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田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在古代,太监是专门服务于皇帝及其家人的一个群体。由于整天和皇帝生活在一起,他们有了很多接触权力的机会。像赵高、高力士、童贯、魏忠贤等人,都是权倾朝野的太监。
不过,即使他们生前无限风光,死后还是难以获得世人的认可。留存至今的古代墓地有很多,但却很少有人听说过太监墓。毕竟,太监没有子嗣,没人为他们守护墓地,墓地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明朝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位太监,他的墓地不仅至今保存完好,而且,还被做成了一座博物馆供人参观。这个人就是田义,他的一生,经历了隆庆帝、嘉靖帝、万历帝三任帝王。
田义九岁进宫,为人做事一直谦虚谨慎,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万历帝登基之后,特意将他提拔为司礼监助手,放心地将文书一类的任务交给他。司礼监主要是替皇帝批阅大臣们的奏疏,还有着代皇帝传旨的权力。因此,皇宫中的太监们都想尽一切办法往司礼监挤。像田义这样能够被皇帝钦定为司礼监太监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通过对田义的长期观察,万历帝郑重地将司礼监的大印交给了田义。自此,田义成为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也是皇宫中权力最大的太监了。太监得势之后一般都喜欢炫耀,以此来掩盖自身的缺陷。但是,田义受到万历帝的青睐后依然本本分分地做事,甚至,比之前还要稳重。在他看来,为国尽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仗着皇帝的信任而耀武扬威无异于自掘坟墓。
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皇太子朱常洛大婚之后,万历帝突然一病不起。太医们想方设法为他治病,可他的病不仅不见好,反而更加严重了。万历帝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便开始安排起后事来。他回顾自己的一生,认为自己犯了很多错误,向百姓收取高额的矿税就是其中之一。
万历
万历(1563年 -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历史学家黄仁宇用“大历史观”的角度,写了《万历十五年》这本研究明史的专著。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二年(1568年)被册立为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死,朱翊钧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任贤有道亲政无方的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于万历元年(1573年)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对各级官吏进行考察,作为升迁、黜陟的依据。在军事上整饬军备,加强边防,选用能征善战、带兵严格的将领,对蒙古采取安抚睦邻政策。在经济上清丈全国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基本内容是赋役合并,化繁为简;统一役法,摊丁入地;田租征银:官收官解。这称得上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大变革,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张居正还治理黄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国势渐见中兴。当时太仓的积粮可支用10年,国库钱财多达400余万,处于统治危机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
可惜好景不长,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反对改革的官僚纷纷起来攻击、诬陷张居正。朱翊钧下诏追夺张居正的封号和谥号,还查抄张家。改革被废止,朝廷又一天天地走向没落。朱翊钧是一个尽情享乐的皇帝。他成年亲政后,却不常视朝,深居内宫。不仅在世时要享受,还想到死后的安乐,早早筹划自己陵寝,建造定陵耗时达6年之久。他还有一个不择手段亲自敛聚钱财的恶习,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财物的多少作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标准。为了在全国范由内聚敛民财,他派出大批宦官,分赴各地充当矿监、税使,肆意搜括民脂民膏。这使得人心汹汹,民变纷起,社会越发动荡不安。
统治阶级内部更加矛盾重重。由于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册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决,导致官僚集团各派之间互相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明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死去,终年58岁。葬于定陵,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为神宗。
万历皇帝朱翊钧生于1563年,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1573年明穆宗驾崩时,年仅十岁的朱翊钧以皇太子身份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明神宗。1620年,58岁的朱翊钧因病去世,长达48年的万历时代也就随之划上了休止符。因为明神宗在位的48年只用了“万历”一个年号,故人们通常也称其为万历皇帝。
编辑本段万历中兴
朱翊钧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是为“万历中兴”。
编辑本段万历怠政
但张居正死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一说是染上鸦片烟瘾)。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馀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1589年,朱翊钧不再出现,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中枢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馀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沉之忧。”。首辅叶向高却说皇帝一日可接见福王两次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十一月,“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数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囚犯们关在监狱里,有长达二十年之久还没有问过一句话的,他们在狱中用砖头砸自己,辗转在血泊中呼冤。临江知府钱若赓被朱翊钧投入诏狱达三十七年之久,终不得释,其子钱敬忠上疏:“臣父三十七年之中……气血尽衰……脓血淋漓,四肢臃肿,疮毒满身,更患脚瘤,步立俱废。耳既无闻,目既无见,手不能运,足不能行,喉中尚稍有气,谓之未死,实与死一间耳”。宰相李廷机有病,连续上了一百二十次辞呈,都得不到消息,最后他不辞而去。万历四十年(1612年),吏部尚书孙丕扬,“拜疏自去”。四十一年(1613年),吏部尚书赵焕也“拜疏自去”。
