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监,总是会引起人们的阵阵厌恶之情。但,早在1200多年前,有一位太监,他一切都为主子着想,跟随主人逃亡,跟随主人夺权,主人在落魄的时候仍然全力维护。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他就是有着“千古贤宦第一人”之称的高力士。提起高力士,很多故事都跟他有关,比如李白醉酒后,让高力士脱靴等。再比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也跟高力士有关。
高力士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太监,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高力士,原名冯元一。史书记载,冯元一不到10岁就阉割入宫,后被内官高延福收养为子,遂改名高力士。
高力士先是服侍武则天,后来协助唐玄宗登基有功,被封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高力士不但位极人臣,还被封为齐国公。作为唐玄宗的贴身太监,高力士把唐玄宗的生活起居安排的井井有条。
举个例子,唐玄宗在自己的寝宫旁的帷幕里放置了一张床,自己睡觉时,就让高力士睡在那里,以便随时差遣,“力士当上,我寝乃安。”高力士的受宠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生活琐事上细致小心,高力士还善于揣摩唐玄宗的心思,尤其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高力士的脾气也非常好,史书称他“然性和谨少过,善观时俯仰,不敢骄横,故天子终亲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恶也。”
意思是说高力士获得了皇帝信任,大臣们也不讨厌他,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难了。“安史之乱”后,高力士陪同唐玄宗回到长安,不过此时他的身份已经是太上皇了。
说是太上皇,其实也没啥权力,可高力士还是那个高力士,对唐玄宗依旧忠心耿耿。一次,李辅国带人包围了唐玄宗一行,这时高力士挺身而出,痛骂李辅国并让他给唐玄宗牵马。
高力士的这一举动,让唐玄宗感动不已,“如果没有你,我就成为乱兵刀下之鬼了!”后来,唐玄宗身边的人都被李辅国陷害,高力士则被流放。直到唐代宗登基,大赦天下,高力士才获悉唐玄宗已经去世了。
高力士悲痛不已,吐血而亡,“力士北望号恸,呕血而卒。代宗以其耆宿,保护先朝,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从高力士的生平来看,他配得上“千古贤宦第一人”的美誉。
太监作为皇上的代言人,有些人已经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像明朝的着名太监魏忠贤,在这位九千岁的掌控下,百姓们民不聊生,天灾不断。不过除了这些坏的太监,但历史上还是有很多好的太监的。本期民族文化,讲讲历史上的好太监。
1、高力士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唐潘州人(今高州市区),是中国唐代的着名宦官之一。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在唐玄宗管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宦之一,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死后墓穴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
高力士是大唐一代最有权谋的太监之一。父冯君衡因罪被“裂于冠冕,籍没其家”。因此,他幼年时即与母失散。圣历初,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将他阉了以后送入皇宫内。高力士从小聪慧,办事机敏,武则天女皇很喜欢他,命他在左右待奉。后因事触怒了武则天,被责打以后赶出宫去,由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姓高。高延福原为武三思家奴,与武三恩关系密切,高力士因此常出入武家。
一年后高力士得以再次入宫,隶属司宫台。“神龙革命”中他随机应变,择主而事,投靠李隆基,将主子武则天拉下马。后又出谋划策,助李隆基诛杀韦后和太平公主,终成唐明皇最忠实的心腹奴才。不过,高力士在创造唐朝“开元盛世”的过程中出过不少力,献过不少良策,这在中国历届太监中,算是出类拔荟的高人了。
忠心耿耿、才华横溢的高力士一生侍候过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个皇帝。一说他是孤儿,年幼无依,各处流浪,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名高力士。
高力士在宫中风风雨雨几十年,交结李隆基,成为其心腹,帮助玄宗登上帝位,尽心服侍明皇,又促成了杨玉环和唐玄宗这一段惊世骇俗的不伦爱情,至于李白唤高力士脱靴,使杨贵妃研墨的故事,更是大家烂熟的桥段了。
高力士在历史舞台上演出最精彩一出戏,是他一手撮合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旷世姻缘。是他成就了杨贵妃,也是他在马嵬坡缢死了杨贵妃。成也力士,败也力士。真是美人一笑媚千古,空留长恨在人间。
李白诗好,人人皆知,高力士亦能诗,这是高力士的一首“咏荠”: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高力士在诗中自喻为荠,相当贴切:他在长安很高贵,而在流放地巫州却无人理睬,即便如此,他的忠心有如荠菜那样“气味终不改”,他的心时时向着玄宗、肃宗和大唐的天下。所以,他的死也相当壮烈:“高力士遇赦还,至郎州,闻上皇崩,号恸,呕血而卒。”是说高力士听到玄宗死亡的消息后,恸哭不已,绝食七天,最后呕血而亡。
一直有流传说,唐朝后期宦官权力极大,甚至还能废立皇帝,但是终究这只是网络谣言;现在来看看唐朝历史上的八位权势滔天大太监都有谁,究竟能不能做到废立皇帝的地步。
