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文正,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也是明朝第五名将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4 12:02:28

朱文正,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也是明朝第五名将

说到朱文正,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元朝统治者极其腐败,民不聊生,苟延残喘。朱元璋揭竿而起,南征北战,他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和陈友谅,张士诚作战,运筹帷幄,放眼天下。

在朱元璋不断战斗中,他曾经遭遇到背叛。大将绍荣和赵继祖密谋要杀害他,朱元璋把二人处死,大将谢再兴叛变,朱元璋及时将叛乱镇压。

对朱元璋来说,背叛,并不能动摇他强大的内心。

长期的困难生活,锻炼了朱元璋的生存能力,磨练了他的意志,让他对人心,有足够的认识和接受能力。

可是,这个人的背叛,却让朱元璋真正陷入痛苦中。连他都能背叛自己,还有谁可以相信?他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最得力的干将,却轻而易举的背叛了自己。为什么?为什么?

他是一位军事天才,立下赫赫战功,在战役中,苦苦守卫,顽强拼搏,是明朝第五名将。

他,就是朱文正,朱元璋的亲侄子。

纨绔子弟。

在大家的印象中,朱文正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

他是朱元璋的亲侄子,父亲朱兴隆在朱元璋起兵时,已经离世。对朱文正,朱元璋视如己出,当亲儿子一般对待。

陈友谅组成了六十万大军,决定攻打洪都。

对洪都,陈友谅志在必得,这是他选择对抗朱元璋的最佳地点。彼时,朱元璋被陈友谅设计,拍徐达攻打庐州。于是,陈友谅来到了洪都。

洪都,自古就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称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镇守洪都,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可是,朱元璋却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朱文正,自己的亲侄子。这让很多人大失所望,因为,朱文正喜欢吃喝玩乐,口碑并不好。

来到洪都后,朱文正同样没让大家失望,他整天流连于烟花之所,饮酒作乐,谱曲排舞,玩的不亦乐乎。每天喝得醉醺醺地,不省人事,军事布防等工作,他一概不管,统统交给手下人去办。

朱文正的手下纷纷摇头,这样的将领,怎么敢指望?

陈友谅却心花怒放,暗暗高兴,真是“天助我也”,看来洪都,指日可待。

可是,他们都不曾想,既然朱文正如此不争气,朱元璋为何要派他来镇守洪都?难道,仅仅因为他是自己的亲侄子吗?

狰狞面目。

纨绔子弟,是朱文正的表象。他确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喜欢吃喝玩乐。但是,遇到事情,并不代表纨绔子弟,不能认真,没有担当,没有毅力。

就在陈友谅进军洪都的当天,朱文正收起了自己的花花公子做派,显露出了自己的军事天才。

来吧,陈友谅,我早就等着你了!

朱文正可以说是一个不出世的军事天才,大敌当前,他临危不乱,安排妥当。

洪都有八个门,在防卫中,这是一个劣势,会顾此失彼。

六十万大军,对战三万防卫兵。

城里能用的兵,分配在八个门上,很是捉襟见肘,可这难不倒朱文正。他调配的井然有序,分配好各个门的将领和兵力,最后还剩下两千人,他自己率领,以备救援。

陈友谅大军来到城下,朱文正一改往日玩世不恭的作风,庄严肃穆的召开了一次全体军事会议。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在背后议论我,没有关系,我也并不喜欢你们,但此时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已经在城下,诸位如要投降,即可出行,我并不阻拦,但若不走,唯有听闻一途,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朱文正的话,让所有将领们,内心一震。

