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登基之后他用"洪武"当年号,在他统治的30年里,被后世称为"洪武之治",然而翻开大明朝的历史就会发现,"洪武"这个年号并非朱元璋独有,后来也有一个人称帝了,采用了朱元璋这个年号,此人就是朱亨嘉。
要说朱亨嘉就得先说朱守谦,要说朱守谦就得说他的父亲,也就是朱文正,朱文正是朱兴隆的儿子,是朱元璋的亲侄儿,早年朱元璋一家因为太穷四处逃难分开,后来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慢慢的竟被事情做起来,朱文正见叔叔混得风生水起,于是就来投奔。
朱元璋之前跟大哥朱兴隆感情很好,所以对于这个侄儿他也十分喜爱,他封了朱文正一个官职,然而朱文正投奔朱元璋后,却一下子被身边的富贵所吸引,搞得手下人都不喜欢他,直到1362年陈友谅攻打洪都,朱文正作为洪都守将,才终于让所有人对他钦佩不已。
面对来势汹汹的陈友谅,朱文正指挥若定,而且身先士卒,全军将士被激励,陈友谅连续进攻了85天,仍旧不能拿下洪都,最终只能望城兴叹,临走时陈友谅看着朱文正,对身边的人说:"要是我有这样的大将,何愁大业不成啊!"
后来朱元璋跟陈友谅在鄱阳湖交战取得胜利,他打赏功臣时问朱文正想要什么,朱文正回答比较委婉,他说:"我是你的侄儿,你的富贵就是我的富贵,我不需要了。"朱元璋听完觉得这孩子真懂事,也就挣的没给他赏赐了。
但朱文正这样说只是谦虚一下,赏赐肯定是要的,不料叔叔竟然没反应过来,朱文正越想越气,最终他竟然跟张士诚联合,打算搞掉朱元璋,谁让这个叔叔不识时务呢,然而姜还是老的辣,朱文正不是朱元璋的对手,很快被俘虏了,朱元璋根据军法,忍痛杀了侄儿。
在朱元璋心里,他是舍不得杀朱文正的,但不杀不足以服众,后来朱元璋登基当了皇帝,他对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很是照顾,把他封为靖江王,把广西桂林作为他的封地,朱守谦在桂林时代沿袭爵位。
三百年后,到了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被李自成逼得上吊自杀,明朝各地飞藩王就乐坏了,因为皇帝已经死了,所以各地都涌现出许多政权,他们一个个都想学汉光武帝刘秀,延续大明江山,其中以朱由榔的永历政权最为著名。
除了永历政权外,还有绍武政权、弘光政权等,而在广西桂林的朱亨嘉也抓紧机会称帝,他是朱文正的子孙后裔,身穿黄袍自称监国,并且用"洪武"当做年号,意思是自己才是正宗,其他藩王都冒牌的,因为自己的年号跟老祖宗朱元璋的年号是一样的。
尽管朱亨嘉的年号取得不错,但他的实力实在太菜,称帝没多久就被隆武政权给灭掉了,朱亨嘉也直接沦为历史上一个小丑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春秋战国,秦朝横扫六合,楚汉战争,三国局势等。不可避免的是杀死任何反抗的人。秦始皇杀人不眨眼,曹操杀人如麻。建立新王朝的英雄的结局,可能就是血淋淋的断头台,比如“一鸟藏弓,一兔死狗烹”和韩信。如果说谁是中国古代的“第一屠夫”,那一定是朱元璋,明太祖。
朱元璋是古代的“第一屠夫”,主要指他在和平时期肆意杀戮英雄。历朝历代,最伟大最残忍的屠戮英雄是明朝。为了让后人坐稳大明江山,朱元璋不惜杀掉那些用自己的鲜血浴血奋战的“铁哥们”。刘邦把汉朝的英雄一个个杀了,而朱元璋是一批批杀的。朱元璋于明洪武元年即位,洪武三十一年病逝。在位三十年间,明朝的开国元勋和文臣都差点被他宰了。
