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小编来说说吴三桂的故事。
公元1673年,吴三桂自封为周王,彻底划清了与清廷的界限,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三藩之乱”。此次兵变,名号虽响,可是,吴三桂在史学界的“风评”却不是太好。以至于,直到今天只有小部分人称他为“英雄”,主流观点还是以“汉奸”称之。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吴三桂到底有多少兵马,他是如何一步步从“无名小卒”蜕变为“一方枭雄”的?
话说,在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接连攻破了大同和真定,使得明朝的政府岌岌可危。于是,在形势危急之下,崇祯帝朱由检只能飞檄封赏吴三桂为平西伯,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到了他一个人身上。彼时,李自成攻势凶猛,即便吴三桂短短数日抵达了玉田,可是,他还是收到了京城陷落的噩耗。
一切改变都发生的太突然了,崇祯帝的自缢、明廷的坍塌,无疑让吴三桂陷入到了手足无措的状态。当然,这种思虑是短暂的,因为,他很快就在李自成与多尔衮中做出了选择。据史书记载:吴三桂心中曾多次萌生投降李自成的想法,可是,最终在权衡两方的政治势力后,他还是选择了引清兵入关。
然而,关于吴三桂的这次抉择,史学界流传着多种说法:
一些学者认为,吴三桂投靠清廷应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他与陈圆圆的爱情佳话便是此论断的间接论据。
还有一些人认为,吴三桂投靠清军是为借刀杀人,即:以清兵之力击溃李自成,坐收渔翁之利。
其实,无论是出于哪种考虑,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平西伯降清了。
之后,投入清廷麾下的吴三桂越发骁勇,打败了李自成,助清廷获得了入关后的首次大捷。于是,清朝安定北京后,吴三桂被封为了平西王,其地位可见一斑。
虽然,逐渐获得了清帝的重用,但是,吴三桂的野心却从未湮灭。到了康熙元年,吴三桂因镇守云南大获全胜,被加封为平西亲王,始列三藩之一。之后的发展如史书记载的那般,吴三桂因势力膨胀,逐渐从清廷的“心腹”成为了清廷的“心腹大患”。
公元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同年,吴三桂自封为周王,发布反清檄文,“三藩之乱”就此开始。此时,单从实力角度分析,吴三桂的军事筹备显然已经达到了统领大军的条件。到了康熙十七年,他更是再次自封为大周皇帝,称帝之心昭然若揭。
虽然,当时的吴三桂命数已尽,但也做了五个月的皇帝,算是实现了他追随一生的夙愿。其实,没有一人可免于历史的侵袭,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吴三桂的子嗣。在史料的记载中,吴三桂仅有吴应熊和吴应麒两子,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吴应熊这号人物,相关史料亦对吴三桂的这个儿子着墨较多。
当初,清廷因吴三桂擒拿永历帝有功,将其封为了平西亲王。但是,随着吴三桂在云贵一带势力的崛起,多尔衮却坐不住了。为免其有朝一日与清廷为敌,多尔衮向皇太极献计联姻,将和硕公主嫁给了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虽是联姻,可皇太极的真实目的却是为了牵制吴三桂。
他将吴应熊封为和硕额驸后,又将其加封为了太子太保。而这一系列虚名和头衔,都不过是为了将吴应熊圈禁在京城做人质,以防吴三桂谋反。其实,吴三桂对身为长子的吴应熊自是宠爱,可是,在瞬息万变的政局前,他也只能做到将吴应熊一人接出京城。
相传,在反清前夕,吴三桂曾冒险派人入京救子,可是,为大局着想的吴应熊却甘愿留在京城做质子,掩盖父亲谋反的真相。当时,吴应熊将自己的长子吴世璠送出了城,并将康熙帝决意削藩的消息传给了吴三桂。从吴应熊此举来看,他早就做好了成为牺牲品的准备。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自立为王,宣布反清,康熙帝随即灭掉了吴应熊及其家眷。
然而,身为一代枭雄,吴三桂的一生自是打了不少得意胜仗。无论是与李自成大军对抗的石河大战,还是与清廷周旋的反清复明之战,无疑都彰显了其非同一般的军事实力。
可是,历史上真实的吴三桂究竟有多少兵马呢?