对于在刀口上度日的他们来说,刺此刻的朱文正,不再是那个纨绔子弟,不再是花花公子,而是和他们共同进退的生死战友。

三万对六十万。

陈友谅开始攻打洪都,他选择了四面开阔的抚州门。

不幸的是,守卫抚州门的将领,是邓愈。邓愈也是一个厉害人物,论军事天赋和战功,他仅此于朱文正,排在第六。邓愈是后来的开国六公爵之一。

邓愈率领士兵,严防死守。士兵们把准备好的大石头,大木头向楼下砸去,陈友谅的士兵没有任何防御能力,死伤惨重。

这种情持续了三天,陈友谅士兵的尸体堆积成山,却没能前进半步。

陈友谅对士兵说,不拿下抚州门,军法从事。

于是,最猛烈的攻击开始了。在陈友谅士兵的疯狂攻击下,城墙居然开了一个口子。

按说,城墙都被攻破了,陈友谅该大军挺进了吧。

可是,这时候,他听到了枪声,他的士兵,也听到了枪声,正在进军的大军,停住了进攻的步伐。

两军再次激烈的战斗,结果是邓愈把墙修好,打退了陈友谅。

陈友谅心有余悸,休整了一周,这次,决定攻打新城门。

新城门的守将是薛显,可以说是一个亡命之徒。他看到陈友谅来了,居然打开城门,率兵杀了出来,耀武扬威一圈,又退回城里。

薛显的这个行动,让陈友谅军队大惊失色,居然再不敢猛烈攻击。

之后,陈友谅从洪都水关进攻,却被守军用特制的长矛攻击,死伤无数,又去攻打士步门,射死了守将赵德胜,可有人立即接替了他的位置,城门依旧牢牢把守住。

陈友谅陷入绝望。攻打了两个月,毫无战果。

城里的朱文正,同样的痛苦。

城外的陈友谅可以走,可是,城内的朱文正呢?什么时候才能出去?

识人的能力。

朱文正的军事天赋,还在于他有卓越识人的能力。

他派遣邓愈,守卫最重要的抚州门,任命洪都一霸薛显守卫新城门,赵德胜防守三门,太有统帅气度。

朱文正最正确的用人,是派了一名读书人,去向朱元璋求援。

之前,朱文正死死抵抗,没有向朱元璋求援。

战争打了一个多月,朱文正凭着自己灵敏的军事嗅觉,觉得自己的防守,已经到了极限,再不求援,就要沦陷了。

这时候,他派了一个人,去找朱元璋增援。这个人,就是张子明。

张子明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为了保险起见,从洪都出发,他白天找个地方睡觉,晚上赶路,走了半个多月,才到了应天,找到朱元璋。

张子明见到朱元璋,并没有说,朱文正支撑不住了,而是说“师久粮乏,援兵至,必可破”。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攻打了陈友谅很久,他死伤惨重,出师这么长时间,他的粮食差不多也没了,如果您出兵的话,一定能击败他。

朱元璋听到此话,很高兴,马上派人去庐州,让徐达班师,准备去洪都。

任务完成,张子明往回走,这次他赶时间,没有采取来时的走法,酿成大错。

在他达到湖口时,被陈友谅军队擒获,陈友谅亲自接待了张子明。

张子明很轻易的被陈友谅说服,说愿意和他合作。于是,陈友谅把张子明押到洪都城下,让他给城里的人喊话,劝降。张子明连连答应。

到了城下,张子明大喊:“大家一定坚守下去,我们的大军马上就到了。”

陈友谅傻眼了,他没想到唯唯诺诺的张子明,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一怒之下,他把张子明杀了。这时候,他才知道,张子明并不怕死,只是还不到死的时候。

张子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朱文正的识人能力。

佯装大度,实则不满。

张子明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朱元璋大军的到来。

朱元璋和陈友谅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战斗,鄱阳湖大战中,两军厮杀激烈,先是朱元璋旗开得胜,接着陈友谅扳回一局。此战中,张定边孤军深入,朱元璋差点被俘,幸亏常遇春拉弓搭箭,救下他。

历时三十六天的鄱阳湖战役,以朱元璋的全面胜利告结束。

打败陈友谅后,朱元璋论功行赏,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朱文正,论功来说,朱文正功劳最大,论关系,他是朱元璋的侄子。

所以,朱元璋第一个问朱文正,你有什么要求。

朱文正大度的说,我没什么要求,咱们是亲戚,你先封别人吧。

朱元璋一听此话,大喜过望,赞赏有加,连连点头,不愧是老朱家的人,识大体,顾大局。

于是,他就把好的位置给了别人,让朱文正继续留下来镇守江西。

可是,朱元璋不知道,朱文正并不是大气之人,他之所以那么说,是等着朱元璋挽留他一下,说出,不行,怎么能这样呢?你功劳最大,这个位置是给你留的,你一定不要推辞之类的话。这样,就极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没想到,朱元璋没有,非但没有,还把他的客气话,当了真,真的继续让他留下来镇守。