朱元璋杀英雄,主要是借助了魏勇和蓝玉两个所谓的“谋反”大案,进行了肆意的株连。但于洪武六年的经历是他自己的,是老丞相李善长的亲戚,深得朱元璋的宠爱。朱元璋甚至把比魏勇早两年入相的汪广洋贬到两广参政,让魏勇一个人生活。
但雍当政时,得意忘形,常常成为皇帝的家。久而久之,朱元璋的怀疑自然就产生了。洪武十三年,御审中程屠节奏然,唯雍密谋造反。朱元璋立即上谕严办,以最快的速度处决了包括告密者在内的所有造反者。
但永被执行死刑后,案件并未了结,专案组继续收集证据。十年后,77岁的大明开国元勋李善长被认定为叛乱的主犯。李善长被执行死刑,案子结了。这期间,朱元璋要砍掉的文武大臣都一一涉案,成为“党”的中坚力量。
而做鬼的罪名,却从一开始的谋反,变成了与日本、蒙古通奸,与李善长勾结,而且越来越广泛。涉案人员一旦被认定,将全部被灭绝,前后屠杀了3万多人,可谓血流成河。
朱元璋建立明朝,离不开手下那一帮文臣武将。朱升、刘伯温、宋濂等谋臣运筹帷幄,制定战略战术,常遇春、傅友德、李文忠等虎将冲锋陷阵,才给朱元璋打下万里江山。明朝开国大将中,很多人都是功夫出众的武林高手,但他们并非都像常遇春等名将一样名扬天下,还有一些人武艺高强,却不为世人所熟知。明朝大将王弼,就是其中之一。
王弼,安徽凤阳人,是朱元璋的老乡。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前后回老家招募人马,王弼从此投奔到朱元璋麾下。王弼武勇绝伦,朱元璋对他十分赏识,把他任命为自己的侍卫将领,从此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明朝开国战争中。王弼的成名之战是至正十八年的婺源大战,他在阵上亲手砍死元军猛将铁木儿不花,生俘元军3000多人,让朱元璋手下大将们对他刮目相看。
连朱元璋手下第一号猛将常遇春,都对王弼十分佩服。在1366年8月,朱元璋发起剿灭张士诚的最后一战平江之战。张士诚在城中势穷力竭,作困兽之斗,他组织了一批精兵强将,大开西门,向朱元璋的队伍猛扑过来,想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常遇春急忙组织人马反击,但张士诚的部下抱定必死之心,勇不可当,眼看就要突围而去。紧急时刻常遇春下令王弼出战。
常遇春为何会想起王弼?因为王弼是朱元璋手下有名的武林高手,《明史》记载他“善用双刀”,绰号“双刀王”。王弼手舞双刀,拦住张士诚的人马迎头痛击,硬是遏制住张士诚的攻势,把他重新打回了平江城内,为全歼张士诚立下首功。明朝开国后,王弼被封为定远侯。然而王弼功勋卓著,在朱元璋屠戮功臣事件中,他也未能幸免,于洪武二十七年12月被朱元璋赐死。
然而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朱元璋冤杀王弼后200余年,万历皇帝在位期间,王弼的一个后代,却害惨了朱元璋的83个子孙。有个叫王守仁的武将,是定远侯王弼的子孙。明朝有两个王守仁,一个 是那位 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另一个则是定远侯王弼的子孙,本文所说的是后者,不可混为一谈。
万历年间,王守仁向万历皇帝上书,声称他的祖上王弼,当年是楚王朱桢的老岳父,而朱桢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第六子。王弼当年获罪后,家属生怕被抄家,于是把家中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帛转移到楚王府库里,“遗瑰宝数十万寄楚帑”。王守仁还提供了一份清单,“黄金68000余两,银250万两,珠宝不可胜计”。可是楚王的后代看王弼家失势,竟然把这笔财产侵吞了。
