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末代皇帝溥仪有谥号吗古代皇帝都有谥号和庙号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7 03:34:30

末代皇帝溥仪有谥号吗古代皇帝都有谥号和庙号吗

末代皇帝溥仪有谥号吗?古代皇帝都有谥号和庙号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皇帝,时候基本上都会有一个谥号、庙号,谥号是一个人死后对他的总体评价,历史上基本上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和谥号,而只有极少数的皇帝没有,或者说没有多少人知道是什么,比如末代皇帝溥仪。溥仪是退位皇帝,然而他死的时候却已经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了,那个时候早已经没了这种庙号谥号的制度,溥仪也不再是皇帝,那他是不是就没有谥号庙号了呢?

大家都知道,皇帝是一份比较特殊的职业。在他们死后,后人除了会给他们上庙号之外,还会根据他们生前的功绩,给他们上一谥号。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周厉王、隋炀帝等,都是后来的皇帝给他们的评价,而这些毫无例外都是恶谥。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好的谥号,比如汉文帝、汉景帝等。而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去世后,爱新觉罗家族也给他上了一谥号,但却至今不被人们认可,这是为何?听小编给大家慢慢道来。

溥仪于1906年正月十四日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之子。原本皇帝轮不到他当,但是光绪皇帝没有子嗣,所以慈禧便在爱新觉罗家族的晚辈里相中了溥仪。光绪三十四年冬,光绪皇帝病重,慈禧便命人将溥仪接到皇宫抚养。光绪皇帝驾崩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宣统”。因为他当时仅有两岁,所以朝政由隆裕太后和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掌管。

但溥仪出生的不是时候,当时的清王朝已经日落西山。没几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便宣告正式灭亡。不过好在隆裕太后和逊清皇室还给溥仪争取了不错的退位条件,这也让他在紫禁城内无忧无虑的长大。按照袁世凯等人的计划,是打算把溥仪这位小皇帝在紫禁城内圈养一辈子。但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战乱不断。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倒戈入京,不仅软禁了贿选总统曹锟,而且还带兵包围了紫禁城。

冯玉祥不顾民国政府与逊清皇室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例》,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无家可归的溥仪,先是去父亲的醇亲王府住了两天,然后又去了天津的租界生活。在那里,溥仪天天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享受着别人对他的尊重和奉承,还妄图复国。后来日本人千方百计把他弄到了东北,还成立了“伪满洲国”,让他做傀儡皇帝。日本战败后,溥仪被苏军俘虏。后来经过劳动改造,他成为新中国的一位正式公民,政府还为他介绍了一个妻子李淑贤。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患尿毒症去世,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在台湾的爱新觉罗家族决定给溥仪上个庙号和谥号,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将溥仪的庙号定为“清宪宗”,而谥号则为“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长达23个字。但由于溥仪生前没做出半点功绩,且是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去世的。所以大家对于溥仪的这一谥号并不认同。

溥仪,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因为清亡后就是民国随后就是新中国,因此在官方溥仪是没有庙号和谥号的,但是其清朝皇族后人给他上有庙号和谥号。

溥仪1912年退位,1967死,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没有给溥仪上庙号和尊谥号。

1967年溥仪死后,爱新觉罗家族在台湾的后人给他上了庙号(宪宗)和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一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2004年,爱新觉罗家族后人又重新给溥仪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曰:恭宗;谥号曰:愍皇帝。

这些都属于家族私立,我国法律不承认但也不干涉。在历史界人们统一称呼宣统帝或者清废帝、逊帝、末代皇帝。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隋代以前,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

当时,一般君王死后会建专门的家庙祭祀,但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所以就会清除这些家庙,把君王移到太庙,一并祭祀。

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虽然没了家庙,但却永远立庙祭祀之意。不是特别重要的君王就不追加庙号了。

不过,隋代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不管重不重要基本都有庙号了。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人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关于“清废帝”这个“庙号”

一、“清废帝”算不算庙号?
当然不是庙号;
首先,没有谁具有给溥仪上庙号的资格,溥仪是在1967年去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会给一个皇帝上什么庙号的;而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据我对台湾资料所知,也没有任何官方的上庙号行为,盖因此乃封建王朝的习俗.而溥仪退位以后,清朝也没有过新的皇帝.

其次,废帝,本身就不满足庙号的习惯,一般而言,庙号是要带祖字宗字的

二、“清废帝”的称号谁给的?什么时候?
这似乎是民间一种习惯性的称呼,据我所知,鲁迅先生就曾经称呼过.
这一称呼,不应当出现在严谨的历史资料上,但是约定俗成.

三、是不是溥仪作为中国末代皇帝,在描述他的历史时语言表示方法有特殊的方式?
一般有如下几种称呼
溥仪
宣统帝
末代皇帝
恭宗愍皇帝(极少,极不常用)

溥仪为什么叫康德君王?为什么没有谥号?

因为溥仪做皇帝的时候,年号就是?康德?,所以溥仪又叫做康德君王。?康?是指康熙皇帝,康熙帝是清朝时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为百姓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德?是指光绪皇帝,光绪皇帝的谥号是?德宗?。溥仪是光绪的下一任皇帝,他的皇位是光绪传给他的。

?康德?取了最有作为皇帝名字中的其中的一个字,又取了先皇名字中的一个字。这是寄托了当时大家的愿望,希望溥仪能够继承先祖的遗愿,将大清王朝发扬光大。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他退位的时候还没有死。按照规定所有的皇帝只有在死了之后才能够追封谥号,因为谥号要概括这个皇帝一生的贡献以及他的德行。溥仪在退位的时候明显不满足这个条件,所以就没有起。

等到溥仪过世的时候,他后续已经没有皇上了。不过,当时还有一些爱新觉罗家的子嗣,他们觉得如果末代皇帝溥仪没有谥号的话,那是一件很不完美的事情。于是他们商议之后还是自己给溥仪取得一个谥号。

但是这个嗜好并没有通过官方的认证,也没有被记载在正史上。换句话说,这个谥号是不受到认可的。这些年来也没有人刻意去反驳过这个谥号,时间久了大家也就默认了。
其实,爱新觉罗家的后人不仅仅为溥仪起了谥号,还为溥仪起了庙号:宪宗。这说明在爱新觉罗后人的心目当中,依然认为溥仪是一个值得敬畏的好皇帝。

虽然他做了很多有损大清颜面、愧对列祖列宗的事情,但是他也是被迫无奈。自始至终溥仪就是一个悲情皇帝,或许是为了给溥仪保留一份最后的颜面,所以他的庙号给他的是认可和表扬。

年号 庙号 谥号 尊号 分别指什么 举几个例子 怎么区分?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皇帝的谥号是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得到的;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上谥,比如明崇祯帝的谥号.南明上的是“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清代定鼎中原后,追赠崇祯的谥号为“庄烈帝”.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一般由礼部(礼官)主持,在皇帝同意的情况下赐谥.
尊号一般很长,因为大臣们会尽量把好的词语都往皇帝身上加,尊号一般在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并不断加长.如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孝德应道皇帝”,宋太祖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太后相应的也有类似的号,名为徽号,如慈禧的徽号就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由于尊号太长,所以平民百姓很少称呼皇帝的尊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4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