朱文正的不满,前所未有的爆发了。守卫洪都,我功劳最大,为什么论功行赏,却没有我?他已经忘记了,朱元璋问过自己,是自己推辞的。

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他恢复了之前花花公子的做派,整日喝得醉醺醺的,借酒消愁,不想愁更愁。

特别是他看到那些手下,在应天耀武扬威的时候,他心底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背叛,囚禁。

朱文正的不满,让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丢了性命。那就是背叛。

放眼望去,如今,能和朱元璋抗衡的,唯有张士诚了。于是,朱文正勾结张士诚,准备出兵讨伐朱元璋。

朱文正正在筹备中,朱元璋得知了这个消息。

这个消息,给了朱元璋重重的一击,他想不到朱文正会背叛自己,他可是自己视如己出的亲侄子呀,他可是自己最得力的将士呀,他可是自己寄予希望的后辈呀。他怎么可能背叛自己呢?

朱元璋亲自来到洪都,找到朱文正。

看到朱元璋的到来,朱文正心虚了,懵了。朱元璋二话不说,直接一鞭子抽打过去。你到底想做什么?

朱元璋本想处死朱文正的,在马皇后的劝阻下,他把朱文正囚禁起来。朱文正在囚禁中,死去。

朱文正的背叛,让朱元璋陷入真正的痛苦中,给他留下了深深的阴影,让他不敢再相信任何人。

朱文正的悲剧,是必然,这源于他的性格,他不光明磊落,虚伪狭隘。明明想要官位,却不明说,明明贪慕虚荣,却等着别人来满足自己,一旦没能得到满足,就动了坏心思。

一个军事天才,就这样陨落了。可悲,可惜,可叹。

关于洪都保卫战的详细情况

朱文正是明初一名开国大将,是朱元璋的侄儿.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中给了朱文正很高的评价,将朱文正誉为元末明初“天下第五名将”.

话说出身贫农家庭的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后,不久成为了其中一支红巾军的领袖.当然他也忘不了与他在家乡凤阳一起长大的兄弟们,徐达,周德兴,耿炳文等人都纷纷投奔朱元璋,成为后来与朱元璋南征北战,统一天下的开国功臣.朱文正是朱元璋哥哥的儿子,这个时候也来到了朱元璋身边,成为一名将领.

然而,朱文正的表现却让人难以相信他会是一名优秀的将领,朱文正终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下属都对他很不满,但碍于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没有人敢出声.可后来的洪都保卫战中证明了他——是一个不出世的军事天才.

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会南昌市,坐落在翻阳湖畔.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控制了江西地区以后,派了朱文正驻守洪都.

长江中游地区的陈友凉一直想吞掉朱元璋的势力,但几度东征都不胜而归.公元1363年,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东征伐吴.汉军铺天盖地而来。

西吴举朝震惊,此时朱元璋忙于与东吴的张士诚作战,无暇西顾,就算挥师西援,以朱元璋的势力,也很难与汉军抗衡.因此,为了争取更多的备战时间,朱元璋给洪都方面下达了命令: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

洪都守将朱文正接到这道命令后,平日里花天酒地。

不务正业的他此时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他以一个最高长官的身份用坚定的口吻对每一个将士说:“城亡与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他立即分配兵力防守各个城门,接下来朱文正和南昌守军们将要面对的是60万大军——当时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洪都保卫战打响了,六十万汉军在陈友谅统一指挥下,对洪都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城楼上的守军与敌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城外,数十万敌军展开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城内,英勇的守军日日夜夜在做拼死的抵抗.成千上万的箭离开战士们的弓疾速地射向敌军阵中,箭阵如黑云般遮盖了整个上空.

一个个将士倒下了,又一批将士从后面扑上来,踏上战友的尸体,挥舞大刀砍向敌军.一个接一个的头盔从城楼上掉下,鲜血染红了整座城墙,整条护城河是血红色的,河面上漂浮着无数将士的尸体.

城楼上的将士们没有一个后退一步,他们坚信援军会到来,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守得下这座城市.

为了鼓舞将士,朱文正亲自统率自己的亲兵,登上城楼,与战友们站在一起,用大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60万敌军一番又一番地猛攻!与朱文正一起守洪都的,还有被当年明月称为“天下第六名将”的邓愈.邓愈是个善长使用火器的将领.敌军一度攻破城墙,闯入城中,朱文正派遣邓愈领兵前去御敌,邓愈带兵持火枪轮番射击攻入城中的敌军,汉军纷纷倒下,余下的看到火器杀伤力这麽大,十分畏惧.在洪都守军强硬反击之下,汉军只能退出城外.朱文正忙派人修补城墙.

