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没有根基势单力薄是如何控制朝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汉朝前期的诸吕之乱是在朝廷重臣和刘姓诸王结成同盟,最后得以彻底铲除诸吕,在赢了吕氏以后,朝中吕姓血统的皇帝自然是不能再当皇帝了,所以只能从太祖直系里面挑出来一个能力合适的来当大汉朝的皇帝,最后大臣们和刘姓诸王商量出来的一个结果就是让远在代地的刘恒当这个皇帝,史书上面记载的原则刘恒的原因是“宽厚仁慈”,但是实际上,朝中大臣的想法是找一个能够控制的人来当这个皇帝,选择皇帝“宽厚仁慈”不是重点也不是皇帝选择的标准,而能力卓越才是。所以刘恒在当皇帝早期并没有对朝臣有很好的控制,这也成为了刘恒当皇帝早期的政局特点。刘恒因为远在代地,在朝廷当中没有根基,势单力薄。
我们都知道,刘恒是大汉帝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的开创者,那是容易被控制的刘恒,是怎么控制控制好朝臣的呢?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皇帝,只要能控制的好军队,朝中的政治局面就已经被自己控制了一半了,刘恒在当了皇帝以后,主要的着眼点是解决三个点的问题,一个是军队的控制问题,一个是和朝中诸位臣工的关系,还有一个是理清和诸侯王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军权问题,刘恒在当了皇帝以后,迅速采取行动把军权牢牢的把控在自己的手里。史书上面是这样记载的,在当上皇帝的当天晚上就直接让自己从藩国带过来的张武和宋常接管了长安的中央卫戎部队,汉朝的中央卫戎部队南北军。在吕后当权的时候,就是将长安的南北两军让自己的两个弟弟接管了这两只部队,而且吕后还特意交代自己死后不管是谁命令都不能交出手上的军队,这样即使在自己死过,也可以保证吕氏家族的安全,但是吕后的这两个家族在吕后死后就直接在重臣的命令下交出了军权,这也直接导致了吕氏政权在重臣诸王的打击下快速覆灭。刘恒在让自己的亲信接管军权,等于即使牢牢的抓住了军权。
第二个就是汉朝中央政府的朝臣,刘恒当了皇帝以后,慢慢的将自己在藩国的重臣都提拔到中央的政府机构,让他们做机构的负责人,而且还提拔了一个河南守成为九卿,这样算下九卿当中有7个就是汉文帝直接掌控的,换句话就是汉文帝可以直接掌控中央政府。当然汉文帝也不是一个劲的往中央政府安插自己的人,对拥立自己的中央朝臣,让他们“尊而无权”,比如周勃,陈平都是这样,这样既不会让元老重臣们有什么不满的情绪,当然能当上重臣的一个个都是人精,他们当然明白汉文帝什么想法,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对于自己的那些诸侯王兄弟叔叔们,也是先拉再打,先说拉,对诸侯王吕后当政的时候,诸侯王有很多都被吕后剥夺过土地,所以在刘恒当政的时候将这些土地都归还他们的同时,还给这些诸侯王增加土地封赏。再说打,对那些只要是有一点反抗自己对抗中央政府想要反叛的诸侯王,发现苗头,直接打压。
这样汉文帝直接从三个方便牢牢地控制了中央政府。可以收汉文帝是一个很优秀的政治家。
刘恒之所以可以成为皇帝,主要是因为他的母亲薄姬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并不得宠,所以刘邦去世以后,吕后并没有为难他们母子,让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生活。等到朝中的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以后,朝中的大臣由于需要迎立新的皇帝,所以他们就将刘恒接到京城里面,让他当上了皇帝。
刘恒的母亲是刘邦的妃子薄姬,由于薄姬在嫁给刘邦之前曾经是魏王豹的妃子,所以她嫁给刘邦以后并不受宠。薄姬的长相也并不出众,虽然她后来生下了刘恒,但是刘邦却从来都没有关心过他们母子。可是他们也因祸得福,在刘邦去世以后得以回到封地去生活。因为吕后并不嫉妒他们母子,认为他们并没有对自己造成任何威胁。
吕后在丈夫刘邦去世以后,将皇宫里面的其他女人全部都锁到了宫殿里面不让他们出去,也不让他们跟自己的孩子相聚。吕后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刘邦活着的时候冷落了她,使得她的内心非常的难受,所以她才会去报复刘邦的这些姬妾们。
刘恒不仅跟他的母亲一样从来不在皇宫里面惹是生非,而且他平时不喜欢跟别人说话,而他这么做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可是别人也因此认为刘恒是一个智力比较低下的人。等到吕后去世以后,朝中的大臣将吕后的家人全部杀死,他们在这个时候需要立一位新的刘姓诸侯王为皇帝,而那个时候刘姓诸侯王已经被吕后残害的只剩下四五个人了。大臣们认为刘恒的智力比较低,如果将他立为皇帝的话,他一定会比较听话。刘恒和他的母亲正是靠着低调和隐忍才躲过了吕后的迫害,又成功掌握了政权。