在相关史籍的记载中,吴三桂共有五十三个佐领,“四镇十营”的绿营兵。若仅以此推测,他最少应有几十万兵马,这还不算其私藏的府邸兵丁。这样庞大的兵力,加之前朝旧部人心所望,清帝虎视眈眈也属正常。当然,那时的清廷也知道吴三桂有如此兵力。
顺治十七年,清廷以赋税不足为由,勒令吴三桂削减兵马。于是,吴三桂见招拆招,直接去弱存强,培育出了一支仅有两万人的精兵队伍。之后,吴三桂为了试探康熙帝,主动请求撤掉藩王。这一撤不要紧,清帝与吴三桂之间的战火也一触即发。
于是,吴三桂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开启了与清廷对抗的八年。由今视之,量化吴三桂拥有的兵马或许更有研究价值。
我们不妨分析分析吴三桂在战争中的表现,他拥有的所谓精兵,都是赫赫有名的“关宁铁骑”。这支军队曾追随吴三桂引清入关,击垮了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还几度将清廷逼入绝境,让康熙帝损失了近五十万精兵。可以说,这支由袁崇焕带头操练的精兵队伍是无懈可击的,在明末之时,算是一支“奇军”了。
而它的最终覆灭,也只不过是因为统帅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罢了。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煤山(今景山)自缢。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只为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去,就怒发冲冠,拒降李自成,引清兵入关。结果清廷入主中原,奴役中华民族长达260余年,吴三桂也成为千古罪人。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有一年,吴三桂随祖父到苏州采购绸缎,闲暇时与苏州好友周仝游览太湖。二人正在茶馆品茶,忽见隔岸游艇上有一位妙龄女子翩翩起舞,歌声优美动听,吴三桂不觉怦然心动。他问周仝:“这是何方女子,声色超群,令人倾倒?”周仝道:“你有所不知,她叫陈圆圆,是苏州艺美戏班子的当红歌妓,名震江南。”
李自成见了陈圆圆非常惊愕,心想:“天下竟有这样的美人!”但他不敢有非分之想,先用好言好语安抚陈圆圆,并答应吴将军进京时定使他们团圆,然后挑选10名宫女照顾陈圆圆的起居饮食,从此把陈圆圆保护起来。
李自成农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李自成随即派要员携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缎千匹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并封吴三桂为侯。
吴三桂见了来使,深思良久。降清即汉奸,必落万世骂名;归顺李自成,虽说对皇帝不忠,但明朝已亡,还是归降李自成,共御外辱为上策。正在这时,吴三桂派往北京的密探回来了。他把探子叫到密室,询问北京城里的情况。密探说:“吴府被刘宗敏抄了!”
吴三桂说:“这不要紧,我回去后,他们自然会归还我。”吴三桂又问:“老太爷如何?”探子说:“老太爷被刘宗敏抓起来了!”吴三桂说:“这也不要紧,我回去后,他一定会放出来的。”接着他又追问了一句:“夫人陈圆圆怎么样?”密探哭丧着脸半天才说出:“大事不好,陈夫人被刘宗敏霸占了!”
吴三桂一听,二目圆睁,怒发冲冠,拔剑斩去案角,仰天大叫:“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不灭李贼,不杀刘宗敏,我誓不为人!”吴三桂咬牙切齿,一不做二不休,立斩来使,投降清廷,引清兵入关,很快攻下北京,将李自成农民军赶出北京城。
不久,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在山海关“杀来使,降清廷,引清兵入关”,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他欲杀陈圆圆,以解心头之恨。陈圆圆不动声色,大义凛然地说:“妾听说吴将军只所以拒降大王而归顺清廷,完全是因妾身被刘宗敏所辱,以致叛国投敌。大王杀我,我命不足惜,只怕吴将军誓与大王血战到底,对大王反而不利,还望大王三思而后行。”
扩展资料
吴三桂降清叛清,其家族两次遭到灭门。据清朝官方史书记载,“三藩之乱”后,清廷将吴三桂祖、孙“锉其尸骨、传示各省”;至于陈圆圆,则有投湖自尽、逃离、隐居等多种说法。有关吴三桂的历史记述到此为止,似乎吴三桂已满门灭绝,无后裔存世,在清朝的官吏史书及学者的著述中,也再找不到吴三桂及其亲属的信息。
