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在这九个阿哥中,又分为了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八爷党/十四爷党。对于这些阿哥们来说,皇位的诱惑力是很大的,为此不惜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
那么,这些本来有希望的阿哥们,都是如何被淘汰出局的,最终的胜利者为什么是老四胤禛?
大爷党
大阿哥胤禔出身不太好,但他占了一个优势,那就是他是老大。另外他与大学士明珠有亲缘关系,要知道明珠在康熙朝是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想来明珠肯定是要支持他的。
不过胤禔在康熙废掉太子后,竟然向康熙进言,要求杀死允礽。这让康熙大为不满,认为允禔有结党的打算,不顾手足之情,天理不容。
这还不算,后来三阿哥允祉告发允禔用魇术废太子事,康熙皇帝对允禔所作所为极为气愤,直斥其为“乱臣贼子”,直接把他幽禁了起来,彻底失去了机会。
太子党
胤礽是清朝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不过可能是时间太久了,康熙与胤礽也没有躲开这对复杂的关系旋涡。康熙本意是培养接班人,但久而久之,太子权势的增长侵犯和威胁了皇权。自然地,太子与诸皇子之间的矛盾也会愈演愈烈。
太子就在这样的政治旋涡中,被康熙一废再废,最终被禁锢,虽然仍有大臣建议,但康熙最终没有选择他。
三爷党
如果说老三一点都没有这个心思不太对,但他势力确实不大。他与众阿哥不太一样,他喜欢舞文弄墨,周围都是些文人,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基本上不太可能。
八爷党/十四爷党
从牌面上看,八爷党毫无疑问是势力最大的,即便后来因为“海东青事件”,八爷党转为十四爷党,转而支持胤禵,也算是最有希望的。
八爷党中,核心是老八胤禩。他的能力非常突出,天资聪颖,文武兼。他人缘非常好,与众多王公朝臣亦相交甚厚。但也或许是这样,尤其是在康熙废掉太子后,使得康熙对此非常敏感,尤其是朝中一众大臣竟然联名举荐胤禩为太子。这大大的出乎康熙意料之外,在康熙看来,胤禩的势力蔓延到了朝堂之上,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压死老八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在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巡视热河,老八本来要同行的,结果因为生母生母良妃的忌辰,未随同前往。所以他便让太监替他请安,还顺带着给康熙带去了海东青,不过康熙看到的时候,海东青已经是濒死状态了,这让康熙大为震怒,认为老八诅咒他死,还扬言要与老八断绝父子关系,这直接宣布了老八的命运。
十四阿哥胤禵,他其实还是挺让人捉摸不透的,他和后来的雍正是亲兄弟,却属于八爷党的一员。
从老八的失败经验看,人多未必是好事。他也是老四的最大竞争者,因为在康熙晚年,他突然受到重视,还任用胤禵做为西征统帅。这在很多人看来,其实康熙是准备传给他的。但是也有人提出了异议,康熙是了解自己病情的,如果真的想让老十四接班的话,那么这个时候让他出征,明摆着会失去先机。
如果康熙在还好说,他死后,说不定朝堂会乱成什么样,接班人不在身边,其实这是一个最大的劣势。
关于这个,也成为了最大的谜团,不过随着阿哥们一个个退出政治舞台,老四成为最大的赢家。
康熙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智擒鳌拜、平定三藩、驱逐沙俄、破准噶尔,他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康熙大帝一生风光无限,晚年却迎来了一生中最大的败笔,那就是发生了“九子夺嫡”,由于过早确立太子之位,康熙皇帝又屡次将其废黜,导致其皇子各自心怀鬼胎,明争暗斗,甚至互相残杀。
“九子夺嫡”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四阿哥胤?上位,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对于雍正皇帝帝位合法性的质疑,历来争论不断,不过对于那些质疑之声,笔者认为都是无稽之谈,雍正皇帝继承皇位合情合法,之所以受到诬陷,还是和皇子们之间惨烈的竞争有关,还有就是清朝一些无骨气、无节操的文人搬弄是非,诋毁雍正帝。
言归正题,九子夺嫡之时,康熙皇帝共有24个儿子,其中参与帝位争夺的有9人,分别是:大阿哥胤?、二阿哥胤?、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八阿哥胤?、九阿哥胤?、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他们拉帮结派,形成了三股势力,即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康熙帝最终将皇位传给了四阿哥胤?,水落石出,其他人的命运也就各不相同。
长子胤?(t)
胤?虽是皇长子,但因为是庶出,早早就失去了皇位争夺的资格,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时,胤?立下了不小的战功,他若能安安分分,日后必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他不甘心,心想只要把太子拉下马,自己或许还有机会,于是使出昏招,找来喇嘛用魇镇(一种巫术)谋害太子胤?,胤?被废时,胤?借机落井下石,但使用魇镇之事被告发,被康熙皇帝囚禁至死。
