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孙权偷袭荆州早有预兆,可是刘备关羽没有引起重视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9 16:17:41

孙权偷袭荆州早有预兆,可是刘备关羽没有引起重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国史上,有很多次重要的大战,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汉中之战等等,都非常精彩,而有一场大战,真打起来,精彩程度也不比这几场大战差多少,双方一度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候,大战一触即发,然而,最终却没有打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件事,发生在建安二十年(215年),跟荆州有关。

当时,刘备拿下益州,地跨荆、益二州,势力壮大,孙权眼红了,也坐不住了,派诸葛瑾跟刘备讨要荆州诸郡,刘备吃到嘴里的肥肉,当然不愿意吐出来,双方谈崩了,孙权随即下令派吕蒙等人率军两万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派鲁肃率兵一万驻扎在巴丘,以挡关羽,孙权亲自率军到陆口,统一指挥诸路军马。

而刘备方面,也毫不示弱,刘备随即率兵五万到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入益阳,双方对峙,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先看双方的兵力对比,孙权方面,至少投入了五万以上的兵力,其中,吕蒙等人两万,鲁肃一万多,孙权亲自带的兵也不下几万。

《三国志 吴主传》记载: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

而刘备方面的兵力更多,刘备亲自带兵五万,关羽三万,投入了八万多人,和孙权争夺荆州诸郡。

《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三国志 吴主传》记载: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

刘备和孙权分别投入了数万人马,局势严峻,眼看就要打起来,这时,曹操跑来帮忙了,而且,曹操还帮了大忙。

刘备和孙权正要打起来,曹操率军进入汉中,威胁益州,刘备害怕和曹操、孙权两线作战,于是,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当然,求和是有条件的,刘备下了血本,忍痛割长沙、江夏、桂阳三郡给孙权,自己保留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刘备和孙权平分了荆州,双方以湘水为界,罢兵了。

《三国志 吴主传》记载: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

等刘备回去准备对付曹操时,而曹操这时却撤军了。接下来,孙权攻打合肥,众所周知,孙权率十万大军,被张辽、乐进和李典以七千人击败,孙权还差被活捉了。

抛开合肥之战不说,单说益阳对峙,刘备和关羽投入了八万兵力,孙权方面,投入了数万人马,还有鲁肃、吕蒙、甘宁、潘璋等众多名将参战,阵容不小。

这一战虽然没有打起来,不过,从这也可以看出,孙权对荆州的态度,孙权想独吞荆州,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和实力,如果有实力和机会,孙权绝对会行动的。

而后来的襄樊之战时,孙权终于等到了时机,趁关羽和曹操死磕,疲劳作战的时候,在背后偷袭了荆州。如果当时关羽能提高警惕,想想益阳对峙,也许就会提防孙权偷袭了,可惜,关羽大意了。

关羽围困襄樊;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大举伐吴,三者是正确的战略吗?

关羽围困襄樊,是正确的;孙权偷袭荆州,也是正确的;个人认为,刘备大举伐吴,应该属于战略失误,刘备此举,是操之过急的表现;

关羽围困襄樊的举动,在大的战略方针上,肯定是正确的,这点毋庸置疑;

汉中战役,以刘备最终胜出,蜀国兵峰正盛,此时正是对外扩张的大好时机;但是,不可以兵出汉中,兵出汉中,走诸葛亮的北伐路线的话,蜀国的战线会拉得很长,蜀道难行,于己不利;攻打东吴,也不靠谱,毕竟东吴是友军,这样做只会使“曹孙联盟”更早形成;所以,在蜀国的战略上,曹魏才是头号大敌,进攻襄樊等地,是正确的选择;而且梁郏、陆浑、孙狼等人起事,以为内援;关羽此时进攻襄阳、樊城,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短时间内拿下襄阳、樊城,将会直接威胁到曹操的老家,东吴也不敢擅自行动,于蜀国来说,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关羽围困襄樊的战略方针没错;

关羽错在哪里?自视甚高,常视江东豪杰如无物,撤防荆州边防重兵;对东吴,不但不主动拉拢,反而主动将其推入了曹魏的怀抱,致使自己两面受敌,不但打输了襄樊,还丢掉了荆州,甚至搭上了性命;这些,才是关羽失误的点;

