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爱新觉罗·胤礽是康熙最爱的一位皇子,为何他却两次被废呢

以史为鉴 2023-07-03 09:20:52

爱新觉罗·胤礽是康熙最爱的一位皇子,为何他却两次被废呢

爱新觉罗·胤礽为何两次被废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爱新觉罗·胤礽可谓是康熙最爱的一位皇子。然而,这位让康熙颇为喜爱的皇子却两次被废黜,最终,无缘帝位争夺。那么,这位自幼深得康熙喜爱的皇子胤礽为何会有如此遭遇,其中缘由待笔者慢慢道来。

从史籍中记载得知,康熙登基之前,清朝对帝位的继承不是皇帝一人决定的。要召开会议,最终,储君通过八旗贝勒们投票选举产生,可以说,当时八旗贝勒的支持对于太子选举可谓是举足轻重。但是,这个祖上传承下来的选举制度,在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难产死后被打破。

孝诚仁皇后生前颇受康熙宠爱,甚至,有一种后宫佳丽三千人康熙只宠一人的情况。之后,皇后的去世使康熙备受打击,万分悲痛中的康熙为了记住这个曾经深爱的女人,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毅然决然的将他和皇后的儿子立为太子。自此,他也成为了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此后,康熙将对皇后的思念转移到了教导胤礽中。

康熙对胤礽的成长,极其重视,不论文武都给胤礽挑选最好的老师。胤礽在名师的教导下,进步飞速,不久后便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胤礽更加让康熙喜爱,于是,在康熙的授意下,胤礽很早就开始接触政务的处理。

少年的胤礽品德端正,对于政事的处理有条不紊,这些康熙都看在眼里,认为日后胤礽必定堪当重任。

不过,康熙作为一个合格的父亲,对其他皇子的教育也很看中。因此,康熙的皇子们大都是文武双全,虽然,皇子间的能力还是有所差距,但是,总体来说皇子们的才能都是出类拔萃的。所以,康熙并没有只让胤礽一人参与政事,所有的适龄皇子康熙都给与爵位,尽早的让皇子们参与政事的处理。

康熙这样做可谓是煞费苦心,但是,作为太子的胤礽却不买账。

身为太子的胤礽,从小就习惯了父皇的宠溺,对于父皇将他手中原有的权利分到了兄弟们的手中感到了不安。由于权利的分割,胤礽和其他皇子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大。再加上当时康熙身体并无衰败迹象,这让已经做了二十多年太子的胤礽开始心烦意乱,胡思乱想。

自此开始,胤礽的性情大变,曾经文武兼备、德才兼优的太子变得喜怒无常、残暴不仁。性情大变的胤礽开始做起了蠢事,不顾影响的放纵手下的人。

家奴们狗仗人势,肆无忌惮的勒索起了当朝的官员。胤礽还用手中职权的便利,从蒙古的进贡中私自扣留自己喜欢的物件,甚至,有一回在康熙责备他时候公然顶嘴等。胤礽一系列反常的举动让康熙非常愤怒,康熙对胤礽的喜爱也愈加的淡化。在康熙对胤礽愈发的不满后,胤礽竟然还敢在康熙行宫外偷窥。

本就对胤礽有所提防的康熙更加的愤怒,于是,立即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胤礽废黜后,康熙的皇子们随即开始了激烈的夺嫡之争,已经不是太子的胤礽仍然没有放弃这次争夺。

胤礽虽然不在太子之位,但是,曾经二十余年间组建的太子党势力还在。他们为胤礽的再次崛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次太子的争夺当中,三皇子胤祉的耳目就立下了大功。他们发现,长皇子胤褆用巫术陷害胤礽,并且还抓了个人赃俱获。