后元七年(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享年四十七岁。群臣上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葬于霸陵。汉文帝在位23年,励精图治,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开启了“文景之治” 的发端。
刘恒是刘邦第四子,起初封为代王。在封地这十几年他就与民休息,发展生产,名声在外。他的母亲薄姬原为魏王魏豹妾,刘邦见她还有点姿色,就纳入了后宫,但是对她也好不到哪里去。
刘邦死后,长子刘盈继位就是汉惠帝。可是我们都知道大权掌握在了吕后的手里,她也是第一位后宫干政的人。吕后执政这么多年为非作歹,对刘姓子孙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很不得人心。
所以吕后死了以后,刘肥的几个儿子以及陈平等人联合起来发动了诛吕战争,一举消灭了吕氏家族的势力,还废了吕后立的小皇帝。
可是这个时候陈平以及周勃等人却拥立代王做了皇帝。毕竟刘恒没有任何根基,也没有外戚势力,所以远比刘肥的儿子刘璋、刘襄等人要好很多。?
于是前180年,代王刘恒登基为帝,也就是汉文帝。因为得到皇位不易,于是刘恒登基后派自己的心腹守卫皇宫、京城,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时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除了保留旧有的诸侯王之外,汉文帝又立了一批新的诸侯王。
由于皇位继承中分配不均,济北王造反,三年后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这也是刘姓子孙武装反抗朝廷的第一次。
文帝以秦亡为鉴,在位时奉行黄老“无为而治”,采取的是休养生息的政策,对社会的稳定和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但是他并没有削藩,以至于后来接班的汉景帝以及汉武帝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甚至在汉景帝时期引发了七国之乱。
不过整体上来说,汉文帝采取的政策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开启了“文景之治” 的发端。
公元前154年,刘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是以汉景帝意欲削弱汉初封下的诸侯国的实力为起因的一次叛乱。楚汉之乱,刘邦为获得更大的权力,击败项羽,册立了几个拥有强大军队的将军,被称为“异族之君”。西汉建国后,刘邦在剿灭异族贵族的同时,也相继册封自己的嫡系子孙为王,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被册封的诸侯,拥有极大的权势,他们可以征税,可以铸钱,也可以免去丞相、太傅(太傅)之外的任何官员。之后,他们的力量不断壮大,对统一国家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晁错见形势危急,提议“削藩”,对汉景帝说:“象刘濞这样的藩王,无论削还是不削,都要造反,越快越好。景帝同意,废除了几个郡县,由朝廷直接管理。
吴王刘濞迅速勾结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六国,于公元154年,以“请降朝野,以肃清君权)为名,发动了起义。吴楚七国的混乱,由此而来。景帝上当,杀死了晁错后,又派遣使者,让刘濞撤走军队,刘濞拒抗,而景帝心知此事,便下令太尉周亚夫率领大军镇压叛乱。七大帝国的反叛大军,没有一场大战,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刘濞最终被斩首,带到了汉军中。
七年叛乱平息之后,皇帝下令,所有的封地都要交给朝廷官员来管理,所有的国王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地上缴纳赋税,而没有任何军事上的权力。到了武帝时期,又有了新的举措,削弱了各大诸侯的力量。第一个步骤是发布“推恩令”,允许各大贵族将自己的领地重新分配到后代身上,以此来削弱国家的实力。第二个步骤,就是剥夺大量的贵族。在漫长的战争之后,最终使诸侯问题得以化解,并使国家的中央集权政治得以稳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0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