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百姓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都说朱元璋时期的官员是最不容易的,但凡事有利有弊,官员在朱元璋手下当差不容易,但百姓在朱元璋的统治下,就受益良多。因此我们不能从朱元璋晚年屠杀功臣这一点,就判定他是位暴君。
朱元璋的“暴”,只针对于贪官污吏,以及他认为迟早会功高盖主的开国功臣。其实朱元璋出身低微,小时候当过放牛娃,长大后出过家,在最困难的时候,皇觉寺派他出去化缘,等于过上和尚与乞丐两种生活。
所以对朱元璋来说,他完全能够明白,什么叫做民间疾苦。他称帝后,就一心想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也是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的原因。于是他先后发布了《祖训录》、《臣戒录》、《大明律》等等,都是为了制约官员,希望他们能够奉公守法,多为百姓谋福祉。
然而不管朱元璋怎么做,贪官污吏还是不断出现,这让他十分头疼。最终他意识到,光靠劝诫是行不通的,要想真正纠正官员的陋习,还要靠百姓监督。于是朱元璋给了百姓一项权利,就是“民拿害民官吏”。
怎么个民拿害民官吏呢?据《御制大诰》记载:“今后布政司府州县在役之吏、在闲之吏、城市乡村老奸巨猾顽民专一起灭词讼,教唆陷人,通同官吏害及州里之间者,许城市乡村贤良方正、豪杰之士,有能为民除患者,会议城市乡村,将老奸巨猾及在役之吏在闲之吏,绑缚起京,罪除民患以安良民。”
说白了,就是今后再遇到欺压百姓的官员,那么大家可以召集乡村贤良,或者豪杰之士一起商议,可以直接将其捆起来押到京城治罪。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监察官员的部门,商周时期就有了“监查制”。到了唐朝,百姓可以状告官员,但避免不了官官相护的情况发生。到了朱元璋这里,百姓的权利就更大了,可以直接押解官员进京问罪。
此规定一出,立马就赢得众人称赞,不久便有一位官员,被百姓押解进京。朱元璋可不是说说而已,当官员被押到京城,朱元璋立马下令彻查他。最后查实真相后,朱元璋怒斥道:“见州县长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罪之不恕!”
这位见州县长,是“民拿害民官吏”制度实行后,第一位得到制裁的官员。朱元璋决心要将这一制度实行下去,可想而知,这位见州县长的下场有多惨了。
不过时间一长,朱元璋还是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官官相护。百姓要押解官员进京,途中就会遇到很多官员刁难,他们虽无权让百姓放人,但可以让百姓花费大量金钱,才允许他们过关。
朱元璋知道后十分震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对制度又进行了整改,主要分为两方面:其一调动百姓积极性,不让他们对制度失望;其二保证百姓进京一路畅通无阻。
调动积极性,主要就是对主动押解犯错官吏的百姓奖赏。就好比当时常熟县官吏顾瑛,长期欺压百姓。常熟县百姓商议后,决定将其押解进京,于是选出十余人为代表负责押送。当朱元璋核实后,便对这些人进行了奖赏,还免去他们三年徭役。不仅如此,还报销他们进京一路上的开销。这样一来,百姓就更加积极了。
至于畅通无阻,主要就是对途中官员施压。比如洪武十九年,嘉定县县官杨凤春谋财害命,百姓押解他进京的途中,就遭到淳化镇当地巡检何添观的刁难。队伍迟迟无法前进,百姓只好派代表进京告状。
原来,杨凤春一早就贿赂了何添观,就是希望他拦住百姓。朱元璋知道后,直接下令砍了何添观的双腿,更是将杨凤春诛三族。为了防止今后再有这类事发生,他便下令:“敢有邀截阻挡者,枭令!”
从此以后,再没有官员敢中途阻拦百姓进京,加上朱元璋又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所以越来越多的贪官污吏,被押解进京治罪。朱元璋给百姓的这项权利,赢得众人拍手叫好,然而后世君王却不敢效仿,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官员凌驾于百姓之上,已经是常态了。突然让百姓拥有押解官吏的权利,这在当时属于一种超前的行为,因此后世君王根本不敢效仿。所以朱元璋去世后,朝廷就以“小民多越诉京师,及按其事往往不实,乃严越诉之禁”为由,将这条规定给废除了。
朱元璋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之一,在元末,汉族人民受到了灾难深重的压迫,元朝把汉人作为最低等的人种,肆意剥削,元族人可以随意拿走汉族的粮食。在朱元璋小的时候,他的爷爷和爸爸妈妈兄长都因为压迫死掉了,而他在村子里发生旱灾、蝗灾又有元人的压迫下,实在是走投无路,做了和尚、乞丐一路逃生,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成长为一代君主。
朱元璋从小就受过很多的苦,能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活下来,而且成为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奇迹,这和朱元璋的坚强意志和他的机灵聪明、反应敏捷有关系。朱元璋经过多年的运筹帷幄艰苦经营,最终取得了天下,并且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不过,朱元璋在国家安定以后,因为他吃过太多的苦,依然有他担心的事情。
朱元璋曾经饱尝人间的疾苦,看到很多官员鱼肉百姓的事情,因此他十分担心官员再次出现贪腐事件,担心官员对百姓克扣剥削,因此他下令整治官员,打击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而且朱元璋经历过不少打仗,经历过别人背叛他,他也担心建立政权后有人会背叛他,因此对大臣们也不信任,常常会疑神疑鬼。
朱元璋看到他的儿子们都出生富贵,担心儿子们不懂人间的疾苦,日后治理不好国家,因此他就经常带孩子来到民间,并且为孩子们讲解农民的艰苦,告诉儿子们要对农民好一些,因为农民是国家的根本。?
朱元璋出生于穷苦人家,而他的眼界,胸怀并没有因为出生环境,受教育程度受到限制,朱元璋本人当了皇帝以后,由于以前生活的影响,吃穿这方面都非常俭朴, 他经过过贫苦生活,他体会老百姓的疾苦,他不做奢侈和腐化的事情。
经历过底层社会的疾苦之后,朱元璋意识到想要社会稳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官员要有一个廉洁的思想觉悟和为百姓做事的决心,因此在打击贪官污吏上面,朱元璋一直都是雷厉风行,毫不留情。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 。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所以,虽然是从简,但他不会亏待百姓,百姓安居乐业,十分安定。
朱元璋三“洗”怀庆
元末明初的时候,朱元璋的军队攻打河南怀庆府,遭到元将铁木耳的极力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由于死伤惨重,朱元璋迁怒于当地百姓。攻下怀庆府后,他下令屠城,三“洗”怀庆。据传当年明兵杀人很有办法,每“洗”完一处地方,便于村中十字路口放置衣物钱粮,如发现有人拾取,就知道此地没“洗”干净,即再派兵搜寻……可怜怀庆一府八县,原住民几乎被赶尽杀绝!尽管如此,朱元璋仍对此地耿耿于怀,之后还对怀庆府实施了“原有赋额而三倍之”的特殊政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9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