万历中后期长达30年不上朝,有非常有名的六准和六不准。
万历不上朝主要原因是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抑,万历用消极方式对抗。但是有两点万历仍然值得肯定,其一万历皇帝并没有因大臣与之作对甚至漫骂皇帝贵妃而杀掉一人,是相当宽仁的。其二不上朝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国家大事小情都是万历处理的,大的比如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明、日的壬辰战争一直在万历指导下进行。小的比如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月供乃至墓地都是在万历过问下得以顺利进行的。西方传教士对万历充满敬意好感,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万历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
其二,派太监设立矿监、税监敛财肯定是不好的一面,但是我们应该具体分析,矿监的出现是万历下旨从此天下可以开矿了,初衷并非与民争利,由此矿监才派出。太监把经念歪了,闹得乌烟瘴气。这段弊政大概有四年。四年后万历终止太监出宫敛财,但是矿禁却取消了。无疑从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各国历史上封建国家都对工商业攫取的过多利润加以剥夺。明王朝所为只是巧立名目,加大征税比率。没有出现汉武帝时期命令商人拿出一半家产以佐官府导致“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但是明代工商业者已经成为相当强大的社会力量,对于这种加税也不能忍受。出现大规模的反对矿监,税使的民变不断发生。(参见《儒家文明》)从新事物的成长角度来看,有适当的冲突和矛盾是有利于其成长壮大的。
统治阶级内部更加矛盾重重。由于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册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决,导致官僚集团各派之间互相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明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死去,终年58岁。葬于定陵,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为神宗。
编辑本段矿税之害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明神宗派出宦官充任矿监税使,掠夺商民,一旦被认为地下有矿苗,房屋就要全部拆除,以便开矿,开矿时挖掘不到时,附近的商家会被指控“盗矿”,必须缴出全部“盗矿”的赔款。矿监所到之处,民穷财尽,“鞭笞官吏,剽劫行旅,商民恨刺骨”“其党直入民家,奸淫妇女,或掠入税监署中,士民公愤”,而“帝不问”,成为明代一大恶政。首辅朱赓沉痛地说:“今日政权不由内阁,尽移于司礼。”大学士沈鲤在《请罢矿税疏》中,亦指出矿税“皆有司加派于民,以包赔之也”。户科给事中田大益曾忍无可忍地批评他:“以金钱珠玉为命脉。”万历二十五(1597年)至三十三年(1605年)矿税使进内库银将近三百万两,“半以助浮费,半以市珠宝”,更多的财物流入了宦官的腰包。
编辑本段万历三大征
指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1573~1619)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三战皆捷,但明朝人力物力也遭受到巨大损失。
宁夏之役 即镇压哱拜之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积功升都指挥。万历初为游击将军,统标兵家丁千余,专制宁夏,多蓄之命。万历十七年,以副总兵致仕,子哱承恩袭职。十九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告急,拜自请率所部三千人往援,至金城,见各镇兵皆出其下,归途取路塞外,戎兵亦远避之,因益骄横,有轻中外之心。巡抚党馨每抑裁之,并核其冒饷罪,哱拜因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杀党馨及副使石继芳,纵火焚公署,收符印,发帑释囚。胁迫总兵官张惟忠以党馨“扣饷激变”奏报,并索取敕印,惟忠自缢死。此后东旸自称总兵,以拜为谋主,以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土文秀、哱云为左右参将,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惟平虏坚守不下。叛军又以许花马池一带听其住牧为诱饵,得套部蒙古首领著力兔等相助,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三月四日,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檄,摄总兵事进剿,但叛军恃套部蒙古支持,势甚强。此后,明朝特调副麻贵驰援,贵率苍头军在攻城同时,阻击套部蒙古,斩获甚多。四月,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七月,麻贵等捣毁套部大营,追奔至贺兰山,将其尽逐出塞。各路援军在代学曾为总督的叶梦熊的统帅下,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并决水灌城。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同时内部发生火并,九月十六日刘东旸杀土文秀,承恩杀许朝,后周国柱又杀刘东旸。军心涣散。李如松攻破大城后又围哱拜家,拜阖门自尽,承恩等被擒,至此,哱拜之乱全部平息。
播州之役 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自唐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杨铿内附,明任命其为播州宣慰司使。万历初为播州宣慰司使,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明廷对杨应龙之乱举棋不定,未采取有力对策。因此应龙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称出人出钱以抵罪赎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奸淫掳掠。二十六年,四川巡抚谭希思于綦江、合江(今四川泸州东)设防。次年,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率军三千进剿,失利,杨国柱被杀。明廷罢江东之,以郭子章代之。又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每路约三万人。刘綎进兵綦江,连破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天险。又败应龙之子朝栋所统苗军。巾帼英雄秦良玉与其丈夫马千乘亦率兵攻下金筑等七寨,并偕同酉阳等土司军一起攻下桑木关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其他几路明军也取得胜利。三月底,刘綎攻占娄山关,四月,杨应龙率诸苗决死战,又败。綎进占杨应龙所依天险之地龙爪、海云,至海龙囤(今遵义西北),与诸路军合围之。六月,刘綎又破大城。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二妾自缢,子朝栋等被执,明军入城,播州平。后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
