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热海之战,一场对中国影响不大,却对是世界造成巨大影响的战役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2 00:11:31

热海之战,一场对中国影响不大,却对是世界造成巨大影响的战役

说起中国古代经典战役,相信很多人都能想到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比较出名的战役。这些战役在当时的确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还有很多大家并不怎么了解的战役,对当时的中国影响不大,但是对世界有着巨大影响,比如说唐朝时期的热海之战。

隋唐时期中国的北方有一个强大的民族——突厥,当时西方人提起东方大国首先想到的不是大隋也不是大唐而是突厥。隋末天下大乱,李渊起兵加入反隋大军,为了不让突厥在背后掣肘,李渊只能向突厥称臣,拼命跟突厥搞好关系。

如此强大的突厥也免不了分裂,突厥在公元六世纪的时候分裂为东突厥与西突厥。隋唐时期的突厥没少骚扰边境,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对突厥作战。唐太宗派遣手下大将李靖等人率领十万大军攻打东突厥。李靖等人分兵几路对东突厥进行攻击,东突厥大败,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在逃跑的路上被唐军俘虏,押往长安。从此颉利可汗便居住在长安,东突厥就此灭亡。

西突厥内部长时间的发生内斗,战争不断,内部不断的分裂,后来分为北庭和南庭。当时的唐朝已经进入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突厥南庭主动向唐朝示好、进贡。但是突厥北庭却根本无视大唐,私自扣留大唐的使者。后来唐太宗派兵攻打西突厥,这才让北庭臣服。

虽说是东突厥被消灭,西突厥也臣服于大唐,但是突厥人中还是有很多人企图光复突厥昔日的光辉。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西突厥的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等人便起兵反唐。唐朝的大将裴行俭联络西域等诸多部落一起对付阿史那都支等人,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等人很快投降。

原本以为突厥的复辟梦想就这么破灭了,但是没想到几年后,东突厥的阿史那骨咄禄宣布复辟东突厥汉国,这也就是历史上的后突厥。此后突厥便爆发大面积的反叛。老将裴行俭率领三十万大唐军队前往平叛。突厥反叛的军队内部本就矛盾不断,面对实力强大的唐朝大军很快便溃败了。

这次战役虽然让突厥叛军大败,但是却没有完全将他们消灭,在裴行俭大军撤走之后,突厥余部休养生息,大唐王朝算是留下了后患。东突厥的复辟运动也影响到了当时的西突厥,西突厥的首领阿史那车薄也起兵反叛大唐,并很快攻占了弓月城。大唐原本想再让老将裴行俭出马攻打西突厥,但是很可惜,六十多岁的裴行俭突然去世。没办法,唐高宗只好启用了当时的西域都护王方翼。

王方翼面对叛军反映很是迅速,带领军队去支援弓月城,从西突厥人手中将城池夺了过来。阿史那车薄虽然离开了弓月城,但是反叛的队伍却越来越大。王方翼只好召集西域诸多部落的胡人,组成了一支胡人军队去对抗阿史那车薄的叛军。

双方在中亚的热海一代进行了一场大战。这场战役双方打得非常艰苦,叛军人数众多,唐军虽然实力不差,但毕竟唐军这边的大部分士兵都是西域诸多部落的胡人。在当时的朝代,可以说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连王方翼都不敢完全相信这些人能跟着自己将这场仗进行到底。这一点阿史那车薄也想到了。

阿史那车薄派人联络了唐军中的一个突厥军官,挑唆他背叛王方翼,还有其它胡人部落的几个军官都收到阿史那车薄的书信。幸运的是王方翼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并立刻想到了办法应对。

王方翼派人将已经叛变的军官全部抓起来杀了,后率大军突袭阿史那车薄叛军,打的突厥人措手不及,大败突厥军队。首领阿史那车薄率领残兵仓皇逃走,从此下落不明。西突厥自此之后便一蹶不振,对中原王朝再无威胁。

