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墓又叫隋炀帝陵,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公元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死,萧皇后将杨广葬在江都宫流珠堂。后来,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改葬于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后将萧太后与其合葬。清嘉庆年间,经大学士阮元考证,认为隋炀帝陵在今槐二村,便为其立碑建石,绶隶书“隋炀帝陵”。2013年4月,在扬州市邗江区偶然发现隋炀帝杨广最后的藏地。
杨广墓由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陵冢等组成,整个帝陵形制独特、气势雄伟。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杨广墓在哪里
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杨广公元604年至公元618年在位,年号「 ”大业”,在位共14年。杨广之死从古至今未有争议,但杨广死后葬身何地却一直没有确定答案。 隋朝末年,国家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隋炀帝杨广又死于宇文化之手,所以杨广死后葬身的地方几乎没有人去看顾。渐渐荒废。唐天宝年间及唐末时,一度无法寻到杨广葬身之陵。甚至还有《炀帝陵》这一首诗哀叹此事。那么,杨广究竟葬在哪里了呢? 清嘉庆年间(1807年),曾有著名学者阮元对此做过调查,确定了隋炀帝陵冢,并且将他的陵墓重新修整竖了一个碑。史料对当时的情况记录了下来,嘉庆维扬志图,在雷塘之北画了一座墓碑,碑上刻有隋炀帝陵四个字,距离现在还不久,不应该迷失。于是问城中人,但是却没有人知道,嘉庆十二年,元径墓庐,偶然遇见一个老农,问故址。老农说陵现在还在,士人称它为皇墓墩,从这往北,走二里许。行到陵下,陵地大约还剩四五亩。陵土高七八尺,周围二三亩许,老农说,土下又隧道、铁门,西北向,年幼时掘土还能看见。这座陵就是现在江苏省扬州市北9公里槐泗镇雷塘乡槐二村炀帝陵,此地现在竖有一座北,此碑高1.6米,宽0.8米,厚0.12米。碑心刻着「 ”隋炀帝陵”四个字,右侧有「 ”大清嘉庆十二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右”。左侧有「 ”扬州知府伊秉绶题”。陵墓高大约5米,坟上杂草很多,墓旁还有种植的百余株刺槐,四周则是纵横交错的田地和渠道,陵区和陵寝附近,都用石条砌成,农田和陵区分界线很明显,整个陵墓保存的还是比较完整的。 这样一看,这个地方就是隋炀帝的陵墓所在地了,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 有学者对此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陕西省宝鸡市武功县西原罗家堡上坐南面北的一座陵冢,才是真正的隋炀帝之陵。这一批学者和专家指出杨广原先葬在吴公台,唐朝将江南平定之后又改葬到雷塘。后李渊称帝念及毕竟是表亲,杨广若是葬在江南,又于心不忍,于是命李世民将杨广迁到京师重地。最终将杨广葬在距离泰陵5公里的地方,即武功县西原的罗家堡,据说陵南曾有石人、石马等,甚至有士兵把守。但不久这些石刻又被迁到了陵的北边。 但是墓向为何朝北边,有的人说是因为杨广作恶多端,荒淫无道,所以杨坚的灵魂不让他见到阳光以此惩罚他。这个说法并不可信,但是有一个事实存在,武功县确实有一座炀帝陵,那么,这两个地方的陵冢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呢?一时难以确定,两个说法都需进一步考证。
此前公布的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像这样的中国帝王陵墓的谜团还有很多,在此我们为广大的网友盘点其中十大最着名的陵墓。
但秦始皇陵墓什么时候打开,是否打开,目前尚没有时间表。因为发掘后,从技术上来说,不能保证能保护好这些文物。特别是壁画、陶器、纸质、绢质、丝质等文物的保护现在还是难题。
另外,打开秦始皇陵也与我国“保护为主”的考古发掘政策不符。有关专家称,如今几乎没一个国家主动开掘帝陵。“尽量不主动发掘”的理念在20世纪中后期已成为国际共识。
诗人杜甫曾经在一首题为《重经昭陵》的诗中写道:“灵寝盘空曲,熊黑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着名工艺家阎立德、阎立本两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座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