康熙知道后十分愤怒,立即就软禁了胤褆。事后,康熙觉得胤礽造次陷害,必定受到了极大的委屈,再加上对孝诚仁皇后的思念,就再此将胤礽立为了太子。

胤礽虽然再次得到了太子的位置,但是,胤礽心中对康熙的怨恨却愈来愈深。由于,当时胤礽已经在太子之位四十余年,而康熙还没有衰败的迹象,这样胤礽对自己何时能登上帝位感到了绝望。登基无望的胤礽又开始做起了傻事,他给予重金,贿赂当朝权臣,让这些重臣支持他尽早继位。

然而,康熙的拥护者们发现了胤礽的企图后,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康熙。此时,康熙知道胤礽的做法后差点气出病来,随即下诏再次废黜了胤礽,并将其家眷一并软禁。随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

再次遭到废黜的胤礽还不死心,在软禁期间依旧是小动作连连,期待再次复出的机会。

在康熙晚年,噶尔丹来犯,胤礽为了能得到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偷偷给朝中权臣递信。然而,这封信却到了康熙的手中,从此,康熙对胤礽的防备越来越深,朝中那些支持胤礽的重臣也不敢再帮胤礽说话。

至此,胤礽的夺嫡之路也就在此彻底的终止。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因胤礽病重,雍正谕大臣安排后事;十四日,胤礽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传七》、《九龙夺嫡——胤礽》』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两次废阿哥呢?

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初四日,9个字的重磅新闻在帝国权力的核心圈传播开来。

当时,康熙帝在巡视塞外返回途中,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布尔哈苏台,他召集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等至行宫前,哭着宣布废黜二阿哥胤礽的皇太子身份。

宣告完毕,胤礽被拘起来。康熙痛哭扑地。

康熙有理由蓝瘦香菇。二阿哥是他的嫡长子,是他的最爱,刚满周岁就被立为皇太子。

贵为皇太子,二阿哥也有理由蓝瘦香菇。

皇位一步之遥,爹地身体棒棒的。到“刚刚”被废,他已经当了30多年皇储。这种郁闷,最爱君猜测,也许只有英国的查尔斯王子能够体会。

二阿哥太想尝尝权力的甜味了,以至于说出“天下岂有三十年的太子”这样的胡话。太多的事情叠加在一起,让康熙认定不能让这个无情无义、不仁不孝的人为君。

▲清宫剧中的二阿哥胤礽

20天后,当天下人都看到这条重磅新闻的时候,二阿哥已被康熙囚禁于紫禁城咸安宫多日。

二阿哥还小的时候,康熙就很重视对他的教育,亲自给他授课,讲四书五经精义,讲历代治国得失。能担任皇太子老师的,也都是李光地、熊赐履、汤斌这样的当代名儒,可谓极一时之选。

二阿哥天资聪颖,成绩门门A+。以他的文史功底,应该知道历朝历代像他这样被废掉的太子并不少见。

比如春秋时期诸侯国,仅《史记》明确记载的废太子事件就有15起。这些废太子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死,被杀或自杀;二是逃,出逃欲借助其他力量回国夺位。

在咸安宫的日子,他若重温《史记》,应会不寒而栗。死是不敢想的,逃更加不敢想。

别说普天之下都是他爹的,无处可逃,就连咸安宫的门。他都出不去。二阿哥看守处成员名单可以写完长长一张纸,他们24小时轮流值班,戒备森严。咸安门平时紧闭,内务府送吃的,均由专门通道递入。

谁知道,做了半年“废人”之后,历史的聚光灯又打到了二阿哥脸上。

当然,这束光是他爹打的。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日,康熙帝又将二阿哥立为皇太子。

幸福来得太突然。二阿哥此时最应该感谢他爹的生育能力。他的兄弟(不算姐妹)有30多个,光排序的皇子就有20多个。在皇宫内叫一声“阿哥”,比在路上叫一声“美女”回头率还高。

兄弟这么多,皇位只一个。康熙废了二阿哥之后,众阿哥都蠢蠢欲动,于是不念亲情,互相倾轧夺权,搞得当爹的头疼不已。

连“诸皇子有钻营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容”这样的狠话都放出来了,还是没用。阿哥们分成几派,争得眼红耳聋,当没听见。

