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的“白痴皇帝”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自古以来为了皇权,父子相残兄弟相争,权力面前没有父子兄弟之情。但凡能登上皇帝的人不管是明君还是暴君,昏君,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着普通人一样的智商,甚至有的超过常人的能力也不少见。中国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皇帝,原来是白痴太子,由于皇后及众大臣的一再坚持,最终他被立为皇帝。不能治理朝政,权利自然就落到了皇后贾南风之手。八王之乱不久西晋灭亡,此人便是晋惠帝司马衷。一:人物生平,幼小经历,长子早故他被立为太子
晋惠帝也叫司马衷,他生于公元259年。没过几年,晋王司马炎废掉了魏王,建立晋国取代了前魏。泰始三年正月,司马衷被立为太子,时年九岁。关于他愚昧之说,史书上在两个故事当中都有明确记载。
1:蛤蟆是官家的还是私家的
有一年夏天,司马衷跟随随从到华林园去玩耍。他们走到一处池塘边上,听到青蛙在那里哇哇的叫。于是便问随从这些呱呱乱叫的青蛙是官家的还是私家的?随从于是便回答:“在官家里叫是官家的,在私家里叫就是私家的。”
2:吃不上饭为什么不喝肉粥
又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有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于是就有人把这条消息告诉给了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老百姓既然吃不上饭,为什么不去喝肉粥呢?”报告的人真是哭笑不得,让人很无语。由于贫穷都吃不上饭,怎么可能有钱去喝肉粥?从这里不难看出司马衷的愚昧程度令人发指,一度到了中度智障。二:太子之位渐渐稳固,迎接贾南风为太子妃
1:曾想想过废除司马衷,无奈杨皇后百般阻拦
晋武帝司马炎最开始知道他这个太子不争气,有过废除他的念头。不过和他的杨皇后至情至性,感情很好。再三考虑之下,司马炎决定好好培养他,成为晋帝国未来的接班人。古代十二三岁就到了娶亲的年纪,司马炎起初中意的并不是贾南风。
2:司马炎中意卫灌女儿,杨皇后偏偏属意贾充女儿
当时朝廷上有一个老臣,叫卫灌。他有一个女儿,长得还不错知书达理,人又聪明。有贤内助的辅佐,日后司马衷处理朝政更加得心应手。贾充为西晋开国立下汗马功劳,毒杀魏帝也是他一人所为。贾充和杨皇后要好,反复跟皇后诉说,让他的女儿嫁给司马衷当妻子。
3:小女儿只因穿不上婚服,贾南风阴差阳错被迎进皇宫
前面说道司马炎跟皇后感情很要好,明明更加中意卫灌的女儿。可是皇后再三劝阻,这件事情只好就此作罢。泰始八年,司马衷奉命迎娶大臣贾充的女儿为太子妃。贾充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就是这个贾南风,大司马衷两岁。本来是想让这个小女儿进宫,没想到她太小穿不上新娘的衣服。没办法,贾南风阴差阳错进了皇宫。三:晋武帝司马炎驾崩,愚昧皇帝处理不了朝政,贾南风呼风唤雨
1:司马炎一死,贾南风专权
公元290年四月,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司马衷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面的晋惠帝。贾南风自然而然成为了皇后,不过在司马炎临终前命老臣卫灌,太傅杨骏,司马亮等人辅佐司马衷治理国家。贾南风这个人还是很有心计,很快借助当时的楚王司马玮把这些人统统剪除。利用完司马玮之后,诬陷他造反最终被杀,这就是八王之乱的开始。
2:迫害司马衷子嗣,使得她依旧一手遮天
司马衷当时有一个儿子,叫司马遹。晋武帝在位期间,就多次表扬过他。传位给司马衷很大程度上因为他的存在,司马衷百年之后他继位定能让国家走向繁荣昌盛。很可惜,此时的他成为了贾南风的肉中刺。首先,废除了他的太子位。接着,伪造皇帝诏书把他毒杀。
3:皇后贾南风耐不住寂寞,红杏出墙
史书上记载贾南风个子矮小,长相丑陋,脸下有一颗黑痣,又很喜欢妒忌人。因此她不允许晋惠帝司马衷亲近女子,许多人都曾经遭到她的报复。她自己不甘有个白痴丈夫,安耐不住红杏出墙。曾经派人前往城外找寻容貌俊色男子,弄进宫来,明目张胆给皇帝戴绿帽子。四:纸里包不住火,八王之乱皇后贾南风被杀,多次辗转司马衷被毒杀
1:皇后贾南风被杀,仅仅是八王之乱的开始
贾南风利用宗室之间的力量互相内斗,很大程度上消耗了西晋的国力。赵王司马伦看着太子被皇后贾南风杀死,借着清君侧的理由杀入皇宫,贾南风因此被杀。
2:司马伦篡位称帝,司马衷被软禁
司马伦杀进皇宫的时候,皇后贾南风司空张华等人全数被杀。自称相国,恢复原太子的位置。司马衷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傀儡皇帝,被软禁起来。次年,司马伦独自篡位称帝。司马衷被立为太上皇,皇太孙被杀。
3:藩王之间互相攻伐,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取得胜利