阿史那车薄的残兵在唐军的追逐下一路西逃来到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定居。后来突厥民族与当地的各民族互相融合,成为了后来的乌古斯人。中亚地带也是战乱频频,一支乌古斯人的后代在安纳托利亚半岛建立了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当我们将这条历史长线捋清楚之后不难发现,当年的热海一战的确改变了后来的世界格局。

海湾战争对我军新军事变革的影响

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 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 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 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 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 比如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 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 电子战是伴随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 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对各国军人而言 大规模的地面装甲战已经几乎退出舞台 现代化的信息战 已经来临

海湾战争凸显解放军变革的紧迫必要性
  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作为影响日益重大的大国登上地区和国际舞台,对中国安全战略及军事力量的研究在美国日益成为显学。其中又以对中国国防现代化的研究最为热门。在关注解放军现代化进程的美国学者中,有两点共同之处,其一是基本都以美军的军事事务革命为基本理论原型,其二是基本都从90年代以来的几场美军战争的经验和影响出发。影响巨大的《哈德逊报告》的作者们也不例外。他们首先认为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因为国际军事安全环境的变化以及军事高科技的发展,世界主要大国都进行了各自的军事变革,而中国的新军事变革的动因之一也是海湾战争的影响。该报告主要作者玛丽·菲茨杰拉德声称:“面对美军1991年在海湾战争(沙漠风暴)中取得巨大的胜利,一位俄罗斯高级军事官员表示‘我们看到了未来,它正在我们眼前上演。’而一位中国高级军事官员则在当时将这场战争定义为”第2.5次世界大战。正是海湾战争使俄罗斯和中国感到加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必要,也促成了此后他们之间数以亿(美元)计的武器交易。“
  美国学者一般都将海湾战争看作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最主要外部因素。玛丽·菲茨杰拉德还认为如同俄罗斯一样,中国很快捕捉到海湾战争披露的军事革命资讯,迅速从这次战争中获取营养。中国的空军部队迅速转变了战略方向——从国土防御转换为攻防兼备;海军的战略重点则从近岸防御转变为近海防御;陆军的结构也从不设集团军部队转变为建立综合联合的集团军;导弹部队则从单一的核力量改造为核力量和常规武器同时发展。
  在人员方面,中国裁军100万,以利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科技武器和系统中,这些将给中国带来现代资讯战的能力。中国军方学者王保存曾经表示:当前在军事方面的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生的最伟大、最深入、最广阔的全球性军事变革。它的核心思想是从适应于工业化时代的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部队,转变为在资讯时代战争的资讯化部队(引文译文未与中国原作者核实,仅代表美国引用者意见——编者)。
  当然,中国的新军事变革的起源并非如此简单,它本是中国针对新国家安全需要,落实积极防御战略的逻辑结果,其最强大的动力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需要,而不是外部的原因。美国学者片面强调海湾战争的影响,内里折射的其实是一种对美国军事力量的盲目自信。
  追溯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渊源与目标
  由于语言和文化等隔阂,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军事问题时也像对其他领域的观察一样,受到资料的强烈限制。因此,他们总是竭尽全力搜罗各种中文资讯,特别是有军方色彩的官员、学者以及国防科研人士的言论,以便佐证自己的结论,以及弄清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理论与目标的脉络。