▲康熙

众阿哥争储,二阿哥得利。

做回皇储的二阿哥此时应该想起了另一段历史。东汉时期的废太子,在历代里面,命运应该是最好的。

东汉历史上有过三次废太子事件,分别为光武帝废掉太子东海王刘强、章帝废掉太子清河王刘庆、安帝废掉太子济阴王刘保。这三人,刘保后来借助宦官之力竟然顺利即位,其他两人虽与皇位无缘,但也获得圆满体面的结局,不像春秋时期的废太子们那么悲催。

二阿哥心中估计已经有了对标的对象。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除非这个人是二阿哥。

二阿哥显然错估了康熙对他的爱与宽容,上一次半年的“ *** ”根本没让他学乖。他故态复萌,公然结党营私,甚至联合步军统领托合齐等人策划逼康熙尽早让位。

康熙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康熙召见文武大臣说,你们都是朕一手提拔的,受恩五十年,现在站队站到皇太子那边去了,你们到底想干嘛?

康熙还没来得及把托合齐凌迟处死,托合齐就幸运地一病归西了。这么好死并不足以平康熙的愤怒,康熙命将其“锉尸扬灰,不准收葬”。

刚刚,大清皇储又被废了。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又一条重磅新闻甩到帝国权力核心圈中,炸开了。

这一次,康熙谈笑处之,不流眼泪。一个坚强的老父亲就这样炼成了。

▲二阿哥胤礽画像

二阿哥一大家子熟门熟路地搬回了咸安宫。这一大家子,包括嫡福晋石氏,侧福晋十多个,还有一堆无名分的女子。二阿哥精力无处发泄,在咸安宫十年,让这些女子为他生了12个娃。(他一生总共有26个子女。)

后来,咸安宫人满为患。太监不得不跟内务府商量,掏粪次数能不能由一月一次改为一月两次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四阿哥胤禛继位。

在咸安宫内听娃哭的二阿哥,此刻是怎样的心情?

他应该会记起历史上的另一个废太子,隋文帝的长子杨勇。

杨勇的人品、能力都很强,又是合法的帝国继承人,因而受到官员的普遍爱戴,声誉日高。冬至节,他爸杨坚发现他竟然在东宫像皇帝一样接受百官祝贺。父子间的芥蒂就此埋下。

这时,他那个靠演技后来拿下皇位的弟弟杨广,开始了影帝级别的表演。一面在父母面前装孝顺,扮朴素,骗得贤孝之名;一面收买权臣杨素,散播谣言,说皇太子杨勇求神占卜,盼望皇上早死。

搞得杨坚防太子如防大敌,终于把杨勇废了,指定由杨广囚禁管制。

杨勇不肯服罪,爬到树上,登高大叫,希望父亲能够听到他的申辩。

杨坚听到了,只当是一个疯子的呼叫。

没过三四年,杨坚死了。杨广伪诏赐死杨勇。

▲隋炀帝杨广

咸安宫内,二阿哥肯定在叹气,杨勇的命真歹。他可能还有点不安,怕他熟悉的四弟会不会也是一个影帝。

二阿哥会想起,当年,他的皇 *** 与皇长子党、皇八子党互相倾轧的时候,四弟是一个超然派。他第一次被废之后,也只有四弟一人屡次在康熙面前保他。

这些美好的印象,会不会也是杨广式的表演,博取爸爸的加分?

带着这个疑问,二阿哥走向了生命的终点。胤禛继位第二年年底,二阿哥走了,不是赐死,是病死。

临死前,他应该会感谢四弟的不杀之恩,让他好歹活成了东汉的刘强,而不是隋朝的杨勇。

二阿哥死后将近300年,公元2013年,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扬州曹庄挖地建楼,挖出了隋炀帝杨广墓。

扬州人太八卦了,诌了四句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太子复仇,千年不晚。”

二阿哥胤礽为何被康熙帝两度废立?

