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反映清朝时期的影视剧中,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比如在《雍正王朝》中,九门提督隆科多,甚至对当时的历史走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作为九门提督的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之间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大战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
至于领侍卫内大臣,遏必隆、鳌拜、明珠、胤祥、尹德、傅恒、兆惠、阿里衮、和珅、福康安等清朝重臣曾担任这一官职。对于这两个官职来说,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皇帝的贴身护卫工作,而九门提督则负责京城内外的守卫和门禁。那么,问题来了,清朝时期,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谁的地位更高?实权更大呢?
一
首先,比较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的地位,最直接的衡量指标就是二者的官职品级。就领侍卫内大臣来说,清朝时期设立“侍卫处”,由领侍卫内大臣负责指挥调度,也即负责皇帝的贴身护卫工作。在此基础上,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的官职。在官职品级中,正一品无疑是最高的了,再往上就是皇帝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九门提督来说,在清朝时期,该官职的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或者步军统领。
在九门提督中,“九”这个字不是虚指,而是实指,也即该官职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除了护卫工作之外,京城的缉捕、断狱等,九门提督也有权干涉。
二
在官职品级上,九门提督设立之初,为正二品,后于嘉庆年间升为从一品。也即在嘉庆皇帝之前,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之间,在官职品级上差了一个档次,一个是正一品,另一个则是正二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官职品级和俸禄、礼仪规格直接挂钩。比如同样是总督,清朝时期,正一品总督,朝廷规定俸禄一年为180两白银。正二品总督,一年规定俸禄为155两。
再比如住房上,清朝的正一品总督可以享受20间房子规模的四合院。正二品总督可以居住15间房规模大小的四合院。就九门提督来说,即便嘉庆皇帝将其提升为从一品,但是,其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之间,还是存在半个级别的差距。所以,在地位上,自然是领侍卫内大臣更高。
三
那么,问题来了,就领侍卫内大臣和九门提督之间,谁的权力更大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在管理人数上来看,九门提督更多。清朝时期,九门提督负责京师的守卫和门禁,其统率的兵马长期保持在3万人左右,且人员精干,装备精良。也即想要控制京城的话,九门提督是一个必须掌握的职位。康熙皇帝在位末期,隆科多已经担任了九门提督。彼时,九门提督可以调动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的军队。八旗步军营有2万余军队,巡捕五营有1万多人。
所以,雍正皇帝可以顺利继位,九门提督隆科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兵力数量上,领侍卫大臣所能掌握的人手则比较有限。领侍卫内大臣统领的侍卫来自八旗上三旗,均是精挑细选的皇族子弟,总数在3000人左右。
四
最后,当然,虽然领侍卫内大臣手下的侍卫只有3000人左右,但是,比起九门提督之下的士兵,这些侍卫更加精锐,也即单兵作战能力更强。在职权范围上,九门提督不仅负责京城内外的守卫工作,还负责巡夜、救火、缉捕、断狱等,也即九门提督相当于历史上的禁军统领,并且其职权范围更加广泛,对于京城内外的大小事务,九门提督几乎都能干涉一下。与此相对应的是,领侍卫内大臣的职权范围就比较单一,集中在皇帝和皇宫的守卫上,对于其他事务则无权干涉了。
综上,在手下人数和职权范围上,九门提督要更胜一筹。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朝历史上,九门提督只是一个人来担任的话,而领侍卫内大臣不是一位,而是总计有6位,这6个人轮流值班。因此,这也变相削弱单个领侍卫内大臣的实权了,所以笔者认为九门提督的实权更大,领侍卫内大臣的地位则更高。
清朝领侍卫内大臣是几品京官?
清朝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是全国武职中品级最高,穿戴一品麒麟补服。清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集权最顶峰,皇帝贴身安全肯定不会交由一人负责。《清史稿》记载,领侍卫内大臣共6人,全部由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中每旗选二人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均由皇帝直接钦选,通常由内大臣、散秩大臣及满洲都统、大学士、尚书、将军中选授。
领侍卫内大臣下面设立内大臣,散秩大臣。内大臣为从一品,也是6人,亦上三旗每旗选二人担任。协助领侍卫内大臣掌管统率侍卫亲军,卫护皇帝等。散秩大臣为从二品,是协助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无定员。
清朝领侍卫内大臣权利有多大?
清朝侍卫中的御前侍卫是皇帝的贴身警卫,由领侍卫内大臣(或御前大臣)负责,人员都是从上三旗中挑选出的才武出众者,共有官兵约600人。另外还有蓝翎侍卫、宗室侍卫数百人,以及从满、蒙上三旗中挑选出来的侍卫亲军1400余人。虽然在人数上不比九门提督(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但由于领侍卫内大臣管理人员都是负责皇帝的安全,所以清朝侍卫官衔都很高。
清朝侍卫的升迁调补途径比其他人员要宽得多,而且侍卫还可以改任文职。许多侍卫出将入相,出了相当多的权臣、重臣,这也是其他朝代所没有的现象。御前侍卫从一等至蓝翎四个等级,从正三品至正六品。正是因为侍卫制度的特殊性的优厚待遇,成为满洲贵族官僚子弟不必通过考试而获得高官厚禄的一条终南捷径。御前侍卫靠近皇帝,职位清高,升迁容易,由侍卫出身而致卿相的,在清代占有很大比例,如明珠、索额图、索尼、隆科多、和珅、肃顺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2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