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为什么愿意跟着一无所有的刘备呢为什么不选择孙权或者曹操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2 20:13:52

诸葛亮为什么愿意跟着一无所有的刘备呢为什么不选择孙权或者曹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诸葛亮早年躬耕南阳。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211年,随刘备夺得汉中。221年诸葛亮被任命为蜀汉丞相,主持朝政。234年病逝于五丈原。

从诸葛亮一生观之,虽年轻时少有建树,然到后期在蜀国是权倾朝野。那么如若在魏国或者在吴国会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和地位呢?

如若在魏国想要做到丞相位置就必须得经过曹家和司马家联合同意才有可能,所以这种机率是很小的。而在蜀国更加不可能,蜀国一向任人唯亲,都是有亲戚关系的当大官,一个外来人想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基本上不可能的。所以从大局来看,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也不会选择吴国和魏国,因为吴国和魏国不能实现诸葛亮的自我人生价值。

为什么选择刘备而不是曹操?

我们都知道刘备和曹操都有一个特点,都很爱才,都很会用人,很会笼络人心。然曹操和刘备性格特点却有很大的不同。

曹操是挟持了汉献帝之后,以令各方诸侯,才慢慢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占据了优势地位。而这个过程,是十分凶险的,弄不好就身败名裂。比如董承的衣带诏,还有各种来自汉朝元老的刺杀和毁谤。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曹操养成了多疑、狡诈、强势的性格。虽爱才,但多不是真心相待,而是一半利用一半猜疑。

纵观刘备,虽冠以皇叔的称号,但仍旧是草根起家。没有曹操那种人心险恶的环境,当然生存环境还是险恶的。一无所有,别人能来已是万幸,所以刘备没有那种猜疑强势的性格,能来的人才都是以诚相待,全部都是虚席以待。所以同样是工作,可能一个公司虽工资不高,但将你奉若上宾,偶尔犯个错也无所谓。一个公司虽然工资很高,但动不动就处罚,犯个错动不动就开除或者砍头。你会选择哪个公司?

管仲是什么人?乐毅又是什么人?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熏天的人,而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肯定是有自己的选择的标准的。

曹操的势力当时是政府部门,进入政府部门当差那就是公务员。相比之下,曹操属于国企,而刘备是属于私企。当然很多人才就往曹操那边跑,所以曹操其实是人才济济的。而刘备则是人才零落,而刘备又是有志之主,诸葛亮投奔刘备不仅竞争小,而且刘备非常的重视诸葛亮。

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自然是十分重视名声之人。当时曹操被世人称为汉贼,而刘备被称为上承寰宇之志下爱黎民百姓的刘皇叔,名声远胜于曹操。

对于诸葛亮来说投奔刘备是一笔投资风险最小,而且回报最高的一笔买卖,何乐而不为呢?

为什么诸葛亮不选强盛的曹操和孙权,反而要选刘备?

诸葛亮出山时,为什么选择落魄的刘备?为什么不选择实力更强的孙权和曹操?以诸葛亮的智力,加上孙权或曹操的实力,前景一定很美。至于诸葛亮为何对孙权和曹操不屑一顾?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原因如下:

第一:诸葛亮出山时,已经无法在孙权或曹操那找到位置

诸葛亮准备出山时,孙权和曹操手下的文臣势力已经成形,孙权那边是江东四大家为首,曹操那边是以颍川集团为首,官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位置早就被占光了。

历史上的诸葛亮也并非是像

《三国演义》

那般神奇,对于不缺人才的孙权和曹操来说,诸葛亮即使去了,也无法受到重用,必须得熬资历,心高气傲的诸葛亮未必有那个耐心。

而刘备这边就不同,求才若渴,去了就能拿到一个好位置,刘备还是处于创业期,还能分到股份,正合诸葛亮这位有理想有志气大好青年的意愿。

但也正如《三国演义》中司马徽描述的那样?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诸葛亮出山的时机不好,没多少空间给他发挥了。

