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的武艺在三国算什么水平?感兴趣的读者和对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猛将里,很多人把前期的孙坚给忽略了,毕竟死得早,所以存在感不高。可是孙坚的武力值,在当时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水平。
他到底勇猛到什么程度呢?当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谁都瞧不起,唯独对孙坚心生敬畏,甚至打算和孙坚结成亲家。可见孙坚的武力值有多高了。
《三国志》里,斩杀华雄的,其实是孙坚。温酒斩华雄,这一段戏码实在是太精彩了,讲述的是关二爷拿着大刀在酒尚未冷却的时间里,就把凉州大将华雄给斩杀了,从此刘关张三兄弟名震天下。
可这是民间传说以及演义中的版本,而在《三国志》当中,斩杀华雄的却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孙坚。
相对来说,《三国志》比《三国演义》以及民间传说更具有水说服力,因此,我们可以武断地认为,就是孙坚斩杀了华雄。
凉州兵马兵强马壮,华雄是董卓手下仅次于吕布的骁将,甚至可以说不亚于吕布,毕竟这两人也没有正儿八经地打过一架。
此前几位诸侯的大将都死在了华雄手里,可见这个人物的个人能力还是比较强悍的。因此能够斩杀华雄,说明孙坚非常勇猛。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三国志》
十八路诸侯节节败退,唯独孙坚乘胜追击,要不是袁术中途拖后腿,不给孙坚发粮饷的话,可能董卓都没工夫逃到长安去。
因此董卓对孙坚那是非常敬畏的,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孙坚来打架。要知道十八路诸侯里,有袁绍、袁术、曹操这些日后的一流诸侯,他们手下的猛将可是不计其数的。
孙坚这哥们遇神杀神,遇佛杀佛。靠战功封侯:老孙家从孙坚这一代开始,就已经改了性格。此前老孙家的孩子都不怎么好斗,可是孙坚长大成人以后,可以私底下带着几个人把一窝土匪给剿灭了。
他老爸发现以后,连连赞叹,知道老孙家的这个娃娃将来了不得。黄巾起义以后,孙坚这种好勇斗狠的人,当然不会闲着。
他带着自己招募的一千多人,跟着东汉中郎将朱儁一起头发黄巾军,在作战的过程中,孙坚从来都不怕死,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
拜坚议郎。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馀人,攻围城邑,乃以坚为长沙太守。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周朝、郭石亦帅徒众起于零、桂,与星相应。遂越境寻讨,三郡肃然。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乌程侯。---《三国志》
在战场上黄巾军一看是孙坚来了,全都吓得后退,为什么?因为人家来是打仗的,他来是拼命的。因为只身带兵打下了宛城,所以孙坚被提拔为别部司马,后又因为战功,被封为乌程侯。孙坚没有后台,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
逼死荆州刺史王睿:在讨伐董卓之前,孙坚做了两件事情,使得他的名声受到一定损伤。第一件事,那就是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
孙坚是武将,而王睿是文臣,因此王睿早先是瞧不起孙坚的。孙坚早就记恨在心里,这次他的人马到了荆州城下,便骗王睿,说只是来城中弄点物资,没有其他想法。
