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提起清朝的名臣,刘墉算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他聪明、正直、清正、爱民,被称为清朝的“包青天”,谱写着一段传奇的历史。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他出身官二代,是清廷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的宝贝儿子。
他大器晚成,三十二岁时才因考入进士而入仕。刘墉作为臣子,当然知道要和乾隆搞好关系。乾隆四十二年,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使之在江苏全省传播,并建议敕发各直省刊刻。这一提议让乾隆皇帝觉得很舒服,此后一段时间里刘墉的仕途顺风顺水。
刘墉先后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土,官至一品,他还有个绰号“刘罗锅儿”。
据说乾隆六十年,乾隆禅位于嘉庆时发生过一件“争大宝”事件。当时一位参加过禅位大典的朝鲜官员给其国君的报告说,临当受贺时,乾隆皇帝不肯交出印玺,刘墉于是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贺,自己入内向太上皇乾隆追索大宝。“半日力争,卒得大宝而出,始行贺礼”。由此可见刘墉的耿直和正义。
当乾隆皇帝“龙驭上宾”之后,已是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却积极参加了对和珅的处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乾隆驾崩后的没几天,嘉庆帝开始亮剑,撤去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职务,同时,被打压已久的刘墉时来运转,被任命为上书房总师傅,入内当差,以供随时咨询。嘉庆帝随后赐和珅自尽。而刘墉又做惊人举,他为防止有人借机“报复”和珅,又向嘉庆皇帝谏言,做好善后事宜。
和珅案结束后,嘉庆帝封刘墉为太子太保,对他的睿智表示赞许。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以及说书人的口里,“罗锅”是乾隆皇帝赐给刘墉的。可在实际的历史中,刘墉的绰号是嘉庆皇帝封的,与乾隆皇帝无关。
据史书记载,嘉庆皇帝偶尔称刘墉为“刘驼子”,而不是“刘罗锅”,这是在刘墉年过八旬,再加上他常年伏案读书,难免会弯腰驼背,因此用“驼子”二字极其自然。
但是,不能就此推断刘墉年轻时便是个罗锅。相反,从种种史料记载来看,刘墉即使算不上相貌堂堂,却也不至于身有残疾。这是由清代选官取土的标准所决定的。有关刘墉的事迹广为流传。当代的影视剧作家也很了解民众这种渴盼清官的心理,于是,刘墉成了清代大臣中“上镜率”最高的大臣。
其实,荧屏上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从形象到事迹有许多地方源自剧作家的想象。刘墉属于科甲出身,必在“身、言、书、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顺利过关。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刘墉不会是“罗锅儿”。姜纬堂先生早在199年时,就曾在《北京晚报》上专门撰文《刘墉绰号“罗锅考》,指出过这一点。
刘墉即是影视作品中的?刘罗锅?,与纪晓岚和和珅被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聪明绝顶、为官刚正。
刘墉出生于1719年,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官宦家庭,从其曾祖父起历代都在清廷任职,其父是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的刘统勋,刘统勋还是纪晓岚的授业恩师。 因此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1751年刘墉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进入其仕途生涯。
1755年征剿准噶尔刘统勋负责筹调粮草,因言获罪被抄家,刘墉也受牵连下狱。不过很快就被释放并退回家产。刘墉外放任职,先后担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等。1766年在担任冀宁道台期间因下属管辖县令贪污国库被罢官发配。到了1969年又被重新起用,授予江宁知府,1722年调任陕西按察使。1723年12月时任《四库全书》馆总裁的刘统勋去世,刘墉辞官回家服丧。服丧完毕归京后,乾隆念其父亲功劳,让他做了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并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第二年又复任江苏学政,1780年又升任湖南巡抚。?
在任江宁知府和湖南巡抚期间,刘墉为政公正清廉,赈济灾民,得到当地百姓爱戴, 声名远播。 1781年升任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并奉旨和和珅参与了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和珅有意袒护涉案者,但刘墉通过微服私访获得的证据据理力争,终使涉案者伏法。这也是影视作品《刘公案》的史事,至此也和和珅结下了矛盾。
1782年刘墉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这一时期正是和珅受宠的时期,因此刘墉静默自守,一直到1797年刘墉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 ,这十几年间,刘墉都没有很好的政治体现,声望渐下。到了1799年,嘉庆将刘墉加封为太子少保,并让他办理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案,这时刘墉又才展现他为官刚正的一面,查出和珅贪污情况。而后更是在嘉庆帝去热河后在京主持朝政。1804年12月于家中去世。
刘墉说自己是驴,只是在拍皇帝马屁,因为同皇帝是同一属相,不敢说自己属马,只能说是属驴,皇帝听后龙颜大悦,刘墉官升三级。而历史上真正的刘墉是个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官员,而且刘墉有1米9高,罗锅之名是因为年老后弯腰驼背被各方传扬所得。
我们先来说说影视剧里面的刘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影视剧里面的刘墉是一个罗锅,也就是一个驼背的人,长期跟和珅和中堂作对,嫉恶如仇,清正廉明。而历史上的刘墉是一个官宦子弟,出生名门望族,其父刘统勋,乾隆时的股肱大臣,有军机房行走之权。刘墉自小就受到了极佳的教育,更有一手令人赞叹的书法。
30岁的时候靠父亲的关系参加当年的会试与殿试中进士。随后便开启了其浮沉的仕途生涯。而且在刘墉前期的官宦生涯中,多是在外地为官,鲜有入京为官。先后曾经担任过,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江宁知府和陕西按察使等职位。外地为官期间,刘墉政简刑清,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官员与人民无不敬畏服从。在刘墉回京为官之前,面对山东巡抚舞弊案时,国泰拥有和珅为后台,仍被刘墉查访民间,收集证据,使国泰伏法。
而后当刘墉回到朝廷时,和珅圣眷正浓,专宠于乾隆,而刘墉已经为官30余年,而且已是朝廷大员,拥有如此浓厚为官经验的刘墉不可能正面跟和珅作对,只好滑稽悦容其间,对待帝王总是模棱两可态度。这是刘墉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5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历史上那些以一敌百的大将,你知道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