由于洪都将士奋战死守,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85天,长达三个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陈友凉不禁叹道:“朱元璋座下猛将如云,竟还有朱文正此等军事奇才,若能效力于我,势必如虎添翼!”

最终朱元璋准备好了一切,统率40万大军,千帆竞扬,向洪都浩浩荡荡地开来.吴军与汉军在翻阳湖大战,结果陈友凉战亡,全军覆没.洪都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战役,决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业,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 朱文正可谓居功其伟!

正是因为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充分发挥了不逊于同时代任何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 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巅峰,将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星的神话舞台上.

然而,朱文正的结局是悲哀的.

洪都保卫战后不久,朱文正在部属怂恿下,欲投靠张士诚,背叛朱元璋.被朱元璋先发制人,朱元璋本来想处死朱文正,但由于马皇后的劝阻,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朱文正在桐城软禁起来,终老囚中.

但朱文正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朱元璋也没有忘记,洪武三年(1370年),封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为靖江王,就藩桂林,并传了14代,相袭280年,成为明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血统的王族.朱文正于1365年与世长辞.

假如朱文正没有想过要背叛朱元璋,如果朱文正跟随的不是朱元璋...........

历史没有给我们任何假设,太多的如果,就不是历史,而是小说了!

朱文正出身布衣,善于谋,勇于战,为朱元璋立过奇功,然而一时之错,铸成一生悲剧——或许,这是历史给这位军事天才最公正的评价了!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为何朱文正能凭借数万人坚守85天?

明朝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但他有一个不成气的侄子叫做朱文正,据说这个侄子一直是一个纨绔子弟,可就是这个纨绔子弟帮助朱元璋打赢了最重要的一场统一战争,洪都之战以数万人硬抗了陈友谅60万大军,那这个纨绔子弟是靠什么做到的呢?

1363年的时候,距离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明朝还差了五年的时间,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还忙着统一南方,因为南方有他最大的敌人陈友谅,这个人在金庸的小说之中就已经看出了他的阴险与狡诈,而在很多方面,陈友谅是比朱元璋更加强大的,但中国人的历史就是以弱胜强,以少打多。


朱元璋当时制定的战略就是先让自己的侄子朱文正正面上驻扎在洪都来抵御陈友谅的进攻,然后自己亲自率领20万大军以逸待劳,将陈友谅的军队吸引到自己的主战场鄱阳湖之中进行决战,此次战争的胜利点就在于朱文正能不能在朱元璋来援之前守住洪都城。

洪都的地理位置和整个战争地位都太重要了,所以很多人都反对让朱文正这个纨绔子弟去守洪都,认为应该派遣像徐达,常遇春这样老成的将领去,这是朱元璋手下所有将领一致的看法,可朱元璋还是任用了自己的这个侄子。


朱文正一到洪都之后就开始了他的逍遥生活,去各种声色场所流连忘返,很多时候都是醉的不省人事,洪都的基本工作也是靠着下面的人在维持着,当时的百姓和基层官员都觉得英明的朱元璋这次还是用错了人。西边的陈友谅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认为朱文正是一个土包子,肯定不堪一击。

在陈友谅60万大军进攻来的时候,朱文正再也没有去这些声色场所,而是把各种防御事务也抓了起来,即可动员城池之中的数万人马,让东南西北的四座城池都有人去驻守,最让人感动的是,他还像后世的著名人物一样发表了军事演讲来鼓舞人心,就是他这种极度反常的行为让士兵百姓十分感动,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去守城。


他自己则是带着最后的两千人马去城池之中的各个地方巡逻,而陈友谅之所以攻不下这座城池就是因为这个城池之中各个地方都是明军驻守,没有一个人有后退的心思,而像陈友谅这种几十万大军如果不能很快攻下这座小城池,士气就会受损,当时陈友谅因为拿不下抚州城门,下令若是拿不下就会处死全部人,这个时候刚好攻下来了,但又又谁能想到这是朱文正的计策,正是中国历史之中著名的请君入瓮,700人的火枪队打的陈友谅攻城军队猝不及防,最后受到几个月的时候,朱元璋率领20万大军也来到了鄱阳湖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0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