结果孙坚的人马到了城中以后,立刻发动兵变。王睿知道事情不妙,却已经来不及了。无奈之下,只好选择自尽。
杀南阳太守张咨:第二件事,是孙坚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还是老套路,孙坚的人马走过荆州,到了南阳以后,让南阳太守张咨开门,表示弄点军粮就走。
可是人家又不傻,知道孙坚这货满嘴跑火车,王睿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因此张咨压根就不理睬孙坚。
初坚至南阳,咨既不给军粮,又不肯见坚。坚欲进兵,恐有后患,乃诈得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祀山川。遣所亲人说咨,言病困,欲以兵付咨。咨闻之,心利其兵,即将步骑五六百人诣营省坚。坚卧与相见。无何,卒然而起,按剑骂咨,遂执斩之。---《三国志》
结果孙坚反倒是来拍起了张咨的马屁,带着酒肉前去拜访张咨。按照规矩,礼尚往来。因此张咨只好在第二天去拜谢孙坚,结果在宴会上,孙坚强行给张咨定了罪。
张咨想跑已经没什么机会了,孙坚派人当场将他抓获斩杀。南阳地区的官员们都被孙坚给吓傻了,这家伙是个疯子们?逮谁杀谁?为了不招惹孙坚,他们全都老老实实地把物资捐赠给孙坚的部队,因此孙坚逐渐有了第一桶金。
孙坚本打算回家创业的,儿子孙策继承了他的志向。讨伐董卓期间,孙坚屡立战功,可是十八路诸侯们却心怀鬼胎,各有各的想法。这让孙坚十分难受。
于是孙坚打算自己回到江东创业,可是在半道上,孙坚遭到了刘表军队的偷袭,因此命丧当场。当时荆州已经是刘表的地盘,而孙坚曾经是长沙太守,又染指过荆州和南阳等地,所以刘表担心孙坚有夺取荆州的想法。
的确是这样,早先孙坚兵马少,不足以镇守荆州,而且那时候他对东汉还抱有希望,因此才错过了在荆州独占山头的机会,让后来居上的刘表钻了空子。
等他再回来的时候,已经物是人非,刘表也是一代豪杰,开疆拓土的本事不足,可自保的能力还是有的,因此孙坚折在了刘表手里。
孙坚死后,他的部下和儿子都投靠了过去的老领导袁术,儿子孙策一直有继承父志的打算,因此在袁术这儿混到了第一桶金以后,再加上父亲留下的积蓄和旧部,孙策果断去江东开创了基业。
孙策和孙坚的套路如出一辙,根本不懂什么叫做以德服人,动不动就屠灭满门。江东这个地方易攻难守,而且都是些小角色,手里没什么兵马。
他们哪里见过如此霸道的军阀,因此在孙策屠戮了一帮太守县令以后,其他人全都乖乖开城投降,孙策也就这么建立了江东基业。
总结:孙坚、孙策的手段,我觉得不值得提倡。孙坚和孙策的行事风格基本是一样的,他们都想着要用纯武力征服一个地区。这种事情做一两回还凑合,可是一直这么做,绝对会适得其反。
显然孙坚在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以后,天下人都知道孙坚是个弑杀的家伙,因此刘表才会对孙坚各种提防,从而造成了孙坚的悲剧。
同样的道理,孙策也是十分勇猛,有乃父之风,可是他也跟父亲孙坚一样弑杀。在诛杀了吴郡太守许贡以后,许贡的门人趁着他打猎的时候,偷偷上门刺杀孙策,年仅26岁的孙策被杀身亡。武力值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三国演义中,董卓乱政,曹操发矫诏号诏天下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因此聚集了18路诸侯,分别是:
第一路:渤海太守袁绍
袁绍当时的官职虽然只是个太守,但是出身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名门之后,其门生故吏遍天下,因此被推举为十八路诸侯的盟主。
不过千万别小看袁绍,袁绍也是有武艺的,董卓准备废立皇帝的时候,满朝文武大臣敢怒不敢言,只有袁绍一个人挺身而出说道:现在的皇帝并无过错,也没有失德,你准备废嫡立庶,是不是想造反?