有学着认为,不能简单的看待吴三桂为了陈圆圆叛国的事件。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但还是全军缟素为崇祯举哀。他的这一举动又补给自己一笔。吴三桂在投降李自成后,按说已经进行了一轮政治抉择。但戏剧性的是,又出现了刘宗敏抢劫陈圆圆的变数。李治亭认为,陈圆圆对于吴三桂决策的改变,同样不容被历史忽视。
学着还认为,讽刺吴三桂为了一个女人而投降清朝,实在是忽视了对待一个女人态度的背后,是面对两大阵营的政策问题。“反过来说,刘宗敏为了占有一个女人,不惜拷掠吴襄,而完全不顾及吴三桂,这不是自坏大事吗?陈圆圆与吴三桂对于农民军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所以刘宗敏占有圆圆,不能说只是一个女人的问题,恰恰相反,是一个重大策略的原则问题。”
清军入关又称清兵入关、满清入关、 清朝入关、入关战争,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
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在李自成占领京师时,在是否归顺大顺政权的问题上摇摆不定,然而最终因为爱妾陈圆圆向清朝投降 。他向清摄政王多尔衮“乞师”,而多尔衮在假意再三推辞下,终于同意了吴三桂的请求,进兵中原。
吴三桂当然不是因为陈圆圆被占才领清兵入关的。他领清兵入关的目的很复杂,最根本来说,是为了给自己寻找最好的出路。
吴三桂的人生历程很复杂,但是在他的人生前半程,他还是明朝的忠臣孝子。当年,他的父亲被围,他带领少数家丁就从重围中拼死救出父亲。这在以忠孝治国的明朝,是很出众的事情,预示着他前程一片光明。
果然,他在明朝阵营一路亨通。他最后做到辽东总兵的位置,他手下的关宁铁骑也是明朝硕果仅存的精锐部队之一。他受命镇守山海关,成为堵截满清入关的最后一道屏障。
在与满清对峙期间,满清通过祖大寿向他写信劝降,吴三桂都拒绝了。但是,他的拒绝并不坚决,给满清留下他可以争取的印象。
到了李自成逼进燕京的时候,崇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命令吴三桂放弃宁远勤王。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已经有了观望之心。他带领当地民众、官兵和家属五十万人,到燕京被李自成攻下,也没有到达燕京。
燕京被李自成攻下后,吴三桂来到永平。前有李自成的大军,后有满清的威逼,进退两难。这个时候,满清已经开始动员,准备入关争夺天下,对吴三桂连连写信劝降。吴三桂感觉投清不是最好选择,都拒绝了。
李自成当然也没有放过吴三桂这支力量。他派唐通来招降吴三桂,封吴三桂为侯,并带来犒赏三军的金银物品。吴三桂因此决定归顺李自成。
在这个阶段,吴三桂的选择都是无可厚非的。他和满清交战多年,仇恨很深。加上李自成朝代草创,他的这支劲旅举足轻重,自然会得到李自成的重用,在新朝代里会得到更多的权益。归顺李自成就成了吴三桂的最佳选择。
可是,在吴三桂进京途中,他得到了京城比饷大乱的消息。而且还波及了他的家庭。父亲全家被扣,自己的爱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霸占。他一怒之下,返回山海关,赶走唐通,重新竖起为君父报仇的大旗,与李自成为敌。
这个时候,吴三桂因为陈圆圆就反叛李自成,是说不过去的。最主要的是,他从李自成在京城的所作所为,感到这个朝代和他过去的明朝截然不同。这个朝代对过去的一切都在进行着清算,自己如果加入这个朝代,凶多吉少。因此,他才选择了叛逃。
吴三桂的叛逃直接带来的是李自成的武力镇压。吴三桂的军事实力远不及李自成,在这个情况下,他只得向满清求援。满清本已经开始准备入关,正好吴三桂来求援,双方一拍即合。在一片石大战中,李自成一败涂地,被迫放弃燕京逃回西安。
在这个时候,吴三桂还想打着借兵为先帝报仇的旗号,为自己找个台阶。可是满清根本不给他这个面子,逼他剃发投降。而南明刚开始也把他当成明朝的忠臣,和满清谈判的时候还幻想与他见面协商,最后大失所望。
这个时候,吴三桂已经露出了他的真实嘴脸。他就是一个拥兵自重的军阀。在乱世之中,他依靠自己手中的军队,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所谓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只是他为了掩盖自己卑劣的行径的一块遮羞布罢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64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