胤礽,清朝唯一一位、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清圣祖(康熙帝)嫡长子,齿序行二,生母为清圣祖原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十三年出生,次年即被父亲清圣祖正式册立为皇太子。


因为名分早定,可以这么说,胤礽从懂事起,天底下除了曾祖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和父亲清圣祖,就是他最大,所有人都得围着他转。而这样的成长环境也造就了胤礽任性妄为的性格和对兄弟、甚至父亲的冷漠。到最后,胤礽甚至喊出了“古往今来,岂有四十年太子乎?”这话什么意思?“爹啊,你怎么还不死?”不是吗?


康熙四十七年,清圣祖第一次废黜胤礽只不过是长期父子矛盾的总爆发而已。实际上,很早之前清圣祖就已经对胤礽有所不满了。早在清圣祖亲征噶尔丹期间,胤礽与皇三子赴大营探望病中的父亲清圣祖时,胤礽便表现得相当冷漠,以至于清圣祖很快便将他打发了回去,单独留下了胤祉。此事让清圣祖的心阵阵发凉,多年之后废黜胤礽时清圣祖仍然提起此事,可见影响之深。对皇帝老爹尚且如此,对兄弟、群臣可想而知。清圣祖给出的废黜胤礽的理由当中就有对兄弟冷漠和虐待大臣这两条。


除此之外,因为清圣祖大肆任用其他儿子,让胤礽觉得自身的地位遭到了严重的威胁,实际上也的确如此。胤礽为了自保,身边渐渐聚集了不少所谓的“太子党”,而皇太子结党自古以来都是皇帝们的大忌,这也为后来清圣祖废太子埋下了伏笔。到了最后,清圣祖内心甚至近乎已经认定胤礽心怀不轨了,就连儿子在屋外看看他这位老爹在干嘛都成了“窥视君父、图谋不轨”的罪名。足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终,康熙四十七年,父子矛盾总爆发,清圣祖正式迈出了废太子这一步。


其实,彼时的清圣祖内心也是纠结的。毕竟自己在胤礽身上倾注了太多地心血,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从内心而言,清圣祖并不愿意接受自己对胤礽的培养是失败的这个结论。这也是后来清圣祖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原因之一。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清圣祖第一次废太子之前自己也没有料到问题会这么严重。


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唯一的嫡长子、皇太子没有了。理论上,所有的庶出儿子都有机会。于是,清圣祖的儿子们纷纷粉墨登场。先是皇长子胤禔暗示父亲杀了胤礽,并表示自己愿意担下这个骂名。紧接着,皇三子胤祉举报胤禔以巫蛊之法魇阵胤礽。再之后,皇八子胤禩也跳了出来,联络群臣上书举荐自己出任新太子,这一切的一切让清圣祖有些始料不及。虽然清圣祖知道儿子之间有争斗,这也是可以预见的。但是清圣祖没有想到,儿子们之间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而且群臣也早已开始纷纷站队了。

面对诸子夺嫡的白热化,晚年的清圣祖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了。这时候,清圣祖最需要的是政局稳定。可是,无论选谁当这个新太子都避免不了与胤礽同样的命运,成为众矢之的无可避免,政局动荡也无可避免。因此,清圣祖最终选择了恢复原状,复立胤礽。既是为了杜绝其他儿子的争储之心,也是因为自己内心的不甘心,作为父亲,清圣祖还是希望儿子胤礽经历过挫折会有所收敛、有所好转。这是在给胤礽机会,同样也是给自己机会。