董卓怒道:天下事还不是由我来决定,谁敢不从,你是不是认为我的剑不锋利吗?结果袁绍毫不示弱,一下子拔出剑来说道:你的剑锋利,难道我的剑就不锋利吗?袁绍与董卓针锋相对,毫不示弱。
董卓当时以兵权控制了朝廷,身边又有吕布这样的猛将,而且董卓本人出身西凉,为人彪悍,也是有武艺,但是袁绍一点也不怕他,还拔剑准备与董卓单挑,董卓当即准备杀袁绍,后来还是李儒劝说,袁绍就手提宝剑直接离开了。
从这事来看,袁绍有一股英雄气息,同时也是有武艺的,磐河之战时,袁绍率领数百人观战,结果被赵云及公孙瓒军一阵冲杀,田丰大喊让袁绍到空墙处躲避,结果袁绍把头盔往地下一扔,来了一句:大丈夫愿意战斗而死,岂可躲到墙后苟活!
同时袁绍率领手下军队挡住了赵云,后因颜良率军到达,于是大败公孙瓒军,结果袁绍又遇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围攻,袁绍当然不是对手,手中宝刀掉落马下,狼狈逃走,作为主帅,袁绍手中拿着刀,说明他也是上战场砍人的,没点武艺能行吗?
荀谌曾经评价袁绍是智勇过人,但因为袁绍没有单挑记录,所以他的武艺只能凭表现猜测,袁绍比起一般的主帅要强,但是比起一般的武将来说,还是弱了。
第二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袁术是袁绍的弟弟,虽然袁术在何进死后亲自率军进入宫中诛杀宦官,但并没有武艺表现,他在整个三国演义中没有个人武艺的表现,而且还尤其看不起出身低下的关羽、张飞,后来袁术还称帝了,更不用自己动手了,所以他的武艺基本为零。
第三路:奋武将军曹操
曹操也是有武艺的人,只是武艺非常一般罢了,董卓乱政之时,曹操一个人拿着七宝刀准备行刺董卓,结果没有机会,于是曹操马上改变主意,以献刀为名掩盖行刺之实,要知道董卓本人有武艺,身边还有天下武艺第一的吕布,还掌控了兵权。
曹操一个人就敢行刺董卓,没点武艺是行不通的,曹操的头脑还特别好,行刺败露后,马上改变计划,因而逃走。在逃走的路上,曹操与陈宫两人逃到了吕伯奢家里,因为怀疑对方对自己不利,于是曹操与陈宫2人拔剑连杀8人,虽然对方是普通人,但也可见曹操是有武艺的。
虽然后来曹操也被马超杀得割须,但也能理解,曹操的武艺毕竟不能跟马超相比,最多也就是比普通士兵高一些,比普通将领差不多的水平,作为统帅之后,曹操上不会自己用武艺与人相拼了,曹操的武艺水平应该与袁绍相当。
第四路:长沙太守孙坚
孙坚是孙策和孙权的父亲,号称江东猛虎,其武艺与华雄相当,孙坚是十八路诸侯中武艺唯一能与华雄匹敌的人,两人有过交手,虽然只单挑了短短数个回合,但结果是不分胜负,华雄凭借武艺无法打败孙坚,反而是用计谋打败孙坚的,可见孙坚武艺之高。
华雄的武艺在整个三国算是一流了,仅次于超一流,祖茂、俞涉、潘凤都死在华雄手中,华雄叫阵时,十八路诸侯都没人敢出战,包括曹操手下的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李典等人都不敢出手,也只有关羽、张飞和颜良、文丑能打败华雄了。
孙坚的武艺与华雄是同样的水平,可见孙坚武艺高强,孙坚在三国演义中还有斩将记录,在平定黄巾军的战斗中,孙坚第一个登上敌人的城墙,并斩杀黄巾军20余人,然后仅仅一个回合夺了黄巾将领赵弘的兵器,并斩杀对方。
以整个三国演义来说,孙坚的武艺可以排在前30位之内,处于一流中下等水平。
第五路:冀州刺史韩馥
韩馥跟袁术一样,没有武艺,不仅没有武艺,还不懂武艺,华雄叫阵时,韩馥让手下上将潘凤迎战华雄,他还认为潘凤可以斩杀华雄,这完全是外行话,不仅如此,而且韩馥还没有才能,被袁绍轻松抢走了冀州,所以他的武艺也是零。
