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自成和崇祯互断龙脉是怎么回事

说历史 2023-06-08 21:42:28

李自成和崇祯互断龙脉是怎么回事

李自成和崇祯为何互断龙脉

龙脉其实是古代封建帝王为了显示自己正统,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的统治能够变得更加的牢固,所宣传的通常来说都是遵从山川和河流,大明的龙脉则是朱元璋埋葬自己祖父的地方,李自成攻占凤阳之后,破坏了明皇陵,而崇祯也去破坏了李自成家的祖坟,所以说二人互相断了龙脉。

明朝末年由于天灾人祸,所以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其中属李自成的起义军势力最为强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李自成攻占了朱元璋的老家凤阳,随后将明皇陵进行了大肆破坏。

崇祯在得知明皇陵遭到破坏之后也派人去将李自成家的祖坟破坏,李自成的祖父和父亲的目的被挖了5m多深,骸骨也被用火全部烧化。

不久之后,李自成就攻破了北京城,而崇祯也煤山自缢而亡,但随之不久,李自成也遭到了满清的进攻,最后不得不兵败身亡。所以民间就流传他们二人互相将对方的龙脉斩断,最终导致弃用外泄,谁都无法坐稳江山,但其实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主要目的是为了扰乱对方的军心,让对方自乱阵脚,从而提升己方士气。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李自成和崇祯互断龙脉是怎么回事

李自成、袁崇焕、崇祯、吴三桂、清军之间什么关系啊??

袁崇焕和吴三桂都是崇祯的臣子,后来吴三桂投降了清军,李自成和崇祯、清军三人之间都是对手关系,李自成灭了崇祯的明朝,清军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清军是最后的胜利者。

1、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

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

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2、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3、崇祯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约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 ,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

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

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 。

崇祯帝死后,清上庙号怀宗(后取消),南明弘光帝上庙号思宗,旋改毅宗,隆武帝上庙号威宗。清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4、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

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

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

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5、清军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七日,满洲贵族调满,蒙、汉兵,几乎倾巢出动,由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南下。

此次清军的行军路线,仍采用过去入关侵明的者路,即绕过山海关,由长城突入。四月十五日,清军进至翁后(今辽宁阜新附近),接到镇守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的“乞师”书,立刻改道向山海关进军。

山海关,依山临海,形势险要,是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个重要关口。吴三桂在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他已率精锐入山海关,李白成曾对其招降,不允,双方发生激战。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数干骑兵进逼山海关西罗城下,城北翼一支明军起义归顺李白成,山海关城陷在即。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

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起义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随后逐渐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崇焕

百度百科——李自成

百度百科——吴三桂

百度百科——朱由检

百度百科——清朝

崇祯为何不联合李自成共抗清军。

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明政府跟李自成的矛盾不可调和。李自成对于明政府来说,就是反政府武装。李自成的目的就是推翻明政府,建立自己的政权。而在明政府来说,镇压农民起义时保存政权的必须手段,因为要招安李自成,就必须承认其武装的合法性,而一旦跟李自成妥协,只会导致中国分裂。这是每一政府都不可能承认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