朝鲜之役 即援朝逐倭(日本)之战。万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今汉城)。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军队望风而溃。李昖逃奔平壤、后又奔义州(今新义州东北)。日军进占王京后,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掠府库。又攻入开城、平壤。朝鲜八道几乎全部沦陷。在这种形势下,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但援军因兵少力弱,地理不熟,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明廷得败讯后,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后又进逼王京,但在距王京三十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损失惨重。三月,刘綎、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并断日军粮道,日军缺粮,不得不放弃王京,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军谈判。明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和议。但因日本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发动进攻,明神宗朱翊钧下石星等于狱,以邢玠为蓟辽总督,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兵及福建、吴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汉兵等往援。次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中路李如梅、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分道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打败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中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大败。但李舜臣和明军老将邓子龙也在与日军的海上会战中牺牲。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
三次战役虽取得胜利,但也使明朝的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史载:“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经此三次战役后,明朝元气大伤,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编辑本段女真堀起
此时东北女真族努尔哈赤兴起,成为日后明帝国的隐患。
1619年,辽东军区司令官杨镐四路进攻后金,在萨尔浒大败,死四万余人,开原、铁岭沦陷,北京震动。朱翊钧用熊廷弼守辽东,屯兵筑城,才将辽东局势扭转。不过朱翊钧的三十年“断头政治”,连“票拟”、“朱批”都已经完全停止,即使军事科技领先当代、农业技术明显优于前朝,但是明朝行政已长年陷于瘫痪。
朱翊钧在萨尔浒之战的次年(1620年)逝世,葬于定陵。《明朝帝王陵》提到:万历的定陵1958年发掘,万历帝尸骨复原,“生前体形上部为驼背”。
编辑本段大事记
红薯传入中国。
万历六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
万历十二年——利玛窦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
万历十二年——朱载出版《律吕精义》。
万历十二年——定陵开建。
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将油画引入中国。
万历二十九年——杨继洲撰写《针灸大成》。
万历三十三年7月13日——海南琼州发生7.5级地震。
万历三十六年——天主教传入上海。
出生
万历六年——沈德符,文学家
万历十二年——胡正言,镌刻家
万历三十九年1月——朱由检,明思宗
逝世
万历二十二年——梁辰鱼,剧作家
万历三十三年——田义,太监
编辑本段评价
《明史·神宗本纪》:“故论考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赵翼《廿二史札记·万历中矿税之害》:“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清高宗乾隆在《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中则道:“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及思宗即位,逆阉虽诛,而天下之势,已如河决不可复塞,鱼烂不可复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怀自免之心。小民疾苦而无告,故相聚为盗,闯贼乘之,而明社遂屋。呜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惧哉?”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将万历皇帝的荒怠,联系到万历皇帝与文官群体在“立储之争”观念上的对抗。怠政则是万历皇帝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黄仁宇说:“他(即万历皇帝)身上的巨大变化发生在什么时候,没有人可以做出确切的答复。但是追溯皇位继承问题的发生,以及一连串使皇帝感到大为不快的问题的出现,那么1587年丁亥,即万历十五年,可以作为一条界线。这一年表面上并无重大的动荡,但是对本朝的历史却有它特别重要之处。”
但若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朱翊钧的这种怠政也可以被理解为习得性失助或忧郁症的临床表现。
在《万历十五年》文末总结,“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田义墓前矗立一对高大的华表,门前有文官(翁仲)、武将(翁仲)各一人。墓园的石门气派非凡,门两侧各有一浮雕的卧狮。
进入墓园,可见碑亭三座,亭顶内为石雕的盘龙藻井。中亭的碑文刻万历皇帝命田义镇守南京的谕旨;东西亭内的碑文分别记述田义的生平和功绩。
碑亭后为石制享殿的残垣,殿中的石碑刻有清康熙帝的御批。
享殿之后是石牌坊,其顶部已毁,门额上镌古华阴渭川田公寿域9字。
穿过牌坊,就是田义的墓冢,其冢圆丘形,墓碑刻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掌酒醋面局印渭川讳公之墓,周围饰云龙花纹。冢前有雕刻精美的石供器。
自墓冢右侧可进入墓室。墓室高大,长方形,拱形顶,正中建有石棺床。想当年入殓之时,棺柩就是放置在石棺床上的。
此外,慈祥庵有殿宇两进,三楹,内供观世音像。两侧为禅堂。有一小门与田义墓相通。
唐中宗的妻子韦伯斯特是一个甚至没有留下姓名的女人。所有的史书对她的评价除了贪婪和淫荡,就是恶毒和傲慢。和新唐书都说这个恶毒的女人自己毒死了自己的丈夫都是因为权力。在侯伟心中,权力真的比夫妻十几年患难与共的真情更重要吗?