  比如《哈德逊报告》的作者就根据中国学者的文章,将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理论渊源追溯到上世纪60、70年代的前苏联军界。《报告》引述中国学者的观点说:当前苏联元帅奥尔加科夫提出全新的“军事技术革命”的概念刚,他的思想已经明显领先于他的时代。这一次,科技再一次走到军事思想的前面。试图靠一两种新式、先进的高科技武器作为‘撒手锏’去征服敌人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无论何时,当一个事物达到最后的终点,它将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根据中国专家的看法,新的军事革命是在军事理论领域产生革命性的新变革,而这种新的理论变革反过来催生了新的军事革命。”
  《报告》称,中国的军事学者认为,虽然战争不仅是军事装备和物质的对抗,它更是理论和智慧的竞赛。掌握并运用先进的军事理论的国家可以达致对“未来战争的高度主动性”。而唯有真实的战争是有效检验任何军事理论的唯一尺度。因此,理论的革新必须适应未来现代化的战场;武器装备装备的研制和采购,以及军队编制、体制上的变革也必将随着军事理论的变革自然而然地形成。最重要的是,军事理论的革新对未来战争的准备工作的进程有直接推动的作用,因此,只有理论变革进程的不断发展,才能最后获得整个军事变革的成功。
  关于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目标,《报告》认为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的武装力量的转型,即力图从巨大的数量优势转变到品质上的优势;从以人力为主转变到以高科技为主。关十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中国已经将更多的调查研究融入到科研与生产,并指导科研与生产,“追求量少、质精”,以及“储存较少的武器装备和更多的高科技”。因此,美国学者断言解放军将致力于在二炮部队、空军和海军获得“新概念”武器和装备。
  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美围学者深受唯武器论的影响,他们对中国新军事变革及解放军现代化的追踪研究主要的还是着眼于武器和装备的更新,而不是对中国军事战略及军事传统思想的理解。通过解读中国军队领导人公开讲话和《中国国防白皮书》及其他官方文献,美国学者试图勾勒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他们认为,中国的新军事变革一一美国学者称之为“中国特色的军事革命”一一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智慧化”武器和装备所占的百分比:
  -建立精干、高效、训练品质极高的小型化武装部队:
  -指挥、通讯和控制系统自动化:
  -战场空间多维化,夺取从传统海、陆、空三维控制权到未来海、陆、空、天、电五维空间的战场控制权:
  -实现高科技条件下、资讯化联合作战的系统对抗。当今局部战争的实践已经表明,未来战争是系统化的对抗。在高科技条件下,战役的组织必然是各种军兵种的联合行动,因此,必然要求由“各军、兵种协同作战”发展到“多军、兵种联合作战”。
  美国学者引述了2004年度《中国国防白皮书》,认为那是中国第一次官方权威义献涉及“军事革命”。他们认为,中围对当今世界军事革命的核心特征作出如下描述:先进的科技和武器系统组成了军事革命的硬体基础,创新的军事学说作为灵魂构成其作业系统软体,而组织结构和军队编成方面的相应变革则是这两者的集中体现。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当达三者融合起来,军事革命才能发生。
  美国学者通过这一显然是美国化的理论框架来观察中国新军事变革,于是,很自然地,他们得出结论说首先,“解放军部队在组织架构上将日趋融合,未来中国军队各军、兵种之间的区别将变得越来越模糊。中国将建立一支混合型的部队。”其次,“由于军事革命的发展需要,”解放军将实现从传统的机械化部队向资讯化部队的转型,其作战方法也将随之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中国像发达国家的军队那样,正任建成先进的C4ISR系统,把更精确的武器系统与数位化装备联合起来,形成强大而灵活的系统性军事力量体系“。
  这里人们不难再一次隐约地看到“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调门,更清楚的是,人们更能够看到,充斥西方媒体“中国军事威胁论‘’不仅是出于某些别有用心的反华人士的杜撰,部分也是出于观察和研究方法过于”美国化“的学者的学术思维误区,即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欧美的学者们经常将国情完全不同的美军的现实硬套在中国身上。
   美国学者展望“解放军跨越式发展”
