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孙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皇帝的宝座不仅仅坐着舒服,而且一旦登上皇位,就会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利,到那时全天下就是皇帝的,试问一下,面对这样的诱惑,谁不想试一下呢?想当年,一代枭雄曹操还没有一统天下的时候,就开始修筑铜雀台,就此来锁尽天下美女子,来让自己享乐。

尽管说,皇帝之位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如果自己本身没有能力,统领不了全局,那么结局往往都是很惨的,要么被人篡位,要么灭亡,就像当年的孙亮一般。
孙亮乃是东吴孙权的第七子,孙亮10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皇位,15岁就开始亲政,但是,由于在朝廷中没有得力的良臣辅佐,最终孙亮的皇位被权臣所废除。
孙亮10岁就登基了,大家可能会觉得很意外,这么小就坐上了皇帝?但是这个皇帝在刚刚满100天的时候,就坐上了皇位,他就是汉殇帝刘隆,他是我国历史上最小的皇帝,年仅百天就做了皇帝。
不过由于汉殇帝年龄过小,所以在上朝时必须由母后抱着,而且他无法治理朝政,故此在他执政期间由邓太后临朝听政。而汉殇帝于1岁的时候就夭折离世了,汉殇帝是史上最小的皇帝,或许也是史上最可怜的皇帝了,坐上皇帝懵懂无知的他,没享受一天帝王的至高无上、为所欲为的权利,就离开了人世,真乃可悲!
当今世界上仍有不少王国,而政体绝大多数是君主立宪制,皇帝只是象徵性,没有多少实权。曾做个小统计,目前尚存的王国共有29个,其中亚洲14个,欧洲11个,非洲3个,大洋洲1个。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已死了卅八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于前年在法国病逝,世界上到底还有多少皇帝的后人?开国、治国、亡国,朝代之兴衰起落,都和皇帝分不开。君王已成了历史名词,中国再不会有皇帝,留下大量史料让后人去挖掘。要研究中国历史,就必须从「皇帝学」入手。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约两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两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满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很多皇帝登基时未满周岁,还在吃奶,下面是这些皇帝登上皇位时的年龄统计。 
  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5岁才登基,堪称大器晚成。 
  武则天66岁才登基; 
  吴三桂66岁自封周前帝; 
  三国刘备60岁才登极; 
  汉高祖刘邦54岁称帝; 
  袁世凯52岁自封中华帝。 
  从统计数字看,51岁到60岁称帝者有25位; 
  41岁到50岁称帝者有45位; 
  31岁到40岁称帝者有63位; 
  21岁到30岁称帝者有73位; 
  11岁到20岁称帝者有93位; 
  5岁到10岁称帝者有33位, 
  五岁以下称帝者有11位。30岁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计210位。 
  康熙七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岁驾崩; 
  宋仁宗八岁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岁殁; 
  明神宗九岁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岁卒; 
  秦始皇13岁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岁死;汉武帝15岁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岁卒。 
  他们做了一辈子皇帝,整部历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储君一登基便被杀,想长命点还是不要当没有权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钟人头落地。每次改朝换代,就是一次血洗宫廷。到底有几位皇帝能善终? 