外遇女王。
唐中宗的妻子韦伯斯特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最接近皇帝宝座的女性之一。她模仿婆婆武则天,每次中宗来朝堂,都要带着帘子坐在殿上预习政事。按理说,中宗应该对这种行为非常警惕。宰相桓等人多次劝对采取防范措施,但不同意,并让韦伯斯特为所欲为,不受任何干涉。
政治没问题。毕竟在唐朝,尤其是唐朝前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公主和皇后影响国家事务并不罕见,舆论对此更加宽容。然而,侯伟的过度行为不仅表现在政治上,也表现在她的私生活上。擅长念咒的书生叶净能、医术精湛的侍者马、擅长烹饪的侍者,都是她的领导。这些人可以自由出入后宫,毫无顾忌,而中宗则毫无节制可言。
除了这些熟人之外,侯伟还与吴三思有染。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武则天被迫退位后,通过旧情人上官婉儿勾搭上了韦氏。侯伟还把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吴三思的儿子吴崇训。通过这种裙带关系,魏、吴两家结成联盟,吴三四被封为德靖郡王,官拜左三,骑马为常侍。吴家的地位并没有因为武则天的退位而削弱,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吴三思经常进宫与侯伟下棋,而中宗则站在一旁观看。有时,吴三思和侯伟甚至一起坐在龙床上玩双鹿。中宗不但不介意,还替他们数筹码。中宗还根据侯伟的意见任命吴三思为宰相,朝鲜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要和吴三思商量。
魏后来的淫乱很快就传遍了朝廷。神龙二年四月,一个叫魏跃江的书生给中宗写了一封信,说韦氏和吴三思通奸,吴三思有谋反之心。钟宗岳勃然大怒,下令迅速将岳薇斩首。门下侍郎宋敬要求在宣判岳薇有罪之前对他进行审问。但中宗更生气了,他连衣服都来不及整理,就踮着脚跑出宫侧门,对宋静大发脾气,说:“我以为已经斩了,怎么还没斩呢?”他反复命令“快砍,快砍”。宋景宁宁死不奉诏,其他大臣也劝诫他,说夏天杀人是反季节的,于是中宗加了一个参谋责任后把岳薇流放到岭南。但在秋分刚过的第二天早上,岳薇被广州总督周仁轨斩首。
据史料记载,中宗李习安是一个软弱而优柔寡断的人,很容易在背后做些什么。然而,这种几乎显而易见的支持妻子和奸夫的行为似乎表明,侯伟的放荡行为很可能是中宗默许的,正如史书所说。
愿江山送美人。
一个国家的事情之后,全国都知道了。被戴绿帽子无数次的中宗充耳不闻,为妻子收拾残局。这样“尽责”的老公,前所未有。这是什么原因呢?事情开始于二十多年前。
弘道元年十二月,太子李哲在洛阳为唐中宗即位。中宗登基之初,就准备组织一批自己的亲信。从小在深宫长大的他,不幸得到了一个权力欲极强的母亲武则天。哪里能有什么亲信,最信得过的就是韦伯斯特女王和她的奶妈。于是他准备直接提拔他的岳父魏从一个小地方参军到担任中央一级大员,并授予奶妈的儿子五级大员。当时,得到高宗诏书支持的宰相裴炎坚决抵制这种任人唯亲的做法。中宗非常生气,于是他说:“为什么我不为中国服务,因为世界反对魏元稹?”意思就是,就算我把我们李家的天下给公公,我又能怎么样,何况是个小下人!