  美国的学术文化充满过度的危机感,在对中国新军事变革的研究界也不例外。但严肃的学者还是能认以剑,相比美国的军事力量,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发展毕竟刚起步,远谈不上对美国构成真止的威胁。他们将中国的新军事变革,及其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看作一个很漫长的战略进程。他们集中关注的是解放军通过新军事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美国学者认为,当“中围特色的军事革命不断发展时,它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从横向上看,军事革命必将引起中国军队在各个方面的转变,特别是系统性的本质的转变。从纵向上看,它也将引发个环节的变革,以作为整体军事变革的阶梯。中国正存加速军事变革的步伐——实质上,中国正在贯彻和推行资讯化的军事革命。”
  美国学者十分看重中国对军事变革历史的研究。他们相信,军事革命本身包含了一系列不确定性,它最初的表现与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不一致,因而不能保证一个超级强权的国家在军事革命中永远保持它的领先地位,因此,如果一个普通国家采取有效的手段,超越了中间的阶段,那么它将“后来居上”,缩小它与领先者的距离,甚至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一定的优势。因此,军事革命的价值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哈德逊报告》认为,解放军止在进行的军事革命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竭尽全力发展军事理论”,探究未来高科技战争的特征和模式,以便确定符合未来战争需要的战略和战术,确保解放军运用现有装备战胜敌人。第二,解放军正在按军事革命的需要全力以赴发展高科技、资讯化军事装备。第三,解放军正在“积极并且慎重”地进行车事组织方面的改革。第四,解放军已经将军队教育和训练提高到“战略位置”,科学地训练部队,以便全面地强化战斗力。
  《哈德逊报告》称,中国军事专家们已经得出结论:今后的1O到15年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在战略上,解放军将面对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期。在这一时程内,空前的“数位化巨变”带来的差别将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旱现出来,而资讯化部队与机械化部队之间的巨大战斗力鸿沟也将越来越宽。
  因此,中国不能等到机械化全部完成再进行改革,这样将错失良机,而一旦错失这一战略机遇期,未来为赶上军事力量资讯化的步伐所付出的代价将更加高昂。然而,如果中国投入它全部的资源优势进行部队资讯化,可是部队依然缺乏机械化战斗力,传统火力部队以及如坦克,飞机,战舰等战斗平台,解放军将仍然缺乏战斗能力。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解放军最好的选择就是部队的机械化和资讯化改革同时进行,而后者要作为特殊的重点。通过运用资讯化促进机械化,中国将跳过部分部队机械化改革的阶段,直接进入机械化与资讯化混合的阶段,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美国学者认为:上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已经成为中国为应对21世纪战争所计划的军事发展的关键,也反映了中国国防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哈德逊报告》的结论是“这个战略的第一步是到2010年左右,中国初步拥有装备先进武器的和作战系统的军事力量,具备阻止和打赢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
  第二步,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加速在武器系统品质上的改进,促进军事力量组织架构的方面的进一步优化。
  第三步,在2050年左右建成国家防卫和武装力量的资讯化。“换句话说,在第三阶段,解放军的重点在于保证在高科技条件下赢得局部战争。
  然后,在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将是实现“跨越”的阶段,那时解放军将跨越一些在武器装备发展中比较传统的阶段,通过集中精力发展电子资讯装备,迅速灾现武器装备的资讯化。最后,解放军将对全面资讯化做最后的冲刺。
  从《哈德逊报告》的结论,人们可以看出,美国对华军事研究跟美国缺乏中美关系长期的大局观紧密相关,冈为美国不能确定中美关系的未来,对未来缺乏信心,因此在观察和研究中国军事问题时,总是带着某种莫须有的防备心理。他们一方面承认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进程还刚起步,但另一方面又时时不忘提醒美国决策者及公众解放军会成为未来美军的“全面竞争者”。这些内在的观点矛盾从一个侧面很奇特地既折射出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中美加强防务和军事交流的必要性。