司马伦登上皇帝不久,引起诸多藩王不满。首先齐王司马冏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杀死司马伦;紧接着常山王司马乂杀死齐王司马冏,成为西晋王朝的又一名权臣;太安二年八月,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讨伐司马乂,十月,在这次战争的洗礼当中上万人被杀,司马乂兵败被杀;司马颙成为西晋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常常受到藩王带来的威胁,最后一位出场的是东海王司马越,把司马颖司马颙二人杀死。但这时候全国上下一片哗然,李雄在成都称成都王,成汉建国。刘渊自称汉王,建立前赵政权。
4:最终被毒杀,弟弟司马炽继位
八王之乱以司马越的最终胜利而告终,司马衷从始至终都是傀儡。307年一月八日,晋惠帝司马衷悄然离世,年仅48岁。弟弟司马炽最终登上帝位,关于他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1: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
一月八日当晚,司马衷吃了司马越送过去的大饼,第二天便死了。死因如此蹊跷,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他所为,目的正是迎立新的傀儡。
2:被弟弟司马炽所杀
弟弟司马炽所杀的可能性也很大,自古权利面前没有父子兄弟。九五之尊谁都相当,关键看有没有机会。经过八王之乱的内斗,虽然对朝政上下有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司马炽没有什么敌人,哥哥当了那么久的傀儡天子,自然逃脱不了被杀的命运。
司马衷应该不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白痴君王,但是他应该是最有名的那个吧。毕竟因为他而引发的八王之乱实在是太过于震惊,所以他也就被后人推到了最前面。所有人都知道了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没有脑子的昏庸君王,但其实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他还真的不算是最白痴的一个君王。虽然说他比较没脑子,但至少他还是有正常人的感官感受的。
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帝王,那才是真正的白痴。他就是司马德宗,是东晋的。真的是很巧啊,都是司马家的。司马德宗才真正的是一个完全啥也不知道的白痴,他从小就是个白痴,根本没有正常人的思维,他不会感知冬暖夏凉,不会分辨任何事情。智商完全就是低能儿的水平。而他爹呢,自然也是知道他是个傻子,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生的,又是长子,对吧,总不能把他弄死吧。而且为了维护国策,还得让他继任皇位。你说气不气人。
然后他就坐上皇位了,但是这样没有智商的人又怎么可能做得了君王呢,连自己都没法自理的人,怎么可能管理朝政。所以他在位的时候,朝政一片混乱,最后他被刘裕给弄死了,他的白痴一生也就这样玩完了。当然了,这不能怪他,毕竟自己没有智商也不是自己决定的,还是要怪他爹,给了他这么悲惨的命运。
对比而言,明显可以看出司马德宗要比司马衷更白痴,但是司马衷却被很多人认为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白痴君王,这只能说是他在位的时候搞出的事情太大了。虽然说司马衷是比较白痴,但是相对而言,他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纯良的人,至少没有那么多阴狠的心计,也没想过要去害谁。
说起西晋灭亡的原因,很多人都把首要责任归咎于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仿佛就是这个家伙立了一个白痴继承人,才导致后世出现了?八王之乱?这种乱象。
今天,我们聊聊司马炎所立的?白痴继承人?晋惠帝司马衷,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白痴。
许多人认为司马衷是白痴,只因为司马衷说过一句千古名句:?何不食肉糜??可实际上,如果仅根据这句话,断定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实在是有失偏颇。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内容是说贾宝玉的丫鬟晴雯病倒了,为贾宝玉管账的袭人不在,所以贾宝玉安排另一个丫鬟麝月去拿一两银子,为晴雯请大夫。
接到这个任务的麝月很为难,她居然问贾宝玉:?多大块的银子算一两??贾宝玉的回答也很绝:?你选一锭大点的银子就是了,我们又不是买卖人,管它多大块呢??