谁都知道这只是一句气话,但是传到武则天耳朵里就不一样了。天下即将改姓吴。你一个傀儡皇帝说给谁就给谁?武则天大怒,立即改第四子李旦为帝,特别为,而自己则掌朝政,专事国事,改国号为周。在位仅两个月的中宗被贬为庐陵王,并被逐出京城。
当她的丈夫被抛弃时,侯伟自然也跟着遭殃。夫妻俩先是被贬到周放,后又迁到周俊,不到两年又被勒令返回周放。在被贬的途中,怀孕第六年的侯伟生下一名女婴。匆忙之中,她连婴儿的襁褓都没有。夫妻俩只好用自己的衣服把孩子包起来,于是给孩子取名叫宝二。出生窘迫的中宗和侯伟特别宠爱这个孩子,这个女婴将是未来的安乐公主。
在中宗被贬的那一年,也就是开化元年九月,徐敬业起兵扬州,要求复辟庐陵王,仅两个月后就自杀了。深知母亲手段狠辣的中宗,认为自己无法幸免,肯定会被判死刑,于是干脆自己主动结束了。这时,侯伟安慰丈夫说:“与其死,不如活。”
妻子的深情打消了中宗自杀的念头,但他们的痛苦才刚刚开始。在这漫长的幽禁期间,不时听到母亲武则天大肆屠杀李氏家族的消息:琅琊王谋反,战败被杀;王利珍叛变,战败后自杀;韩元甲、鲁王陵魁、东关郡公荣、长乐公主等。被周兴等残暴的官员逼迫入狱,并一个个自杀身亡.就连她的亲生儿子黄太孙李仲润也被武则天活活打死。
这种担惊受怕的生活持续了18年。我不知道有多少次,当中宗得知他的母亲派人来“拜访”自己时,他无法忍受想自杀的巨大恐惧。他们都是靠着侯伟的鼓励和鞭策才有勇气坚持下来的。18年来,夫妻二人“多年风雨同舟,恩爱有加”。中宗被妻子不离不弃的深情感动,曾信誓旦旦地说:“等你重见天日,你大清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被禁止。”
圣帝第二年,年过七旬的武则天在帝的再三劝说下,终于同意将接回长安。5年后,张謇之、桓、景惠、元、崔玄惠等5位大臣趁武则天生病之际发动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在失去他的位置20年后,中宗再次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几个月后,82岁的武则天去世了。
中宗复辟后,立即重新确立韦伯斯特的皇后地位,并让侯伟的父亲成为商洛国王。他效仿李治和武则天,让侯伟和自己一起听政。大臣们害怕出现另一个“魏则天”,他们写信表示反对,但中宗不听。这个世界呢?他只记得当年对妻子的承诺。
中宗即位时,潼关县遭受了严重的冰雹和暴雨袭击,400多户农户被淹,而中宗和侯伟则穿着轻便的皮毛,在寒风中看着赤裸上身的胡人泼水。神龙三年,山东、陕西发生瘟疫,大量人员死亡。然而,中宗和侯伟带领他们的亲信官员观看宫女党和饮酒的玄武门塔。魏命宫女、大臣假扮商人,在宫中经营的集市上交易。大臣和宫女用粗俗的语言互相辱骂,但中宗和侯伟笑了。神龙四年的元宵节,中宗和侯伟穿上便服,出门看灯。中宗听从了侯伟的建议,从宫里释放了数千名宫女观看灯笼。结果有一半以上的人趁机逃跑了。虽然不是故意的,但这可以被视为侯伟做的唯一一件可以称之为善政的好事。
在的纵容下,侯伟、吴三思、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韦氏集团核心人物在朝中排挤、打压政敌,诬陷曾使有功并被立为王的张謇之、桓谋反,发配岭南,并在路上将其一一杀害。
李忠军王子不是韦氏词典所生,所以被韦氏词典集团列入打击范围,经常受到他们的欺凌和侮辱。有一天,安乐公主异想天开。她宠坏了她的父亲中宗,并要求他废除王子,让自己成为皇妃。中宗抚着公主的脖子,笑着说:“等你母亲成了女帝,再让你做贵妃也不迟。”安乐公主对中宗的玩笑不以为然,经常鼓励韦伯斯特以武则天为榜样,在宫廷里听政治。魏和吴三思也力劝废除。
李忠军无法忍受。神龙三年七月,发动兵变杀死吴三思、吴崇训父子,然后领兵入宫。中宗、侯伟、安乐公主等人急忙登上玄武门城楼。李忠军王子是个诚实的人。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时,他只是包围了塔楼,希望他的父亲能听听他的解释。中宗站在城楼上大喊,让李忠军的士兵叛变。李忠军兵变失败后逃跑了。途中被部下杀死,首级被部下呈献给朝廷赎罪。中宗甚至用他儿子的头祭祀吴三思和吴崇训的棺木。李忠军死后,更加肆无忌惮,诬陷宰相魏与太子同流合污。他贬了魏袁钟,任命武则天堂兄的儿子宗初科为宰相。从那以后,侯伟和安乐公主更加肆无忌惮了。他们大肆卖衔、封号,说“树亲党,货广收。不掉墨封官。”庙里挤满了韦伯斯特的党羽和亲信。
排除异己的侯伟开始为自己造势,宗楚克带领大臣们封她为“舜天皇后”。第二年二月,韦氏词典说他的皮箱里出现了一朵五色祥云,命画师拿给大臣们看,而一群党员正在吹嘘。上表中,志贺野志忠呈上12篇资治通鉴,说“高祖未点时,天下人皆在唱桑条歌;唐太宗未下令时,天下在唱桃李子;皇帝未任命时,天下在唱秦王破阵乐;武则天未任时,世唱堂堂;陛下任命之前,天下在唱武媚娘。现在女王已经下令,全世界都在唱英王石州。都是因为皇后的德,天下才有养蚕的大丰收!我想输入12条桑条韦。请宣天下,放在乐府里唱。”中宗大喜赏赐叶佳知忠,韦伯斯特的心腹趁机给韦伯斯特冠以“顺田义圣皇后”的称号,与武则天的“泽田顺圣皇后”一模一样。她的野心表露无遗,朝野皆知。
710年,龙年四月,一个叫姬阆的布衣上书中宗,说韦伯斯特一伙将来要造反,侯伟要中宗活捉姬阆。五月,许州参军,颜钦荣曰:“皇后淫乱,干涉国事,宗族强盛。安乐公主、吴妍秀、宗楚克等人危在旦夕。”中宗把颜钦荣叫到北京,当面质问他。颜钦荣为人豪爽,直言不讳,毫无惧色。中宗对此保持沉默。颜钦荣从殿后出来,韦氏指使亲信兵部尚书宗初科将颜钦荣掷死在殿外石阶上。虽然中宗什么也没说,但他的脸色非常难看。
这件事发生后不久,中宗突然猝死。在桑条歌上,他说:“三七常以医术侍奉马,光禄君以厨艺见长。他们都去了皇宫。幸运的是,侯伟害怕被杀;安乐公主要侯伟面对朝廷,她是贵妃;是串通好了,给蛋糕下毒。六月,午时,中宗崩于神龙寺。”人们认为,侯伟害怕中宗对他采取措施,而安乐公主希望侯伟成为皇帝,这样她就可以成为皇妃,所以他们联手在食物中毒害中宗。然而,现代历史学家认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没有任何依据表明中宗对侯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理论上讲,侯伟不应该做出这样的举动,中宗很可能死于突发性遗传性心脑血管疾病。
中宗死后,侯伟秘密发丧,派侄儿侄儿领兵五万进京,并在各要害部门安插亲信。接着,他伪造了一份遗诏,立文王李重茂为太子,并自称为朝廷的统治者。一切准备就绪后,侯伟召集官员宣布中宗的死讯,并宣读了假遗诏。魏后来的计划完全是武则天称帝的翻版。他先夺权,后杀了李重茂、李旦、太平公主等人,扫清了皇位的最后一个障碍。然而,临淄王李旦的儿子李隆基抢走了她的手。
景隆四年六月二十日晚,与太平公主之子薛崇俭率发动政变。侯伟和安乐公主被乱军杀害。第二天,侯伟所有的亲信都被杀了。韦伯斯特的女王梦破灭了。