  北宋版《百家姓》511个姓中,开头「赵钱孙李」,乃因为宋朝皇帝姓赵,若明版就一定以朱开头。 
  中国皇帝一共有多少姓氏?除了外族(拓跋后来也改姓元),总共24个姓。 
  其中 
刘(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北汉)52位; 
李(成汉、唐、西凉、后唐、南唐、西夏)50位; 
朱(后梁、明)26位; 
  赵(宋)18位; 
  萧(梁、西梁)17位; 
  司马(晋)16位; 
  高(北燕、北齐、南平)12位; 
  王(新、前蜀、闽)10位; 
  石(后赵、后晋)9位; 
  陈(陈)8位; 
  杨(隋、五代十国·吴)7位; 
  张(前凉)7位;马(五代楚)6位; 
  曹(三国魏)5位;钱(吴越)5位; 
  孙(三国吴)4位; 
  冯(北燕)2位; 
  孟(后蜀)2位; 
  段(西燕、北凉)2位; 
  赢(秦)2位; 
  柴(后周)2位。 
  外族皇帝计有: 
  孛儿只斤氏(元、北元)19位; 
  慕容氏(前燕、后燕、西燕)16位; 
  耶律氏(辽)15位; 
  爱新觉罗氏(清)12位; 
  元(北魏、东魏、西魏)11位; 
  完颜氏(金)10位; 
  元氏之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 
  苻(前秦)7位; 
  宇文氏(北周)5 位; 
  乞伏氏(西秦)4位; 
  沮渠氏(北凉)4位; 
  秃发氏(南凉)3位; 
  赫连氏(大夏)3位; 
  姚(后秦)3位; 
  吕(后凉)3位等。
 中国小皇上(12岁以下登基): 
汉 
西汉 
汉昭帝 刘弗陵(8岁登基,21岁死) 
汉平帝 刘刊(9岁登基,14岁死) 
孺子婴 刘婴(2岁登基,21岁死) 
东汉 
汉和帝 刘肇(10岁登基,27岁死)  
汉殇帝 刘隆(100日登基,1岁死) 
汉顺帝 刘保(11岁登基,30岁死) 
汉冲帝 刘炳(2岁登基,3岁死) 
汉质帝 刘缵(8岁登基,9岁死) 
汉灵帝 刘宏(12岁登基,34岁死) 
汉献帝 刘协(9岁登基,54岁死)  
三国 
魏 
魏齐王 曹芳(8岁登基,45岁死) 
吴 
吴废帝 孙亮(12岁登基,20岁死)  
晋 
东晋 
晋成帝 司马衍(8岁登基,25岁死)  
晋穆帝 司马聃(2岁登基,21岁死) 
晋孝武帝 司马曜(11岁登基,35岁死)  
南北朝 
南朝 
宋 
宋后废帝 刘子业(12岁登基,13岁死)  
宋顺帝 刘准(11岁登基,14岁死)  
北朝 
北魏 
北魏孝文帝 元宏(5岁登基,33岁死)  
北魏孝明帝 元翊(6岁登基,19岁死) 
北魏幼主 元钊(3岁登基,3岁死)  
东魏 
东魏孝静帝 元善见(11岁登基,28岁死)  
北齐 
北齐后主 高纬(8岁登基,21岁死) 
北齐幼主 高恒(8岁登基,8岁死) 
北周 
周静帝 宇文衍(7岁登基,9岁死)  
五代十国 
后周 
周恭帝 柴宗训(7岁登基,16岁死)  
宋 
北宋 
宋哲宗 赵煦(10岁登基,25岁死) 
南宋 
宋恭帝 赵(4岁登基,5岁死)  
宋端宗(7岁登基,10岁死) 
宋幼主(7岁登基,8岁死) 
辽 
辽圣宗(12岁登基,61岁死)  
西夏 
夏毅宗(2岁登基,21岁死)  
夏惠宗(8岁登基,27岁死) 
夏崇宗(4岁登基,58岁死)  
元 
天顺帝(9岁登基)  
元宁宗(7岁登基,7岁死) 
明 
明英宗(9岁登基,39岁死)  
明神宗(10岁登基,58岁死) 
清 
清世祖(6岁登基,24岁死)  
清圣祖(8岁登基,69岁死)  
清穆宗(6岁登基,19岁死) 
清德宗(4岁登基,38岁死)  
清恭宗(3岁登基,?死)  
中国皇帝(君王)包括正统朝代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些政变、夺权所建立的政权,再加上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中国皇帝共有1000多位呢! 