根据考古工作者对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宫的局部探测,以及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通道和左右宫殿组成。
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但由于目前乾陵地宫尚未打开,一切还是谜团。
隋炀帝杨广简介(569年―618年),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14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
锐意尽失的隋炀帝晚年常引镜自照,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然而,当隋炀帝死的那天来临的时候,禁卫军哗变了,隋炀帝怕被杀头,便从身上解下一条绢带,递给禁卫军头领,让他把自己活活勒死了,死时年仅50岁。同时被处死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隋炀帝死后,肖皇后和宫人用床板做了三口小棺材,将其装硷,草草埋葬了。后来,江都太守陈核又把他改葬在江都城西的吴公台下,以后又移葬雷塘。
民间传说,因隋炀帝作恶多端,他葬在哪里,雷就轰到哪里。隋炀帝墓后来渐渐荒芜。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才被住在雷塘附近的扬州学者阮元发现,现陵前有阮元重修时所立的碑,碑上刻有当时的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授所书"隋炀帝陵"四个大字。
说法二:被叛军宇文化及所弑而终
南朝后主是在隋炀帝即位那年即604年死去的,当时,这位雄心勃勃的新皇帝赐给死去的陈后主一个贬称"炀",意思是说他一生贪图花天酒地而荒疏了政务。显然,他是在嘲弄这个亡国之君。但是,没想到,14年之后,隋炀帝自身,也被大家称为了“隋炀帝”。
大业十四年三月十一丙辰日(618年4月11日),隋炀帝于江都被叛军宇文化及所弑而终。隋炀帝死前,宇文化及煽动叛军将之包围,炀帝闻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逮获,炀帝说:“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为首邪?”化及命令封德彝宣布炀帝罪状。炀帝说:“卿乃士人,何为亦尔?”德彝一时惭愧退下。炀帝爱子赵王杲,才十二岁,在帝侧,号恸不已,叛军裴虔通将其斩杀,血溅御服。炀帝欲饮毒酒自尽,叛军文举等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享年五十岁。
隋江都太守陈棱找到炀帝灵柩,粗备天子仪卫,改葬于江都宫西吴公台下,当时牺牲的王公,皆埋葬在炀帝坟茔的两侧。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
虽然墓主身份已确定,但这座墓是否一定就是唐高祖李渊为隋炀帝所建?墓志对被认为是暴君的隋炀帝作何评价?还有很多谜团待解。
新闻发布会上,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介绍,去年底工地施工时就发现了少许古代碎砖,但因为建筑垃圾太多,难以开展考古工作。今年春节后,工地全面平整土地,考古队进场,通过勘探发现了两座砖室古墓。已经发掘的隋炀帝墓包括墓室、耳室和甬道,长8.2米,宽约5米,只能算中小规模的墓葬,当时并没想到这居然是座帝陵。
他说,隋炀帝陵历史上被盗过,加上以前民房就建在墓葬上方,因此墓顶遭到了破坏,在墓葬内,考古人员发现了铜铺首、玉腰带、铜钱和铁钉等十几件文物,数量虽少,但等级很高。
4只铜铺首不但鎏金,而且体积巨大,应该是用在棺椁上的。而玉腰带外面包金,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镶玉,这两类陪葬品并非普通官员可以享用,证明墓主身份非凡。不过,考古人员在墓葬中并未发现棺椁和骨骼的遗存,这也许与隋炀帝陵在历史上多次迁移有关。
证明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证据是墓志,上面清楚地写着“S故帝墓I”,墓志中“S大业十四年”正是隋炀帝被叛军缢死的公元618年,而“帝崩于扬州”“……于流珠堂”,清楚写明皇帝杨广死后萧后埋葬他的地点。正是根据这些内容,专家们认定墓主为隋炀帝。
史料记载,隋炀帝死后,最初由萧皇后将其葬在江都宫流珠堂,后大将陈棱感念其恩,将其葬在吴公台下。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以帝礼将其陵迁至雷塘。束家平在发布会上说:“隋炀帝在唐初改葬雷塘有明确记载,但现在墓地却在5公里外的曹庄被发现,其中的缘由还有待考古发掘去解决。这里究竟是不是吴公台,和江都宫、雷塘到底是什么关系,目前仍然是个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杨侑是谁
下一篇: 千金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