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昏庸吗

说历史 2023-06-08 19:33:59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昏庸吗

扶不起的阿斗,到底是聪明还是昏庸

在我国历史当中有上百位帝王,说起贤明的帝王,大家印象中都是汉武帝,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这样的千古一帝,他们的功绩一直被后人所传颂。那么如果提起昏君,大家脑海中能想起谁呢?我想很多人都会想到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刘禅,毕竟他留下了乐不思蜀,这个大名鼎鼎的成语。俗话说“扶不起的刘阿斗”那么刘禅在历史当中是真的昏聩无能吗?

刘禅在其父亲汉昭烈帝刘备去世以后顺利继承皇位,有诸葛亮继续辅助。其在位期间宠信宦官,整治自己忠言上见的弟弟刘永,最终曹魏军队攻打时还主动开国门投降。但是在其在位期间,支持诸葛亮北伐,大家都说帝王有疑心病恐怕臣子手中权力过大,但是在这里他无限信任诸葛亮,诸葛亮去世以后对于接任北伐事业的姜维也是非常信任。

还有就是他在位期间没有压榨百姓,还经常减免徭役,大赦天下。最后魏军打上国都自知没有任何胜算,便打开城门投降没有连累无辜百姓,这样两面性的君王,在历史上是很少的。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昏庸吗

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他凭什么能在诸葛亮死后依然在位31年?

上这个扶不起的阿斗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刘禅的小名就叫阿斗之后,人们因为刘禅昏庸无道,所以称它为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如果他真的是的话,那为什么能在诸葛亮死后还稳稳的坐在皇位上31年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也会有人质疑如果他不是的话,又为什么把蜀汉的江山拱手让人呢?

其实这也是不能全然的怪刘禅的。毕竟当时的形势就是蜀汉式微,面对虎视眈眈的敌人,自然只能这样做了。 其实刘禅能够继续稳坐江山31年,也是有原因的,其实算算刘禅在位的时间大概是有42年之久,能在位42年的君王是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刘禅也是一个有才能有机遇的人,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实并不是正确的。

首先,他能够再为31年,其实少不了的是大臣的辅佐,刘禅在位期间,他还是比较幸运的,对她忠心的大臣还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得了诸葛亮的帮助,诸葛亮可以说是为了内外政,日夜忧心,最后他死之前还将刘禅的后路规划好好的。这样保证了刘禅稳坐江山那么久,其实刘禅也是有才能的,在诸葛亮死后,他实行分权政治,将宰相的职位撤去,将权力分散给其他的几位重臣,导致权力不能集中到一个大臣的手中,也就杜绝了大的势力的出现。

因此在朝中至少是没有人能够威胁到刘禅这个皇帝的地位的。刘禅在位期间,也算得上是政治清明,并且刘禅是一个十分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自己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才华,所以广纳贤才,尤其是诸葛亮为他培养了一大批的忠臣,也都被他重用起来了。并且他也能够虚心的听从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虽然他不是什么贤能的君主,但也算不得是十分昏庸无道的君主了,这也是他能够在位那么长时间的原因了。?

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汉昭烈帝刘备开创了蜀汉江山,虽然最后仍被曹魏所灭,但他仍不失为一代英杰。但是,英明的刘备偏偏生了一个不中用的儿子,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刘禅,刘备开创的蜀汉江山最后更是葬送在刘禅手中。但凡一提到刘禅,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跟他密切相关的那个词语扶不起的阿斗。也因此,刘禅成为了后世人心中典型的不思进取、昏庸无能的昏君形象。




公元263年,魏将邓艾率军入阴平,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见大势已去,于是率群臣投降,自此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终于走向灭亡。刘禅虽然成了亡国之君,但比起那些亡国又亡命的君主,他的结局倒还不错。司马昭为了安定蜀汉军民之心,不但没有杀掉刘禅,反而将他封为安乐公。


有一天,司马昭宴请刘禅和一众蜀汉降臣,为的是在宴席上试探刘禅有无叛逆之心。席间,司马昭特意安排一群歌女在刘禅和蜀汉降臣面前跳起蜀地舞蹈。蜀汉降臣们看后,触情生情,纷纷放下碗筷,失声哭了起来。而刘禅呢,不仅没有哭泣,反而吃得开心,喝得开心,看着一个个貌美如花的舞女,兴致盎然,完全忘了亡国之痛。司马昭在一旁偷偷地观察刘禅,看到他这般作态,才知道刘禅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对他的戒备之心也放松了不少。