于是,康熙四十八年,清圣祖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希望以此来压制其他儿子的争储之心,维持政局稳定。可是,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想再关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胤礽第一次被废让其他皇子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非但没有就此停止对储位的觊觎,反而变本加厉,毕竟搞掉了胤礽自己才有希望。同时,胤礽经过第一次被废之后,并没有痛改前非、低调做人,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最终导致第二次被废。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前,清圣祖一心一意在培养这个自己选定的接班人,并没有考虑其他人选。第一次废太子,清圣祖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儿一时气愤,并没有事先想好接替胤礽的人选。在看完儿子们的表演之后,算是勉强默定了一个或者几个考虑人选。但是,清圣祖也拿不准,还要继续考察考察。同时,可能也是为了保护这个接班人。

毕竟一旦立为皇太子,几乎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倒不如让胤礽复位,如果胤礽能痛改前非,那就还是他,省的费事。如果胤礽真不行,正好可以借着这段时间考察考察新接班人。康熙五十一年,清圣祖第二次废太子,一来是因为清圣祖认定胤礽真的不行,二来选定的接班人基本上已经经受住了考验,清圣祖已经下定了决心。最终,胤礽第二次被废,幽禁终老。此后,因为胤礽的前车之鉴,清圣祖再也没有明立皇太子。于是便有了后来清世宗皇位来路不正的传言。


康熙为什么两次废掉太子胤礽

第一次被废
皇太子如果没有兄弟之情,更不懂得尊重皇帝老爹的隐私,确实是件很危险的事!

虽然立皇太子有集中皇权、削弱宗室、稳定人心的各种好处,却也让这个本来就娇生惯养的皇子性格上更加娇纵。而且康熙帝是有名的长寿皇帝,这也让胤礽这个皇太子一当就是四十几年。他还曾对人发牢骚时说过:“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大有奇怪康熙为什么还不死的意思!
第二次被废

康熙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于是在1709年下诏立胤礽为皇太子。
按理说,胤礽经过上次的教训,应该收敛一下,讨康熙老人家的喜欢。可他还是故态复萌,重新结党营私,一个崭新的太子党又诞生了。随着太子党的不断壮大,康熙再次出手打击太子党。1712年,再次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胤礽两次被废,早已失去了康熙的信任。从此之后再也没能东山再起。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凄凉地死在禁所内,终年51岁。

身为康熙最爱的儿子,为何要废掉皇太子胤礽呢?

要说康熙最喜欢的儿子,那一定是太子胤礽,太子胤礽的生母赫舍里皇后是康熙的第1位皇后,皇后在生太子时难产去世,康熙万分悲痛,立皇后的儿子为太子,胤礽自小就是康熙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但是太子越来越让康熙失望,康熙废了胤礽两次,一是在康熙疼爱的小儿子十八阿哥去世时,太子漠视手足亲情,康熙一怒之下就废了他,第二次更过分直接联合索额图谋反,被康熙幽禁。

但康熙还是心疼太子,临死前还让雍正善待兄弟,善待太子。胤礽一岁时就是太子,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如果他安分守己,那怕在兄弟之间平庸,最后也会当顺利称帝。但他太不安分了。少年时的他品行端正,事事上心,康熙看在眼里,对他还是很信任的。但是后来兄弟们之间的争夺越来越猛烈,矛盾越来越大,太子逐渐开始放纵自己,面对其他兄弟总是不安。

太子渐渐仗着自己手里的权势胡作非为,放纵手下的人勒索,公然和康熙顶嘴,狩猎时在康熙帐外偷窥,自己的弟弟去世也毫无伤心,一系列事情让康熙决定废太子。但是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大阿哥在家里行巫蛊之术谋害太子,太子品行不端全是因为大阿哥的诅咒。事情调查清楚后,康熙对太子还是仁慈的,就恢复太子身份。

但是太子在太子之位上坐的已经太烦躁了,再加上他的其他兄弟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明里暗里都想着给太子使绊子,太子一时情急,竟然联合索额图起了谋反之心,事情败露后这下彻底让康熙对他失望,二次废了太子,太子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可能,哪怕康熙再疼爱胤礽,但那是父子之间,康熙是皇帝不允许有人威胁到自己的权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5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