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元朝快速灭亡是因为外族统治吗,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猪队友”太多了

以史为鉴 2023-06-25 01:04:36

元朝快速灭亡是因为外族统治吗,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猪队友”太多了

你真的了解元朝灭亡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1271年,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史称元朝。1279年,蒙元大军在广东崖山攻灭南宋势力,统一了全国,中国再度进入大一统时期,元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来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不过,元朝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只留下了短暂的身影。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率25万大军直逼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带着自己的后妃、子女仓惶逃回蒙古草原,元朝灭亡。

从1279年的崖山海战统一中国,到1368年元朝灭亡,元朝统治中国只有不到90年的时间。作为曾经拥有世界最大版图的强大帝国,元朝为什么会那么快灭亡呢?

很多人将元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外族统治,所以不断受到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人反抗,最终导致元朝灭亡。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如果是外族统治的原因,那么为什么人数更少的清朝能统治中国长达276年,如果不是因为后来有外国列强入侵因素的话,清朝统治时间可能还会更长。所以,外族统治这一说法并不能成立。

其实,元朝之所以短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个重要问题上摇摆不定,那就是到底是走哪条路线的问题。元朝的创立者忽必烈是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所以在他在位期间,元朝的政治形势相对还算稳定。

忽必烈虽然是个蒙古人,但他对汉文化非常推崇,元朝的国号就是取自《易经·乾篇》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不过,忽必烈去世之后,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就在路线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派坚持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另一派则是认为应该延续忽必烈的路线,以中国为基础,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这两个派系的蒙古统治者从争论不休,发展到了兵戎相见,互相残杀。在忽必烈去世后到元顺帝即位前,短短39年时间里,元朝更换了九位皇帝。中央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就导致了元朝总体实力的迅速衰落,后来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军呈现燎原之势爆发,可是元朝的最高层统治阶层还是在忙着内斗。到了十四世纪中叶,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了。

朱元璋在北伐元朝之前,先是在江南地区和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他派系的农民起义军打得头破血流,最终朱元璋成功统一江南,然后才集结大军开始北伐。有人可能会问,朱元璋这样做难道不怕元朝坐收渔翁之利吗?答案是真不怕。因为当时的元朝已弱到不值一提了,而且朱元璋在统一江南地区的同时,元朝内部的激烈斗争也仍然没有停止。

所以,元朝之所以那么快灭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统治阶层内部的“猪队友”实在是太多了!

元朝是怎么灭亡的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起义风云

元顺帝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被掠夺更为常见。将各民族分为不同等级,残酷剥削汉族群众,人民揭竿而起,在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

蒙古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因此加速了元朝的衰落。1350年,元政府下令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钱,并大量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但导致物价迅速上涨。

次年,元惠宗派贾鲁治黄河,欲归故道,动用民夫十五万,士兵二万。而官吏乘机敲诈勒索,造成不满。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决定在5月率教众发动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于是刘福通带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杀出重围,指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打出“复宋”旗号,以红巾为标志,其后郭子兴等人也纷纷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寿辉起义。至此揭开了大元灭亡的序幕。蒙古政府则派兵镇压各地红巾军,由丞相脱脱亲自督战攻徐州起义军芝麻李部,一度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1354年,脱脱率军围攻高邮起义军张士诚部,被朝中弹劾,功亏一篑。1356年到1359年,朱元璋继承了病逝的郭子兴的地位,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攻占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在北方察罕帖木儿(李察罕)和李思齐等元军将领则开始对北方红巾军展开反攻。

1363年,北方红巾军在安丰之役中败给新兴并降蒙的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南下投奔朱元璋,随后被杀。

北元兴亡

元末农民战争

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1367年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八月攻克通州,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仓惶北逃,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元惠宗北遁,朱元璋认为他顺天明命,给他上谥号为“顺帝”。

元惠宗退至上都,隔年又至应昌。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当时北方除了元惠宗据有漠南漠北,关中还有元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驻守甘肃定西,此外元廷还领有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朱元璋为了占领北方,采取兵分二路,各个击破的方式,此即第一次北伐。元惠宗战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即位后北逃至漠北和林。明将冯胜夺取了甘肃地区。然而元将扩廓帖木儿仍然在漠北多次与明将徐达等人作战。明太祖曾多次写信招降,但扩廓帖木儿从不理会,被朱元璋称为“当世奇男子”。1378年四月,元昭宗去世,继位的元天元帝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侵犯明境。

至于北元领有的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方面: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明朝占领辽宁南部。然而其余东北地区仍由元朝太尉纳哈出控制,纳哈出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今辽宁省昌图金山堡以北辽河南岸一带),与明军对峙了十几年,多次拒绝明朝的招抚。1387年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发动第五次北伐,目标是攻占纳哈出的金山。经过多次战争,1387年10月,纳哈出投降蓝玉,明朝占领东北地区。镇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元廷退回草原后仍然继续忠效之。1371年明太祖派汤和等人领兵平定据有四川的明玉珍,并且劝降梁王未果。1381年12月,明军攻入云南,1382年梁王逃离昆明并自杀,随后明军攻克大理,明军平定云南地区。

