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赵王迁为什么要自毁长城杀死李牧背后有什么特殊原因

众妙之门 2023-06-12 09:39:13

赵王迁为什么要自毁长城杀死李牧背后有什么特殊原因

对赵王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自公元前309年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赵国首先出现了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部队。从此,“车兵”这个古老兵种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赵国国势变强,武力大增,与当时崛起的西秦可并称为“中土双雄”。

李牧,服务于赵幽缪王时代,是继廉颇、庞煖之后的最后一位赵国名将。他对骑兵的使用能力可开一代先河,其用兵能力必在王翦之上,或在白起之上。

虽然这个时候的赵国,在经历了“长平之战”、“邯郸之战”之后早已日薄西山,但是对于强秦的咄咄攻势,李牧仍然凭借着他强悍的用兵能力,率领着赵国军队两次击败敌军,守护了赵国国祚。

公元前243年,秦国派遣悍将桓齮东出上党,越太行山攻赵,被李牧大破于宜安一线;前232年,秦国又分两路进攻赵国,北路依然是越井径、出太行,南路则攻击赵国的漳水长城。

秦军南北夹击,李牧则以“南守北攻”的策略来应对,他先率主力北上,在番吾一线大破秦军北路,然后回师与司马尚再破南路秦军。

秦军南北夹击,在占据了全部优势情况下,皆被李牧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所翻盘。

李牧威名赫赫,名扬中土,他成为了六国的最后希望,也成为了秦国东进的一个噩梦。然而,秦国并没有死心。

公元前229年,赵国北部代地地震,饥荒连连,秦始皇趁机派遣大将王翦,第三次攻赵。

见于《史记·赵世家》: 三年,秦攻赤丽、宜安,李牧率师与战肥下,(败)之。封牧为武安君。四年,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败)之。五年,代地大动,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六年,大饥。七年,秦人攻赵。

秦国的这一次攻击策略,仍然走的是南北夹击的老套路,王翦攻北路,悍将杨端和破漳水长城,欲入邯郸。

然而,同为名将的王翦,在北路与李牧对阵时,却不能胜,秦国两路会师于邯郸的意图并没有得到实现。

秦始皇终于知道,“李牧不除,则赵国难灭”。

他派遣细作(间谍)入邯郸,收买赵国重臣郭开,让他影响赵王迁,说李牧欲叛赵投秦,并且秦人还在邯郸大肆宣扬着这个谣言。赵王迁果然中招,他相信了秦人的离间计,派人把李牧杀死了 。

秦国多次攻赵未果,就算王翦是当时名将,也同样突破不了李牧的防线。如果说,漳水以及赵长城是赵国南部一道守护长城,那么说,大将军李牧就是赵国北部的一道钢铁长城。

但是赵王迁为何要“自毁长城”,是他愚蠢吗?当然也不能这样简单地理解。赵王迁能够坐上大王位,并且还懂得与郭开合作,慢慢地架空那些前朝老臣来加强王权,这番动作下来,怎么说都算不上是愚蠢。

那他为什么要杀死李牧呢?这里面其实是有原因的。

第一点:攻防策略的不同,导致了双方针锋相对的立场。

李牧主掌代地军政数十年,代北人只知道大将军李牧,而不知道国中有王,这是一定的。

因为李牧的威名太盛,再加上他在代地数十年,一心一意地帮助代北人击败了匈奴,守住了代北人的家园。

匈奴控弦之士数十万,拥有王帐与方王制度,向西攻打当时的大月氏,打开进入西域的通道;向东则攻打当时的东胡;向南则攻击代北,一步步的压制着赵国的生存空间。

可以准确的说,代北人需要大将军李牧,因为李牧就是他们的守护神,对于李牧来说,代北也是他的根基,双方谁都离不开谁。

而当秦国攻击邯郸的时候,赵王迁命令李牧放弃代北,一是为了抛开代北地震需要赈灾的包袱,二是要收缩兵力来保卫邯郸。

但是,李牧的代北军不同意,李牧也不可能同意。代北是他是根基,放弃了代北,就等于放弃了代北军。代北人怎么会抛弃自己的家园去帮赵人守护邯郸呢?

因此,李牧坚决反对赵王迁的意见,他意图集结兵力,在北路再次击败秦军,就此巅覆战局。所以,他需要赵王迁坚守邯郸,来配合他的计划。

然而,赵王迁已经承受不住亡国的重压,他更希望李牧放弃代北,回到邯郸再和秦国打一次“邯鄣之战”。

就算赵国不济,退出邯郸,只要保住了中枢,就保存了国祚;保住了国祚,赵国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齐国当年也不是凭借着两座城池城也能复国吗?