麝月便拿了一块银,提起戥子来问宝玉:?那是一两的星儿??宝玉笑道:?你问的我有趣儿,你倒成了是才来的了。?麝月也笑了,又要去问人。宝玉道:?拣那大的给他一块就是了。又不做买卖,算这些做什么。?
单看麝月和贾宝玉的这段对话,比起司马衷所说的?何不食肉糜?能强多少呢?为什么大家不说麝月和贾宝玉是白痴,反而要说司马衷是白痴呢?
或许有人会说,麝月和贾宝玉这段对话虽然不着调,但从这两人平时的一举一动来看,肯定不是白痴。
可如果我们通过史书的评价来对比,也很难说司马衷是白痴。真正的白痴皇帝应该怎么记载呢?我们来看看东晋安帝司马德宗:
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
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
以上两段内容分别出自《晋书》和《资治通鉴》,且不说司马德宗的真实形象是不是如此,但至少说明一点:如果史书说某人是白痴皇帝,一定要把他白痴的现象说出来。
比如说司马德宗,史书说他不会说话、不辩寒暑、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有了这些具体事例,所以才说司马德宗是白痴皇帝。
可我们翻遍关于司马衷的记载,哪有类似的说法呢?
对于司马衷的评价,大多数是说他?淳朴?、?不学?和?不能亲政事?。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能说司马衷不太聪明,但总体来看还是一个正常人。
如果我们从司马衷平日的一举一动来看,似乎也很难说他是白痴。
在司马衷成为皇帝之后,只有一次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爱,那就是当乱军要杀嵇绍之时,司马衷说:?嵇绍是忠臣,你们不可以杀他。?但嵇绍最终还是被杀了,鲜血溅了司马衷一身。事后,当人们要清洗司马衷衣服之时,司马衷说:?上面有嵇侍中的血,你们不可以洗。?
帝曰:?忠臣也,勿杀!?对曰:?奉太弟令,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杀绍。血溅帝衣......右欲浣帝衣。帝曰:?嵇侍中血,勿浣也!?
单从司马衷这一次的表现来看,他哪一点像智力有问题的人呢?
在司马衷成为皇帝之后,只有一次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恨,那就是在赵王司马伦作乱之后,司马衷当众说:?阿皮撇我的手指,从我手中抢走玉玺,我不能饶了他。?
阿皮是义阳王司马威的小名,当司马衷说出这番话之后,司马威立刻被杀了。
伦败,晋惠帝反正,曰:?阿皮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阿皮,威小字也。于是诛威。
从司马衷称呼司马威小名来看,两人的关系本该是极其亲密的,但司马威在关键时刻背叛了司马衷,所以司马衷深恨于他,亲自宣判了他的死刑。
再从司马衷的谥号?晋惠帝?来分析,当时的人应该也只认为他平庸善良,而不认为他是白痴。同样被谥为?惠帝?的汉惠帝刘盈,也没人说他是白痴。
司马衷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虽然不是白痴,但为人较为愚钝,同时又比较软弱而惧内。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对他进行训练的结果。
即使是婴幼儿,也总想让世界围绕自己旋转。如果外界不由着他的性子来,他就大哭大闹。从本能而言,外界不能让人满意,人就会表达出强烈的不满,并试图改变这一切,这是本能。
人后来学会听话、懂得沉默,甚至变得懦弱,都是后天强化的结果。当他想大哭大闹的时候,经验就会告诉他:这个世界绝不会围着他旋转,如果不沉默,很可能会失去更多。
司马衷很小就成为了西晋帝国的继承人,他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如何做一个好皇帝,但他为人愚钝,恐怕很难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中理清头绪。
在这种背景下,司马炎就不停地训练他:当你看不懂局势发展的时候,记住?沉默是金?就行,让帝国的权力机器自己运作。
最重要的是:人心难测。什么人是好人?什么人是坏人?什么人为你打算?什么人借你谋利?别说司马衷这样愚钝的人,就算是我等智商正常的人,又有谁敢说自己看人从不看走眼呢?
