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徐荣是什么人被《三国演义》忽视的超级猛将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5 08:12:52

徐荣是什么人被《三国演义》忽视的超级猛将

你们知道徐荣是什么人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故意忽略的名将很多,其中便包括曾连续击败过曹操、孙坚两大盖世英雄的徐荣,而徐荣在演义当中正是被当做“酱油党”来塑造的。那么,徐荣到底有怎样传奇的经历?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徐荣,东汉末年玄菟郡(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市)人,一说为襄平郡(治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人,生年、家世、早年经历均不详。无论是玄菟还是襄平,都距离凉州数千里之遥,徐荣是如何投靠凉州军首领董卓的,由于正史没有记载,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根据笔者大胆推测,徐荣大约是黄巾之乱初期前往中原从军平乱,并加入到当时在冀州一带讨伐叛军的董卓麾下。

虽然史书对徐荣的记载非常简略,但从一些史实细节中进行分析,他在凉州军团中的地位似乎颇高,并且深得董卓的信任。可作证明的事例之一,便是董卓执政后,徐荣曾向他推荐自己的老乡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并得到主公的批准。当然,徐荣之所以受到董卓的器重,证明他必然有超出常人的能力,而接连击败两大盖世英雄-曹操、孙坚,便是最好的明证。

且说,董卓掌权后各种倒行逆施,由此把自己推上“国家公敌”的位置,引起朝野内外的愤慨。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州郡长官组建讨董联盟,并公推时任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兵分三路向洛阳进发。董卓闻讯后,迅速派猛将吕布等人进行抵御,结果以战败告终。董卓慑于联军的势力,最终竟做出焚烧洛阳的决定,并将都城迁往残破不堪的长安。

联军初战告捷后,理应继续向西进军,然而袁绍等人却因董卓的主力尚存,且拥有潼关、黄河之险,认为无力将他彻底击败。因此,袁绍、韩馥等人便决定另立宗室刘虞为皇帝(因后者拒绝而未果),并在酸枣城天天开Patry、喝大酒,但就是不肯再向前进军。当时,诸侯当中唯有曹操、孙坚不肯附和袁绍等人的举动,而是继续率军西进。

同年,曹操率本部兵马西进,准备进驻成皋,然后规划夺取洛阳的事宜,而好友张邈也派部将卫兹领兵支援。然而,当曹操率军刚刚抵达荥阳汴水边,便遭到徐荣的伏击。由于是仓促应战,加之众寡不敌,曹操被徐荣打得溃不成军,不仅将士死亡大半,连卫兹也战死沙场。当时,曹操和所乘的战马都被敌军射伤,险些被徐荣擒获,幸好有堂弟曹洪的拼死保护,才侥幸逃生。

(曹操)遂引兵西,将据成皋,张邈遣将卫兹分兵随之。进至荥阳汴水,遇卓将玄菟徐荣,与战,操兵败,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操,操不受。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操,夜遁去。见《三国志·卷一》。

曹操号称联军中最善用兵的诸侯,连他都惨败于董卓,其他诸侯自此更是不愿、不肯、不敢出兵。但自称“兵圣”孙武之后的孙坚偏偏不信邪,就在曹操战败后不久,便率领本部兵马向梁东城进发,准备在拿下这个据点后,然后再收复洛阳。但跟曹操的情况相似,孙坚的部队在梁东城附近遭到徐荣的伏击,经过一番恶战后,最终仅带领十余名骑兵突围,可谓狼狈至极,时在平二年(191年)二月。

好在孙坚并没有气馁,回去后整军再战,终于在阳人城打了一个“翻身仗”,并斩杀董卓麾下猛将华雄。经此一役,心生畏怯的凉州军团撤往长安,孙坚则成功地收复洛阳(“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以吕布为骑督......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见《三国志·卷四十六》)。

就在徐荣击败孙坚的第二年(192年),司徒王允与将军吕布合谋诛杀董卓,并招降凉州军将领胡轸、徐荣等人,随即联合执政。然而,由于王允迟迟不肯颁发赦罪诏书,导致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等人举兵反叛。王允闻讯后,匆忙派胡轸、徐荣出兵平叛,结果在新丰遭遇惨败,胡轸战败投敌,徐荣则战死沙场(详情见《后汉书·卷七十二》)。

以徐荣的能力、战绩而言,他本该被正式单独立传,只可惜他甘心附逆、执迷不悟,一门心思地替国贼董卓卖命,所以即使能力卓绝、战绩彪炳,却依然逃脱不掉被忽视、贬低的命运,这也是他人生选择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悲剧。