第六路: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这人在正史中都没有啥记载,在三国演义中也只是出现过名字,没有任何作为,更不用谈武艺了,也算是零武艺。
第七路:东郡太守乔瑁
乔瑁作为一路诸侯,在吕布出场时,与其他七路诸侯一起迎战吕布,被打败,还与袁遗一起救援过王匡,后来兖州刺史刘岱问乔瑁借粮食,乔瑁不给,被刘岱率军杀入营中,当场被杀,也算是没啥武艺的人。
第八路:山阳太守袁遗
袁遗是袁绍的同族兄弟,这个人也就是在三国演义中出现过名字,没有作为,武艺基本没有。
第九路:济北相鲍信
鲍信最早劝袁绍杀董卓,后来又找王允,但对方都不同意,后来鲍信参与讨伐董卓,成为十八路诸侯之一,华雄出战时,鲍信为了抢头功,派出自己的弟弟鲍忠率军战华雄,而且大败,鲍忠被华雄所杀。
后来曹操与鲍信一起镇压青州黄巾军,鲍信战死沙场,从他抢功与战死沙场来看,算起来鲍信是有点武艺的,比袁遗、乔瑁、孔伷这些人强一些,也仅仅强一点点而已。
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
孔融是个文人,孔子的后代,孔融让梨的主角,他是没有武艺的,虎牢关之战时,孔融有个部将叫武安国,跟吕布单挑十个回合被砍断了手腕,能在吕布手下十个回合不死,武安国也算号人物了,这跟孔融没啥关系。
后来北海被黄巾军包围,孔融让太史慈请刘备来救援,整个过程中,孔融就是观战,他的武艺也是零。
第十一路:兖州刺史刘岱
三国演义中只记载了刘岱向乔瑁借粮食,乔瑁不给,刘岱就率军杀了乔瑁,其他就没有记载了,算起来刘岱的武艺跟鲍信差不多水平,仅仅有一点。
第十二路:河内郡太守王匡
三国演义中,虎牢关战吕布时,王匡与其他七路诸侯一起出战吕布,王匡作为先锋,首先出战,其手下的大将方悦仅仅不到五个回合被吕布所杀,王匡也被杀得大败,还是靠乔瑁、袁遗所救援才活了下来。
之后就没王匡的记载了,能作为先锋将领的人武艺都不会差,算起来王匡有点小武艺,与刘岱、鲍信是同一水平。
第十三路:陈留太守张邈
张邈是曹操的好友,后来又成为曹操的部下,在陈宫的劝说下,张邈背叛曹操,与吕布、陈宫一起与曹操为敌,但三国演义中没有张邈武艺的记载,他的武艺也算是零。
第十四路:广陵太守张超
张超是张邈的弟弟,后跟随张邈一起背叛曹操,三国演义中也没有张超武艺的记载,他的武艺也算是零。
第十五路:徐州刺史陶谦
三国演义中的陶谦就是个没啥能力的老实人,总是被曹操欺负,经常救助他人,他的武艺也是零。
第十六路:西凉太守马腾
马腾是马超的父亲,讨伐董卓时,马腾基本上没啥表现,但是作为西凉将领与马超的父亲,马腾是有武艺的,在三国演义中并不突出,也没啥战绩,马腾与韩遂一起被李傕、郭汜打败,马腾还参与了衣带诏,也因失败逃走,后被曹操所杀。
算起来马腾的武艺也只能说有一点,与王匡、刘岱、鲍信是同一水平。
第十七路:北平太守公孙瓒
虎牢关之战,公孙瓒亲自大战天下第一的吕布,仅仅数个回合就被吕布打败,公孙瓒就逃走,吕布正准备杀他的时候,张飞出手救了公孙瓒。
磐河之战时,公孙瓒大战文丑,战不到十余个回合,公孙瓒被文丑打败,公孙瓒就逃走,被文丑追杀,然后被赵云所救。
虽然公孙瓒屡战屡败,但他的武艺也算是三四流水平了,这要看他的对手是谁,公孙瓒敢跟吕布交手,数个回合保住了命,尽管被张飞所救,也算是有点水平,要不然早死了,公孙瓒的另一个对手文丑也是超一流水平,公孙瓒挡住了十个回合,也算不错了。
公孙瓒的武艺水平应该比宋宪、魏续要强,跟武安国差不多水平。
第十八路:上党太守张杨
虎牢关之战时,张杨的部将穆顺一个回合就被吕布所杀,但张杨并未出手,在三国演义中也没有关于张杨武艺的描述,曹操围攻吕布时,张杨想救吕布,后被自己的部将杨丑所杀,算起来张杨的武艺也是零。
综上所述,十八路诸侯的武艺是这样的排名的:
武艺第1名的是孙坚,孙坚是一流的武将。