孙权偷袭荆州,也没有错;

站在东吴的角度来说,他们只有偷袭荆州,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为什么这么说?其实,东吴在荆州的边防问题上,一直处在恐惧的状态;当初,孙权向刘备讨要荆州,刘备不肯归还,孙权怒火冲天,以武力强抢了半个荆州;关羽调集了五万大军,准备夺回城池,但不巧曹操攻破汉中,刘备只好割地请和;

但是,刘备乃世之枭雄,关羽乃熊虎之将,岂能就此善罢甘休;关羽在荆州等地,频繁用兵,常常有调集数万军马的举动,直接威胁到了东吴的边防安全,对此,孙权非常害怕;所以,他不得不以“联姻”的方式,来缓解荆州的边防压力;可让孙权想不到的是,关羽不同意联姻不说,反而大放厥词,大骂使者,使其颜面尽失;对此,孙权敢怒不敢言,更加担心荆州边防问题;

之后关羽进攻襄樊,如果让他成功拿到襄樊之后,他的下一步战略矛头会指向哪里呢?事实上,谁也说不准,曹操很害怕,东吴更害怕;曹操想过以迁都来避其锋芒,孙权甘愿向曹魏称臣,以求合作;

后来关羽借口军资不足,直接抢夺了东吴运往湘关的大米;得到消息后,孙权再也坐不住了,如果让关羽拿下襄樊等地,孙权的荆州,在也无法与关羽抗衡,关羽下次拿的,就不再是大米了,而是城池;东吴不得不出兵,击败关羽,拿回荆州的实际控制权;而且还有一点,如果东吴不拿下荆州,他们可以发动的,永远都只有合肥之战,而且是永远无法取胜的合肥之战;这意味着,孙权将永远无法踏出江东一步;

刘备伐吴,个人认为,属于战略方针失误,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大臣劝谏刘备;

首先,关羽失荆州,损失惨重,对蜀国的影响很大,兵力、国力严重下滑,民怨甚重;着急用兵,于蜀国不利;

其次,曹孙联盟尚未瓦解,刘备在对抗东吴的同时,还必须提防曹魏用兵,两面受敌,自己兵败身死不说,还搭上了黄权这位大将;

最后,刘备师出无名;孙权拿荆州,是因为荆州是东吴借给刘备,而刘备不肯归还,故而采取武力;而刘备呢?他进攻东吴,有什么借口,什么借口也没有;只能拿关羽之死作文章,扬言为关羽报仇,所以进攻东吴,刘备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借口了;总的来说,刘备依然处在理亏一方,师出无名,于己不利;

关羽北伐,为何诸葛亮没料到东吴会偷袭?分析才知他的难处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对诸葛亮与吕端二人的评价,对于诸葛亮来说,他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心谨慎,十分为满分的话,没有八分把握,诸葛亮一定是不会做某事的。

作为一国之丞相,诸葛亮考虑问题的方式显然与大多数人不同,诸葛亮是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战术是可以冒险的,但战略绝对不可以冒险,一个国家的最高政治与军事战略,是越稳定越好,所以诸葛亮有隆中对战略规划,在北伐时才会拒绝魏延子午谷奇谋的冒险。

诸葛亮

对于战略,诸葛亮一生之中,都有一个巨大的疑问,就是在关羽北伐襄樊的近半年时间中,蜀汉居然没有向荆州提供任何支援?难道蜀汉上上下下都没有人想到过东吴会偷袭荆州吗?这似乎成为诸葛亮隆中对战略中的一个疏忽和失误,也就是如何对待东吴的问题。

诸葛亮在隆中对规划中,对孙权的看法是: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对待东吴孙权的战略态度是: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隆中对

这两句话的理解是:孙权已经占据江东有三世人了,其国有长江天险,而民众依附,孙权又能提拔选用贤能之人,我们只能寻求与孙权结盟为外援,而不能图谋他,对外蜀汉应该与西边的戎人和好,安抚南边的夷人与越人,对外与孙权结盟和好,对内修好政事。