三国里的隐藏神将接连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孙坚


许多人都不太清楚徐荣是谁,又如何能够称得上神将二字?而一些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或许会嗤之一笑,想着一个被夏侯_几回合就斩于马下的三流武将,也能称得上神将?
不知是不是罗贯中对徐荣有什么偏见,以至于将他写的如此不堪。然而演义终究不是真实的历史,历史上的徐荣或许不够有名,但他的战绩,却绝对称得上三国时期的神级将领。
历史上关于徐荣的记载很少,资治通鉴中他的战绩只有两点,一是两破孙坚并生擒其太守并烹之。二是在荥阳汴水大败曹操,使一代枭雄曹操险些丧命。
当时十六路诸侯围攻董卓,其中最令董卓感到棘手的就只有孙坚这一支队伍。然而当孙坚的正规军遇上了带着散兵四处游掠的徐荣,其结局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江东猛虎孙坚竟然惨败,惨败是指他不仅是输给了兵力少于自己的徐荣,连自己的太守都被人活捉了去。
而孙坚在此败之后,转移阵地,却又被徐荣杀得屁滚尿流,狼狈不堪。尽管孙坚没有因此一蹶不振,日后东山再起,但这两次失败也成了他人生的污点。
曹操曾带领兵马追击董卓,在汴水遇到阻击的徐荣。据史学家推测,此时曹操的兵力仍是要高于徐荣的,然而结果却还是徐荣大破曹操,再次以少胜多。此战曹操险些丧命。
有些人习惯把徐荣当成三流武将以此来评价曹操、孙坚徒有虚名。可真实的判断应该是,在曹操、孙坚两位优秀将领的衬托下,愈发衬出徐荣的卓越军事才能。仅此两战,就可以说徐荣是三国里的神将。

三国有哪些看着不起眼的狠人?曾经重创曹操的是谁?

汉末三国的将领中,有三个人看似不起眼,也没什么名气,名不见经传,但是他们打仗都不含糊,这三个人中,有一个人重创了曹操,曹操死里逃生,差点没命了,还有一个人斩杀了蜀汉后期一位颇有实力的大将,损了蜀汉一位难得的将才。

这三个人,分别是谁呢?

第一位,徐荣。

徐荣是东汉末年的优秀将领,曾经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在《三国演义》里,徐荣是一个根本不入流的打酱油的小人物,是不几合被夏侯惇斩于马下的三流将领,但在史书记载中,徐荣是很厉害的,可以说是一位猛人。

曹操讨伐董卓的时候,大军开到荥阳,被身为董卓部将的徐荣击败,这一战,曹操败的很狼狈,吃尽了苦头,战马也没了,危急时刻,是曹操的堂弟曹洪将战马让给了曹操,曹操这才得以逃过一劫,差点就挂了。

当时,命悬一线,曹操还谦让说,曹洪兄弟,你把战马给我了,你怎么办?曹洪感慨激昂地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是,不能没有你啊!于是,曹洪步行保护曹操渡过汴水,这才脱险。

《三国志 曹洪传》记载: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徐荣,能将手下有那么多猛将的曹操打得一败涂地,可见徐荣的厉害,别忘了,曹操当时手下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厉害角色啊!

所以说,徐荣击败曹操,足以令他跻身三国一线大将的行列。

第二位,王双。

王双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蜀汉建兴六年(228)冬,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散关,攻打陈仓,后来因为粮草用尽退军。

魏国大将王双得知诸葛亮撤退,立即率军追击,双方展开激战,此战,王双硬拼蜀汉大军,最终丢了性命。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在演义中,王双是一个厉害角色,他身高九尺,虎背熊腰,使一口六十斤重的大刀,骑千里征宛马,能开两石铁胎弓,身上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 ,有万夫不当之勇。


诸葛亮率大军包围陈仓,郝昭坚守城池,诸葛亮久攻不下,王双率领援军赶到,双方对阵 ,王双表现非常骁勇,一战斩杀了蜀汉将领谢雄和龚起,又重创了张嶷。

后来,王双中了诸葛亮之计,追击魏延,但他大本营被蜀汉军队偷袭,陷入一片火海,慌乱中,王双措手不及,被突然出现的魏延一刀斩于马下,丢了性命。

王双虽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但是,败给诸葛亮,并不丢人,王双也是一位牛人了。

第三位,徐质。

徐质是魏军大将,曾任讨蜀护军,颇有战功,此人狠在什么地方?他斩杀了蜀汉大将张嶷。张嶷被封荡寇将军,很有实力,是死后被立庙祭祀的人物,但是,因为他当时重病在身,与徐质对阵时,在杀伤数人之后,被徐质杀死。

《三国志 张嶷传》记载:既到狄道,简悉率城中吏民出迎军。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陈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

徐质除了杀死张嶷之外,还多次随魏雍州刺史陈泰出征,抵挡姜维。

在演义中,徐质的兵器是一把开山大斧,司马懿对其评价很高。徐质击败过张翼、廖化,斩杀了张嶷。

在铁笼山时,徐质和姜维交手,输给了姜维,姜维一枪将其战马刺倒,徐质摔下马,被众军乱刀砍死。

徐质杀死了蜀汉大将张嶷,就这一项战绩,在当时足以鹤立鸡群。

徐荣是谁?竟排三国正史五大领兵统帅之首

统帅级别的将才,在三国时期可算是不多,能够真正带兵打好一场战,并且还能够成功守住,这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集结才有可能,若是没有一定的军事方面才能,是不可能统帅大军歼灭敌军。而在三国的历史上这五位大将,堪称是统帅级中的巅峰,他们的统帅能力毋庸置疑。

五、孙策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四、吕蒙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蒙疾发"(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三、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 *** 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通过研究发现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

二、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一、徐荣

徐荣曾近击败孙坚与曹操,而曹操当日虽非后来南征北战多年,战无不胜的魏武帝,但孙坚确实是令董卓惊惧的江东猛虎。徐荣能击败此二人,其军事实力是值得肯定的。事实上关东诸军,真正令董卓畏惧的也不过就是孙坚一支兵马罢了。不过徐荣毕竟不是董卓心腹,在董卓死后理所当然的选择了王允阵营,不幸战死,将星陨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47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