武艺第2名是公孙瓒,公孙瓒是三流的武将。
曹操与袁绍并列第3名,算起来两人的武艺是四流水平。
马腾、王匡、刘岱、鲍信并列为第4名,都是小有武艺的人,这些人的武艺是五流水平。
袁术、韩馥、孔伷、乔瑁、袁遗、孔融、张邈、张超、陶谦、张杨并列为第5名,都是没有武艺的人,也就是不入流。
《三国演义》中,孙坚,董卓,袁绍,刘备,曹操等五人,只议武力的排序应该是:
一孙坚,二董卓,三刘备,四曹操,五袁绍。
孙坚,浙江富阳人。从小通过跌打滚爬开始练就一身过硬武功本领。由一介平民通过捕海盗之功做上了县吏,后又因镇压黄巾有功官拜长沙太守。在破董卓中成为十八路诸侯中锋,最后只有他领本部人马坚持与董卓一战到底,破洛阳得传国玉玺。
从两个方面可从看出孙坚的真本领(武力),1,没有社会背景,完全靠自己的一刀一枪一步步升迁。2,在他所参加的战斗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身先卒士,尤其是虎牢关前,十八路诸侯中独树一帜,洛阳城里显身手。主要特色主帅兼主将,可见其武力之强。
董卓,甘肃岷县人,生于西凉。年少时蛮力过人,在凉州羌族人很有影响,曾在府衙中负责治安,参与平定羌人叛乱之战大小近百次,凭武力一步步升迁,直至太师。则后来官高位重,成了万金身躯,只谋划指挥,不到阵前冲锋陷阵了,不可小瞧其年轻时武力。
刘备,河北涿州人。从小家寒,风里来雨里去,织席为生,好交友,练成一副好身体。从他给关张二人劝架过程中可见其身体力量。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他是小股力量,必须附在大股东皇甫嵩、朱儁的麾下,所以刘备必须骑马舞刀,冲锋陷阵,没有武力是不行的。其次,在《三国演义》里多少描写刘备在阵打斗的场面,例如三英战吕布,西川战张任等,都能说明刘备有一定的武力。
曹操,今安徽亳州人。是官二代,其父曹嵩官至太尉。操虽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就舞枪弄棍,放荡不羁,好侠。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属皇甫嵩的部下,亲临战场冲杀,但职位远高于刘备。一步步做到臣相,魏公。纵观整个三国,曹操指挥与参战争之多是手屈一指的,很多次在千军万马之中的现场指挥战斗,没有一定的武力是不行的。
袁绍,标准的官二代,官三代。汉代三公之后,社会背景很大,从小养尊处优,靠世袭走上高官,虽有一些应该有的马上马下本领,但不可能大到那里,所以袁绍的武力在五人中名列最后。
汉末乱世初期,诞生了无数的割据势力,其中数曹操、袁绍、公孙瓒、袁术、陶谦、刘表等最为强悍。——至于孙坚,他在这群诸侯中并不起眼,或许他压根算不上一方割据势力,因为他连自己的地盘都没有。
自孙坚斩杀了荆州刺史王寅之后,董卓立马派了刘表去接管了荆州。孙坚孤军在外,有家而不能归,只好暂时寄居在袁术麾下。而正是这股寄居势力,成为了联盟军讨伐董卓的一把利剑,亦成了国贼董卓心中永远的噩梦。其一路上连战连捷,打得董卓甚至要以联姻的方式来拉拢孙坚,结果却被他臭骂了一顿。逼得董卓不得不以迁都的方式,苟延残喘的维持自己的权势。
孙坚能够在讨董战役中闪耀光芒,除了他自身作战勇猛以外,其麾下的四员大将,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四人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祖茂。
那么!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武力值,四人该如何排名呢?
