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出场太早的头号猛人,揭秘徐荣传奇的一生

以史为鉴 2023-06-23 19:37:35

出场太早的头号猛人,揭秘徐荣传奇的一生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徐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国历史的开始时间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基本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三国其实从184年黄巾起义就开始了,狭义的三国则是从220年曹丕登基开始;所以如果从184年开始算起,三国的历史则要长达近百年之久(280年西晋灭东吴三家归晋)。

从184年黄巾起义到196年汉献帝迁都许都这十几年堪称是三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浪花淘尽英雄,这期间在涌现了不少枭雄的同时,也涌现了不少出类拔萃的名将,他们虽然昙花一现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但是他们的战绩却足以傲视群雄,其中又以徐荣和麹义为最,今天就先说说三国出场太早的头号猛人徐荣:两次大败孙坚,差点活捉曹操,可惜生不逢时。

初平元年(190年)十一路诸侯共讨董卓,除了曹操和孙坚之外,绝大部分诸侯都选择了保存实力,作战并不积极,曹操和孙坚不仅主力尽出,而且作战积极勇猛。董卓之所以迁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慑于孙坚的勇猛,孙坚不仅在阳人之战中击败吕布大破董卓大军,还击杀了都督华雄,孙坚兵威如此之盛以至于董卓拉拢不成选择了避其锋芒迁都长安。

不过孙坚在败吕布杀华雄之前却在徐荣手上吃了一大大的亏:

《后汉书-董卓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擒颍川太守李旻,烹之。”

《三国志-孙坚传》记载:“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

梁东之战是一场遭遇战,这对将帅能力的考验更高,徐荣一战击溃孙坚,孙坚败得很惨,只剩下几十人突围。

不仅孙坚惨败于徐荣之手,拥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等名将的曹操同样被徐荣击败,而且败得更惨,曹操好不容易在卫兹资助下才募得五千士卒,结果在荥阳之战几乎被徐荣全歼。

《资治通鉴》记载:“进至荥阳汴水,遇卓将玄菟徐荣,与战,操兵败,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

曹操不仅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受伤了,如果不是曹洪的话,曹操还差点被徐荣生擒。

徐荣连败孙坚和曹操殊为不易,至少在当时只有徐荣一人做到了,这两场大战足可以奠定徐荣名将甚至是名帅的地位,可惜徐荣出场太早,董卓死后西凉军在李傕、郭汜等人率领下反攻长安,徐荣和胡轸在新丰迎战,原本就是西凉军大将的胡轸临阵反水,徐荣战死沙场。

徐荣成名早于麹义,堪称是三国前期第一号猛人,从他的经历来看,徐荣出身于何进、何苗兄弟的中央禁军的可能性最大(董卓进京后兼并了朝廷的中央禁军,徐荣既非西凉军也非吕布并州军,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本就是中央禁军出身),可惜他出场太早又生不逢时,若能晚个几年等局势逐步稳定、汉献帝迁都之后,徐荣很大可能会归于曹操麾下,以他的能力成就绝不在五子良将之下!

被罗贯中无视的十大三国牛人,第一名是谁你绝对想不到!