因此,他需要李牧,如果李牧不愿意,那么他就更需要代北军。代北军远镇边疆,与秦、燕、匈奴多次激烈大战,也造就了代北军强悍的武力值。

因此,攻防策略的不同,决定了双方不可共容的局面。于是就“军权”问题引发了一场血腥的厮杀,李牧被杀死,司马尚被免。

而在此之后,赵王迁用赵葱、颜聚来统率这一支代北军。由此看出,赵王迁一直在乎的就是这一支代北军而已!

见于《史记·赵世家》: 七年,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将,击之。李牧诛,司马尚免,赵葱及齐将颜聚代之。

第二点:秦国再下猛药,逼着赵王迁杀死李牧。

去看战国时代,你会惊讶地发现,秦国屡屡施“离间计”,对别的国家都没有什么大用处,然而对赵国却屡试屡灵。是不是历任赵王都是愚蠢之辈呢?是不是秦国的离间计就非常高明呢?

个人认为,赵王都不是愚蠢之辈,但是秦国的“离间计”却非常高明。

正是因为秦国在咸阳遥看邯郸,看穿了赵国内部激烈的权力矛盾,这才有了投放“离间计”的基础。

而赵国的“公子嘉”,就是秦国的一记“杀手锏”!

公子嘉与赵王迁的关系见于《史记·赵世家》:赵王迁,其母倡也,嬖於悼襄王。悼襄王废太子嘉而立迁。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

赵王迁出身不好,他的母亲是倡伎,但极得赵悼襄王宠爱。赵王迁的母亲吹了吹枕头风,悼襄王就把原本属于公子嘉的“王座”给了公子迁。

因为多人反对,就导致了赵王迁不得不重用心腹重臣郭开,逐步架空前朝老臣来把控朝堂。有了这一个“架空”的动作,也就注明了赵国必须会有“保皇派”和“反对派”的出现,朝堂上也就会出现了两派势力或明或暗的交锋态势。

赵悼襄王“废嘉立迁”的时候,曾经遭到了李牧的极力反对。也就是说,李牧曾经介入过赵国的“王统之争”,要不是他是军方大佬,早就被赵王迁清算掉了。

不过还好的是,有了秦国这个庞然大物存在,就有了外部的压力,大家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免得朝堂分裂而被他国所乘!

但是,这个微妙的平衡就在秦赵大战正激烈的时候,突然之间就被打破了。秦国利用了赵嘉为“引子”,引爆了邯郸政局。

大家读史的时候,可能会忽略掉“公子嘉”这个点。据记载,公子嘉凭借数百人杀出邯郸,并且穿越秦赵战场到了代地,还自立为王了。

见于《史记·赵世家》: 秦既虏迁,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代)以为郡。

这怎么可能?秦军攻破邯郸之时,赵王和他的那些朝臣都突围不出来,全被一锅端了。凭什么公子嘉几百人就能突围?只有一个理由——是秦人故意放走了公子嘉。

所以,后来公子嘉的“代国”才会存活了六年之久。

这就是太史公的典型的春秋笔法了,然而却细思极恐!(对于权力斗争,太史公都会一笔带过,因为这种斗争只可意会,不可明写)

公子嘉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王统;一个公子嘉,再加上一个杀伐绝断的大将军李牧,这又代表着什么?这就代表了李牧完全可以甩开赵王迁,在代地重建赵国中枢啊!只要公子嘉与李牧一汇合,赵王迁就有可能成为了“弃子”!没了代北军,赵王迁将何存?

这,就是秦国“离间计”的厉害之处了!这是在逼着要赵王迁杀死李牧啊!

赵王迁为什么下定决心杀李牧?难道真的是“李牧要投降秦国”吗?

当然不是了。李牧与秦军多次大战,其仇其恨不知有多深,他怎么会投降秦国呢?但秦国的“离间计”,送给赵王一个绝佳的借口,赵王迁也需要一个借口,来名正言顺地夺取李牧的军权。

于是,刀光四起,国破家亡!

大败匈奴击退秦军的赵国名将李牧为何落了个含冤被杀的下场呢?

提及李牧,或许熟读历史的朋友并不会陌生,李牧此人军事才能极高,更是赵国后期唯一一个支撑台面的柱子,可李牧却死的无比窝囊,这究竟是因何?