太子胤?(rng)
胤?是康熙次子,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赫舍里氏和康熙皇帝恩爱有加,但生下胤?后不久便去世,康熙皇帝把对赫舍里皇后的爱转嫁到次子胤?身上,以至于早早就把他立为太子,康熙皇帝的溺爱,导致胤?人格分裂,形成了暴戾的性格,太子飞扬跋扈、拉帮结派,被康熙皇帝两立两废,最终被囚禁起来,雍正二年,胤?病死在紫禁城咸安宫内。
三子胤祉(zh)
胤祉是众皇子比较有才华的一位,他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善于齐射,可谓是能文能武,备受康熙皇帝喜爱。胤祉是唯一一位和太子胤?有来往的皇子,也正因此,更加增加了康熙对他的好感,太子两立两废,他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被封为硕诚亲王。
因和太子来往过于密切,雍正继位后,将其派去给康熙守陵,胤(允)祉私下发牢骚被雍正帝知道,不仅被夺去爵位,还被幽禁起来,雍正十年病逝于景山幽禁地。
八子胤?(s)
太子第二次被废之后,老八成为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也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除了众多朝臣,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他的支持者,八阿哥善于团结朝臣,被称赞为“八贤王”。但老八私下拉拢朝臣之事,康熙皇帝很是反感,一度削其爵位,不过已经是自己的儿子,也没有犯太严重的错,康熙后来还是下令恢复了老八的爵位。
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寇,作为夺嫡的失败者,只能任人摆布,雍正登基后虽然重用他,而且封他为廉亲王,但胤?不知悔改,私下小动作不断,雍正最终忍无可忍,下令削其王爵,并圈禁起来,还为他改名“阿其那”(满语中“狗”的意思),雍正四年,胤?死于监所之中。
九子胤?(tng)
胤?是八爷党,他的特点是喜欢发明、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很高的文字天赋,对外国语言也很有研究,但因全力支持老八,招致老四记恨,雍正登基后,胤?开始连遭厄运。雍正元年被派去西宁驻扎,雍正三年被革去爵位,雍正四年被革去“黄带子”(权利与皇族的象征)、削除宗籍,还被定了二十八条罪状,雍正令其改名“塞思黑”(满语中“猪”的意思),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十子胤():
老十胤也是八阿哥的支持者,注定其没有好下场,雍正二年被圈禁革爵,也曾被派去守灵,但并没有被害死,乾隆二年被释放,还被授予辅国公,乾隆六年病死。相对于其他八爷党,胤算是幸运的,他比雍正活的时间还长,虽然站在老八一方,但他是个十足的“有心无脑”之人,而且粗犷笨拙,也许当年就是一拍脑袋站的队,对雍正完全没有威胁。
十三子胤祥
胤祥也是个文武全才,年少时深受康熙皇帝宠爱,还曾被派去泰山“代父祭天”。但由于参与党争,而且是站在四阿哥一边,受到其他阿哥排挤,尤其是康熙皇帝废太子时,胤祥受到牵连,十余年都没有翻身。
胤祥与雍亲王胤?关系最亲密,雍正登基后,其他阿哥的名字都改成了“允*”,只有十三阿哥胤祥不用避胤?讳,继续使用原名,雍正还加封其为怡亲王,十三阿哥为雍正朝鞠躬尽瘁,雍正八年因病去世,乾隆年间又加封其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十四子胤?(t)
允?原名胤祯,他是众皇子中最能打仗的一个,战功赫赫,民间甚至传言,康熙去世前留下遗诏是“传位十四子”,后来被胤?篡改遗诏,改成“传位于四子”,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不过可以看出有人对十四阿哥继承皇位报以期待。
十四阿哥也算得上是“八爷党”,因曾经替八阿哥开罪,惹得康熙皇帝大怒,甚至要砍了他脑袋,不过也正是因此,他后来深受康熙青睐,八阿哥失利后,八爷党还力推他参与皇位竞争,不过最终还是没能如愿。
由于胤?战功赫赫,又手握兵权,雍正继位后,将其列为打击对象,派他去守皇陵,后来又改成圈禁,不过胤?也很幸运,他不仅活了下来,还很长寿,直到乾隆二十年才去世,而且乾隆即位后,就恢复了他的自由之身。
八阿哥胤禩能力不差,但最终在九子夺嫡中一败涂地,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这两方面决定他必败无疑。
做臣子越位,不是好臣。八阿哥做人比较谦虚,会联络人。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发动官僚推举自己当储君,形成了强大八王党。八王党的实力太强,威胁到了康熙的皇位安全。
康熙废太子不久,又想复立太子,他找来大臣李光地,向李光地透露了复立太子的意思,希望李光地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群臣。
康熙召见李光地后,就在朝会时对大臣们说,他要按照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的办法,民主选举接班人。之后就美美的等着大臣推举太子复立。可是到了选举那一天,大臣们把选举结果拿出来了,不是太子,清一色全选八阿哥胤禩。
这时候的康熙会怎么想?大臣们都唯八阿哥胤禩的马首是瞻,不把我这个皇帝当回事儿。现在就这样,将来要是当了皇储,还不得早早的把我的皇位抢走。真是那样,我就惨了,说不定他会想法害死我。有了这样的想法,你说康熙会怎么做?康熙是个有抱负的君主,他还有很多事儿要做,不愿意早早放弃皇权。他要保住自己的皇位,就必须打掉越位的臣子胤禩。
