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顺治传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1661年正月,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临终之前在《顺治遗诏》中传位庶三子玄烨(康熙帝)。同年2月,玄烨即位于太和殿,时年仅6岁(虚岁8岁),颁诏大赦,并改为康熙元年。
中国历史上正常的皇位传承,一般有三种方式,即嫡长子继承制、兄终弟及、选择贤达子孙,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最为常见。但顺治帝一共有八位皇子,玄烨只是庶三子,而且只有八岁还谈不上贤达,那么顺治帝为何会传位玄烨?
顺治帝是清军入关之后第一位皇帝,出生于1638年,驾崩于1661年,只活了24岁,但顺治帝的妻妾很多,史书明确记载的一共有20个,一共生育了八个皇子、六个公主。其中,八个皇子分别是皇长子牛钮(夭折)、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烨、皇四子荣亲王、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绶、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
按照皇位继承顺序,皇长子夭折之后,应该是皇二子福全继位,很难轮到皇三子玄烨。而且,玄烨生母是佟图赖之女佟佳氏,1653年入宫为庶妃,第二年生下康熙,因此康熙只是庶出皇子,身份不够尊贵。另外,玄烨出生之后,就染上了天花,顺治委托可靠的奶妈带他到紫禁城外哺养,因此玄烨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也就谈不上顺治对他有多偏爱了。既然玄烨并不突出,为何顺治还会传位于他?
历史上,顺治帝一共有二位正牌皇后,都是孝庄太后侄女,名字也都是博尔济吉特氏,一个是吴克善之女,一个是绰尔济之女,但这两位皇后都没有诞下皇子。除了这两位正牌皇后之位,顺治还有两位后封的皇后,即孝献皇后董鄂氏(鄂硕之女)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佟图赖之女)。
董鄂氏深得顺治宠爱,即我们熟知的董鄂妃,生有皇四子荣亲王,但荣亲王早夭,而董鄂妃又在1660年英年早逝,当年顺治追封董鄂妃为孝献皇后。其实,早在董鄂氏死前,顺治就想废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立董鄂氏为皇后,这是孝庄太后与顺治帝母子矛盾的原因之一。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是玄烨生母,在顺治时期一直只是皇妃,玄烨登基为帝之后,因为母凭子贵封为皇后。
因此,顺治帝的儿子都是庶出,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玄烨出身不是问题,与他竞争皇位的其他皇子,身份不比玄烨尊贵。
1661年,顺治帝临终之前,从皇子年龄上看,可供选择的继承人其实非常有限。
顺治“结婚”很早,根据皇长子牛钮在1651出生来看,顺治帝在虚13岁时已有妃子,但毕竟顺治短寿,因此在他临终之前皇子年龄普遍较小。
1,皇长子牛钮、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烨,这三人年龄相对较大,但牛钮早夭,已经退出皇位继承人序列,其他两人福全9岁、玄烨8岁。
2,皇四子与皇五子都生于1657年,其中皇四子荣亲王早夭,皇五子仅5岁。
3,皇六子生于1659年,皇七子、皇八子生于1680年,与皇五子一样,年龄实在太小,顺治不可能传位于他们。
因此,1661年顺治帝临终之前,只能选择福全与玄烨,但为何顺治不选择年龄较大的福全,而是选择玄烨呢?
顺治为何传位玄烨,《清史稿》上记载极为有限,但却有二段暗示,暗示玄烨不同凡响。
佟佳氏向孝庄太后问安时,孝庄太后看到佟佳氏有龙绕身,于是才知道她有身孕。随后,孝庄太后对身边侍者说:“我当初怀顺治帝的时候就有这种景象,如今佟佳氏也是如此”。不过,古代皇帝的出生仿佛都有异像,比如满室红光、神龙现身,这一说法应该是事后杜撰。
史载玄烨天表英俊,声音洪壮有力。1659年时,福全、玄烨与兄弟一起向顺治问安,顺治问他们最想做什么,福全说作为一个贤王足矣,唯有玄烨说道希望效法父皇,于是顺治帝“异焉”,认为玄烨有些特别。
与玄烨相比,二哥福全就没有什么特别了,显得极为平凡。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传教士汤若望的记载,顺治临终议立嗣皇,征求过汤若望的意见。当时,顺治帝得了天花,汤若望建议寻找一位得过天花的皇子继位,才能确保不会短命,才是国祚稳固的根本。而玄烨得过天花,仅在脸部留下一些细小的麻点,对天花的拥有终身免疫力,二皇子福全没有得过天花,于是综合考虑之后,顺治帝才在《顺治遗诏》中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不过,《顺治遗诏》的出现充满了疑点,里面可能隐藏了一些历史真相。《顺治遗诏》其实是一份罪己诏,共罗列十四条罪过,批判自己未能遵守祖制渐染汉俗,重用汉官致使满臣无心任事,几乎完全否定了顺治帝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绩。为何顺治帝会如此严厉的批判自己?顺治遗诏撰拟一天一夜、且三次易稿,为何完稿之后第一时间交给孝庄太后审阅,为何事后主要起草人王熙守口如瓶.......这些疑问背后直指一个问题:《顺治遗诏》是顺治本意,还是孝庄太后矫诏了?
