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祁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朱祁钰挽留国家危亡,最后为什么还是留下了污名?
明代宗朱祁钰在历史上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有人说他挽救大明江山于危难之际,是一个好皇帝,也有人说他囚禁兄长、迫害侄子,是一个趁人之危的坏人,那么朱祁钰究竟是怎样的人,关于他的功勋得失,又该如何评定。
他及时继位,挽救大明于水火之中,担起了大明帝国的担子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他是在哥哥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为了稳定朝局,而被大臣们拥立上位。
明英宗最信任的人是太监王振,他在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一去不复返,明代没有了皇帝,太子的年纪又很小,瓦剌铁蹄即将逼近北京城,大明帝国兴亡的重担就落在了朱祁钰的肩膀上。
土木堡之变后,兵部侍郎于谦主张全面抗敌,绝对不能让瓦剌进入中原,重蹈南宋的覆辙。当时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是皇帝在瓦剌人手里,而如果明代重新拥立一个新皇帝,朱祁镇就失去了价值,瓦剌人也就没有要挟明代的筹码了。
于谦于是劝说郕王朱祁钰继位主持大局,朱祁钰最初是不肯的,但是经过于谦的利弊分析,他最后决定继位,保卫大明的江山。
朱祁钰继位后按照于谦说的实行,二人君臣同心打跑了瓦剌,还收拾了很多王振的党羽,重整了朝政纲纪。
后来更是通过"反间计"制造了瓦剌和脱脱不花两大部落之间的矛盾,使瓦剌从内部分裂,对明代来说实在是一件大好事。
朱祁钰在位期间减免赋税,让百姓丰衣足食,还命人治理水患,修复了很多破损的堤坝,改善了黄河泛滥带来的危机,促进了农业发展。
从朱祁钰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确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他头脑冷静,没有朱祁镇那样的昏庸,把明代从亡国的边缘拉了回来,对大明是战功赫赫的。
不愿意放弃帝位,将兄长软禁七年,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但是朱祁钰也是有私心的,他当皇帝当得太久了,也就不愿意让自己的哥哥回来,围绕着皇位的归属问题,他们展开了一场惨烈的争夺战。
朱祁钰最开始是不愿意当皇帝的,所以他一直以"代理皇帝"的名义执政,坚持说等朱祁镇回来了就会把皇位让出来。
可是一个人习惯了当皇帝,习惯了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又怎么可能愿意把皇位让出去呢,虽然后来他迎接朱祁镇回到了大明,但是并没有要让出皇位的意思,他很快就把朱祁镇送到南宫关了起来。
在这七年当中,朱祁钰害怕哥哥会跟以前的旧臣联络,他认为南宫的树太高了,可能会有人通过爬树来给朱祁镇传递消息,所以居然命人把南宫附近的树都砍光了,派人监视着朱祁镇的一举一动。
朱祁镇的皇后钱氏和朱祁镇一起被关进了南宫,为了防止他们逃跑,朱祁钰不仅把南宫大门上了锁,还在锁里灌了铅,这样有钥匙也打不开,朱祁镇夫妻就在这种折磨下艰难度日。
朱祁镇身边有一个一直伺候他的太监,有一次朱祁镇和他聊得很开心,就顺便把自己心爱的一把刀送给了这个太监,结果这件事被朱祁钰的爪牙了解了,马上就把太监抓走并且打死了,朱祁镇从此变得郁郁寡欢。
朱祁钰还废掉了原来的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做太子,而他当初继位的时候还口口声声说,将来哥哥回来了皇位还是他们一家人的,自己甘愿退让,如今他食言而肥,让群臣议论纷纷。
很快就有人上奏,劝谏朱祁钰不应该随便更换太子,可是朱祁钰却把这些人都下了诏狱,顷刻间就有好几个大臣死在了廷杖之下,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提立储的事情了。
但是太子不久之后就去世了,此后几年中,朱祁钰费尽心思也没有再生出儿子来,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朱祁镇趁机复位,朱祁镇复位一个多月后,朱祁钰就暴病身亡了。
从公正的角度看待朱祁钰,他对大明是有功的,正是因为有他这个"救时皇帝",国家才有了主人,人心凝聚在一起共同打击敌人,延续了明代二百多年的江山。可是他软禁兄长、废除太子,甚至是对哥哥的苛待,都让他留下了刻薄寡恩的名声。无论如何,朱祁钰的政绩也算是可以的,只不过他的私心太重,掩盖了自己的功勋。
中国历史很是奇怪,历朝历代若无一个飞扬跋扈、雄才大略的皇帝,必有一个权倾朝野的大臣。然而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挺荣耀,却也十分的危险。不仅要拼智商,还得情商过人才行。中国历史上,明朝这位虽然权倾朝野一时,但最终情商是硬伤,还是被皇帝革职抄家了。