王守仁声称,作为王弼的后代,他才是这部分财产的真正主人。他恳请万历皇帝,向楚王朱桢的后代、现任楚王朱华奎,追缴回这笔巨额财产。王守仁还慷慨激昂地表态,追缴回来后,他甘愿全部捐献给朝廷,用作重修皇宫三大殿的费用。万历皇帝是出了名的财迷,当时正在为明朝入不敷出的财政窘境发愁,闻听此言,欣喜若狂,简直是天上掉下来个金娃娃,于是他立即下旨,让司礼监协同湖广巡抚一起清查楚王朱华奎的财产,务必要如数追缴。
此事成为轰动一时的奇闻。王守仁只是个普通武官,如果没有真凭实据,给他八个胆子也不敢信口开河,故意找气焰熏天的皇室亲王的麻烦。获罪大臣为了躲避朝廷抄家而转移财产之事,在当时也司空见惯。但此事毕竟年深日久,事情真相如何谁也说不清。
楚王朱华奎连连上书,极力辩解此事属于子虚乌有。一是当年定远侯王弼,只是明朝开国六公二十八侯之一,地位权势都不算显赫,不可能积累下如此巨额的财产,二是他继任楚王以来,从未听说此事。司礼监和湖广巡抚的清查结果也表明,楚王府中仅有现款白银18万两,事情一时陷入僵局。
最后还是楚王朱华奎做出让步,他表示此事虽然纯属谣传,但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主动向朝廷捐献白银2万两。万历皇帝这才让他过了这一关。谁知在这笔白银解送京师途中,出了大乱子。楚王朱华奎的兄弟子侄们,认为皇帝处置不公,这笔银子不该出。楚王明明受了冤枉,为什么还得白白出一笔银子?要出也应该全体藩王都出,凭什么只让楚王一家出?他们自恃皇族身份,都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子孙,皇帝未必敢拿他们怎么样,于是以朱蕴衿为首,纠集了百十号人马,拿刀动杖,在汉阳公然从官府手中劫持了这笔银子,这就是明朝轰动一时的“劫杠案”。
公然抢劫朝廷的杠银,性质等同于造反,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是要抄家灭门的。自古以来,只在评书《隋唐演义》中听说过程咬金劫皇杠,现实中却从未有人敢这么干。万历皇帝知道后大发雷霆,下令严查此案。
万历三十三年四月,案件尘埃落定,楚王朱华奎侥幸躲过一劫,但他的那帮兄弟子侄可倒了霉,朱蕴衿等2名为首者被斩杀,朱华堆等3人被赐死,朱蕴钫、朱华焦等其他78个从犯被削除爵位官职,有的被关入大牢,有的被押送凤阳高墙囚禁至死。定远侯王弼后代一句话,却害惨了朱元璋的83个子孙。至于楚王当年是否侵吞了那笔财产,也成为一个永久的历史谜案。
参考史料:《明史》《明代两湖地区的宗藩与地方社会》
? ? ?
? ? ? ? ? 朱元璋,又名朱重八,今安徽凤阳人,在元代,汉人的地位可想而知,一个男人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他给地主刘德家放了十几年的牛,他的愿望就是吃饱饭,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希望自己以后能讨个媳妇,然后再生个儿子,并且儿子能给刘小德家放牛,也能像他一样吃饱饭!结果,这点最朴素的愿望,却也成了奢望!十几岁的时候,先后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父母大哥纷纷饿死,无奈之下,和二哥沿街乞讨,在好心邻居的帮助下,终于有了埋葬父母的一席之地。
? ? ? ? 朱重八,在每一次乞讨中,都要受尽屈辱。你知道吗?他曾在别人的嘲笑声中,跟狗抢过食物。极端的屈辱,低三下四的生活,没有压垮他!他是生活的强者,越是低三下四,越是卑微,使他的内心越是强大!他就是他,一样的朱元璋,不一样的焰火!