站的高度不够,不是好君。康熙朝战争较多,费用较大,致使国库亏空,一些王公大臣从国库借钱不还,康熙很是生气,于是派八阿哥胤禩催缴欠款。胤禩知道这是一个得罪人的活,于是百般推脱,并推荐四阿哥胤禛。四阿哥接受任务,态度完全不同,他没有接受别人的劝阻,也没有以不在京城为借口来推脱,而是很痛快就接受了任务。
比较八阿哥胤祀和四阿哥胤祯的行为,我们不难看出,胤禛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考虑事儿,而胤禩是站在个人的角度考虑事儿。国家需要你得罪人,爱新觉罗家族需要你得罪人,你做了就是国家的功臣,不做就是国家的罪人。一个站在国家高度考虑问题的人,和一个站在个人高度考虑问题的人,哪个更适合当一国之君,答案是非常清楚的。
胤禩能力不差,这一点连雍正都承认。但是胤禩最突出的能力是联络人,不是做国君的能力。做国君的能力,他比四阿哥胤禛差很多。这一点,才是康熙选雍正接班的真正原因。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少年时期斗鳌拜,从他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政权,从此为康乾盛世局面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康熙帝是一位十分英明的君主,处理政务能力更是不容小觑。但却也有他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晚年的?九子夺嫡?,他那九个儿子把他弄得心神不宁,康熙帝因此更是忧心忡忡。
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可谓是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了,这段历史更是被很多影视作品给拍了出来,虽然有些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我想其中的勾心斗角也不过如此。康熙皇帝一生中
共生育了35位皇子,但是最终能够顺利长大成人的也仅仅只有24位。而历史上参与到?九子夺嫡?大战之中的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
我想这几个皇子我们在影视剧中也对其有多多少少的了解了。在?九子夺嫡?的激烈争斗下,结局大家肯定也很清楚,最后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大清王朝的帝王,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在四阿哥坐上皇帝的宝座后,除了先前支持他的十三阿哥外,其他的皇子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然而今天,我们关注的并不是这九人的命运,而是那些没有加入到夺嫡大战中的皇子,他们又是怎样的结局呢?让我们一起一个一个地看看吧。
首先从五阿哥胤祺说起,他为了明哲保身就没有加入到九子夺嫡的队列中,做自己的王爷又有什么不好的呢?逍遥又自在。其实,这和他的性情也有很大的关系,他性情温和,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对对待别人,这样的人肯本就无法加入到夺嫡这样残忍的战场中。我想这一点他心里也很清楚,所以五阿哥胤祺始终都只是一位旁观者。
六阿哥胤祚,六岁就夭折了。
七阿哥胤佑,本来很受康熙帝的喜爱,但因做错了事让康熙帝对其大失所望。面对空着的储君之位,七阿哥也很心动,其实他也想去争夺,但自身实力却不允许。他的母亲并不受宠,身后的也没什么势力,最关键的是七阿哥还身患残疾,所以最终也没参与到九子夺嫡之中。后来雍正继位后,念其为人本分,尽职尽责,将其封为和硕亲王。
十一阿哥胤禌在12岁也就夭折了。
接下来说说十二阿哥胤祹,他是康熙最长寿的皇子,终年七十八岁。当初在九子夺嫡之时,他却选择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的事,这离不开当时苏麻喇姑对他的谆谆教导。苏麻喇姑对其细心照料,悉心教导,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皇子,也不想卷入到九子夺嫡的战场中。后来一直到乾隆继位后,他被封为履亲王,子孙满堂,得以善终。
十五阿哥胤禑,虽没有参与到九子夺嫡之中,但是却与十四阿哥关系较近,因此在心中是偏袒十四阿哥的。也正因此,在雍正继位后让他去看守陵墓,虽然保住了性命但结局并不太好。
十六阿哥胤禄很受雍正皇帝的喜爱。当初民间传说的是胤禄装聋作哑,从不参与朝廷的纷争,是一个十足的潇洒公子。
十七阿哥胤礼相必大家也都熟悉,他就是甄嬛传中的果郡王。他深受雍正皇帝的喜爱,一继位就封他为果郡王后进封亲王。
十八阿哥胤衸,十九阿哥胤禝也都早年夭折。
剩下的二十阿哥胤祎,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二十三阿哥胤祁,二十四阿哥胤秘,他们在九子夺嫡的时候年纪都还太小,对于这些权力可能也不懂,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和自己的兄长竞争。所以,最终也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没有像那些参与夺嫡却失败的阿哥结局悲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