这是诸葛亮对于东吴孙权的态度,但国与国之间结盟是一个双向选择,蜀汉选择结盟孙权,那是因为在赤壁之战以及蜀汉立国时期,势力非常弱小,在三国政权中一直就是最弱小的一方,无论是人口、军队、地盘、城池,各方面都处于劣势。

所以蜀汉的发展离不开与孙权的结盟,就拿赤壁之战来说,孙权是否与刘备结盟,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有对抗曹操的实力,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的态度,孙权仍然选择了与刘备结盟。

曹操、刘备、孙权

但是刘备却不一样,刘备必须与孙权结盟,才能在当时抵御曹操,刘备当时被曹操打败,投靠了刘琦,手中所有的兵力加起来只有2万人左右,而且只有三分之一江夏郡的地盘,实力非常弱,无法独立对抗曹操,所以结盟一事,从一开始,对孙权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对刘备来说却是必须完成的。

双方结盟后,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保住了荆州,曹操虽然败了,但在曹操强大压力之下,孙权与刘备仍然只能保持联盟,为了减轻自己的军事压力,孙权甚至把南郡都借给了刘备,这段时间是孙权与刘备的蜜月期。

但是,双方的联盟一定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因为实力不对等,孙权的实力是刘备的数倍,从孙权借南郡给刘备,就能看出,正是因为刘备势力弱,孙权才会同意借南郡,因为他有把握收回来,如果刘备实力强大的话,孙权根本就不会借。

孙权借南郡给刘备

当刘备拿下益州,孙权讨要荆州,刘备不愿意还,孙权就火了,派吕蒙强取荆州南三郡,鲁肃与关羽在益阳对峙,而刘备也带着5万人从益州赶到荆州,支援关羽与孙权对峙,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

这正应了一句话,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间更是利益至上。

因为曹操在汉中发动了对张鲁的军事行动,这让刘备感到恐惧,因为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所以刘备迅速让步,将湘水东边的长沙郡、桂阳郡划给了孙权,再加上借南郡时,把三分之一的江夏郡也划给了孙权,相当于刘备用两个多郡换了一个南郡。

虽然双方暂时达到了协议,但实际上双方的联盟已经是貌合神离,再加上鲁肃不久后去世,孙权为了达到独占荆州的战略目标,开始与北方的曹操暗中勾结,在公元217年,孙权派出都尉徐详出使曹魏,双方进行政治联姻。

赤壁之战后三国形势

从孙权的这一做法就能看出,为了政治利益,敌人与盟友的身份是可以随时变化的,孙权在暗中已经把蜀汉当成自己夺取荆州的最大敌人,反而把曹魏当成达到这一战略目标的盟友。

孙权与曹操暗中勾结的这一行为,蜀汉显然是不知情的,从关羽在整个襄樊之战中,对东吴疏于防备就能看出来,吕蒙装病,而代替吕蒙的陆逊又是个新手,还专门写信恭维关羽,让关羽不断放松警惕。

所以关羽才会把防备东吴的兵力源源不断调到襄樊前线,而后方的荆州三郡形成空虚,这就给了孙权一个偷袭荆州的机会,事实上,荆州空虚也是孙权夺取荆州战略计划中的一个步骤而已,但奇怪的是,关羽放松警惕,为什么身在益州的诸葛亮也对孙权毫无防备呢?

关羽北伐襄樊

先来看看身在益州的刘备与诸葛亮正在做什么?

汉中之战在219年5月结束后,刘备势力达到了巅峰,随后刘备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包括让刘封、孟达攻占上庸三郡,让关羽北伐襄樊,这都是一个大战略,因为上庸、襄樊都是汉水沿线重要城池,刘备的大战略就是打通汉水,使之成为将来北伐的战略通道。

只要打通汉水,攻占汉水沿岸城池,就可以利用汉水运兵运粮,从汉中可以沿着汉水直达上庸与襄樊,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通道,而且在靠近曹魏的前线,具备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除了军事行动之外,刘备还在当年的秋天称汉中王,很明显,刘备的野心不愿意再藏着了,称汉中王的行为就是公开自己的政治理想,很明显,当孙权听到刘备称汉中王的消息后,更加坚定了攻取荆州的战略目标。