第一名、程普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使一条铁脊蛇矛,武艺高强,是孙坚麾下第一上将。沂水关之战,孙坚与董卓的第一次交锋,即是以程普为先锋大将。程普举矛骤马,直取华雄麾下副将胡轸,不数合之间,一矛刺穿了胡轸的咽喉。招式精妙,让人拍案叫绝。华雄见到此番景象,哪里还敢下关迎战程普。程普于是一阵直杀上关,杀得华雄军马狼狈不堪。华雄只能以箭雨劝退程普。多日内闭门不敢迎战。
除了沂水关之战,程普的另外一战也非常精彩,即扬州单挑太史慈,战到三十余合,彼此胜负难分。要知道太史慈战孙策的时候刚好三十岁【书中有写到】,而程普显然是一员老将了,年龄比太史慈大得多,至少已经四五十岁了。
因此!程普能够镇住华雄,亦能够打平东莱太史慈。其武艺至少有一流水平。应该排在四元老之首。
第二、韩当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使一口长柄大刀。与程普相比,韩当的年龄要小一些,武艺方面也要逊色一些。当年荆州战刘表的时候,韩当曾与荆州名将张虎当天,三十余合胜负未分,但张虎力怯的迹象。除此之外韩当最经典的战绩,应该是与曹魏猛将曹洪单挑,三十合之后,曹洪诈败而走。
渭南之战,曹洪曾四五十合挡住了马超,武力值也属于一流。而韩当能够挡住曹洪三十合,武艺也是非常不错的。
第三名、黄盖
黄盖,字公覆,荆州零陵郡人,使一口铁鞭。早年孙坚担任长沙太守的时候,投入了孙坚的麾下。同时!黄盖是东吴集团中非常著名的智将,周瑜火烧赤壁的计谋,就是黄盖献出来的。而且他甘愿与周瑜上演一出苦肉计,并成功运用诈败计谋,使曹操放松了警惕。
相比程普、韩当来说,黄盖的武艺逊色一些。但应该还是同一层面武将。其单挑击败过荆州名将蔡瑁,以及两合生擒了老将黄祖;扬州之战不数合击败了张英。除此之外他的箭术也非常不错,赤壁之战射中了大将文聘。
黄盖唯一的短板是,一生中没有与高手过招的记录,这是他最吃亏的地方。因此只能排在韩当之后。
第四名、祖茂
祖茂,字大荣,吴郡富春人,使双刀。严格的说,祖茂只是孙坚集团中的一个配角,因为无论在演义中,还是在正史中,他出场的机会都只有一次。即顶戴孙坚的赤帻,掩护孙坚撤退,后躲在树林偷袭华雄,被华雄一刀斩于马下。
按照罗贯中的武力值设定,祖茂也是这四人中最弱的。前面三位无论谁与华雄单挑,都不可能在一招之内毙命。
因此!孙坚麾下四大元老的武力值排名是第一名程普;第二名韩当;第三名黄盖;第四名祖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1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李世民晚年杀掉重臣侯君集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武则天为什么热衷于养男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