万历 万历(1573年 -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历史学家黄仁宇用“大历史观”的角度,写了《万历十五年》这本研究明史的专著。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二年(1568年)被册立为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死,朱翊钧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任贤有道亲政无方的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于万历元年(1573年)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对各级官吏进行考察,作为升迁、黜陟的依据。在军事上整饬军备,加强边防,选用能征善战、带兵严格的将领,对蒙古采取安抚睦邻政策。在经济上清丈全国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基本内容是赋役合并,化繁为简;统一役法,摊丁入地;田租征银:官收官解。这称得上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大变革,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张居正还治理黄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国势渐见中兴。当时太仓的积粮可支用10年,国库钱财多达400余万,处于统治危机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 可惜好景不长,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反对改革的官僚纷纷起来攻击、诬陷张居正。朱翊钧下诏追夺张居正的封号和谥号,还查抄张家。改革被废止,朝廷又一天天地走向没落。朱翊钧是一个尽情享乐的皇帝。他成年亲政后,却不常视朝,深居内宫。不仅在世时要享受,还想到死后的安乐,早早筹划自己陵寝,建造定陵耗时达6年之久。他还有一个不择手段亲自敛聚钱财的恶习,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财物的多少作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标准。为了在全国范由内聚敛民财,他派出大批宦官,分赴各地充当矿监、税使,肆意搜括民脂民膏。这使得人心汹汹,民变纷起,社会越发动荡不安。 统治阶级内部更加矛盾重重。由于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册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决,导致官僚集团各派之间互相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明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死去,终年58岁。葬于定陵,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为神宗。 万历皇帝朱翊钧生于1563年,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1573年明穆宗驾崩时,年仅十岁的朱翊钧以皇太子身份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明神宗。1620年,58岁的朱翊钧因病去世,长达48年的万历时代也就随之划上了休止符。因为明神宗在位的48年只用了“万历”一个年号,故人们通常也称其为万历皇帝。[编辑本段]万历中兴 朱翊钧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是为“万历中兴”。[编辑本段]万历怠政 但张居正死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一说是染上鸦片烟瘾)。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馀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1589年,朱翊钧不再出现,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中枢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馀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沉之忧。”。首辅叶向高却说皇帝一日可接见福王两次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十一月,“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数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囚犯们关在监狱里,有长达二十年之久还没有问过一句话的,他们在狱中用砖头砸自己,辗转在血泊中呼冤。临江知府钱若赓被朱翊钧投入诏狱达三十七年之久,终不得释,其子钱敬忠上疏:“臣父三十七年之中……气血尽衰……脓血淋漓,四肢臃肿,疮毒满身,更患脚瘤,步立俱废。耳既无闻,目既无见,手不能运,足不能行,喉中尚稍有气,谓之未死,实与死一间耳”。宰相李廷机有病,连续上了一百二十次辞呈,都得不到消息,最后他不辞而去。万历四十年(1612年),吏部尚书孙丕扬,“拜疏自去”。四十一年(1613年),吏部尚书赵焕也“拜疏自去”。 万历中后期长达30年不上朝,有非常有名的六准和六不准。 万历不上朝主要原因是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抑,万历用消极方式对抗。但是有两点万历仍然值得肯定,其一万历皇帝并没有因大臣与之作对甚至漫骂皇帝贵妃而杀掉一人,是相当宽仁的。其二不上朝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国家大事小情都是万历处理的,大的比如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明、日的壬辰战争一直在万历指导下进行。小的比如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月供乃至墓地都是在万历过问下得以顺利进行的。西方传教士对万历充满敬意好感,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万历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 其二,派太监设立矿监、税监敛财肯定是不好的一面,但是我们应该具体分析,矿监的出现是万历下旨从此天下可以开矿了,初衷并非与民争利,由此矿监才派出。