想要当王的心,除此之外,其实当时还有司马懿这一号人物在中间周旋,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当时司马懿独自一人来到了曹彰的军营中,并且从孝道入手,说曹操当年之所以会让曹丕即位,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现在你和曹丕大打出手的话,曹操在九泉之下一定会生气的。

听完这番话以后,曹彰便接受了司马懿的建议,将自己手中的兵权全部让了出来,并且还发誓自己永远不会造反,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曹丕对于自己的这个哥哥才彻底的放下了戒心,在曹丕自立为王以后更是将曹彰封为了任城王,食邑万户。

综上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曹彰之所以不取代曹丕,主要还是不想手足相残,除此之外,其实曹彰心里一直就没有想要自己当王的想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7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