尽管这位大臣曾拯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中,但皇帝既然不喜欢你了,你就必须得死。此人便是数次抗击瓦剌立下战功的明将石亨,一生最显耀时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石亨是陕西渭南人,身材魁梧,据说胡子能到地上那么长,擅长骑马射箭。在明朝,武将官职是可以继承的。出身于武将世家的石亨早年继承其伯父的官职,任宽河卫指挥佥事。后因抗击瓦剌有功,屡被升迁。
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被俘,十月初六,瓦剌军直逼北京城。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为应急联合奏请皇太后立当时被英宗留在北京守卫的郕王朱祁钰为新帝。于谦指挥了此后的北京保卫战,并给了石亨一个机会。在那次战役中,石亨表现的也很勇猛。他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经过北京保卫战,石亨名声大噪。
后来瓦剌被打跑了,和明王朝僵持了许多年。瓦剌觉得明英宗也没多大用处了,于是就将其放回了明朝。但明英宗刚回来时被景帝朱祁钰给软禁起来了。但当时的朱祁钰身体条件极其不好,后来石亨便和曹吉祥、徐有贞等人一商量,便于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他们借助自己手中的禁卫军权顺利的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夺门之变”,迎英宗复位。
明英宗复位后,石亨、曹吉祥等人很快成了皇帝跟前的大红人。英宗即位后,立即封赏有功之臣。所有参与夺门之变的有功者都得到了封赏。石亨被封忠国公,恩宠有加。
但武将就是武将,得势之后便愈加膨胀,越来越猖狂了。石亨大肆培植党羽,干预朝政,收受贿赂。不仅害死了当年有恩于己的于谦,并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慢慢已经装不下他了,石亨居功自傲慢慢开始对英宗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明英宗也逐渐对石亨的行为看不惯了,正蓄谋除之而后快。
1459年秋,石亨受侄子谋反和凌辱亲王罪株连,停止上朝参见,削官为民,石亨往日勾结的朋党也悉数被罢黜。
1460年正月,锦衣卫指挥使逯杲上奏石亨心怀叵测,与其侄孙石后招权纳赇、肆行无忌,并与术士邹叔彝等制造妖言,蓄养无赖,伺机察看朝廷动静,图谋不轨。朝廷重臣恨石亨专政跋扈,皆言不可轻饶。朱祁镇下诏令石亨下狱,以谋反罪处斩,并没收其家资。二月,石亨病死狱中,石彪、石后皆被斩。
?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这句出自《史记》典故非常的适合送给景泰帝朱祁钰,说的是如果上天赐予你的,你拒绝,那么上天就不再眷顾你;如果时机到了,你还不行动,最后反而会遭殃,受到伤害。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率军亲征瓦剌,二十多万大军被瓦剌几乎全歼,皇帝也被俘虏,瓦剌大军一路向南,兵锋直指北京,大明危急。
朝中的很多精英大臣大部分都在土木堡死的死,俘的俘,北京城一片混乱,此时的兵部侍郎于谦站出来,与孙太后商议,决定立朱祁镇的同父异母兄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稳定朝局。
朱祁钰在几次推让后被拥立登基,史称景泰帝,南明时期被尊称明代宗。朱祁钰当上皇帝后,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启用贤臣,重用于谦,组织军队,保卫北京城。
帝都北京城得以保全,大明能够平稳度过建朝以来最大的危机,朱祁钰的作用非常的关键,皇帝权威得到了加强,朱祁钰的皇帝位置算是稳当了。
朱祁钰当了皇帝,而明英宗朱祁镇并没有死,还在漠北草原喝风呢,关键是他还被瓦剌给送了回来了。满朝大臣都很尴尬,朱祁镇的至亲也很尴尬,亲生母亲孙太后当然高兴,亲兄弟皇帝朱祁钰却高兴不起来。
一个王朝两个皇帝算怎么回事儿。
朱祁钰对待回来的朱祁镇很仁慈,不但没有杀他,也没有虐待他,甚至给了他一座破落的宫殿居住,还被尊为?太上皇?,而更多的人却称他为?南宫?。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眼看不行了,却没人继承皇位,他的亲生儿子夭折了,原来的太子朱见深又被他给废了,朱祁钰死了,谁来当皇帝是个大问题。当时的选择有三种:1、复立废太子朱见深为太子继位;2、太上皇朱祁镇复位;3、异地藩王如今继位登基。
当朝重臣及孙太后还在犹豫期间,一帮政治投机者们看到了机会,在咨会了孙太后以后,前往南宫接出了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连夜破宫门而入,抢先复位登基了,史称?夺门之变?。
朱祁镇再次登基的时候,景泰帝朱祁钰都还没死呢,史上最为奇葩的一个王朝两个合法皇帝的局面出现了,奄奄一息的朱祁钰还活了一个多月,估计这一个多月对他来说感慨良多。