太监把经念歪了,闹得乌烟瘴气。这段弊政大概有四年。四年后万历终止太监出宫敛财,但是矿禁却取消了。无疑从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各国历史上封建国家都对工商业攫取的过多利润加以剥夺。明王朝所为只是巧立名目,加大征税比率。没有出现汉武帝时期命令商人拿出一半家产以佐官府导致“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但是明代工商业者已经成为相当强大的社会力量,对于这种加税也不能忍受。出现大规模的反对矿监,税使的民变不断发生。(参见《儒家文明》)从新事物的成长角度来看,有适当的冲突和矛盾是有利于其成长壮大的。 统治阶级内部更加矛盾重重。由于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册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决,导致官僚集团各派之间互相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明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死去,终年58岁。葬于定陵,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为神宗。[编辑本段]矿税之害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明神宗派出宦官充任矿监税使,掠夺商民,一旦被认为地下有矿苗,房屋就要全部拆除,以便开矿,开矿时挖掘不到时,附近的商家会被指控“盗矿”,必须缴出全部“盗矿”的赔款。矿监所到之处,民穷财尽,“鞭笞官吏,剽劫行旅,商民恨刺骨”“其党直入民家,奸淫妇女,或掠入税监署中,士民公愤”,而“帝不问”,成为明代一大恶政。首辅朱赓沉痛地说:“今日政权不由内阁,尽移于司礼。”大学士沈鲤在《请罢矿税疏》中,亦指出矿税“皆有司加派于民,以包赔之也”。户科给事中田大益曾忍无可忍地批评他:“以金钱珠玉为命脉。”万历二十五(1597年)至三十三年(1605年)矿税使进内库银将近三百万两,“半以助浮费,半以市珠宝”,更多的财物流入了宦官的腰包。[编辑本段]万历三大征 指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1573~1619)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三战皆捷,但明朝人力物力也遭受到巨大损失。 宁夏之役 即镇压哱拜之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积功升都指挥。万历初为游击将军,统标兵家丁千余,专制宁夏,多蓄之命。万历十七年,以副总兵致仕,子哱承恩袭职。十九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告急,拜自请率所部三千人往援,至金城,见各镇兵皆出其下,归途取路塞外,戎兵亦远避之,因益骄横,有轻中外之心。巡抚党馨每抑裁之,并核其冒饷罪,哱拜因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杀党馨及副使石继芳,纵火焚公署,收符印,发帑释囚。胁迫总兵官张惟忠以党馨“扣饷激变”奏报,并索取敕印,惟忠自缢死。此后东旸自称总兵,以拜为谋主,以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土文秀、哱云为左右参将,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惟平虏坚守不下。叛军又以许花马池一带听其住牧为诱饵,得套部蒙古首领著力兔等相助,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三月四日,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檄,摄总兵事进剿,但叛军恃套部蒙古支持,势甚强。此后,明朝特调副麻贵驰援,贵率苍头军在攻城同时,阻击套部蒙古,斩获甚多。四月,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七月,麻贵等捣毁套部大营,追奔至贺兰山,将其尽逐出塞。各路援军在代学曾为总督的叶梦熊的统帅下,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并决水灌城。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同时内部发生火并,九月十六日刘东旸杀土文秀,承恩杀许朝,后周国柱又杀刘东旸。军心涣散。李如松攻破大城后又围哱拜家,拜阖门自尽,承恩等被擒,至此,哱拜之乱全部平息。 播州之役 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自唐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杨铿内附,明任命其为播州宣慰司使。万历初为播州宣慰司使,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明廷对杨应龙之乱举棋不定,未采取有力对策。因此应龙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称出人出钱以抵罪赎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奸淫掳掠。二十六年,四川巡抚谭希思于綦江、合江(今四川泸州东)设防。次年,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率军三千进剿,失利,杨国柱被杀。明廷罢江东之,以郭子章代之。又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每路约三万人。刘綎进兵綦江,连破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天险。又败应龙之子朝栋所统苗军。巾帼英雄秦良玉与其丈夫马千乘亦率兵攻下金筑等七寨,并偕同酉阳等土司军一起攻下桑木关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其他几路明军也取得胜利。三月底,刘綎攻占娄山关,四月,杨应龙率诸苗决死战,又败。綎进占杨应龙所依天险之地龙爪、海云,至海龙囤(今遵义西北),与诸路军合围之。六月,刘綎又破大城。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二妾自缢,子朝栋等被执,明军入城,播州平。后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 朝鲜之役 即援朝逐倭(日本)之战。