附:南越、东越、闽越、东瓯、匈奴、突厥、回纥(回鹘)、吐蕃、高昌、于阗、柔然、吐谷浑、渤海(大震)、南诏(大蒙、大礼、大封民)、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前理、后理)、大中、东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 
附:中国历史的女皇帝一栏表 
 公元528年 北魏殇帝(元姑娘①) 年号:武秦 在位不到1年 
 公元653年 文佳皇帝(陈硕真) 年号:无 在位不到1年 
 公元690—705年 大周圣神皇帝(武曌、武则天) 
        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 
 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 
 大足、长安、神龙 在位16年 
 公元1164—1178年 西辽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②) 年号崇福 
 在位14年 
 注:①公元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诩被胡太后杀死,国不可一日无君,  
 胡太后遂从后宫抱来一个女婴,假称是孝明帝之子,让女婴做 
 皇帝,改元“武秦”,不久胡太后为了避免被众人知晓此事, 
 于是杀死该名女婴,另立元晖之子元钊为帝,是为北魏幼主。 
 因此该名女婴在胡太后的操纵之下,匆匆登位又匆匆死去,故 
 历史上连她的名字都没留下,一般可称“元姑娘”,胡太后之 
 后匆匆给女婴加上谥号殇帝(一般正史不可见),所以北魏元 
 姑娘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②耶律普速完:西辽仁宗耶律夷列之女,公元1163年,仁宗病死, 
 由于太子耶律直鲁古年幼,遗命耶律普速完称制;公元1164年, 
 耶律普速完正式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后由于公爹萧 
 斡里刺和驸马萧朵鲁不的控制,耶律普速完号称皇帝,称承天 
 皇帝,不到几天,消息走漏,耶律普速完被杀,耶律直鲁古即 
 位。耶律直鲁古谥号“承天太后”,她也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位女 
 皇帝。
古代的封建帝王,包括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被废黜的帝王,在史书上都详细记录了他们的一生。但是,我们查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发现有七位皇帝被废黜,身世不明,如同化为空气,给史书留下了空白,给后人留下了迷雾。
图片来自网络。
刘贺
当了27天皇帝后,他因为铺张浪费被赶下台。
公元前74年,22岁的汉朝第六任皇帝死了,没有儿子,他的侄子昌邑王刘贺幸运地在强大的傅和将军霍光的帮助下登上了汉朝的王位。刘贺是典型的浪子。这个没文化的纨绔子弟真不是当皇帝的料。他即位后,不顾朝政,整天与宠妃饮酒作乐。
更可笑的是,刘贺居然叫第一宫女去淫乱,他不听大臣的劝告。霍光和大司农田延年商量后,告诉了太后,决定废黜刘贺。
不久,霍光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和其他朝廷官员到宫中商议罢黜刘贺。听说霍光要废黜皇帝,大家都愣住了,没人敢说话。只有田延年持剑赞同霍光。接下来,群臣同意了霍光的意见。霍光将此事告知太后,太后勉强同意。当霍光即将逮捕刘贺从封国带来的200多名心腹和官员时,他被囚禁了。
解决刘贺心腹后,太后召见刘贺,安排禁军守宫。慈禧太后问刘贺的时候,霍光下课去打这本书,书上写着念出刘贺的恶形,说陈即位以来仅27天就做了1127件荒唐事。尚书令读到刘贺被“废”,皇太后立即同意。随即,霍光上前一步,放出玉玺,献给太后,转身搀扶刘贺到下厅。
刘贺离开了还不热的皇位,被押送到第一封地昌邑,从此音讯全无。
曹芳
辜负了自己,被司马家赶了出去。
魏代第三位皇帝曹芳是魏明帝曹寿的养子。公元239年,曹操病逝后,8岁的曹芳继位为魏。
曹芳即位后,由曹操的侄孙、将军曹爽和一个老师司马懿掌管。曹爽与司马懿作战,最后,曹爽被司马懿杀死。魏军政大权从此落入司马懿之手,年少无知的曹芳只是个傀儡。