朱元璋为了彻底扫除北元势力,于1388年5月命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北伐。明军横跨戈壁至捕鱼儿海(蒙古国贝尔湖)击溃元军,俘虏八万余人,元天元帝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走,但是幼子地保奴被明军擒住,至此北元国势大衰。1388年元天元帝及长子天保奴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北元不再使用年号及大元国号。

1399年,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吉尔吉斯部首领鬼力赤,否认爱猷识理达腊之子额勒伯克的宗主权,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额勒伯克之子坤帖木儿继位后也于1402年被鬼力赤杀死,明史称其改国号为蒙古,明朝称为鞑靼,北元亡。

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元朝的灭亡原因: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被朱元璋所灭。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

朱元璋为了彻底扫除北元势力,于1388年5月命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北伐。

明军横跨戈壁至捕鱼儿海(蒙古国贝尔湖)击溃元军,俘虏八万余人,元天元帝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走,但是幼子地保奴被明军擒住,至此北元国势大衰。1388年元天元帝及长子天保奴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北元不再使用年号及大元国号。?

扩展资料:

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历史影响

元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360余年的几个政权分立和割据的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这种大统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也为它以后五、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之同时,在地方推行了行省制,统管地方军事、行政、财政事务。

明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

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朝

百度百科-朱元璋

为什么元朝只存在98年就灭亡了?

元朝只存在了98年就灭亡,是三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个原因,是人口压力导致社会矛盾空前激烈。

据史书上记载,在元朝末年时,官方统计的人口是户数1400万,口数6300万。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因为汉唐盛世,官方统计的人口巅峰之际,也来从没有达到过这个数字。

最简单而言,西汉末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是1223万户,5959万口;东汉末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是923万户,5325万口;隋朝末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是890万户,4600万口;唐朝末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是960万户,5288万口。

其实,但从这个人口数字我们就能够明白,元朝末年的人口压力有多大。

大家知道,在古代百姓们生活几乎全靠种地,而在那个时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粮食的开发能力是有限的。换句话说,以当时的生产力,所能开发的土地是有限的,所能生产的粮食也是有限的,因此社会所能承载的总人口更是有限的。

在这种背景下,当整个社会的人口达到一定数量后,社会便再也无法继续欣欣向荣的发展,相反围绕社会资源的竞争,会让整个社会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少数有钱有势的人越来越有富裕,广大无钱无势的底层百姓越来越贫穷,由此他们对社会的不满自然是越演愈烈,甚至不惜起来反抗。

当然,单纯的人口压力,并不足以让元朝这样快速的走向崩盘。因为元末的人口,虽然远远超过汉唐盛世之时,但是宋元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显然也远远超过了汉唐,所以当时土地承载的人口,也远远超过汉唐盛世。

问题是,可偏偏不凑巧,在元朝末年时,北方竟然发生了大规模的天灾,由此便有了元朝快速灭亡的第二个原因:黄河决口导致广大百姓流离失所。

公元1344年,黄河决口了,黄河决口,让广阔的地区成为灾区,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饥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四处流动,后来这些饥民们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抱团取暖,由此形成众多体制之外的底层社会组织。

在这种背景下,弥勒教、白莲教、明教这些底层宗教,开始传播日益广泛。等传播到最后,打破万恶的旧世界,建立一个新时代,便成为了大家都坚信不疑的信念,由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当然,农民起义也不一定就一定会让元朝灭亡,所有,还有第三个让元朝快速灭亡的原因:元帝国上层社会的激烈内讧。

大家知道,元帝国是从游牧世界直接进入农耕地区的,所以它的贵族政治残留非常严重。在贵族政治下,帝国的皇权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围绕皇权的继承,什么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制,那是一点都不好使。

通常情况下,元朝皇帝死后,大家都是拉帮结派,打得一地狗血,才能争出个结果。对此,我们只需要看下元朝短短八十多年,几乎每个皇帝都是通过火并上位的就可以得知。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元朝末年时期,大元帝国以皇帝、太子(有皇后支持),分为两大阵营。

开始,这两大系力量,还只是明争暗斗,到了后来,那就是公开火并;甚至到了后期,各地起义已经是越演愈烈,元帝国内部还在相互火并,对此只需要看下丞相脱脱之死就能明白。

再后来,南方已经被朱元璋统一,元朝各大实力派,还在北方公开火并,皇帝、皇后、太子、拥兵大佬,那争得那是一地狗血,有些人甚至不惜和朱元璋合作,类似的行为,最终让元帝国走向了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38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