所有人站在司马衷面前的时候,那肯定都是一脸的忠贞和温顺,开口闭口都是国家和天下,但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别说司马衷这样愚钝的人,就算是我等智商正常的人,又有谁敢说自己能洞悉一切呢?
在这种背景下,司马衷学会了沉默。只有在嵇绍被杀和司马威背叛的时候,他才忍不住站出来说话。因为这个时候,他认为自己完全能做出准确判断了。
除此之外,外戚杨骏在失败之时,他的外甥对司马衷发表了一番杨骏最忠心的演讲,但司马衷理也不想理他。
段广跪言于帝曰:?杨骏孤公无子,岂有反理,愿陛下审之!?帝不答。
皇后贾南风在失败之时,也是对司马衷高呼冤枉,但司马衷理也不想理她。
后至上阁,遥呼帝曰:?陛下有妇,使人废之,亦行自废矣。?
当司马衷无法判断真伪忠奸的时候,他始终保持沉默,任由各方进行利益博弈,这才是西晋朝堂逐渐崩坏的主要原因。
或许有人会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司马衷的确应该为西晋灭亡负责,而司马炎选择司马衷为接班人,岂不更要担责吗??
从逻辑上讲,这个说法没错。可从现实角度来看,这个说法同样有问题。
关于皇位继承权的各种理论,都是用来扯淡的,因为批判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你说得再有道理,但是你背后的枪杆子不给力,那你说什么都等于白说;如果你背后的枪杆子给力,那你再不会说都没关系,理论这东西永远是一抓一大把。
应该用什么方式选择继承人呢?立嫡可以,立功、立贤、立长、立德也可以;再不行,禅让也可以;再不行,商汤周武的革命也可以。
大家可以想想:无论古今中外,有没有哪个团队在拥有足以定鼎天下的实力之后,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从而放弃定鼎天下的呢?
我并没有通读地球上的所有史书,但我敢肯定:这种例子不会有。拥有力量却找不到借口,这怎么可能呢?
司马炎有二十六个儿子,司马衷的确也不是一位合适的接班人,但司马炎为什么不换他呢?
在我写愍怀太子司马遹的时候说过,这里有司马遹的原因,但这只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司马衷这个太子深得人心,不是司马炎想换就能换的。
在司马衷十九岁时,重臣卫瓘就曾含糊其词地说司马衷能力太差,如果让他继位,肯定会出大事。
瓘每欲陈启而未敢发;会侍宴陵云台,阳醉,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邪??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
听了卫瓘的说辞之后,司马炎就想了一个办法来测试司马衷的能力:他把一些难题写在纸上,送到司马衷府邸令他作答,司马衷府上的高人很快就给出了一份答案,然后让司马衷照抄一遍交给司马炎。
司马炎拿到答案之后,立刻交给卫瓘看:?你说太子能力差,看这答案,能力差吗??卫瓘立刻紧张得手足无措。
帝悉召东宫官属,为设宴会,而密封尚书疑事,令太子决之。.......泓即具草,令太子自写,帝省之甚悦。先以示瓘,瓘大躇,众人乃知尝有言也。
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都能看出来,司马炎这种做法实在是有点无厘头:你真要测试司马衷的能力,何不把他叫到殿上,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亲自作答呢?你把问题送到太子府,不是摆明了给司马衷作弊的机会吗?
其实,司马炎的用意就在于此。知子莫若父,司马衷是个什么水平,司马炎能不清楚吗?
司马炎的做法,并不是在测试司马衷的能力,而是在测试司马衷的人望。
通过这样一番测试,谁都知道太子愚钝,但是谁敢说呢?卫瓘为什么紧张得手足无措,因为通过这件事,他也看出了司马炎的人望有多高。在这种情况下,卫瓘哪还敢再说什么呢?