刘备称汉中王

刘备称王之后,整个益州就开始休整,因为持续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严重消耗了益州的实力,人员、物力、粮食、财力都严重消耗,不再具备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条件,而此时的诸葛亮正忙于治理益州,让人员恢复生产,让经济恢复正常,建立制度,恢复法制,诸葛亮是丞相,他要做的事非常多。

当刘封、孟达攻占上庸三郡之后,整个蜀汉的对外战争就只有关羽北伐襄樊,而且在战争的初期,关羽连连胜利,还不是小胜,是超大胜利,是威震华夏的胜利,一下子俘虏了于禁及其手下七军三万多人的成建制的部队,斩杀了庞德。

对于曹魏来说,这种惨败,是曹操创业以来没有遇到过的,哪怕是赤壁之战,战死的也大多是荆州降军,再比如汉中之战,这是刘备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以大规模战役击败曹操的战例,一直不断地胜利,让刘备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曹魏开始走下坡路,实力开始下降,与此同时,刘备开始头脑发热。

曹操晚年打了几场败仗

但问题的关键是刘备,蜀汉政权所有的决策是刘备做出的,诸葛亮也好,其他人也罢,都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想让刘备支援关羽,或者防备孙权,那一定需要刘备亲自下令的,可是在整个襄樊之战期间,益州没有任何支援关羽的行为,至少史书没有记载。

此时的刘备很有点像赤壁之战的曹操,都是被一连串的胜利弄得头脑发热,谁的意见都听不进去,而当益州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来不及救援关羽了,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益州收到襄樊前线的情报有一定的滞后性。

关羽北伐襄樊地图

关羽从襄樊前线把情报送到益州必须保证有两个条件,一是从襄樊到益州的路线畅通无阻,二是沿线全部控制在蜀汉势力手中,这两个条件失一不可。

从襄樊到益州成都有一千公里左右,就算当时的马一天跑100里路,再加上沿途耽误的时间,前线发生的战况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到达刘备的手中,换句话说,刘备得到襄樊前线的战况,都是一个月前发生的事,这就是情报的滞后性。

当前线传下来的战况都是捷报,关羽一直在打胜仗,你说刘备会支援关羽吗?打胜仗还要支援吗?显然不会。

2、当孙权偷袭荆州时,切断了所有关羽与益州通信的途径。

东吴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切断了关羽与益州所有联系的通道

孙权偷袭荆州时,除了派吕蒙攻打公安与南郡,还派出陆逊一直向西攻打,一直打到秭归,这里是蜀汉与荆州的交界处,虽然在此过程中,不断有从荆州逃到益州的人,告诉益州的边境军民孙权发动了偷袭,但是消息传到刘备手中,仍然要时间。

即使刘备收到了孙权偷袭荆州的消息,但是他不知道当时的关羽在哪里?是死是活?也不知道荆州的情况如何?他对整个荆州战况毫不知情,这种情况下,你让刘备如何派兵支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刘备想要派兵出战,首先得准备物资与粮食,可是仅仅离汉中之战过去几个月而已,地里的粮食都不到收割的时候,哪来的余粮出战呢?

所以并非刘备不救关羽,而是在没有情报基础的情况下,刘备没法救?关羽都不知道在哪里,刘备派兵都不知道往哪里派,那个年代又是非常原始的通信手段,甚至连个飞鸽传书都没有,所以刘备只能暂时等待,打探消息,等有进一步消息再做打算。

刘备与诸葛亮

在此过程中,关羽败走麦城,随后被东吴俘虏并斩杀,其首级被孙权送给曹操。在整个过程中,即使诸葛亮料事如神,他又能做什么?

诸葛亮对待孙权的态度一直就是联合,但并不代表没有底线或者没有防备,关羽都知道防备孙权,诸葛亮为何不知道,从湘水划界开始,双方的关系事实上就破裂了,就如同两个毫无感情,但没有领离婚证的夫妻一样貌合神离。

诸葛亮能做的就是向刘备建议,建议刘备提防孙权,至于刘备会怎么做,那不是诸葛亮能控制的,况且当时的法正也还在,以法正的眼光,也能看出一些问题吧,但刘备什么也没有做,整个蜀汉政权,都没有意识到孙权偷袭荆州的巨大风险,这个应该是刘备的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0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