TOP、8 王守澄
王守澄是唐末时期的太监,活跃于宪、穆、敬、文四朝,曾三度参与皇帝的废立,在朝中掌权达十五年之久;期间公然收受贿赂,擅自卖官鬻爵,由郑注居中牵线,位于善和里的郑注宅邸终年门庭若市,人潮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一个叫王涯的靠贿赂成了宰相,当时的唐朝究竟腐败成什么样了,可想而知。
但是唐文宗不甘于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那样受宦官摆布,于是立志除掉王守澄;在唐文宗不懈努力下,终于先是瓦解宦官集团内部的分裂,终因失势而被酖杀。
TOP、7 俱文珍
唐德宗时期俱文珍便掌握了军权,加上皇帝的信任,后来成了宦官首领,一些握有兵权的宦官都依附于他。因为反对唐顺宗新政,于是联合一些反对革新的大臣和其他宦官,逼迫唐顺宗让位给太子李纯;俱文珍携拥立首功,官至右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
但是因为俱文珍太过嚣张跋扈,擅杀东川节度使李康,并与另一位神策军护军中尉不合,激起众怒,宫中的宦官亦群起攻之,因此而失宠;因惧怕宪宗联合其他宦官大臣对其下手,自愿离宫,最后因病而死。
TOP、6 程元振
程元振曾与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为帝,是为唐代宗,而程元振因此官至骠骑将军,并掌握了部分禁军;后来又准备把李辅国的权力也拿过来,于是就让唐代宗下令罢免了李辅国所有官职,后来又派人刺杀了李辅国;此时的程元振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废立皇帝也不是难事。
但是天不遂人愿,不久吐蕃趁安史之乱攻占河陇地区,程元振知情不报,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入侵;吐蕃军队一直攻到了奉天,兵锋直指长安。在郭子仪平定吐蕃之乱后,程元振又准备发动政变,但是经此大难,实力大不如以往,被发现后很快就被罢官流放,后被仇家所杀。
TOP、5 田令孜
田令孜最开始只是一个小马坊使,但是因为和未来的唐僖宗李儇玩的很好,在李儇登基为帝后,当然不会忘了田令孜这个玩的好的心腹太监了,屡次提升他至左神策军中尉、左监门卫大将军;但是田令孜这人掌权后就开始恃宠横暴,把持大权,无所不为。
后来黄巢起义军进逼长安时,他挟持唐僖宗逃往四川,到成都后,继续为非作歹,暗杀了敢于直言上谏的左拾遗孟昭图,袭杀曾在镇压黄巢起义中立了功的宦官曹知懿部。唐僖宗死后唐昭宗继位,田令孜引义子王建对抗朝廷,但是王建只想割据西川,王建进入成都后,把田令孜关禁在碧鸡坊,后被王建杀害。
TOP、4 高力士
高力士据说是冼夫人第六代孙。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后来因岭南流人谋反案年幼被阉割成了太监,武则天曾嘉赏其聪慧机敏,年幼仪美,让他在身边供奉,但是不久后就被赶出了宫;后幸好被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后一直陪伴在李隆基身边。
唐玄宗统治期间,高力士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得知李隆基死后,高力士也吐血而死,后陪葬于泰陵。
TOP、3 鱼朝恩
鱼朝恩是于唐玄宗时入宫当太监。安史之乱发生后,随唐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统率神策军。鱼朝恩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宦官的实力,为唐朝中、晚期的宦官专权局面埋下了伏笔。
但是在公元770年,宰相元载密奏请杀鱼朝恩,并以重金贿赂鱼朝恩亲信周皓、皇甫温二人,暗中观察此人。而代宗也有心除掉鱼朝恩了,于是在寒食节皇宫举行宴会之后,鱼朝恩回家之际,代宗叫他留下来讨论事项。等鱼朝恩一到,代宗便责难他图谋不轨,鱼朝恩为自己辩护,此时周皓与左右将之擒获,缢杀之。
TOP、2 李辅国
李辅国是唐朝中期权宦,也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据说长得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唐肃宗即位后,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名为辅国。
之后又阻止了张皇后废唐肃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的企图,保护了太子李豫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虽然唐代宗是李辅国极力拥立的,但是唐代宗对这位从龙之臣似乎并没什么好感;唐代宗表面优待辅国,尊之为“尚父”,但是私底下却不断消减李辅国的权势,直至彻底架空后将其罢职,并命人将李辅国刺杀了。
TOP、1 仇士良
仇士良起初在宪宗、文宗时任内外五坊使,后升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甘露事变后,加特进、右骁卫大将军。他乘皇帝昏庸、朋党相争之机,玩弄权术,稳步高升,从一个侍侯太子的一般太监,历任监军、内外五坊使、左神策军中尉、骠骑大将军、观军容使兼统左右军、知内侍省事等要职,封楚国公。
仇士良檀权揽政20余年,一贯欺上瞒下,排斥异己,横行不法,贪酷残暴,先后杀二王、一妃、四宰相,使当时朝政变得更加昏暗和混乱。有《内侍省监楚国公仇士良神道碑》,载其曾被赐上柱国、进封南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次年因被检举家藏武器,下诏削官爵,籍没其家。
这就是终唐一朝权势最庞大的八个太监,其实唐朝的太监权力远远没有如此强大,荣辱兴衰都在皇帝一念之间,比之东汉末年的十常侍都要差得远,比起外戚集团危害性相对都要小得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1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徐庶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