因此,如果《顺治遗诏》是孝庄太后矫诏,那么顺治帝本意是否传位玄烨就值得怀疑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皇子的战争,似乎从他们出生那一刻就开始打响了,为了登上皇位,皇子们总要经历、付出许多血与泪的代价,而康熙似乎是皇子大军中的幸运儿,他既不是顺治的长子,也并非天赋最佳的一位,他的皇位之路,一切都充满了戏剧性。
按照常理来说,皇位一般都是由嫡长子继承,当时顺治确实是有一个特别心爱的儿子,但是这个孩子仅仅在世90天后,便夭折了。顺治在悲痛之余,只能在二子福全和三子康熙之间来挑选继承人。
按照年龄来选的话,年纪更大的福全,本该是顺理成章的准天子,但是福全无意皇位,他心知自己的母亲势力不如康熙,与其和康熙斗个两败俱伤,不如老老实实做个闲散王爷。福全早早的地顺治告知他的意向,安安心心地远离权力纷争。
福全有福全的打算,顺治也有顺治的想法。起初顺治并不打算把皇位传给他的孩子,他想要在适龄的王爷中挑选一位来理政,但是顺治的想法被孝庄太后阻止了。
一方面,孝庄十分喜欢康熙这孩子,另一方面是,如果是一个新王爷来主持天下,那她孝庄就难再名正言顺地掌控权力了。孝庄确实是个非常能干的女人,她心知,光靠道理是无法说服顺治的,为此,她找来了一位顺治颇为信服的洋人大臣来做说客。
这个洋人,便是汤若望。汤若望是个来自西方的传道士,他非常熟悉中国的政治背景和传统习俗。而且,他也带来了了汉人暂未涉及的新知识。当时,顺治正受着天花疾病的折磨,在没有疫苗的时代,天花相当于绝症。汤若望告诉顺治,这皇位应由一位得过天花的人来继承,因为得过天花还能存活的人,必然是一位十分长寿,且顺应天命的人。恰巧,小康熙在年幼时曾不幸沾染过天花,但幸运的是康熙躲过了病魔的侵袭,他从那次疾病中活了下来。那次疾病不仅没有夺取康熙的性命,还为他带来了龙椅。
尽管康熙能够得到皇位确实令人吃惊,但是好在康熙用他的实力征服了众人,康熙自小便是一位精读聪慧的孩子,他登上皇位后也不负众望,勤恳善政为大清开创了一个新的盛世。
参考文献:《清圣祖实录》、《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圣祖一》
清朝顺治帝为什么要把皇位传于第三个儿子玄烨,而不是次子福全?
首先,因为长子早夭,所以当时的次子福全,无疑成为了顺治皇帝的嫡长子,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的惯例,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显然是次子福全来继承皇位。但是,就清朝来说,皇位的继承却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对于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基本上都不是嫡长子。由此,对于次子福全和三子玄烨,在继承皇位不需要考虑嫡长子继承制的惯例。并且,在年龄上,玄烨,也即之后的康熙皇帝虽然年龄不是最大的,但是,其和福全之间的年龄差距并不太,只有一岁左右。
二
在此基础上,玄烨和福全都是当时皇位继承的选择之一。对此,根据史料记载,清朝顺治皇帝一开始想传位给次子福全,但是,当时的孝庄皇太后主张立玄烨。对此,在笔者看来,孝庄皇太后更喜欢玄烨,很可能是因为玄烨从小就聪慧过人。因为当时孝庄皇太后的地位,顺治皇帝自然是左右为难。为此,临终前的顺治皇帝又去请教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1592 - 1666年),字道未,德国人,作为一位传教士,汤若望早在明朝末年就来到中国。清朝顺治皇帝在位时,命汤若望掌钦天监事。
三
清顺治八年顺治皇帝亲政后,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对朝政得失多所建言,先后上奏章三百余封。由此,对于当时的汤若望,受到了顺治皇帝的器重,这也是顺治皇帝在立嗣问题询问汤若望意见的重要原因。当时顺治帝因得天花,汤若望认为玄烨已出过天花,有了免疫力,认为立玄烨为宜。也即汤若望主张一定要找一位得过天花的皇子来继王位,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康熙大帝。在汤若望、孝庄皇太后等人的意见下,爱新觉罗·福临最终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7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