? ? ? ? 迫于生活压力,他去寺庙当了和尚,不久他就发现和尚大多也是一群披着袈裟的混蛋,有田舍、有老婆,让他更不能容忍的是,就是这群道貌岸然的“善人”,欺负他、侮辱他,拿他开心!所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朱元璋从来不提自己当过和尚的经历,不光是因为和尚地位低下,更是因为那段屈辱的没有任何尊严的岁月,确实让他不堪回首,既然不堪回首,那就干脆忘掉!
? ? ? ? 有一年黄河发大水,和尚们也都当不下去了,寺庙里方丈把和尚们纷纷遣下山,分到不同地方,让他们去自谋生路。派他去了最穷的地方去化缘,化缘就是讨饭,讨饭首先别人得吃饱饭,可是,寺院派他去最穷的地方去讨饭。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就是这次恶意的安排,却改变了他的一生,也造就了后来的朱元璋。
? ? ? ? 他去化缘,几天都化不到一粒米,也就是在这最穷的地方,郭子兴领导当地农民起义了。朱元璋无路可走,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催的生活?父母大哥都已饿死,为了谋生又和二哥分散,在这悲凉的人世间,在这孤独寂寞冷的世界里,在这人生的最低谷,只要活着,就没有一天不是在向上,在进步。经过短暂的纠结,他最终豁出去了,大不了一死,他在家乡好友汤和的介绍下,他投靠了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
? ? ? ? 这儿有一个小插曲,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后,他差点死得更快,因为他差点被当做奸细被处死。当起义军的士兵报告郭子兴,说外面有个奸细被活捉了,请示处死他的时候,郭子兴大笑了:什么?哈哈,奸细?我都被敌军包围了,随时都可能被灭掉,还有必要派奸细?我倒要亲自去看看,于是他去见了这个被五花大绑的朱元璋(那时候还叫朱重八),郭子兴看见朱元璋相貌奇特,破旧的衣衫下流露出一股朴实、倔强而又不屈的傲气。郭子兴很欣赏这个年轻人,就留他在身边做了一名卫士,由于朱元璋作战勇猛,很受郭子兴赏识,不久就被提拔为九人长,他身先士卒,作战英勇无畏,逐渐成了郭子兴手下的一名悍将,很快朱重八正式改名为朱元璋。朱元璋,寓意为诛杀元朝的一把利器!
? ? ? ? 郭子兴为了拉拢朱元璋,把义女小马姑娘嫁给了朱元璋,哈哈,一个乞丐终于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家,试想,一个连吃饭都困难的乞丐,现在有了吃的,还有一个媳妇,漂不漂亮不说,最起码有了自己的窝,一个有生以来,他从未有过的温暖:回家有一个温暖的被窝,饿了有一口热乎的饭,衣服破了,有人给缝补,他第一次尝到了被爱的滋味和家的温暖。为此他感激郭子兴,也感激这个大脚的女人,二十年后,他当了皇帝之后,这个大脚的马姑娘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后,死后跟自己一起葬进了南京的孝陵,可见朱元璋是多么珍惜这份感情,当然这是后话。
? ? ? ? 朱元璋仗义乐施,身边团结了一大群人,他的地位越来越高,心胸狭隘的郭子兴真得害怕了。郭子兴有了从未有过的危机感,他感觉自己正在被排挤,自己老大的地位随时可能朱元璋取代,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可是,自己好歹也是朱元璋的义父,怎么才能明目张胆的下黑手?