上天赐予朱祁钰当皇帝的机会,朱祁钰把握得很好,承担了皇帝的责任,他当政的那八年时间非常有建树,是个合格的大明皇帝,甚至比两登帝位的哥哥朱祁镇更适合做大明的天子。
当朱祁镇回来后,朱祁钰却没有对他下狠手,就算不杀了他,也不应该留在京城;就算留在京城,更不应该留在皇宫呢,这太危险,自己给自己留下了祸根。
如果是一个考虑成熟,政治嗅觉很敏感的皇帝,要么会找个借口杀了朱祁镇,要么会流放到外地当个异地藩王就好。就算朱祁钰无后,他至少可以从容的选择继承者,大概率会是选择废太子朱见深继位,总比好过让朱祁镇用这样的方式强行复辟,给朱祁钰名誉上带来很大的污名。朱祁钰死后连个正规的皇陵都没有。
明代宗朱祁钰是个非常贤明的皇帝,但是在处理与前任皇帝朱祁镇的事情上,缺乏足够的敏感性,最后导致发生生前夺权篡位的事情。真应了那句:?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他之所以被囚禁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夺门之变后,他的哥哥,也就是前任皇帝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人支持下复辟了,朱祁钰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废为郕王,被软禁在西内永安宫。
其实这件事说来非常简单。
本身,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叫朱祁镇也就是明英宗。他是明宣宗的长子,名正言顺的接班人。不过明宣宗英年早逝,所以朱祁镇接班的时候年纪很小,大权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手里,张氏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一度让大明国力鼎盛。
但是朱祁镇长大后,张氏以及三杨老的老死的死,没有人能够管住他了。朱祁镇开始宠信宦官王振,宦官专权再次出现,王振依靠着皇帝的信任兴风作浪,做尽了坏事。
年纪轻轻的朱祁镇从少年天子成长为热血青年,也想有一番作为。而恰在这个时候,瓦剌崛起了,瓦剌的也先时不时的就要挑衅一下大明朝,这让朱祁镇大为不满,要知道蒙古虽然没有被灭,但是被朱元璋以及朱棣等人揍得狼狈不堪。
可没有想到几年不到,蒙古人又开始兴风作浪,朱祁镇也想学着朱元璋以及朱棣那样御驾亲征,王振这个时候也跳出来,整天蛊惑他,结果让明英宗下了决心亲征。
于是,朝廷临时拼凑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但是当时满朝文武大臣并不同意,就连他的母亲也不愿意。
所以为了说服太后,他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至于大臣根本做不了这小子的主,还被拉着一起去了。
结果情况非常惨,爆发了土木之变,明军大败,皇帝朱祁镇也被俘虏了。国不可一日无君,眼看皇帝被俘了,所以于谦为首的大臣们便拥立郕王朱祁钰做了皇帝。
也正是在于谦的力主下,明朝打赢了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也先眼看捞不到什么便宜便撤退了。他不仅撤退了,还开始与明朝议和了,甚至提出了要放明英宗朱祁镇回来的打算,这就有点尴尬了,要说朱祁钰说不定以前还真的没有做皇帝的打算,可是既然做了,就没有让出来的道理。
所以他是不同意把皇帝放回来的,到时候两人如何安排呢?然而也先非常聪明,他还真的就这么恶心了一下明朝,还真的把朱祁镇给放了回来。
人是回来了,却被朱祁钰给关了起来,锁在了南宫,整整七年。可以说朱祁镇在明朝还不如在瓦剌的待遇要好。
朱祁钰不仅如此,还废了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可是,朱见济命不好,没有多久便死了,皇储之位又一次空了出来。
朱祁钰就这么一个儿子,眼看自己的亲生子死了,他也失去了动力,结果还一病不起了。?
一时间大明朝人心惶惶,尤其是满朝文武,他们不得不为自己和大明的接班人着想,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推举各种选人。?
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结果没有想到事情还真的顺利,他们发动了夺门之变,真的把朱祁镇给接了出来,就这样朱祁镇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那么显然朱祁钰的下场不会好,毕竟可是他亲自下的命令软禁朱祁镇的,所以重新做了皇帝的朱祁镇也将他软禁了起来,不过他没有多久便去世了。
历史上由弟弟继承皇位的朝代也有好几个,不过哥哥还在世弟弟继承皇位,后来哥哥又再当皇帝的大概也就只有明朝时期的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俩了。在弟弟朱祁钰去世之后,哥哥朱祁镇再当皇帝,还给了弟弟一个?戾?的谥号,可见哥哥对于弟弟是多有怨恨不满的。后来的朱见深重新给了朱祁钰一个?景?的谥号,可见明英宗的一己之私终敌不过民心所向,历史终究还是公正的,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来龙去脉呢?