世界著名海战有哪些?

  从人类对战争最古老的记载中,战船和海战便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一席之地。海战是陆战的延伸,但又不仅仅是陆战的延伸。
  对一些海权国家而言,从最早的雅典到后来的英国,反而可以说陆权不过是海权的延伸。谁能控制大海,谁就能控制陆地,过去两千年来的史实都反复证明着这一点。以下就是精选的、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十场海战

  第10位: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海战(第一是莱特湾),也是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决战。英国人出动了28艘战列舰、9艘战列巡洋舰。德国人也出动了16艘战列舰、5艘战列巡洋舰。不过,之所以让日德兰海战成为历史最重要海战之一的,并不是规模。
  在这一战中,英国人虽然损失了三艘战列巡洋舰,但事实上却是成功“吊打”了德国大洋舰队,在前卫部队的战列巡洋舰侦察支援下,主力战列舰两次吓得德国人180度掉头逃跑,甚至不得不逼得德国人用战列巡洋舰发动自杀冲锋,才算逃出生天。

  大伙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场消耗战,位于欧陆上的德国事实上根本不能自给自足。在速决战于1914年失败之后,德国人就从海上被封锁了。日德兰海战是德国人唯一一次下决心动员整个海军,尝试突破封锁的行动。
  然后却被英国强大的舰队彻底打败,自此之后,直到1918年投降,全军都被押送到英国羁押为止,德国海军再也没敢走出海港一部(除了潜艇)。可以说,正是日德兰海战,打破了德国人赢得一战的最后一丝希望。
  第9位:亚克兴海战(公元前31年)
  公元前31年,罗马共和国正处在从共和制转向君主制的门槛上。凯撒、庞培、小加图、西庇阿等一批巨头都已死于非命。争夺罗马王位的,是小一辈的屋大维和安东尼。双方各自集结了300艘战舰,最终屋大维击败了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的联军,赢得了罗马统治权。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这一战,虽然看起来只是一场内战。但对世界历史却有着更大的影响。屋大维的首都在罗马,安东尼的却在埃及。如果吴大维取胜,那么罗马就将成为一个以罗马人的民族性为核心的封闭帝国。
  如果安东尼取胜,罗马则会成为一个继承亚历山大的开放思想,继续向东方扩张、追求民族融合的开放帝国。事实证明,在屋大维的领导之下,罗马虽然赢得了长期和平,但却逐渐失去活力和奋斗精神,最终为野蛮人所逐渐入侵、消灭了。

  第8位:中途岛海战(1942年)
  1942年6月,日本帝国正处在自己的巅峰时期。但在中途岛海战中,不可一世的南云机动部队却遭到美国太平洋舰队伏击,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一艘重巡洋舰。而美国人却只损失了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驱逐舰。自19世纪末日本海军组建以来,这也是他们所遭受的第一次失败。
  当然,这场海战的意义远不止如此。人人都知道,在二战中决定日本命运的,是太平洋方面的战事。在这里,日本海军原本制订了一套“要塞+机动预备队”的防御战略。在太平洋诸岛上建造机场,设立防御阵地,把大航程的作战飞机布置在各岛上作为航空防线。
  如果美国人对某个岛发动进攻,就把航空母舰组成的机动预备队派到该岛附近,夹击美国舰队。中途岛一战,四艘航空母舰的损失摧毁了日本人的机动预备队,使他们在后来三年的岛屿争夺战中始终无法集中足以抵御美国进攻的力量,节节失利,从未能在任何一次争夺战中获胜。

  可以说,虽然日本人面对着强大无比的美国,虽然从来都没有获胜的机会。但正是中途岛海战,摧毁了他能够与美国战平或者至少拖延战争进程的机会。东亚人民的迅速解放,也同样是中途岛海战的间接后果之一。
  第7位:对马海战(1905年)
  如果要评选世界历史上最一边倒的大海战,对马海战绝对要名列前茅。从1904年开始,日本和俄国便为了中国东北的控制权而展开了日俄战争。此时的日本正乘着10年前战胜清帝国的威风蒸蒸日上,而腐朽破败的沙俄虽然仍然拥有巨大的实力,却已经变成了一架运转不良的机器。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为支援自开战伊始即被日本人封锁在旅顺的太平洋舰队。沙俄海军从波罗的海调集了最先进、最新锐、最强大的战列舰,组成第二太平洋舰队,后来又增派了老实战列舰组成的第三太平洋舰队。整支舰队总计拥有多达8艘战列舰。
  而相比之下,因触雷而损失了两艘战列舰的日本人却只有4艘战列舰。可即使如此,当俄国人远渡重洋,航行了18000海里来到日本海时。被养精蓄锐数月之久的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截住,以精准的火力和高超、大胆的战术机动彻底摧毁,成为了一场教科书式的以弱击强的经典海战。

