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古代士兵吃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现代战争中,军队的后勤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可见古代军队对后勤的重视,那么在漫长的战争史中,我国古代士兵吃的都是什么?
其实古代军队没有条件去挑食,只要能吃的东西就行。特别是远征时,实在不行杀马凑合吃,两军交战双方必互有损伤,有些军队就是靠“以战养战”,特别是古代蒙古军队,就是这种典型。
说到蒙古军队,就要提一下古代军队黑暗的一面。其实古代军队的食物远不是我们所想像的普通食物,那些文化不高的古代武夫,什么都可以吃,如果战胜了敌人,没有了粮食就掠夺,甚至会吃敌人的尸体。
否则,以古代时期那薄弱的补给线,根本就无法支撑起一支数十万人的军队远征时所需的口粮。所以古代军队打仗,平民百姓都会躲之不及,将其称为“兵灾”。
在我国古代,其实军队还是算是比较有军纪的。吃饭这一环也是治军的一部分,那时带兵打仗一出战就是万八千的。粮官等安营扎寨完了就开始准备起火做饭,一堆人摘菜,一堆人洗菜,一堆人做菜,一堆人再排队领饭,很多情况应该是轮流吃饭。
纵观我国历史,夏商周三朝是中国军史的正式开端,当时的军队组成人员只是国家内的成年男子和奴隶,战时上前线打仗,战后务农或是打猎。所以,这个时期的军队口粮一般来自田猎和采集。
而烹饪方式则是用鼎,把粟、小米、野菜、肉放在一起加上盐煮成糊糊的样子,然后食用。至于现代影视剧里那些夏商时代就出现的炒菜、米饭、馒头,纯粹就是胡扯!
到了春秋战国,已经有专门的军队出现,不过也并不是职业化军队,而是战时打仗,战后牧耕的农民。这个时候文明的中心在北方,华夏子民吃的自然也是以小米、粟、高粱等五谷杂粮以及一些驯化后的蔬菜。偶尔可以吃到自己养的狗、羊等肉类食物,那时猪其实并不多。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队战斗力很高,往往也是左右战争的核心力量,比如魏国的魏武卒。这时候军队吃的东西和老百姓一样,没大的区别。做饭用的器具也是鼎,烹饪方式也是像以前一样,把粮食、蔬菜、盐放在一起乱炖,做成糊糊。
秦汉时期,其实秦和西汉早期军队吃的东西和战国时代比较接近。当时的普通百姓吃的主要是以小麦、粟、稻做成的米饭,和今天的有些不同,外加食盐、蔬菜、肉蛋。普通人一天可以吃两顿,贵族吃三顿,皇帝吃四顿。
军队里的士兵也算是普通人,所以军队里一般也是吃两顿。汉朝时的烹饪方法和前朝没什么区别,也喜欢将粮食、蔬菜、盐混在一起熬成稠粥。其实吧,在宋以前,华夏族和汉族都是这样吃饭的。
但汉朝军队相比以前又出现了一个新变化,就是干粮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当时的干粮是将食物煮熟,晒干做成的。在需要食用时,用开水泡好即可,这很像现在的泡方便面。另外,汉朝出现了豆腐,汉末的三国时期,在四川出现了馒头。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的年代,同时也是民族融合最集中的时代。当时北方胡人在入侵中原时,也将他们的生活习俗带到了中原,例如烧烤、穿胡服等等,也出现在了军队中。
当时的军队组成人员其实还是主要由汉人组成,而汉族还是比较喜欢吃五谷杂粮。但在南方的各个朝代,因为比较靠南,于是也将水稻开发成了百姓的主要粮食,军队也随之食用水稻。
到了唐朝,因为国家的统治范围很广,北到北海,南至交趾,西到帕米尔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在这么广的范围内,必须进行大规模驻兵。而古代运输困难,为避免浪费,国家推出诸多政策。
例如隋朝规定,盗边粮1升以上,斩首,籍没其家。士兵遗弃米粟者斩首。军队需要在可能的战场和行军路线设立补给仓库。可长期保持食品,就不需要经常担心过期损坏,经常更新。
在宋朝,士兵的口粮和唐时代变化其实不多,首先就是要求有漫长的保质期,这也是其军粮所最看重的方面,至于口感,依旧是古代军队所最不重视的。
当时大宋禁军士兵月粮才为2.5石,厢军2石,到后期禁军才8,9斗月粮,继而糙米充好米,小斗换大斗。直到南宋末期开始经常拖欠军粮。随着口粮不断减少,宋军战斗力也相应呈现出一路下降的趋势。
明朝时代,军队口粮才有了一些变化,干粮得到了大规模运用。明军发明了穿孔烧饼,每人可以背一串饼,行军作战。大饼泡饭和茶水成为宋明军队主食,一般来说大饼馒头这种食品是很晚才成为军粮的。
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军用干粮叫做“锅盔饼”。 烧饼到了明朝得到更新发展,明军为可以在山区林地,长途追击敌人。将圆饼,以炭火烤炙,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串之。方便士兵携带食用,这就是明朝的“压缩饼干”。
古代军队也是由人组成的,只要是人就离不开衣食住行。虽然说古代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但是由于粮食产量低下,所以要养活一个人不容易。当时的生产力甚至很难满足农民基本需求,更不用说养活庞大的军队了。
但即使如此,朝廷往往仍会优先保证军粮的供应,即使发生了民间饥荒,也会“以大局为重”。因此,古代的军队一般都不会断粮,就是“口感”太差。因此许多无业的青壮年,为了活路,往往也会选择去军营从军。
古代人所吃的食物没有像现代人那么讲究,古代人食物单一,更没五味俱全一说。无论是富家子弟,还是普通士民,古人的食物都很一般。现今一般老百姓所吃的食物,恐怕也是古代达官贵人所不能相比的。那么,既然古人所吃食物单一,那么古代士兵作战时,一般携带什么口粮呢?