第二:去孙权和曹操手下会被排斥

孙权和曹操已经过了创业期,势力步入发展和稳定期,对于手下的文臣武将来说,正是划分各自利益范围的时候,诸葛亮带着身后的荆州集团踏进去,不会受到欢迎,反而会被排斥。

任何一个势力集团在基本成形后,都会排斥外来者,就好像庞统,他在赤壁之战时是在周瑜手下当官,为的就是给荆州势力找另一条出路。

并且,庞统在周瑜死后,亲自扶灵去东吴,就是想打动孙权收纳荆州势力,刘备当时太弱,他们看不上,可惜的是,孙权没能接受。

《三国演义》

中描述这个事件时,是以孙权嫌弃庞统相貌丑陋,庞统一气之下离开结束。实际上,是庞统和江东世家没有谈好条件,江东世家拒绝接纳荆州集团。

江东世家排斥荆州世家的目的也很简单,不让任何势力进入到江东权力核心,让孙权只需要依靠他们就行,庞统这才不得不去投靠刘备。

换成诸葛亮,去孙权和曹操任意一方都是一样的结果,要么给江东世家或颍川集团伏低做小,要么你就别来。

第三:或许是理念不合

看三国的都知道,在描述曹操时,谁都有可能冒出一句

?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来形容他,这就是曹操的政治弱点,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是所有人都赞成的。

孙权更不用说,地盘比刘备大,实力比刘备强,但在江湖上的名声却不比刘备高,刘皇叔一直打着的

?复兴汉室?

的口号,和他一直坚持的身份,还是很能忽悠人的。

诸葛亮和他身边的朋友,没准就是尊汉的坚定分子,正好和刘备的理念契合,至于军阀孙权和窃汉逆贼曹操,滚一边去吧,那是要打倒的对象。

综上所述,诸葛亮大概只有刘备可以选择,即便可选择的余地不多,诸葛亮依旧考察了好久,才发动身边的资源让刘备知道自己,以一段

?三顾茅庐?

的千古佳话,完成了择主。

雄才大略的诸葛亮,为何要跟随刘备而不跟随曹操?

诸葛亮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诸葛亮一向是智慧的代表,那么看过《三国演义》后,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有同样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诸葛亮追随刘备而不跟随曹操?

事实上,这一问题与汉朝的选官制度密不可分,当时的选官制度,一直被推崇的是察举制,换个大家熟知的名字,应该就是举孝廉了,那么刘备之所以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原因也就在这里,也就是说,水镜先生当时所说的,卧龙凤雏,二者得一而安天下,这里所说的就是诸葛亮和庞统。

亦正因如此,刘备才去请诸葛亮,而接下来的三顾茅庐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就不必细说了,现在已经解释了诸葛亮为什么要跟着刘备,接下来又是为什么要跟着曹操。

实际上,诸葛亮是可以到曹操那里去的,一方面,曹操对于这样的人才也是分外看重的,另一方面,曹操在当时也是很优秀的,这两点都值得诸葛亮来选。但这不是说一切事物都需要机缘巧合一类吗?

而且这恰恰缺少一种机缘,就是说诸葛亮没有朋友,是在曹操手下做事,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推荐诸葛亮或者把诸葛亮介绍给曹操,所以说,两个没有交集的人,连认识的机会都不存在,怎么能一起工作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下面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刘备和曹操同时向诸葛亮抛橄榄枝,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选择谁呢?

假如是我,我也许会选择曹操,因为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曹操这一方可能有更多的优势,不管是条件还是待遇都比较好,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问,为什么诸葛亮不去毛遂自荐呢?

事实上,如果你了解了当时的历史和人文环境,或许就可以很容易解释,作为一位文人,一直都很淡泊名利,这也被他们视为一种必须坚守的气节,所以说,对于诸葛亮这样的文人,是不存在自荐这种事的。

对于认识诸葛亮的人来说,我想诸葛亮的《出师表》一定不陌生,甚至他本人在这里也清楚地表明,自己在当时确实是不那么受重视,也不像后来大家所知道的那样被认为是智慧的代表,所以说,如果没有水镜先生的推荐,或者当时的刘备不是那么急切地想要加入,或许我们也没有机会了解这种智慧。

对诸葛亮而言,也许说跟随曹操会有不同的后续发展,但这些都不是当前讨论的重点,而是需要知道为什么当初诸葛亮选择了刘备,或者是什么塑造了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文人,也就是达到了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4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