第十名:朱建平 汉末三国沛国(今安徽省)人,他精通相术,在街头巷尾给人们看相。 曹丕做五官将时,请他看相,朱建平说:将军寿命80,40会有小难,愿您多多保护。 又说曹彪:您居于自己的封国,到57当遭兵灾,要好好提防此事。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四十岁,身患重病,对左右亲信的家人说:「 ”朱建平说我能活八十,是指昼夜加起来计算的。我的命数该到尽头了。”果真不久就死了。 曹彪57岁时,犯了与王凌合谋罪,被赐死。他的妙算,都这么准确,即使是唐举,许负也比不上。 朱建平还善于相马,魏文帝曹丕要外出,取过一匹马来骑。朱建平在道上看见说:「 ”看这匹马的样子,今天定死无疑。” 曹丕正要上马,马讨厌衣服上的香气,惊恐地咬曹丕的膝盖。曹丕大怒,当即把马杀死。 陈寿评价说:「 ”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 第九名:国渊 国渊是郑玄的门徒之一,三国时期在曹魏处为官,曹操著名的内政策略「 ”屯田制”就是由他负责实施和运营的,官至太仆,位列九卿之一。别的不谈,就屯田制这一手功劳,已经不在荀彧之下。 第八名:陈登 陈登是陈珪的儿子,向曹操进言灭吕布的就是他,后来陈登就任广陵太守,两次抗击孙权的进攻,且都是以少胜多,关键在于此人不但会打仗,还把广陵治理的井井有条,民众都非常爱戴他。 可惜39岁英年早逝,因为早年有病找华佗医治但没有除根,后来病重的时候华佗不在,所以死去了。 第七名:士燮 前面的如果都是有功名臣的话,那这位爷可是堂堂的一方诸侯。 士家割据交州数十年之久,称他为交州王也不为过(想想东北王张作霖),为人性格宽厚,被诸葛亮称之为「 ”我不如他”的刘巴,就曾经在士燮手下做事,建安末年投靠孙权,一直活到了90岁才死。 第六名:步骘 这位爷和上面的那位士燮是有大渊源的,在三国演义里,步骘只在舌战群儒的时候当了一下群演就结束了。 但历史上,东吴一共三州之地,交州就是步骘搞定的,士燮割据交州,孙权屡次三番派人谈判都不好使,结果步骘出马,直接拿下,将交州彻底的收入了孙家麾下。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步骘,东吴的地盘就要少三分之一。晚年曾经接任陆逊丞相的位置,可惜只干了一年就去世了。 第五名:曹真 曹真是曹魏历史上真正的官居高位者,也是一代军事奇才,官至大将军、大司马,曾任虎豹骑统领(曹家王牌军队),长期担任西线总指挥,对抗诸葛亮的北伐, 斜谷破赵云,张郃大败马谡也是在曹真手下; 武侯第二次北伐也被曹真料定路线,派郝昭挡住了季汉的进攻,曹丕的托孤重臣,曹真在的时候,司马懿是丝毫都不敢有异动的。 曹真的真正实力跟曹仁差不了多少,如果姓曹的排打仗能力,曹仁第一,曹真可以排第二了。 第四名:徐荣 这位是一个真正的猛将,在演义里被夏侯惇砍了,打了个酱油。当时关东群雄联合起来讨伐董卓时,最猛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曹操,一个是孙坚,其他各位都是垃圾。 然而,曹操和孙坚都被同一个人打败过,甚至差点丢了性命,这个猛人名叫徐荣。 徐荣在汴水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又在梁东之战中击败了孙坚,而且在汴水之战中,徐荣杀了资助曹操起兵的天使投资人卫兹,如果不是曹洪把马给曹操让曹操逃跑,曹操估计在汴水之战中就挂了。 第三名:杨戏 这位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写了一份《季汉辅臣赞》,里面详细记载了蜀汉一方的所有将领的资料,他后来由于看不起姜维被姜维砍了。 陈寿在写《三国志蜀传》的时候,大量参考了杨戏的《季汉辅臣赞》,可以说,如果没有杨戏,陈寿不说写不出三国志吧,至少写的不会那么全面了。 第二名:王朗 王朗是真正的大才子和著名的文学家,并不是演义中描写的腐儒形象,更没有被诸葛亮气死,著名的王元姬就是这位爷的孙女啦,后来嫁给了司马昭。 同样,王元姬也是司马炎的生母,换句话说,王朗可是晋武帝的姥爷哦。 王朗有文集三十卷,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官至司徒(这个估计大家都知道),死后配享太庙。 第一名:张仲景 这人我不用多说了吧,一代医圣,人家可是有《伤寒杂病论》传世的,《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如果没有张仲景,就没有中医,然而三国演义里只提到了华佗,连张仲景一个字都没提哦,所以说张仲景真的是被三国演义忽略的牛人排第一了。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与历史中的真实人物的区别,概括地讲

三演当正史___虚实不分
多人把三演当正史,以为书中写得皆为真、虚实不分。

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要比刘备大)

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演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 (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鸟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证.