可惜曹芳也是个不争气的皇帝。成年人沉迷酒色后无法自拔。曹方越蠢,司马父子越霸道。
公元251年,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继续专权。这时,年近20的曹方对司马兄弟的跋扈越来越不满。不久,他周围的官员建议曹芳杀死司马昭,以减轻司马兄弟对朝廷的威胁。书信是写过的,但是曹芳怕司马兄弟的影响,不敢写信。
事后,司马兄弟得知这一情况,密谋废黜曹芳。司马懿奉太后之命,召集群臣商议废曹芳之事。我怕司马家的影响,不敢不同意。
司马还派王太后的舅舅郭志去通知王太后。这时候,太后正坐在曹芳对面。郭志直言不讳地把司马师想废曹芳的事告诉了太后和曹芳。曹芳吓坏了,太后很不高兴。
太后要求见司马哥哥,郭志拒绝了,只要求曹芳尽快交出玺绶。在司马师的威势下,曹方派人去取了封绶。司马师得到皇帝的印章后,派使者将王银的印章授予曹芳琦,让他搬到宫外。此后,再也没有曹芳的消息。
原野
当了五个月皇帝,生死不明。
公元530年,北魏在唐朝的统治下濒临崩溃
朱融入宫落座后,见六安、典阚熙等持刀从东门闯了进来,立即起身直奔皇位。孝庄皇帝双膝跪地,亲手杀死了尔朱荣。
在死后,他的侄子赵,汾州刺史,派他的军队到洛阳,为他死去的叔叔报仇,并占领了袁子右。长王王元业被赵继位。
袁野即位后,立为赵大将军,称王。这样,北魏的权力仍由朱尔把持。袁野称帝后,二自以为立了大功,杀了太子,侮辱了嫔妃,杀了宗室成员和其他朝廷官员。不久,尔赵主满载着掠夺的财物来到晋阳。临行前,他留下他的叔叔朱尔石龙来牵制袁野。
朱尔石龙也是一个无情的野心家。在洛阳逗留不久,他密谋派几十个人装扮成强盗,在袁野的母亲魏氏旅行时杀死她。
公元531年,一直觊觎北魏大权的朱尔石龙,以与孝庄皇帝关系疏远,没有威信为由,想废黜亲近他的常王光。元野游历郊外时,石龙擅写禅文,逼元野禅位于广陵王,已装聋作哑八年。袁野被迫退位后,被贬为东海王。袁野做皇帝最多五个月,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生死。
孙亮
夺权的消息传到敌人耳朵里,不战而败。
孙良是吴朝的第二个皇帝。早在他父亲孙权在位的时候,他就因为母亲贵而被立为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病逝,年仅9岁的孙良在大将诸葛恪等人的支持下登基。
诸葛恪当政,不顾众臣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发兵二十余万攻淮南于渭城。结果魏守将张特奋力防守,诸葛恪连攻一个多月也失败了。孙良的侄子孙俊趁机在孙良面前诬告诸葛恪密谋政变,杀死了诸葛恪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他的弟弟大将诸葛容和他的三个儿子。
诸葛恪被诬陷后,吴国的权力落到了孙俊和他的堂兄,当时的将军孙陈手中。不久,孙俊突然病逝,身为仆从的孙陈,中外军事统帅吴为,独揽军政大权。
一向倨傲的孙晨完全不把孙亮放在眼里。孙晨根本不买孙亮的账。虽然年轻,但头脑清醒的孙良与将军刘成和黄门侍郎钱骥密谋,决定杀死孙臣,夺回政权。
孙良命权皇后的弟弟权姬去通知仁威将军的父亲权尚,并再三警告权姬不要告诉孙晨的“嫂子”母亲。然而,这个消息还是传到了孙晨的耳朵里。
孙陈立刻发兵包围了皇宫。当孙良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非常生气。他准备与孙晨战斗。朝臣、奶妈等人怕孙良打不过孙臣,就一起把他抱了回来。
后来,孙晨派中书大臣李冲夺下孙良的皇帝印,并强迫所有朝臣在他制作的所谓孙良罪奏书上签字。尚义不肯签名,却被孙晨当场打死。孙臣派大将孙丹送孙良回会稽,并派人在前往零陵的路上杀了权尚。十六岁的孙亮再也没有找到。
秋叶
稀里糊涂就被推上了宝座,消失在混战中。
元朝天顺皇帝朝日巴也是在权臣斗争中被立为皇帝的。
公元1328年,泰定帝的父亲孙铁木尔死后,他自然成为皇位继承人。但执政的枢密院特使严铁木尔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利,决定立武宗海山之子、江陵皇帝图铁木为皇帝。他召集了数百名官员,当场宣布:“让图铁木,江陵皇帝,皇帝,和th
后来,严铁木尔和西的王安进入内院,派心腹到枢纽地区防守,并派禁卫队长严格控制通往皇宫的街道。认为万无一失后,严铁木尔派人在江陵迎接图特摩尔王,不久图特摩尔王在大都称帝。商都留守宰相杜对严帖木儿的所作所为不满,立皇太子阿速多吉八世为帝。
