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棣为什么要谋反

说历史 2023-06-06 07:27:12

朱棣为什么要谋反

朱棣选择谋反,主要是因为消藩当然自己也希望能够成为皇帝。当时自己手中拥有着较大的权力,这就意味着自己一旦选择造反,那么成功的几率也就会比较大。

一、朱允炆消藩

朱元璋在死后,马上就让自己的孙子成为皇帝,但是这一个皇孙显然在治理国家这一方面根本就没有作为。在成为皇帝之后,听从了大臣的建议决定选择消藩。当时有无数的人都被连累,甚至也有一些人被杀死,要知道朱棣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手握重兵。为了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权利,又怎么可能会选择,眼睁睁的看着战火逐渐的烧到自己的头上,所以现在眼前只有一条路,只能够选择造反,否则只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二、朱棣想到皇帝

朱棣一直以来都想要当皇帝,原本太子朱标,因为非常的有能力,因此朱棣也无济于事,但是太子朱标在死掉之后,也就意味着自己应该有一定的机会吧。自己排行第四,而且手握重兵在军中拥有着很好的声望,但却没有想到朱元璋根本就没有打算把位置留给自己,而是留给了朱允文。朱元璋虽然把位置留给了自己的孙子,但是却根本没有想过要限制朱棣的权利,还是让朱棣拥有着一定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必然就会选择推翻朱允文。

三、朱棣手握重兵

虽然只不过是小小的一个番王,但不可否认,因为手中拥有着军队,而且有封地,之前也曾经做过许多成功的事件。这就意味着如果自己想要谋反,很容易就能够得到众多人的支持,成功的机会也就比较大。因此在看到朱允文逐渐选择削番时,自然就不可能会坐以待毙,直接就选择和对方反抗,然后一击即中直接就获得了成功。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朱棣为什么要谋反

朱棣到底是被迫谋反,还是早有异心?

《明史》上说的,朱棣之所以要发动“靖难之役”,是被逼迫的缘故。本来朱棣一直好好地做他的藩王,并没有想过要造反。但是朱允炆一上台,就开始削藩。他一连削掉了周、齐、湘、代、岷五位藩王,还把这些藩王们囚禁起来,让他们连正常的平民生活都不可能过。其中,湘王受不住凌辱,甚至自焚而死。可以说,朱允炆如此残忍的手段,逼得藩王们人人自危,都感觉朝不保夕,惊恐万状。

朱棣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装病。表示自己已经病得不行了,不久于人世了,朱允炆可以等他“自然死亡”,用不着再想办法削他杀他了。但是装病也不行,朱允炆还是步步紧逼,逮捕燕王的使者邓庸,把他进行严刑拷打,逼迫他承认,朱棣图谋不轨想造反。朱棣知道装病行不通了,因为装病是指向死亡的,这样老是不死,也不是个办法。所以朱棣就装疯。

然而装疯也不行啊,因为朱棣藩王府上的长史葛诚,他是朱允炆派去,专门监督朱棣的。朱棣要装疯,但那也是需要演技的。朱棣的演技根本就不过关,再说了,堂堂的王爷,平常在手下面前挺威风的,这时候却一定要把自己搞得不三不四的样子,心里也有障碍啊。

所以,朱棣就没有装像。没有装像,便被葛诚报告给了朱允炆。朱允炆自然勃然大怒,准备兵马,讨伐朱棣。《明史》上在讲了一长串以后,其实就是想表达一个道理,所有的错都是朱允炆的。如果朱允炆不是一定要搞死朱棣,朱棣也不可能造反。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朱棣真的没有野心,一切都是朱允炆逼迫的结果吗?

其实,同样是《明史》,里面讲了一件事,却泄露了朱棣的秘密。这件事是关于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的。按照《明史》记载,朱瞻基出生的时候,那天晚上,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朱元璋把一个“大圭”交到他手里,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以后,朱瞻基就出生了。朱棣非常高兴,认为朱瞻基是上天赐给他的,是用来传递朱元璋的“大圭”的。“大圭”是什么呢?

是古代皇帝手里拿的玉质手板。朱棣梦见朱元璋把象征皇帝权力的“大圭”交到他手里,显然,就是表明,按照上天的意思,他是应该继承朱元璋皇位的。《明史》的这个记载,是放在介绍朱瞻基的内容里。我们知道,《明史》虽然是清人写的书,但是它的主要依据,是明朝的史料《明实录》等。在此基础上,再采信其它记载及野史文献。也就是说,《明史》采信的这个内容,是《明宣宗实录》里的。

《明宣宗实录》里为什么要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呢?显然,这里是涉及到一段历史公案。就是说,当初在靖难之役中,由于朱棣的次子朱高煦能征善战,多次救朱棣于水火。因此,朱高煦很得朱棣喜爱,觉得朱高煦很像自己。同时,朱棣对他的长子朱高炽很不满意,觉得朱高炽身体太肥胖,而且太仁慈,一点儿都不像自己。因此,多次萌生了要废黜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传位给朱高煦的想法。

也正因为如此,后来朱棣最终传位给朱高炽的时候,朱高煦非常不高兴,多次准备造反,多次想害死朱瞻基。《明宣宗实录》里有这样的记载,就表明,朱棣当初虽然不满朱高炽,但他是因为看中了朱瞻基,才会传位给朱高炽的。显然是希望通过朱高炽,把权位传到朱瞻基的手里。《明宣宗实录》记载这件事,是表明朱瞻基“英明神武”,是“君权神授”的,不容置疑的。

朱高煦所有那些做法,都是一种造反的行为,都是应该受到严厉镇压的。不过,当《明宣宗实录》在讲这个话的时候,无意中却透露了一个信息,就是朱棣夺取皇位的想法,是蓄谋已久的。因为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活着,朱允炆还没有当皇帝呢。既然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朱棣就有了想夺取皇位的想法。因此,他肯定是一直在做准备的。

当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他梦想着朱元璋传位给自己。结果朱元璋没有传位给他。因此等到朱元璋去世去后,他显然就要通过夺位,把皇位转移到自己这一脉了。否则的他,他不就是违背“天意”吗?由此可见,朱允炆对他进行削藩,其实并不冤枉。只不过朱允炆削得太急,又不会打仗,最终把自己搞没了。

朱棣造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朱元璋所有的儿子当中,只有朱棣最像朱元璋,杀伐果断,雷厉风行,好武轻文。

朱标的死对于朱元璋的打击非常大,朱元璋也明白,面对自己日已老去的状态,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就是把大位传给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还有一种就是传位给自己的孙子朱允文。但是儿子太多,不管传给谁,势必会造成别人叛乱。唯一办法只有传给孙子朱允文才算名正言顺。也消除了各个番王对皇位的惦记。

没想到朱允文实在太过于年轻,政治经验不足,刚刚上位就开始消藩,这样敏感的问题本来应该是温水煮青蛙慢慢来,但是朱允文操之过急,所以逼得朱棣造反。

很明显朱棣不管文治武功还是政治手段各个方面的才能都远胜朱允文,做事风格又接近自己的父亲朱棣,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然而朱允文的行事风格和自己的父亲朱标如出一辙,是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谦谦君子。君子是做不了皇帝的,所以注定要失败。、

对于朝堂上的大臣,其实他们大都只会看热闹,没有几个真心会保朱允文,对于他们来说,不管谁当皇帝,都是给老朱家办差,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基本上很少有人愿意出头。不要过早选择站队。朱棣也正是看准了这些政治时机成熟,所以直接起兵造反。

所以朱棣的造反只是时间的问题,朱允文的消藩直接加速了朱棣的造反节奏。

回答完毕,关注我,一起学习交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