5.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6.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7.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应是虚构

10.连环计∶无记载有貂蝉之人 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

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应为自愿(在三演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

12.过五关斩六将∶ 此五关相距甚远 也无联系 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13.被斩的六将∶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14.孙坚之死∶孙坚死于砚山...由于单骑轻出,只带几名随从遭黄祖设伏以落死及流失射死

15.孙策之死∶实乃遭刺客暗算 不治(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不过更夸张…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打猎...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许贡死于孙策之手)即做孙策晓勇,但脸上一箭,受创极深虽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太少。。。无名过客而已

17.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
18.火烧博望∶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 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超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

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 十分平淡

21.怒吼长坂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 是小说的夸张手法..

22.苦肉计∶正史上确有黄盖诈降曹操一事..但苦肉计置疑..

23.舌战群儒∶无此事 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后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没有此事..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25.智激周瑜∶此诗(索二乔)出于曹植之手。。。当时还未出现

26.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27.庞统连环∶并无记载 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28.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时 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 ←(这是补充..)
综合(20)(21)就变成草船借箭哩

30.乞求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3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34.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 操劳过度

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 以刘抵曹

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 叛乱(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

41.取蜀攻略∶由法正 庞统完成。。。。。。。

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还有和乔玄并不是同一人

44.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46.韩遂几岁∶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47.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而三演本末倒置, “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超传》)
(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
(4)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
(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
(7)潘∶“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49.关公与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51.关羽亡命:《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么,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演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52.五虎将:刘备并没封什么【五虎大将】,只不过上面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而且自从关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间,关张马黄都死了...

53.《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54.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

55.八阵图石伏陆逊∶置疑

56.七擒孟获∶虚构 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57.孔明伐魏∶并无七次 实伍次 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

58.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熟虚构

59.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60.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61.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用兵并不是强项。

6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当时在魏军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63.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64.曹真∶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 =||

65.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66.马超战张飞∶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
68.魏延反叛∶其实魏延才是受害者
74.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78.刘皇叔刘备∶实为无稽之谈..虚构刘备被献帝称“刘皇叔”..来表达刘备是“捍卫汉室”…和曹操是“国贼”的假象= = 要是刘傋是刘皇叔..那刘表、刘璋哩?

79.孙尚香∶历史上并未提到名 只知姓孙

80.张翼德∶真名 张益德

81.粗人张飞∶其实张飞一手好书法 精通美工画 文武全才 高硕书生形象

82.关兴∶一介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

83.关兴复仇∶据《演义》所写,关羽死后,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与史实并不相符。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另据《三国志.潘璋传》∶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无记载。至于士仁、麋芳二人,以后也不见史书记载。他们本是一些平庸之辈,投吴后没有什么建树,默默无闻,史书也就没有记载他们的必要了。另据《蜀记》∶魏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为庞德被关羽杀害,庞会为了复仇,诛灭了关氏全家,所以关羽没有留下后人。 )

84.张苞∶早夭

85.关索∶只出现下民间传说 野史中。。。。乃虚构人物

86.关平,关羽的亲生儿子,在<三国志>里名字只出现两次的人~~ps: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到了演义里,成了义子,还那么厉害?

88.陈宫捉曹操:陈宫本来就一直在曹操手下,捉放曹的事发生于中平六年(189年)…陈宫开始跟随曹操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故陈宫捉放曹是虚构滴

89.陶谦的为人和让位与史实不附。

91.无左慈戏曹操

92.无赵颜延寿

94.张郃∶张郃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郃….(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他 (张郃) 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郃也不是中伏,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满衰的。

98.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9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