过了一段时间,司马昭还是不放心,再次宴请刘禅,决定再试探他一次。席间司马昭问刘禅:?君念蜀乎??刘禅笑着回道:?此间乐,不思蜀?。在一旁陪侍的蜀汉大臣郃正听了,心里失望至极,他怎么也想不到,刘禅会这样回答司马昭。回去后,郃正对刘禅说:?刚才司马昭问您想不想念蜀国,您应该哭着说想念啊,指不定司马昭同情我们,还会放我们回去。?刘禅觉得郃正说得很有道理,便寻思下次这样回答司马昭。


果然,没多久,司马昭又宴请刘禅,又问他:?君念蜀乎??刘禅想起郃正的话,决定在司马昭面前假装痛哭,以博得司马昭的同情。可是,无论刘禅怎么使劲,就是哭不出来,弄得自己又好笑又尴尬。司马昭见状,失声大笑起来,说道:?这是郃正教你的吧。?没想到刘禅说:?晋王英明,正是郃正教我的。?此话一出,在场的魏国大臣全都大笑起来。从此,司马昭再也没有试探过刘禅,因为他已经彻底明白了,刘禅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糊涂人,这样的人即便给他一支大军,他也不可能卷土重来。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知道,上述之事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乐不思蜀。然而,近年来却有不少历史学者站出来为刘禅鸣冤,他们通过对一些史料文献的深入挖掘,透过历史的迷雾,找到了一些可以证明刘禅并非扶不起的阿斗的证据。那么,刘禅果真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另有说法,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一、?乐不思蜀?很有可能是刘禅演给司马昭的一出戏


初看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只觉得这是一出笑话,但仔细分析,才发现这正是刘禅的高明之处。如果刘禅果真在司马昭面前表现出一副悲伤的样子,整日想着回到故国,这就真的能博得司马昭的同情吗?绝不会,因为在司马昭看来,这无疑是放虎归山,他日刘禅东山再起,岂不是又要与之交战。即便刘禅不是虎,哪怕是一只羊,羊在危急时刻,也懂得用后蹄去攻击敌人,.司马昭又何必自讨苦吃呢?相反,刘禅在司马昭面前表现得越是糊涂,越是荒唐,越是可笑,司马昭反而会对他放松警惕,更会留他一命。所以,?乐不思蜀?很有可能就是刘禅演给司马昭的一出荒唐戏,所谓大智若愚,就是这个道理。



二、刘禅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君主之一


魏蜀吴三足鼎立,期间一共诞生了11位君主,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不是别人,正是众人口中扶不起的阿斗刘禅。223年,刘禅登基即位;263年,刘禅降魏。算起来,刘禅一共当了41年皇帝,这不仅在三国时代实属罕见,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在位时间超过刘禅的,局指可数,清圣祖康熙在位61年,清高宗乾隆在位60年,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7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3年,紧接着就是蜀后主刘禅,在位41年。看看前面这几位君主,哪个是无能昏君?即便我们不能以此证明刘禅有治国之才,但若没有非凡的智慧,在那个乱世纷争的年代,刘禅岂能执政41年?更为关键的是,刘禅执政41年,其中诸葛亮只辅佐了他11年,失去诸葛亮的刘禅,竟还能执政30年,又岂能是昏君?单从这一点来看,刘禅就不是一般的君主。




三、诸葛亮对刘禅评价颇高


诸葛亮曾在《与杜微书》中对刘禅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朝廷就是刘禅,整句话说的是刘禅从小就很有仁爱之心,又很机敏,对贤士也很有礼貌。照诸葛亮所说,刘禅哪里是一个昏庸糊涂的人,明明就是一个贤主的模样。有人说这是诸葛亮恭维刘禅的话,如果真是恭维之语,诸葛亮大可以说得更夸张一些,大可以把刘禅说成是千古明君,而以诸葛亮的为人,想来实在没必要去恭维刘禅。所以,通过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我们也可以判断,刘禅不是昏庸之人。



四、刘禅具有远见卓识


诸葛亮是北伐的坚定拥护者,更是实施者。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无非是为了实现他?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夙愿。但蜀后主刘禅却并不赞同北伐,因为战争必定劳民伤财,祸害百姓,而当时的蜀国并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兵力支撑诸葛亮的多次北伐。在当时的情况下,蜀国的首要任务是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强化军事,而不是主动挑起战事。事实证明,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考虑的确比诸葛亮更加周到。可惜的是,刘禅多次苦劝诸葛亮无效,不得不支持他的北伐大计。诸葛亮病逝后,刘禅立即召回兵马,停止北伐,将首要任务放到农业生产上,鼓励蜀国百姓发展农业,恢复经济。由此可见,刘禅确是一位富有远见的君主,具有相当的战略眼光,这些又怎会是一个昏庸的君主所能想到的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刘禅并非后人口中说的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相反他其实是一为颇具智慧,富有远见卓识的君主。同样是降魏,同为亡国之君,刘禅寿终正寝,而东吴的孙皓却被司马炎赐死了,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后人之所以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多半是受了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抛开《三国演义》,回到正史中,?扶不起的阿斗?这顶帽子,还真的应该给刘禅摘下。

“阿斗”并非扶不起吗?