朱祁镇土木堡一战失利
首先就来说说这兄弟之间关于皇位的纠葛经过,大家都知道这兄弟二人的父亲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虽然比较贪玩,爱斗个蟋蟀啥的,但是当皇帝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开创了?仁宣盛世?。但是朱瞻基却是古代帝王中晚育的典范,29才生的长子自然是疼爱有加。
所以据说宣德对这两个儿子从小就是差别对待的,一个宠上天,一个养在宫外。所以在很多人眼中朱祁钰始终只是一个代皇帝,朱祁镇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顺。这恐怕也是后来的夺门之变可以轻易就成功根本原因吧。整个朝野都知道先皇宠爱的是朱祁镇。
但是朱祁镇的能力却一直为后人诟病,其实在野云看来也怪不得他,因为他老爹朱瞻基是朱棣从小带在身边当做接班人培养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朱瞻基却英年早逝38岁就走了,朱祁镇上位的时候还是个9岁的孩子,也没有什么能干的人可以提点教导他,所以能力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祁镇十分宠信身边的宦官王振,这个王振举人出身,颇有才能,但是又急于建功立业留名青史。于是在他的洗脑怂恿之下,便有了后来对于大明来说损失惨重的土木堡一战。可以说明朝由盛转衰,英宗是有很大责任的。土木堡一站葬送了五十万精锐,开国武将集团一锅端,从此大明便由盛到衰转入战略防守。不过对于朱祁镇御驾亲征这件事情野云也以为不能完全怪朱祁镇,大明素来就有御驾亲征的先例,所以当时的朱祁镇出发点还是好的。
明英宗废除了万恶的殉葬制度这一点也还是值得称道的,其中最有冤屈的一个人当属于谦了,原本兄弟俩之间关于皇位的纷争纠葛只是老朱家的家事而已,可惜最后于谦当了炮灰。有人评价朱祁镇是明朝皇帝中能力最差的一个,就算最后的崇祯帝一手烂牌在手也是熬了17年之久,牌技还算中上的,而明英宗却是一把好牌几年就玩完了。你们说呢?
朱祁钰上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祁钰是一个比朱祁镇更为称职的皇帝,在朱祁镇被擒之后力挽狂澜,对大明有功。他任用贤臣于谦,改革吏治,守护江山,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而且在朱祁镇回来之后,如果朱祁钰是个狠辣之人,完全有一千种方法可以灭掉朱祁镇,而最后朱祁镇也只是被软禁而已,在软禁期间还生育有6个子女,由此推断朱祁镇被软禁的日子应该还是可以的,并没有被虐待啥的。冲着这一点也当得上一个?仁?字。
但根据明实录的有关记载提到?限制自由,缺少药物?等描述,野云以为并非朱祁钰有意为之,他若真要做啥何必这么麻烦落人口舌,想必是下面办事的想要讨好朱祁钰才有这般的对待。在朱祁镇回来后,其实朱祁钰想要还位的,不过因为当时推举朱祁钰上位的大臣们皆表示反对才作罢。
谥号的变更经过
谥号是对于历史人物的高度评价概括之词,真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朱祁钰当皇帝也不过短短的8年,他病逝后,因为太子朱见济早亡,所以朱祁镇重新上位。但是朱祁镇对于自己的弟弟没有及时归还皇位一事似乎还是多有怨恨的,废了朱祁钰的帝号,毁了早就建好的皇陵,还给了朱祁钰一个?戾?的谥号,以亲王礼葬在了西山,所以最后朱祁钰也没能进得了十三陵。
后来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给自己的叔叔平反了,也将其谥号从?戾?改成了恭仁康定景皇帝5个字。南明弘光帝时期不仅给代宗加了庙号,谥号也加到了17字。从?戾?到?景?,明英宗的一己之私终归还是敌不过民心所向,公道自在人心。
小结
大明的江山在兄弟和叔侄之间轮转,几次峰回路转,情仇家国堪称是跌宕起伏。不过总体而言大明时期的皇族兄弟之间还是比较和睦的,没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初创时期那种争夺皇位斩草除根的血腥无情。
历史还是需要经过时间的验证,因为很多事情需要经过多年以后才能够真正的盖棺定论,但我们相信历史终究还是公正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9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历史上乾隆是怎么对待永琪唯一的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