在那个年代,谁能当太子,绝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就能算的。
汉高祖刘邦一心要废太子刘盈,吕后哭泣他不听,张良劝说也不听,叔孙通劝说他也不听,大臣们纷纷劝说他还是不听。
但当刘邦准备真正动手废掉太子的时候,却发现太子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政府的高级官员都支持太子,世人景仰的世外高人也都支持太子。
面对如此庞大的一股势力,即使刘邦贵为开国帝王,却也不敢随心所欲地决定太子人选。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注]: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刘邦是白手起家打天下,司马炎的天下却是从他爷爷司马懿时代就开始积蓄力量了。刘邦都做不到的事,司马炎又凭什么能做到呢?
从历史上看,围绕太子而产生的权力争斗,从来都是非常激烈的。帝国常常因此而形成几大集团,一派支持太子,一派支持亲王,最后引得几大集团火并,并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事实在太多了。
不用说太远的事,就拿西晋之前的三国来说:曹丕兄弟争得差点煮豆燃了豆萁,孙权两个儿子争得更是死伤狼藉。
曹丕聪明能干,孙和也聪明能干,但是他们的兄弟却一直与他们争夺皇位继承权,最后兄弟之间争得一塌糊涂。
与之相比,智力存在问题的司马衷却能一直稳坐太子之位,更顺利地登上皇位。虽然他的兄弟很多,却没有一个人试图与他争夺皇位继承权。
这本身就证明,帝国内部支持司马衷当太子的力量,一直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晋的灭亡,以及后世长达三百年的大乱,恐怕不能仅由司马氏来背锅。支持司马衷的豪门士族,谁也脱不了干系。
白痴皇帝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是西晋惠帝司马衷。他本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嫡次子,由于其兄司马轨早死,他就成了嫡长子,被立为东宫太子。当时,负责教养太子的东宫官员都知道太子是个白痴,但为了维护嫡长子的继承制以及自己未来的帝师地位,便合伙长期对晋武帝陷瞒真相。到晋武帝死,司马衷即位做了皇帝,是为晋惠帝,其白痴真相便再也隐瞒不住了。有一次他出外听到青蛙叫声,便傻乎乎地问侍从:“为官乎?为私乎?”意思是这些青蛙是公家所有是私人所有的?侍从听了哭笑不得,无法回答,只得敷衍道:“在官田为官,在私田为私”。有一次,全国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饿死无数。这个白痴皇帝听了大臣汇报后,感到很奇怪,竟问待臣说:“老百姓既无饭吃,何不食肉糜?”这荒唐的话语成为千古笑话。王公大臣们知道惠帝是个白痴后,便都心怀不轨起来:争权夺利者有之,结党营私者有之,觊觎皇位者有之。最后终于爆发了骨肉残杀的“八王之乱”,导致“五胡”入侵,天下扰攘,生灵涂炭。惠帝本人在糊糊涂涂做了17年皇帝后,也受尽磨难,被人下毒而死。不久,西晋灭亡。
另一个白痴皇帝是东晋帝司马德宗。他是晋孝武帝的嫡长子,从小又痴又哑,“虽寒暑之变,无以辨也”。痴呆得分不清春夏秋冬。孝武帝生前就知道这个儿子是白痴,但为了维护皇位世袭与嫡长继承制,仍不得不立他为太子。这样,司马德宗于公元397年做了皇帝,是为晋安帝,自然是一位白痴皇帝,根本不能理政,必然导致大权帝落,王公大臣各显神通,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最后,这位白痴皇帝被权臣刘裕派人缢死。不久,东晋也就灭亡了。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白痴皇帝是唐朝的顺宗李诵。他是唐德宗的嫡长子,本聪慧异常,学问过人,但在行宗病逝前四个月,突然中风,变得又痴又哑。唐德宗是一位精明皇帝,但他在发现太子痴哑以后,也无法不让李诵继位。李诵继位,即为唐顺帝,在位仅一年。在这一年中,朝政为王叔文、王?掌握,得到朝臣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人支持,进行了著名的“永贞革新”(永贞为顺宗年号)。但因这次革新损害了宦官与藩镇的利益,遭到他们的联合反对。唐顺宗被迫退位当太上皇,皇位由顺宗之子李纯继承,是为唐宪宗。二王与柳、刘诸人自然均遭贬逐。无辜的顺宗也因受到惊吓于次年死去。参考资料:/question/30418835.html?si=4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2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