  对马海战的意义在于。当时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已经陷入僵持。俄国虽然初期失利,但却已经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准备发动反攻。日本作为小国,国力事实上已经筋疲力竭。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但对马海战失利的消息却使俄国上下挨了当头喝棒,顿时士气全失,国内起义的势头开始浮出水面,军队也无心作战,导致沙皇不得不与被他看不起的日本猴子媾和。
  对马海战之后,日本人凭借击败白人强国的威望,成为了东亚霸主。沙俄却陷入了动荡不安和国内矛盾的漩涡。并最终使日本成为了二战前世界巨强之一,沙俄却被彻底推翻了
  第6位:露梁海战(1598年)
  1598年,入侵朝鲜的日军已成强弩之末,仅能守住南海岸的几个港口要塞。而此时,统治着日本的丰臣秀吉刚刚病死,日本全军上下无一人想在朝鲜多留一日。

  日本第一军小西行长被明军包围,动弹不得。岛津义弘不得不率领舰队前去救援。但二者却在露梁海战中遭到明军将领邓子龙和朝鲜将军李舜臣的联合舰队攻击,几乎全军覆没。中朝联合水师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战船包围500艘日本战船,几乎全歼,日军死亡万计。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这一战之后,日本人直到19世纪末,都不敢再对亚洲大陆进行入侵。再加上明朝始终拒绝与日本建交,再加上后来日本的封闭政策。导致日本在此后将近三个世纪中,都不敢踏上亚洲大陆一步,乖乖地自己锁国大吉了。
  第5位:特拉法尔加海战(1805年)
  真以为拿破仑真是输在了莫斯科、莱比锡和滑铁卢?错!大错特错!这位大皇帝的命运,早在他最辉煌的1805年就已经奠定了!像拿破仑这样伟大、精明的军事家,早就知道,自己的真正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英国。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而击败英国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登陆英伦三岛。可为什么没登陆呢?两点,一是英国人买通了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从陆上威胁法国本土。二就是从海上击败法国舰队。
  1805年10月21日,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决战不可避免,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军指挥、战术及训练皆胜一筹,法兰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被俘,21艘战舰被俘。
  英军主帅霍雷肖·纳尔逊海军中将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之后法国海军精锐尽丧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被迫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而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巩固。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装备实心炮弹的木质帆船之间最大的一次海战。此战把英国从拿破仑登陆入侵的威胁中解脱了出来。有人说:“一个特拉法尔加,一个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赶下了台。”
  第4位:白江口海战(663年)

  公元663年,倭军(有战船400余艘),唐军(战船120艘)在朝鲜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
  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鲜半岛的野心,日后一千年日本都未敢向朝鲜用兵。而且乖乖地派遣唐使学了将近1000年。然后想当大爷,梁露海战又被抽了一顿,回去继续当了300年孙子!
  第3位: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败(1588年)
  16世纪,欧洲的中世纪刚刚结束。西班牙将阿拉伯人从伊比利亚半岛驱逐了出去,在欧洲建立了强权。当时的英国却仍是一个并不太强大的岛国。不过在格拉沃利讷海战中,英国海军却利用奇袭战术,彻底击败了统治着大海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使其全军覆没。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英国如何成为了通知世界大洋300年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海洋帝国?就是凭借这场格拉沃利讷海战!从此时起,已经殖民到了美洲的西班牙帝国走向了下坡。英国夺得了大西洋,终于将国家推上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第2位:勒班托海战(1571年)
  现代西方都是基督教国家,可是基督教却不止一次处在岌岌可危的地位上。在地面上,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利奥和法兰克人的国王铁锤查理,在东西两端守住了基督教世界的疆界。但在海上,直到16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都还在不断扩张着地中海制海权。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直到1571年,以西班牙为主导,几乎整个基督教世界都联合起来,组成了一支联合舰队,与土耳其人在勒班托海战中一决雌雄,最终击败了后者。勒班托海战不仅是划桨时代的最后一场大海战。也为直到今天的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划定了疆界。
  第1位:萨拉米斯海战(公元前480年)
  公元前480年,占有世界4/5领土(除中国以外)的波斯大王薛西斯,率领数十万大军入侵希腊。整个西方世界岌岌可危,即将拜倒在亚洲铁蹄之下。温泉关会战之后,薛西斯一路直抵雅典,将这座希腊文明中心城市化为废墟。