我们都知道,刘禅是汉昭烈帝刘备的儿子,蜀汉的第二位皇帝,他因为在一些影视剧中的堕落形象,而被人们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刘禅真的就是如此的无用、如此的废柴吗?诚然,''虎父无犬子'',刘备身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他所具备的政治才能绝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身为皇位继承者的刘禅,基因又会差到哪去呢?即使他年纪稍小时爱玩爱闹,但是从小所受的政治方面的教育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去。

于是有学者就提出:“阿斗”并非扶不起?诸葛亮临终一句话,暗赞他是个聪明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首先,《三国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说诸葛亮在很早之前就对一位大臣盛赞过刘禅,这位大臣又将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听后很是高兴。于是感慨:“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刘备遗诏)意思是连诸葛亮都称赞刘禅“智量甚大”,比想象中要聪明,我还有啥可担忧的呢?看来刘备一开始也是对“阿斗”持有鼓励的态度。由于诸葛亮为人坦诚,又不会阿谀奉承,所以此言并非弄虚作假,由此可见,刘禅绝对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能。

其次,在《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也有记载,说诸葛亮告诉杜微:“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说阿斗才刚十八岁,就已经是天资聪颖,聪明过人了。如此可见诸葛亮对于阿斗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以诸葛亮的忠诚敬上,不可能有心讽刺,虽有美言之意,但至少于那时看来,刘禅并不愚钝。所以那些说刘禅是“智障”的人,早点醒悟吧!有空去检查一下智商!

再者,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领导人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了。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这么久的时间,刘禅肯定是有其过人之处的。

到了后来刘禅年纪渐长,按照汉代朝廷的常规,诸葛亮应当逐渐地将大权交还给刘禅,让刘禅顺利“转正”,彻底摆脱“见习”皇帝的命运。可是,诸葛亮仍紧握大权。他的理由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刘禅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而国家处于危难存亡之际,所以才总揽全局。这让人不禁要问了,刘禅现在是没有经验,可你不给他实践的机会,他哪儿来的经验,这不是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吗?

可怜的“阿斗”就这么开始一步步被人瞧不起的。于是他开始“装疯卖傻”在诸葛亮等诸位有能力的大臣面前,玩一场''躺着都能赢''的游戏!在此期间,有人就开始从中做鬼,说刘禅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就是刘禅上位后一直很器重太监,这让其他大臣很是不忿,其次是他只追谥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而没有追谥赵云,似乎是完全忘了赵云当年在长坂坡舍身救他的恩情,后来因为姜维等人的强烈反对才追谥了。但真相是,刘备当年也就封了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为大将军。赵云在蜀将中只能算是个杂牌将军,所以当刘禅第一次追谥时,肯定是先要谥有名号的将军,而将赵云放在一边,这并不能说刘禅就忘恩负义了,况且他后来也追谥了赵云。

另外就是说刘禅最后还是丢了江山,导致国破家亡。这是为什么呢?真的就是因为他昏庸无能,难当大任吗?统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真正的原因有几点:第一,历史的叙述记载往往是带有主观情感的,就比如以曹操的阴险狡诈凸出刘备的光明磊落,以项羽的单纯凸出刘邦的城府之深,那么以刘禅的懦弱来衬托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也并非不可能。第二,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平定叛乱,进行北伐,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导致国库空虚,生产疲惫,试问一个国家的生产都跟不上了,谈何胜利呢?而诸葛亮一直统揽着大权,导致刘禅接触政事的经验较少,很容易就被一些奸臣小人趁虚而入,并受到忠良之臣的排挤。

所以说,这已经不单单是个人才能的问题了,然而世人却总是将一个国家的成败系在一人之身。要知道如果刘禅不投降而是拼死抵抗,在无胜算的情况下岂不是白白浪费将士生命和置百姓生死于不顾?而聪明的刘禅在投降后选择移居到了魏国都城洛阳,就这样一直在仇人司马昭的眼皮子底下活着。于是人们就常以他“乐不思蜀来”来讽刺他的无能与懦弱,不曾想刘禅其实是为了活下来而掩饰着内心的悲痛和无奈。因此,刘禅并非众人口中那''扶不起的阿斗'',而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