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名将郭子仪晚年被告谋反,皇帝根本不信

以史为鉴 2023-06-23 05:51:31

名将郭子仪晚年被告谋反,皇帝根本不信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郭子仪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古代,功高震主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能成为皇帝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善茬,不是如刘邦、朱元璋那样在乱世中杀出血路夺得皇位,便是如朱棣那般自相残杀获得帝位,而这些人对待功臣和权臣大多比较残酷,刘邦和朱元璋就是例子。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对待那些功臣可谓冷酷至极,虽说也有一些人恃功违法的确该杀,但很多人却都是朱元璋以莫须有的借口杀掉的,而这些人只是手握重兵,连功高盖主都算不上。

而郭子仪却真称得上功高盖主这四个字,在他那个时代,皇帝与他相比都有些黯然失色。郭子仪出身世家,但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已经十分败落了,不过郭子仪并没有因此自怨自艾,他自幼刻苦习武,并在武考中一举拔得头筹。然而郭子仪毕竟没有靠山和背景,加上他年轻有为,受到很多人的打压和排挤,虽然是武状元的他仕途却走的格外艰难。郭子仪一开始只是戍边的一个小官,即使如此还被上司打压,尽管建立许多功勋却仍得不到升迁,直到“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才等到机遇。

郭子仪是一个大将之才,在他出山的时候,朝廷已经到了悬崖的边缘。由于皇帝的昏庸,朝廷本就式微,加上叛军非常强大,因此朝廷一败再败。郭子仪领军之后,朝廷的局势依旧不明朗,但郭子仪在官场上早已磨砺出坚韧的性格,他率领军队与叛军不断拉扯,寻找机会,一点点将局势扳了回来,最终打败了叛军,保卫了唐朝基业。

打败了叛军,郭子仪一下子成为所有臣民心目中的英雄,就连杜甫也对郭子仪赞誉有加。不过,随着荣誉和褒奖一起到来的,还有危机。安史之乱的爆发本就给皇帝提了一个醒,让他们明白了手握兵权的将领若是反叛起来有多么可怕,更何况郭子仪不仅手握重兵,还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他若是反叛,岂不是比安禄山还要可怕?加上嫉恨郭子仪的人很多,他们不断向皇帝弹劾郭子仪,诬陷他藏有反心,因此皇帝也对郭子仪产生了怀疑。

但郭子仪不愧是千古名臣,他在得知皇帝怀疑之后立刻作出了一系列举措。郭子仪先是把府邸围墙全部扒掉,让家人全部生活在大众视线当中,此举看似荒唐,实则却极为高明。郭子仪这样做,是在向皇帝表明自己的诚意,自己连府邸和日常生活都可以昭告天下,还有什么不敢让皇上和天下人知道的?

然而即使如此,皇帝仍对郭子仪怀有戒备之心,在许多人弹劾郭子仪的情况下,把郭子仪贬到外地。但郭子仪对此却没有丝毫怨气,不管什么官职,他到任之后便开始着手进行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后来回到京城后郭子仪每次面见皇上时都衣着随意,穿着十分邋遢,但对皇上却非常恭敬。郭子仪这一系列的举措彻底打消了皇上的怀疑,自此对郭子仪深信不疑。

肃宗时,有小人向皇帝诬告郭子仪,说他私底下训练军队,准备造反。但肃宗听完这番话后却大笑起来,他说道:“就算全天下人都反了,郭子仪也不会造反。”说完这番话,肃宗严惩了诬告郭子仪的人,彻底让那些嫉恨郭子仪的人死了心。

郭子仪一生历经七朝,不管哪位皇帝都对他深信不疑,并委以重任。古代常有因功高盖主而不得善终的惨案,但郭子仪却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和忠心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一直受到皇帝的重用,实在是难得,可谓千古贤臣。

被君王猜忌,受宦官谗陷,功高震主的郭子仪为何还可以善终?

我觉得郭子仪可以善终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天下局势始终动荡不安,不可以不用郭子仪。从唐肃宗到唐德宗的时候,天下就一直不太平,“安史之乱”平定了又是吐蕃回纥杀进来,在那段时间天下就从来没有太平过。

就算皇帝忌惮郭子仪,但是他们也不敢不用郭子仪。当时的唐朝出现叛乱的根本原因就是唐皇室的威望严重下降,没有什么人服他们,而郭子仪在军中具有巨大的威望,军营里的人都很信服郭子仪,而且军营里也有很多人曾经是郭子仪的部下。由此可见,郭子仪在唐朝的军队中,具有多么高的威望。

二是郭子仪始终对唐朝皇室忠心耿耿,没有二心,并且郭子仪的做事风格也很低调。唐代宗继承皇位之后,程元振对唐代宗说,必须要限制老臣,否则老臣会功高震主。郭子仪听说后,把唐肃宗给他的一千多封诏书全部拿出来,送给唐代宗看。这些诏书上,写满了唐肃宗称赞郭子仪忠心的地方。唐代宗看完之后也只能说,你放心,我信你。

并且郭子仪也知道自己功劳很高,皇帝会忌惮他,所以郭子仪多次向皇帝辞职,主动把兵全交出来请求告老回乡。等到朝廷需要他出面带兵打仗的时候,他才重新出山,但是仗打完以后,他又立马把兵权交还给皇帝。

而且郭子仪的行事作风也是十分谨慎的,不仅对于自己的行事要求严格,而且对于自己的儿子要求也很严格。

关于唐朝郭子仪

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年八十五寿终,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郭子仪功高震主遭怀疑,为何把家里墙拆了皇上就相信他了?

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伴君如伴虎,在君王身边做事一旦一步棋走错,那么就会失去自己的生命甚至于连累自己的家人,即便是功臣也有会被诬陷的时刻,唐朝的郭子仪曾经就被质疑说功高震主,而他当听说到这件事情之后他就回到家里将墙都拆了,因为这样的话就让他的家完全暴露在百姓的生活中,那么百姓就可以监督他的一举一动。

在古代功高震主这样的评价并不是一个好的形容,因为无论是怎样的君王对于功高震主这样的大臣,都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因此有很多的人因为这样的评价而丧失生命,也有的大臣确实觉得自己做了某些事情从而有了一定的功绩,就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从而进一步使得君王对他有所忌惮。但有的大臣是被诬陷说是功高震主,最后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成功的消除了君王对于他的忌惮,唐朝的郭子仪将军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郭子仪在历史上是一个历经七代朝堂而屹立不倒的一个人物,而这样的人物能够达到七朝不倒也同样有着他个人的魅力所在,因为大多数的大臣都会随着君王的去世或者下台,从而失去自己手中的政权,但郭子仪却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经历了七个君王时期。同样这样的人物是非常的容易遭人嫉妒的,因此就有一次他被陷害功高震主,面对这样的情况郭子仪并没有像一般的大臣那样辞官自保,而是选择立马回到自己的家中,将府邸四周的围墙都拆掉,让自己的府邸完全的和市井融为一体。

郭子仪这样做成功的使君王相信了他,然后化解了君王对他的忌惮之心,这主要是因为将府邸四周的墙拆掉之后,自己的生活将会完全的暴露在百姓面前,那么无论他做什么百姓们都会看到,所以说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可以监督他的所作所为,那么他就不会做一些逾矩的事情,这个经历了七朝的元老级人物确实懂得如何揣摩君王的内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1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