第八年,苏姬9岁,稀里糊涂当上了皇帝。就这样,元朝出现了两个皇帝,大都和大都。土默尔大怒,下令严铁木尔攻打商都。最终双方都败下阵来。舜帝阿萨基巴皇帝在这场混战中神秘失踪了。
李重茂
太平公主把上帝扶上皇位,又把他踢出去。
公元710年6月,唐中宗的李习安被魏如昀及其女儿安乐公主毒死后,太平公主和上官立,文王,皇太子,皇后主持朝政,李旦,襄王,为政事出谋划策。
李重茂16岁即位。李重茂即位后,魏太后即位。隶属于魏如昀的宗初科、太常庆吴妍秀等人,曾秘密上书魏如昀,说:“早些废了商帝,改了制度,让韦伯斯特独霸全国。宜早些除掉奸诈的太平公主,为建国改朝换代扫清道路。”
没想到,这么重要的秘密,被与宗初科关系密切的兵部侍郎崔日报到了。崔派寺僧普润秘密通知太平公主的侄子李旦的儿子。与李隆基太平公主合议后,发兵杀了魏如昀、安乐公主和吴妍秀这对作孽不可活的伙伴。后来亲韦伯斯特党大规模被杀。宫人宗初科衣衫褴褛,骑驴逃走,到了城门,被守门人认出,绑了回去,杀了。
魏亲党受罚,太平公主暗中密谋,欢迎被武则天废黜的李旦复辟。太平公主命令李重茂让位给宰相李旦,李旦拒绝了。中舍人先生和机车工程师刘友秋到李隆基工作,请李隆基劝说其父李旦复位。李隆基说,“我父亲的天性是暗淡的,他不关心这个世界。再说,现在皇帝是自己亲哥哥的儿子,怎么能代替他呢?”刘友秋多次劝说李隆基会见宰相李旦,并劝李旦再次复位。李丹同意了。
第二天,在黑暗中,李重茂像往常一样去了法院。朝堂之上,太平公主突然向群臣宣布:“皇上有意让位给叔父。大臣们同意吗?”刘友秋跪下,附身。这一刻,目瞪口呆的李重茂还没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太平公主接着说:“天下之心已臣服于大王,本座不再属于你!”几天后,李重茂被囚禁在一个内城。
后来,李重茂的弟弟,时任冀州刺史的中伏王,在一些被贬的朝廷官员的支持下,称帝,并封弟弟文为帝的同父异母兄弟。然而几天后,李崇福兵败身亡。被姑姑太平公主等人扶上舞台,又被踢出舞台的李重茂,已经不再迷茫。
朱允_
然而,敌人的强劲对手在烧毁宫殿后消失了。
600多年后,同样的灾难发生在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_和他的皇帝身上。朱允_在朱茂元璋之后登基。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立朱标的儿子朱允_为皇帝的孙子。朱允_即位时已经二十多岁,头脑还比较清醒。他即位不久,针对“君王自重”的现状,听取了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各处剥夺俘虏的权力。
当时,文健认为燕王朱棣很强大,所以没有进攻朱棣。他先废周王,以牵制燕王。不久,封四位王子为藩王,即、齐
骁勇善战的朱棣,父亲在世时曾多次奉命带兵作战,因此他在起兵后仅一个月就攻占了北平周边的许多重要关隘和郡县。与齐泰等人商议后,文健以朱棣谋反为由,发布了讨伐燕王的公告。
然而,文健找不到合适的将军,所以他不得不派太祖的老将军长兴的侯耿兵作为将军,北上讨伐燕王朱棣。号称30万的南军,仅凭13万兵力,就在河北正定被朱棣率领的北军击败。当消息传到南京时,他的政府很担心。与黄子澄商议后,派曹国公李景隆代替耿秉文为将军。
李景隆调集各路兵马,联合耿秉文余部,共计五十万大军,在河间安营扎寨。朱棣得知后,对众将说:“李景隆是个好孩子。他是什么时候学会调兵打仗的?今天他带来五十万入侵者,不过是第二个赵括罢了。”果然,战争结束后不久,南方联盟军又被打败了。燕王朱棣多次击败南军后,率军南下,包围了都城。
无奈之下,文健皇帝派人与朱棣媾和,并以割让土地为条件。决心夺取王位的朱棣根本不理会它,猛攻首都。
面对的凶残,负责镇守南京金川门的皇帝的叔父朱燧和屡战屡败的李景隆开门见山,把他放在燕国师。当文健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知道形势已经无法逆转,就放火烧了这座宫殿。朱棣入宫后,清宫持续了三天,终于没能找到他的皇帝。文健皇帝是死是活?还是一团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3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