  雅典公民全部转移到了萨拉米斯岛上。并在这里,联合所有抗击波斯入侵的希腊人,在萨拉米斯海峡与波斯人决一死战,利用海峡的狭窄地形,仅凭300余艘战舰便击败了波斯人的600艘战舰。在这一战之后,薛西斯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动摇,因为担心后方新近征服的民族发生叛乱,撤离了希腊。
  第二年,希腊陆军击败波斯陆军,光复雅典。虽然这场海战从军事上讲并不能算是大胜。但诚如历史学家所共识的。萨拉米斯海战无疑是西方文明的支柱。
  如果没有这场海战,希腊人绝对无法抵挡住波斯人海陆并进的进攻。如果希腊遭到毁灭,希腊文化便会遭到毁灭。而正是希腊文化的果实和影响力,缔造了今天的整个西方世界。因此,萨拉米斯海战作为单次海战对世界的影响,足以排名世界第一。
  参考中国军事网

北洋水师亚洲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呢?

甲午海战时北洋除了两艘(定远、镇远)7000吨的大舰以外,剩下的什么来远,致远,靖远……等等都是一两千吨的小型军舰。北洋水师的战斗力是围绕镇远和定远展开的,遗憾的是镇远和定远的主炮炮弹严重不足。反观日本4000多吨的军舰就达11艘之多。再加上炮弹威力,航速,速射炮等等方面的差距,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舰队。

北洋水师没有速射炮,都是加农炮,上弹时间长,射击距离比日本舰船远,在加上清政府不给北洋水师足够的军费,所以用的是比较差的煤,这就导致航速达不到原本的航速,就是说速度跟不上去。所以正确的战术是边打边退,以远距离射击为主,不应该平行对射。

日本军舰大多有侧身炮,而北洋水师军舰只有舰头炮与舰尾炮,这就不是一点点吃亏了。在海上波涛汹涌,舰身起伏不定,光凭舰首炮的点射很难命中,而侧身炮是齐射,命中率要高得多。

装备是一方面,人员的战斗意识,高层的战斗绝心,装备的代差,主要是当时日本都有。海战输,陆战输。

? ? ? ?

北洋水师在成立时确实占尽了优势,当时主战派确实在清庭中占有一定优势,装备和人才培养上我们对海军投入了很多,当时的北洋舰队是世界第七、亚洲第一,而且我们的海军人才我敢说世界第一,为什么呢?一是当时的海战还不是陆海空协同作战,我们沿海人员广阔,会水和驾驭小船的渔民也很多。不需要现在高精尖技术人才驾驭导弹、潜艇等,只需要六分仪和两边三角尺、指南针就够了。

但是事在人为,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应该吸取教训。

一是人才的使用。北洋舰队的海员配置和我们现在的社会配置相近,北洋舰队海员配置划分太多,有旗人和汉人,旗人军官比汉人军官自然而然的高了一个级别,水兵更完,有正式水兵和水勇。作为社会一些不重要的部门可以马马虎虎,但是舰艇上只有那么多战斗位置,同工不同酬就导致无法发挥岗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汉人军官怎么干也干不过旗人军官,水勇的技术再好也享受不到水兵的待遇,这就导致了大家怎么会爱岗敬业?怎么会熟练掌握战斗技术?

二是人才使用的延伸一,没有了爱岗敬业的大氛围。就出现了在船上随意的晒衣物等军心涣散的事件发生,东乡平八郎登上定远号之后竟然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在定远号上清朝的水兵们正在两个主炮的炮管上晾晒衣服。主力舰上的主炮象征着这艘战舰的战斗力,而对于出访日本的主力舰定远号来说定远号上的主力炮更是象征了大清的海军实力。而定远号上的水兵却对主炮没有丝毫的敬意,东乡平八郎看到这番景象顿时宽下心来了。

三是事在人为。清廷后期将海军军费用作比如慈禧太后的寿辰等非军务活动方面。更加让我们的海军如摧枯拉朽般崩溃了。

历史给了我们太多的警示。

? ? ? ?

中日都在变法图强,中国的洋务运动也搞得有声有色,这一场赌上国运的战争都有赢得实力。结果种种原因堆在一起,清朝输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2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