万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今汉城)。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军队望风而溃。李昖逃奔平壤、后又奔义州(今新义州东北)。日军进占王京后,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掠府库。又攻入开城、平壤。朝鲜八道几乎全部沦陷。在这种形势下,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但援军因兵少力弱,地理不熟,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明廷得败讯后,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后又进逼王京,但在距王京三十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损失惨重。三月,刘綎、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并断日军粮道,日军缺粮,不得不放弃王京,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军谈判。明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和议。但因日本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发动进攻,明神宗朱翊钧下石星等于狱,以邢玠为蓟辽总督,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兵及福建、吴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汉兵等往援。次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中路李如梅、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分道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打败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中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大败。但李舜臣和明军老将邓子龙也在与日军的海上会战中牺牲。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 三次战役虽取得胜利,但也使明朝的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史载:“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经此三次战役后,明朝元气大伤,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编辑本段]女真堀起 此时东北女真族努尔哈赤兴起,成为日后明帝国的隐患。 1619年,辽东军区司令官杨镐四路进攻后金,在萨尔浒大败,死四万余人,开原、铁岭沦陷,北京震动。朱翊钧用熊廷弼守辽东,屯兵筑城,才将辽东局势扭转。不过朱翊钧的三十年“断头政治”,连“票拟”、“朱批”都已经完全停止,即使军事科技领先当代、农业技术明显优于前朝,但是明朝行政已长年陷于瘫痪。 朱翊钧在萨尔浒之战的次年(1620年)逝世,葬于定陵。《明朝帝王陵》提到:万历的定陵1958年发掘,万历帝尸骨复原,“生前体形上部为驼背”。[编辑本段]大事记 红薯传入中国。 万历六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 万历十二年——利玛窦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 万历十二年——朱载出版《律吕精义》。 万历十二年——定陵开建。 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将油画引入中国。 万历二十九年——杨继洲撰写《针灸大成》。 万历三十三年7月13日——海南琼州发生7.5级地震。 万历三十六年——天主教传入上海。 出生 万历六年——沈德符,文学家 万历十二年——胡正言,镌刻家 万历三十九年1月——朱由检,明思宗 逝世 万历二十二年——梁辰鱼,剧作家 万历三十三年——田义,太监[编辑本段]评价 《明史·神宗本纪》:“故论考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赵翼《廿二史札记·万历中矿税之害》:“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清高宗乾隆在《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中则道:“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及思宗即位,逆阉虽诛,而天下之势,已如河决不可复塞,鱼烂不可复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怀自免之心。小民疾苦而无告,故相聚为盗,闯贼乘之,而明社遂屋。呜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惧哉?”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将万历皇帝的荒怠,联系到万历皇帝与文官群体在“立储之争”观念上的对抗。怠政则是万历皇帝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黄仁宇说:“他(即万历皇帝)身上的巨大变化发生在什么时候,没有人可以做出确切的答复。但是追溯皇位继承问题的发生,以及一连串使皇帝感到大为不快的问题的出现,那么1587年丁亥,即万历十五年,可以作为一条界线。这一年表面上并无重大的动荡,但是对本朝的历史却有它特别重要之处。” 但若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朱翊钧的这种怠政也可以被理解为习得性失助或忧郁症的临床表现。 在《万历十五年》文末总结,“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12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4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刘伯温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