? ? ? ? ?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他决定借刀杀人。他让朱元璋率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去攻打和州的另一支农民起义军,对方多少人,你猜?三万六千人,三万六千啊!只要不是太傻都会算,一比十八呐,这是什么概念?这不是鸡蛋碰石头?这不是让他去送死吗?朱元璋当然明白郭子兴的险恶用心,但是,他没有犹豫,他接令了,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就是这支被别人看作鸡蛋的队伍,突入敌军阵营后打了个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杀死二三百人后,这三万六千人,被突如其来的阵势吓懵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对,你没有看错,三万六千人向两千人投降了。
? ? ? ? 不怕死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朱元璋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再一次得到了上天的眷顾。通过这一仗,让朱元璋充分感受到了:军队的优劣,不在人数的多少,而是在于为将者的胆略和才智。
? ? ? ? 不久,那个一再欺负他的郭子兴因为内部争斗,被迫出走,无奈之下来投奔朱元璋,这时候,朱元璋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诧不已的举动,他不但没有责怪郭子兴,而是把这支军队的领导权和指挥权都交给了郭子兴。不久,郭子兴病死军中,朱元璋彻底成了这支军队的领导者。
? ? ? ? 朱元璋真正开始展示自我的机会到了。他是蛟龙,一项素有鸿鹄之志,小小的和州岂能容下他?他把目光瞄向了南京,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他拿下了南京城(后被朱元璋改名为应天),占领南京,并不是高枕无忧了,占领南京后,让我们看一下他所处的环境,南边是农民起义军张士诚,西南是农民领袖兼大帅哥徐寿辉,西边是私盐贩子出身的陈友谅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北边是小明王和周福通,西北是元朝军队,就仿佛一只蚂蚱的旁边站了好几只大象,任何一只如果想踩死它,都只需要挪挪脚,出人意料的是,谁都瞧不起他,也没有人真正想灭掉他,有的只是小打小闹,朱元璋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迅速发展壮大,由区区几万人,迅速发展到二十万人。
? ? ? ? 当然,这对于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还是没有可比性。陈友谅,又名陈九四,占据长江中上游,建造了全中国最庞大的水上舰队。陈友谅看不起朱元璋,大家来看一下位置,陈友谅占据江西和两湖地区,他在长江洗把脸,朱元璋就得喝陈友谅的洗脸水;他在上游洗洗脚,朱元璋就得喝陈友谅的洗脚水;他在上游尿泡尿,哈哈,有点恶心哈!可以想象,只要陈友谅的大船,挥师东下,朱元璋就会瞬间像长江水,被卷入茫茫东海。
? ? ? ? 但是,朱元璋就是朱元璋,在谋士刘伯温,大将徐达、先锋常遇春的带领下,在纵横三百里的鄱阳湖上展开了大决战,这场决战是猎狗和狮子的决战。现在风光旖旎,绿波荡漾的鄱阳湖,在六百六十年前的那个秋天,却是血雨腥风,尸横遍野,两支农民军,在历时三十六天的时间里,在这儿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最终,勇猛的猎狗奇迹般地战胜了既硕大又威武的狮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鄱阳湖战役,这场战役彻底消灭了陈友谅的有生力量,后来,陈友谅在船头,被一支冷箭射中额头,惨死于两军阵中。
? ? ? ? 不久,倒出手来的朱元璋,亲率领十一路大军攻打东吴(叫东吴,不是三国的东吴)的张士诚,张士诚坚守八个月后,兵败被俘,最后因不屈被杀。不得不说,陈友谅,张士诚,都是枭雄,而只有朱元璋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 ? ? ? 历史,总是充满了惊心动魄又充满了无数的趣味,在朱元璋跟其他义军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元朝军队却选择了坐山观虎斗,也可能深受汉学——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影响,总之,元军没有任何举动。可是,当朱元璋消灭了其他义军之后,元军才发现,朱元璋的军队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经过战火的洗礼,更加强大了,几十年没有打仗的元军,哪里还是这支威武之师的对手,被大将徐达、常遇春率领的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回了塞北,收复了被割让了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现在的北京、河北大部、内蒙南部和辽宁西部一带),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意义,一点不小于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
? ? ? ? 有趣的是朱元璋因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过于顺利,给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元顺帝。元朝的灭亡,一举雪洗了南宋被灭亡的耻辱。
? ? ? ?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正当徐达、常遇春还在北方灭元的时候,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开启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
? ? ? ?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放牛娃皇帝朱元璋,依我看,且不说结束蒙元统治恢复汉人政权、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单说在他统治大明的三十一年里,惩治腐败、轻税薄赋,让人民过上盼望已久的生活,给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再次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他就是一个伟大的帝王,你说呢?
? ? ?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7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