先简短介绍一下李牧生平,曾有一位学者夸赞李牧?但使李牧将军在,嬴政不易定江山。?,也有人感慨?李牧死,赵国亡?这两句话虽然有一些小小的夸张跟个人情感在,但还是较为中肯的,李牧绝对是赵国乃至整个春秋战国最好的将军。

李牧跟白起王翦廉颇四人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李牧刚开始在赵国的表现其实只能算得上是平平无奇,赵王刚开始派他去收边境,因为李牧十分稳健,不愿跟匈奴作战,所以赵王又把他喊了回来,可一年后边境战事告急,无奈的赵王只得去求李牧让他赶紧回去,而李牧回去后大败匈奴,实乃一段佳话。

后来赵王对李牧重用一些,李牧先是帮助赵王出使秦国,签订了盟约,并要回来了赵王的儿子,后来不久后赵孝成王去世,悼襄王登上皇位。这位新赵王是个不折不扣的窝囊废加上惹祸精,廉颇此人大家定十分熟悉,廉颇当时是赵国的大将军,而新赵王登基没多久就想找人取缔廉颇,廉颇自然十分生气,因为廉颇为赵国辛辛苦苦一辈子什么错没犯,凭什么说取缔就取缔,于是一气之下的廉颇就跑到了魏国。

赵悼襄王这个惹祸精还干了不少荒唐事,我们暂且不提,不过他也是个短命鬼,没活几年就死了,然后另一个新赵王迁登上王位。这个赵王迁是个胆小鬼,赵王迁登上王位还没一年,秦军就进攻赵国,并大败赵国,杀了十几万赵国将士,随后更是大军继续乘胜追击。

当时廉颇跑到了魏国,蔺相如早就撒手人寰,李牧可以说是赵国唯一一个元老级重臣,所以赵王迁连忙下令让李牧当大将军,好来抵挡秦国进攻的步伐。李牧当上大将军不久,便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军事能力大败秦军,阻挡了秦军进攻的脚步,而赵王迁也十分开心,封李牧为武安君。

没几年,秦国派王翦前来进攻赵国,而赵王便让李牧前去抵抗,王翦深知李牧军事才能不输给他,于是王翦便从中作梗,策划了一场算计,他让人去收买赵王迁的宠臣郭开,郭开得到大笔金钱后十分开心,于是就跟赵王说李牧想谋反,赵王便下令找别人替换李牧,李牧知道边关战事紧急,自己决不能走于是便拒绝了王命,这一下让赵王更加生气,于是赵王偷偷找人处死了李牧,李牧英雄一世最后死的窝囊无比,而不久后王翦大军攻城,赵国也随之覆灭。

李牧一直忠心为国,为什么还会被赵王杀害?

李牧一直忠心为国,为什么还会被赵王杀害?

赵王迁并不想出兵邯郸,也不想派将领去邯郸。也就是说,赵王迁在看到李牧他们的时候,很可能与历史上的沙丘宫之变联系起来,想到了代地与邯郸的对峙。在这种情绪和心理下,赵王迁对李牧的态度自然非常复杂。

如果李牧被杀,邯郸城可能就守不住了。如果李牧不被杀,他们又会一直担心代地的士兵会叛乱。在赵王迁不知所措的时候,秦国用一大笔钱贿赂了赵王

迁的亲信郭开,他曾诬陷过廉颇。郭开让他散布谣言,说李牧和司马尚与秦军合谋,准备背叛赵国。最后,被对李牧充满疑虑的赵王迁,在三虎的谣言中,先是夺取了李牧的权力,然后下令杀了这位将军。公元前228年,在李牧被杀仅几个月后,王翦率领秦军攻占邯郸,俘虏了赵王迁。此外,邯郸城破后,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禹县东北),自称国王,从而再次建立了代国,作为赵国的延续。公元前222年,秦国灭掉了王朝,俘虏了千里马,赵国终于灭亡。秦国的异化似乎并不光彩,秦国以贿赂赵相国的方式公开诬陷李牧联络秦国想造反,李牧在赵国数十载,如果想在岭南早日造反,但秦国很聪明,因为只有造反这样的大罪才能把李牧彻底打倒,一般指控归真不是李牧,李牧是否通敌对赵王迁来说并不重要。


所以除去赵王迁对李牧的解救和杀戮,表面上看是无能的自毁长城错杀了他,但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赵国后边对解救和消除对他王权的威胁是背后最实际最真实的原因,死的时候李牧没有看到,也许他以为赵王迁是真的在疏远秦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