古人所吃的食物,自然应该以时代朝代来划分,越靠后的朝代,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清朝中后期,人们的食物水平其实已经很高了,我国现代的许多菜系,也都来源于那一时代。因为清朝与现代最近,所以这这个朝代以直接排除,今天所要介绍的军队伙食,主要指的是元朝以前。
其实,在唐朝以前,粟就是军队的主食,在当时,普通人民能够长期吃得上小米,那也算是富贵人家了。粟产生的时间很早,大约在原始社会晚期,它就已经产生了,唐朝以前,人们也一般以粟为主食。粟作为军粮的时间很晚,战国晚期,粟才普遍适用于军中口粮。战国以前,粟虽然作为主食,但是一般人也是很难吃得起的。战国时期,军中也没有多大的讲究,庖厨一般会将这粟与蔬菜混杂,煮成团秣状作为口粮,发给士兵食用。这种口粮,自然没有营养可言,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相比较于战国时期,汉朝军队的口粮上升了一个层次,汉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由豆子和小麦发酵混成的调料,当时,其亦被称为酱,汉朝士兵的补给就是以十石粮食和这两斗酱为主。士兵作战前,一般会以粟来粘取酱汁来食用,虽然这比战国时期已经有所提高,但其亦没有营养所言。
粟长期作为军队口粮而存在,甚至到了唐代,亦是如此。三国时期,民间相继出现了油饼和大饼,这在当时可以算作是极为奢侈的口粮了,想传,诸葛亮曾在南征南中的时候发明了馒头,当然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油饼、烧饼、大饼虽然产生时间较早,但终究没有还是没有普及,所以三国两晋的军中,依然以粟为主。所谓的烧饼、大饼,只有富家子弟才吃得起。
到了唐代,军中的伙食终于出现了营养的配餐,这一时期,唐代军中口粮已经注重了士兵的营养,当时,军中士兵不仅能吃上烧饼、油饼,甚至还有肉类。唐代的军中,肉已经成为了士兵必须食用的食物,肉食配上烧饼,再粘着酱汁,可以说独有一番风味。
宋代军中口粮大体和唐朝相仿,不过,宋代军队伙食却特别注重食物的搭配。宋朝的军中,肉类品种非常多,不仅有猪肉,还有鸡肉、鱼肉、鸭肉等,另外,宋军也不仅以粟或饼子为主了,其主食,已经比前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为宋朝富庶,所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许多。
小麦作为主食是从明代开始的,在此以前,战士也多以粟为主。明代军中口粮,炒面居多,这也是小麦普及的重要表现。炒面携带方便,口味要比粟更高,所以明军一般也非常乐于携带它。炒面作为口粮一直存在,甚至到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时,我军士兵也多以其为口粮。
明朝军中口粮的质量要比以前高出许多,虽然主食以炒面为主体,但明军将官依然也非常重视战士的营养。相比较于宋朝,肉类在明军中也已经成为了普及性的食物,且其味道和烧烤方式也比以前有了大规模的提高。
古代军中口粮单一,其虽然无法和现代相比,但其亦是后勤保障的重要基础。军中口粮做好了,战士才有士气,民以食为天,战士也何尝不是呢。
向全国征收粮食,做好屯粮的工作。万一持久战打起来了,战争的前线需要大量军粮不给,后方补给不上造成的兵败或者兵变后果不是一般统治者能忍受的。
因此,曹操就发明了屯田制,强迫士兵去耕种田地。士兵在战斗时候为兵,平时为农民,这样起到自给自足的作用,能避免了粮食长途的运输补给。对于一些戍边军队,也能发挥良好的效果。
粗粮等农作物为行军的基本粮食
古代人也认识到粮食属于后勤物资保障的范畴内,也是决定军队是否能打胜仗的关键所在。所以古话就是,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就包括人吃的?粮?与牲口(马骡)所吃的?草?。古代的军粮主要是水稻、糜子、大豆、小麦等谷物,主要就是填报肚子,没有太多的讲究。所以,古代行军打仗,讲究就是能够填报肚子。
古人考虑小米为基本粮食,主要是其他农作物产量也是低得吓人。如唐宋之前,古代小麦产量非常低,大米产量更是低。在加上当时中国军事中心和政治中心都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所以,士兵行军都一直都是以小米为主要军粮,从上古时代一直维持到唐朝。
古人也想着伙食丰富,在行军中也喜欢用小米煮粥。就是在小米粥里加入豆类、野菜、肉类熬成一碗肉粥。当时的粥非常稠,所以也就做?厚?。可以说,在古代菜粥或者肉粥,都是很高端的军粮。肉类和蔬菜都是属于军官的专属,普通士兵是没办法享受的。
如战国时候的秦军,爵位等级高低标准也直接绝对伙食标准的差异。三级爵位的下级军官,伙食是酱半升、精米一斗、菜羹一盘。两级爵位的军官,吃的东西也只能是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也只能靠填报肚子为生。古代士兵除了小米粥之外,下饭东西都是盐、咸菜和酱,一般都还是定量供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10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